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凡論道

    因為孔子的東西缺乏邏輯性。

    人類的知識在科學實際證出現之前

    相對比較可靠的知識就是那種以邏輯框架作為支撐的知識。

    比如說以數理邏輯為支撐的知識

    以形式邏輯為支撐的本體論哲學和認識論哲學

    以辯證邏輯為支撐的道家哲學

    那麼,支撐孔子知識體系的東西是什麼呢?

    個人感悟,歷史心得,倫理信仰。

    這種知識的邏輯性和客觀性都有問題,經不起推敲。

    比如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很多人把這段話奉為金科玉律。

    其實這段話,純粹是孔子對個人的情況的一種認知,並沒有普適性,十個人中,能有三個人符合孔子所說的這種情況已經是很不錯了。

    所以,很多個人感悟都沒有普適性。

    再者說孔子的倫理學,仁義,君子人格

    孔子提倡的這種倫理學缺乏本體論探討,

    對於倫理學來說,人性的是一切人類倫理學的大前提,人性的本來面目是相當於是一種倫理學界的本體論探討。

    比如人性本善還是本惡,這是所有倫理學都不可迴避的前提。

    然而孔子卻並沒有對人性本善還是本惡進行充分探討,於是就提出了仁者愛人,君子人格等等,一些列必須要人性本善才能成立的倫理體系。

    這就導致孔子提出的倫理體系,在本體論部分,在大前提部分就是邏輯不充分的。

    當然,關於人性的探討是世界各大與倫理有關的宗教,倫理體系,思想體系都不可迴避的問題,他們也都進行了很廣泛的探討。

    可是,孔子並沒有,直到王陽明的時代的儒學,都還要重新對人性進行界定,著名的就是王陽明的關於人性的四句論斷:

    無善無噁心之體,知善知惡是良知……

    等等,

    可以看出,孔子的知識體系,更多的是個人感悟,和個人對於倫理學美學的一種審美偏好,並沒有嚴格的邏輯基礎和大前提的探討。所以哲學價值也就沒那麼高。

    因此,作為十分重視知識的可靠性、客觀性以及普適性的西方哲學家來說,個人感悟和追求實在難登大雅之堂。所以黑格爾才看不起孔子的東西。

    相反老子則不一樣,老子的道德經有非常精深的辯證法邏輯基礎,具有很強的普適性和解釋力。

  • 2 # 即刻傳播

    老子講的是自然規律,宇宙法則,人間智慧,兵道詭謀等等…而孔子講的是倫理綱常,人倫禮法等…老子講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而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而孔子尤重禮,而此乃老子所不倡也!

  • 3 # 一老沈一

    首先要說,黑格爾(1770-1831)是一個大哲學家,他把德國古典哲學發展到了頂峰;他構建了一個龐大的哲學體系,其中包含了精彩絕倫的辯證法;在西方,黑格爾有很大的影響,用羅素的話說,在後來的近一個世紀裡,英美一流的學院哲學家,大多都是黑格爾派。

    其次要說,黑格爾不論是對老子的稱讚——插上一句,他的稱讚並沒太“極力”,誇兩句也是言不由衷,驢唇不對馬嘴;還是他貶低孔子——這確實是真的,都有點兒“學術不端”,華人們大可不必太當回事。

    黑格爾怎麼誇老子。

    1816年10月,黑格爾在海德堡大學任哲學教授,開設了《哲學史》課程。他去世後,這份講稿由其學生冠以《哲學史講演錄》之名,收入《全集》,於1832年出版。

    這部書裡,導言之後簡介了“東方哲學”——包括中國哲學和印度哲學——中國哲學裡講了孔子、易經和道家。其實還輕描淡寫地捎帶手兒說了孟子幾句,但真的沒講出什麼,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在關於“道家”的第三小節,黑格爾講到了老子。他這麼說——

    “還有另外一個宗派即‘道家’。這一宗派的信徒不是官員,不與國家宗教有關,他們也不是佛教徒,也不是喇嘛教徒。這一派的哲學和與哲學密切相關的生活方式的創始人是老子(生在基督前七世紀末年),……老子的書,‘道德經’,並不包括在正式經書之內,也沒有經書的權威。……它卻是一部重要的著作。他們獻身‘道’的研究,並且肯定人若明白道的本原就掌握了全部的普遍科學,普遍的良藥,以及道德;也獲得了一種超自然的能力,能飛昇上天,和長生不死”。 他說——“老子書中有很重要的一段常被引用。這就是第一章的開始。照法文的譯本是這樣的:‘那可以理論的(或可以用言語表達的)原始的理性,卻是超自然的理性。我們可以給它一個名字,但它是不可名言的。沒有名字,它便是天與地的根源,但有了名字,它便是宇宙的母親。人們必須沒有慾望,才能觀察它的莊嚴性;帶著情慾,人們就只能看見它的不完善的狀態,’(它的限度,它的邊極。)‘這些(它的完善性和不完善性)只是標誌同一泉源的兩個方式;而這個泉源可以叫做不可鑽入的幽深;這個不可鑽入的幽深包含著一切事物在它自身。’這整個說來是不能給我們很多教訓的,——這裡說到了某種普遍的東西,也有點像我們在西方哲學開始時那樣的情形。”

    黑格爾所指的,其實就是老子“道可道,非常道……”那段話。這也是黑格爾對老子的所謂稱讚——這算得上是“極力”了嗎?

