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入目無別人四下皆是你

    張太后是明仁宗朱高熾的皇后,明宣宗朱瞻基他媽,明英朱祁鎮奶奶。

    明宣宗朱瞻基當了十年的皇帝駕崩了,九歲的兒朱祁鎮登基了,這就是有名的“明英宗”。“英宗”不是一個好廟號,歷史上叫“英宗”的只有宋英宗、元英宗和明英宗,但這三位“英宗”都沒有很英明的作為。

    宋英宗趙曙為宋朝第五位皇帝,在位只有四年,除了大禮義之爭,無所作為。元英宗為元朝第九位皇帝,在位只有三年,因登基後實施改革,觸動守舊派利益,被守舊派刺殺,死於“南坡之變”,死時二十歲。

    明英宗朱祁鎮卻是當了兩次皇帝,為明朝第六位、第八位皇帝,一生經歷了從天堂到地獄,再從地獄到天堂的“過山車”式經歷。其間遭遇了“土木堡之變”被俘,回來後又被“南宮囚禁”,最後又成功復位,這是任何皇帝都沒有的。造成這樣的結果大家都認為是由於王振亂政,但我認為他的奶奶張太后,和三位輔政大臣楊士奇、楊榮、楊溥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住。

    張太后不是好奶奶

    明仁宗朱高熾的皇后,明宣宗朱瞻基他媽,明英朱祁鎮奶奶——張太后,張太后在歷史上的評價非常高,說他孝順賢德,精明能幹,輔佐夫君、兒子仁賢治國,到孫子朱祁鎮時“可以預政而不預政,視漢唐女主何如哉”。但是她對朱祁鎮後來的結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1、沒有對朱祁鎮進行正規的帝王教育

    朱祁鎮九歲當皇帝首要的事情就是進行“帝王教育”,九歲的孩子是一張白紙,教育的好壞決定將來的成就,作為帝國的首腦“帝王教育”很重要,朱元璋就非常重視這一塊,朱標五歲就開始聘請大儒教習。對帝王教育聘請帝師是很重要,歷史上最有名的帝師,莫過於萬曆皇帝的帝師張居正。但我們在歷史沒聽說過朱祁鎮的老師是誰,反而是太監王振成了他的啟蒙教師,朱祁鎮一直稱呼王振為“先生”,王振在朱祁鎮面前也不稱“老奴”。這說明張太后沒有很好的為朱祁鎮請帝師,對其進行正規的帝王教育。看看清朝孝莊太后對康熙的教育,就知道張太后有多失職。

    王振是張太后派去照顧朱祁鎮的,可派去後張太后就不管了,以致於王振從朱祁鎮九歲一直跟到大。在深宮中這個都是女人和太監的地方,王振陪朱祁鎮從小長到大,說白了就是亦師亦僕,朱祁鎮能不對王振產生依賴感情嗎?從他南宮復位後為王振建祠堂就可以看出來,這兩個人的師生情不一般。雖然大家說這是朱祁鎮昏庸糊塗的象徵,但一個從生死線上爬過來的人,就是再糊塗也該清醒點了。

    張太后對王振渴望權力的慾望一清而楚,雖然經常敲打他,甚至在五位顧命大臣面前威嚇他,但始終沒換掉他,也沒殺掉他。作為政治家發現危險就應該立刻清除後患,但她沒有這麼作,最終釀成大禍。這說明張太后所謂的有賢德,就是大事上明理,但不管具體細節,實際上是甩手掌櫃。

    2、貪戀權力

    朱瞻基死時就害怕他兒子太小,管理不好國家,當時有宮中有傳言讓朱瞻基的弟弟襄王朱瞻墡繼位(這傳言我認為絕不是幾個宮女、太監嗐議論的,一定朝中大臣議論的),我們在這裡先不說法統不統,朱祁鎮當時九歲,朱瞻培二十九歲,並且也是張太后的親兒子,而且朱瞻墡素有賢名,這時要是立朱瞻墡為皇帝對大明朝來說肯定比立朱祁鎮好。但張太后沒有,而是拉著朱祁鎮的手對大臣們說這時新皇帝。然後她開始攝政,雖說太臣們請她出來垂簾聽政,她推辭掉,但大權仍在她手中。

    當然了這無可厚非,為了法統的需要,能避免減少國家的動盪。但是有一點需要說明,張太后這個時候少說也五十多歲(張太后出年月不祥),這對古人來說已經歲數不小了,她啥時候會死都不知道,她死後必然留下“主少國疑”的局面,後來她死時朱祁鎮才十六歲,而且她死時也沒作朝政佈局,僅靠幾個老頭在支撐。

    作為太皇太后,張太后對朱祁鎮的母親孫太后長期壓制。本來兒子小母親可以扶持一下,但我們看到從王振亂政,到土木堡之變,孫太后都沒有什麼出色的表現,僅在於謙立郕王朱祁鈺時支援了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箇中原因我想是張太后對兒媳婦長期壓制太狠,以致於她變成沒有什麼政治主見的一般人。

    有人說也許她本來就是這種沒主見的人,可大家別忘了孫太后原來只是個貴妃,非常討朱瞻基的喜歡,朱瞻基為了她把胡皇后廢了立她為後,這樣的女人沒有一點頭腦也是不可能的,後宮的爭寵可是非常厲害的。史料上說,孫貴妃被立為皇后後,每次皇帝宴會,張太后都要皇帝請出胡皇后坐在前頭,以示不忘舊人,但這正說明張太后對孫皇后是非常壓制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龍珠》中地球人科技力量看似發達為什麼卻感覺誰都打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