-
1 # 時尚育兒圈子
-
2 # 主人翁小兒推拿
翁叔覺得,餵養是一門學問,日常生活中大多數媽媽們容易犯錯誤,大傢伙可要注意咯!
過早在輔食中新增蛋、肉
媽媽們新增輔食不能早於4月齡,也不宜遲於8月齡。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正常足月兒尤其是母乳餵養的寶寶6個月以後新增輔食。
太早的話,寶寶的脾胃功能還很弱,消化系統還不完善,可能會出現嘔吐、腹瀉的症狀。太晚新增輔食,寶寶的營養跟不上,會影響生長髮育。
有些媽媽會很擔心孩子營養跟不上,蛋白質攝取的不夠,所以過早的將肉類、蛋類加入輔食中。 但是這些高蛋白的食物,寶寶脾胃消化起來會很費勁,長時間下去寶寶就會出現脾虛的現象。
寶寶脾虛容易反覆生病,免疫力很差,不長個也很瘦弱。
需要提醒一下:魚也屬於肉類,現在不少媽媽聽到醫生囑咐“最近少吃魚、蛋、肉”都已自動將魚不歸為肉類了。
不加肉類指的是所有用到肉的輔食包括雞湯、肉湯等肉湯類以及 香腸、肉丸等肉製品,即使將肉攪成泥也是一樣的,都不要過早給寶寶吃。蛋類建議八個月之後新增,以避免寶寶過敏。
輔食中新增調味料
因為中國飲食習慣的影響,有些媽媽怕寶寶吃的“沒味道”會在輔食中加入鹽調味,寶寶味覺對調味料很敏感,而這恰恰成為寶寶日後挑食、厭食的原因,進而也影響了寶寶的脾胃功能。
-
3 # 米果兒誤區1 過早或過晚新增輔食
媽媽都知道母乳營養好,不能過早新增輔食,卻總是走入另一個極端,那就是過晚地新增輔食
何時新增輔食最佳?6個月內寶寶→母乳最佳,6個月以上寶寶→新增輔食
何時才能考慮斷奶?寶寶1週歲前,以母乳/乳製品為主,寶寶1週歲後可以考慮斷奶
誤區3 給輔食新增調味料調味品對寶寶腎臟來說是負擔,所以一歲以前的寶寶,輔食沒必要加調味品,而1-3歲的寶寶,每天的飯菜也儘量要少鹽
寶寶新增輔食注意,一歲前的寶寶輔食拒絕鹽、醬油、味精、糖,1-3歲的寶寶少鹽,每天最多不超過2克
孩子添鹽的總量,一般控制在每天1克左右,最多不超過2克
誤區4 堅持輔食爛 軟好消化有些媽媽總是會擔心,食物太大太硬影響消化,所以寶寶1歲多了,依然在吃又爛又軟的食物
這樣不利於寶寶咀嚼能力的提升,所以寶寶的食物性狀,要根據寶寶咀嚼能力而變化
誤區5 輔食不能放油家長制作輔食時總是不放油,選的肉也都是非常瘦的肉,認為輔食油膩會對寶寶沒有好處
但是這樣的寶寶,往往伴隨著面板乾燥,溼疹癒合緩慢、大便偏幹,頭髮和膚色不佳等狀況
寶寶該如何選用油?寶寶1歲後可適當新增橄欖油、亞麻籽油、核桃油等,這些油非常適合寶寶食用,有利於生長髮育的需求
新增輔食要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1歲以後輔食就可以逐步過渡成“正餐
-
4 # 小林子啦啦啦
寶寶在小的時候一般主要以母乳為主,不過等到4到6個月的時候慢慢的就開始給寶寶新增一些輔食,然而在新增輔食的時候很多的寶媽可能會存在著一些誤區,而這些誤區往往就容易傷害到寶寶,所以寶媽在新增輔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喂寶寶喝湯,有一些寶媽總是喜歡給寶寶喝各種各樣的菜、湯肉湯,如果長時間的吃這種輔食對於寶Bora說也是非常不利的,這主要是因為寶寶喝湯的時候,並沒有將食物充分的嚼爛接就流到了腸胃裡面,久而久之就給腸胃造成了嚴重的負擔,甚至是導致寶寶得腸胃病。
喂寶寶吃冷飲,尤其夏天的時候可能有一些寶寶會比較喜歡吃冷飲之類的,所以很多寶媽都會直接給孩子喂冷飲,冷飲的攝入會嚴重地刺激寶寶的消化系統,甚至是引起功能性紊亂,從而出現寶寶腹痛,拉肚子等問題。
每天換著花樣增加輔食,寶寶剛剛開始新增輔食的時候,最好不要接收太多的新鮮食物,可以選擇單一的輔食,這是因為寶寶剛剛開始吃輔食很容易會出現腸胃不適,腹瀉,甚至是過敏的問題,所以應該新增輔食之後觀察一段時間。
寶寶喜歡吃就多喂,可能有一些寶寶在吃輔食的時候會比較喜歡,然後就沒有節制的吃,而這個時候寶媽會認為寶寶沒有吃飽,然後就一直給寶寶喂,這其實也是非常不好的,寶寶吃輔食比較多,很容易會導致腹瀉便秘等問題。
第一次新增輔食直接選擇蛋黃,有一些寶媽新增輔食的時候,認為雞蛋黃會比較好一些,確實雞蛋黃是營養比較豐富,但是相對於寶寶的腸胃來說,雞蛋黃的攝入可能並不能夠很好的消化,往往容易引起寶寶的消化不良,增加腸胃的負擔,所以想要新增雞蛋黃最好是八個月之後。
儘早給寶寶新增輔食,有一些寶媽可能會認為儘早的給寶寶新增一些輔食,對於寶寶的成長非常有好處,擔心自己的寶寶光吃母乳可能會出現營養不良的問題,甚至有一些寶寶兩個月左右就會開始新增輔食這種是錯誤的,兩個月的時候寶寶的腸胃發育並不完善,所以很容易會造成寶寶便秘、積食等問題。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
5 # 格格巫育兒2,不在第一時間補充鐵據科學統計,新生兒體內的鐵元素在四五月的時候就被消耗掉了,因此給寶寶新增輔食一定要首先含鐵高的食物,鐵元素缺乏新生兒就會貧血,從而影響健康生長。我家寶寶新增輔食的時候首先喂的是高鐵米粉,米粉安全性高,也不易致敏,寶寶易消化,不會給寶寶的腸胃帶來負擔。3,湯喝到飽我婆婆來幫我看孩子的時候,就很喜歡讓寶寶和米湯,無論是大米湯還是小米湯或者是肉湯,她認為湯裡面營養豐富,用湯喂寶寶這樣寶寶吃著也容易。可實際上這種湯喝到飽的餵養方式是不對的,湯裡面的營養並不豐富,除了這之外,湯易造成寶寶飽肚,雖然孩子飽了也只是個水飽不頂餓的。 4、認為種類越多越好寶寶的輔食要從單一到豐富,有些心急的寶媽怕孩子營養不足,於是想法設法的添各種東西,覺得這樣種類多孩子吸收的營養就好,可五六個月的寶寶消化吸收能力還很弱,一下子堆種類繁多的時候對孩子的腸胃會有損害。【格格親子共讀,讓孩子形成一生的讀書習慣。 寬度看到全世界,廣度看到五千年! 讓你建立起系統的親子共讀體系!如有任何親子共讀問題,請給格格留言】
-
6 # 太平洋親子網
在輔食新增過程,家長常常會陷入以下六個誤區。
第一,食物能量密度太差。
每天只給孩子喝菜汁、果汁或者米湯,這些都是營養密度比較差的。寶寶在6個月以後,尤其是母乳餵養的寶寶,會面臨缺鐵、缺鋅等問題,需要攝入優質蛋白質,要是新增的輔食鐵、鋅、優質蛋白都很少,寶寶營養就不好保證了,甚至容易造成孩子缺鐵鋅,出現缺鐵性貧血,如果缺蛋白質,還會導致寶寶生長髮育受影響。
第二,給1歲內的寶寶喝果汁。
大多數家長認為給寶寶喝果汁有營養,但事實上專業意見是不建議給一歲以內的孩子喝果汁的。果汁可能會造成寶寶肥胖、發生齲齒等問題。目前,寶寶肥胖問題也是全球就是一個關注點,而且兒童肥胖可能還會持續到成年,因此預防肥胖要從嬰兒期開始,要是想加水果輔食,相對果汁家長給寶寶吃果泥會更適合一些。
第三、蛋黃作為最初的輔食。
一方面蛋黃中的鐵很難吸收,另一方面蛋黃是最容易導致寶寶過敏的食材之一。
因此,蛋黃不應作為最初的輔食。寶寶吃的第1口輔食應該是嬰兒米粉(加鐵),其鐵含量高,又不容易引起過敏。另外,果汁、菜汁等也不能作為正規的最初輔食新增。
第四、 骨頭湯煲粥營養美味
很多媽媽會認為骨頭湯含鈣量高,營養豐富,所以喜歡將骨頭燉煮之後,煲粥給寶寶當做輔食進行新增。
其實研究表明,骨頭湯中的營養只有肉的10%,單獨熬煮骨頭其實並不能獲得很多的營養。同時熬骨頭湯不建議過長,煲湯的時候如果過長,會導致湯中嘌呤含量太高,同時骨頭中鉛含量多且不容易去除,不利於寶寶生長所需。
其實想要給寶寶補充營養或者增加鈣元素的補充,我們應該學會均衡搭配飲食,一些肉製品、包括魚、蝦都可以給寶寶提供這方面的營養。
第五、自制米糊衛生健康,可以長期食用
很多媽媽都會擔心市面的米糊存在這樣那樣的產品問題,所以喜歡自己做米糊給寶寶吃,認為這樣做最安全,也最衛生健康。
其實市面上的米糊中含有寶寶生長階段的各種所需元素,特別是針對4-6個月之後的寶寶,這個時間段他們對鐵元素的需求很高,所以市面上的米糊都經過調製的,這些都是媽媽們自己做的米糊所不能比的。
所以說,如果長期單一地給寶寶新增自制米糊,而沒有其他輔食來均衡營養,很可能導致寶寶營養不良。所以這樣做反而會對寶寶的身體健康造成傷害。
第六、輔食中新增鹽、醬油等調味品
有的媽媽會習慣性得用自己的口味習慣去給寶寶準備輔食,所以會在輔食中新增一些醬油或者油鹽來調味。認為這樣可以幫助寶寶調節胃口,讓寶寶更喜歡吃飯。
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因為寶寶的腎臟還沒有發育完全,輔食中的調味品會對寶寶的身體造成負擔。所以,1歲內的寶寶還是建議給原味的輔食。
-
7 # 育兒臺
一、雞蛋
雞蛋分為蛋白和蛋黃,其中的蛋黃營養價值要顯著高於蛋白,蛋黃中含有卵磷脂、B類維生素等多種營養元素,有利於新生兒體內細胞的合成,所以家長如果想要給孩子吃雞蛋,可以優先選用蛋黃,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餵給幼兒的雞蛋不宜選用白水蛋,這樣的蛋黃容易造成食管擁堵,可能引起窒息。
二、生牛乳
日常幼兒食用的乳製品多為奶粉沖泡以及部分經過巴氏消毒後可以長期存放的奶類,但部分家長由於擔心這些乳製品中新增的防腐劑回危害幼兒健康,遂增加了鮮乳的比例,這樣其實是不正確的。首先嬰幼兒食品中的防腐劑種類和新增劑量都是經過了大量理化試驗,不存在大家擔憂的安全問題;其次,幼兒的消化道很脆弱,容易被外界所影響,而鮮乳由於沒有經過消毒處理,含有大量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進入幼兒腸道可能會引起腹瀉、嘔吐等不良症狀。為此,家長在餵食嬰幼兒時,不要選用生牛乳。
三、鹽
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鈉離子參與細胞中的神經傳遞,我們食用鹽的目的也在於維持體內的水鈉平衡。幼兒生命活動少、耗能低,體內的水鹽比例變化不大,不需要額外補充過多的鹽分,飲食清淡即可。
回覆列表
用嘴試探食物溫度
為孩子泡好的配方奶、調好的米糊、熬好的湯,由於不確定溫度是否合適,怕燙著孩子,有些家長會嘗一口或用嘴唇觸碰下食物,看溫度是否合適;甚至有些家長為給食物“降溫”,會將食物先含在自己嘴裡後再餵給孩子——這些都是非常不可取的做法!
因為成人的口腔中含有很多細菌。這些細菌對於免疫系統已較為完善的成人來說,可能並不會產生不良作用,但對於免疫系統尚未構建起來的孩子來說,就有可能會引起非常嚴重的後果,例如感染上幽門螺旋桿菌等胃腸道疾病。
此外,很多成人口中有齲齒,會透過食物或共用餐具將齲齒菌傳染給孩子,影響日後乳牙和恆牙的生長。為了防止孩子被食物燙傷,家長在給孩子餵食前,可以先將食物滴兩滴或舀一點在自己的手臂內側,如果溫溫的不燙,那對孩子來說,溫度就是合適的。
盲目補充微量元素
有些家長髮現孩子枕禿、夜啼或是食慾差,就懷疑孩子缺微量元素,於是各種鈣劑、鋅劑、鐵劑……一齊補上。其實在當今生活水平普遍較高的情況下,一般只要孩子飲食均衡、奶量充足、輔食新增及時,都不會出現微量元素缺乏的情況。盲目補充,還有可能會導致孩子體內某些微量元素代謝失衡,反而不利於機體的健康。
若家長懷疑孩子有缺微量元素的症狀,建議在兒保科醫生的指導建議下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查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