    後面,黑格爾還分析了老子從無到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以及《道德經》第四十二章的幾句話,都沒啥特別的,可以不再多引。

    黑格爾怎麼貶孔子。

    黑格爾在“中國哲學”的第一小節,評述了孔子。他說——

    “關於中國哲學首先要注意的是在基督降生五百年前的孔子的教訓。孔子的教訓在萊布尼茨的時代曾轟動一時。它是一種道德哲學。他的著作在中國是最受尊重的。他曾經註釋了經籍,特別是歷史方面的(他還著了一種歷史)。他的其他作品是哲學方面的,也是對傳統典籍的註釋。他的道德教訓給他帶來最大的名譽。他的教訓是最受華人尊重的權威。孔子的傳記曾經法國傳教士們由中文原著翻譯過來。從這傳記看,他似乎差不多是和泰利士同時代的人。他曾做過一個時期的大臣,以後不受信任,失掉官職,便在他自己的朋友中過討論哲學的生活,但是仍舊常常接受諮詢。我們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談話,裡面所講的是一種常識道德,這種常識道德我們在哪裡都找得到,在哪一個民族裡都找得到,可能還要好些,這是毫無出色之點的東西。孔子只是一個實際的世間智者,在他那裡思辨的哲學是一點也沒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練的、道德的教訓,從裡面我們不能獲得什麼特殊的東西。西塞羅留下給我們的‘政治義務論’便是一本道德教訓的書,比孔子所有的書內容豐富,而且更好。我們根據他的原著可以斷言:為了保持孔子的名聲,假使他的書從來不曾有過翻譯,那倒是更好的事”。

    黑格爾在其他地方,還講過一段很重要的話——

    “另外還有需要提及的,就是中國哲學中另有一個特異的宗派,這派是以思辨作為它的特性,我們也可以把它叫做一種特殊的宗教。華人有一個國家的宗教,這就是皇帝的宗教,士大夫的宗教。這個宗教尊敬天為最高的力量,特別與以隆重的儀式慶祝一年的季節的典禮相聯絡。我們可以說,這種自然宗教的特點是這樣的:皇帝居最高的地位,為自然的主宰,舉凡一切與自然力量有關聯的事物,都是從他出發。與這種自然宗教相結合,就是從孔子那裡發揮出來的道德教訓。孔子的道德教訓所包含的義務都是在古代就已經說出來的,孔子不過加以綜合。道德在華人看來,是一種很高的修養。但在我們這裡,法律的制定以及公民法律的體系即包含有道德的本質的規定,所以道德即表現併發揮在法律的領城裡,道德並不是單純地獨立自存的東西,但在華人那裡,道德義務的本身就是法律、規律、命令的規定。所以華人既沒有我們所謂法律,也沒有我們所謂道德。那乃是一個國家的道德。當我們說中國哲學,說孔子的哲學,並加以誇羨時,則我們須瞭解所說的和所誇羨的只是這種道德。”

    概括地說,黑格爾對孔子學說的評價是——缺乏思辨,普通的道德,屬於皇帝的宗教,沒有可能更好。

    如何看黑格爾的褒與貶。

    第一,如果黑格爾認真研究了中國哲學,包括老子、孔子、易經等等,他怎麼評價有他的自由。問題在於,黑格爾絲毫沒有涉獵過中國哲學,一點兒也沒有。

    前幾年,國內一位學者專門詢問過現在德國研究黑格爾的頂級專家,黑格爾是否關注或研究過中國哲學,得到的回答是,應該沒有。

    這一點,從羅素那裡也可以得到證明。他在《西方哲學史》裡說,黑格爾的哲學,是從中國的“純有”到“絕對理念”各範疇的進展;然而“關於中國,黑格爾除知道有它而外毫無所知”——雖然尖刻,但是事實。

    那麼,黑格爾靠什麼來評價中國哲學,褒貶老子孔子呢?靠法華人雷慕沙(又譯雷繆薩)的幾本書。 雷慕沙(1788-1832),法國漢學家,出版了介紹性的《孔子和四書》、翻譯了《中庸》、部分翻譯了《老子》、介紹了周易。 黑格爾上述對老子孔子的褒和貶,全部來自雷慕沙,經常是整段話引用。他《哲學史講演錄》的中文譯者,在註釋中做了明確標註,有興趣者可自行查驗。

    翻譯是人家的,研究也是人家的。你黑格爾拿過來大言不慚地說三道四,這樣的學風,有點大損自己的名頭——顯然是一種“學術不端”。

    第二,因此,搞得驢唇不對馬嘴也就在所難免——把“道家”和“道教”混為一談了;還把易經說卦傳裡的“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人”,強加給了老子。當然,這可能要怪雷慕沙研究不深,出此差錯。問題是你黑格爾以訛傳訛,還當作自己的見解來兜售,真的貽笑大方了。

    第三,雷慕沙也確實是“走馬看花”,甚至“霧裡看花”,對老子孔子易經的瞭解解讀過於浮皮潦草,以至誤導了黑格爾。對老子孔子易經的評介,或許有靠譜的地方,但總體上,可能連門檻兒還沒跨過。

    第四,必須說的是,在黑格爾的相關評價裡,充滿著一種令人難以容忍的傲慢。老子孔子,都是公元前五百年前後的聖賢,與其同時的古希臘哲學家,如黑格爾提到的泰勒斯,其實連著作也沒留下來,只有片段的思想由後人轉述,何以能證明已經很思辨了呢?孔子的道德再普通,也是處於諸子百家爭鳴的時代,那個時候,你黑格爾的祖先在哪裡?難怪羅素也看不上他這副嘴臉。 (雷慕沙)

    氣歸氣,說歸說。黑格爾的成就,依然毫不抹殺;我們也無意認為中國一切都好。但是,關於黑格爾的上述評價——不論是褒和貶,都別太當回事,更別成為個別人數典忘祖妄自菲薄的理由。

  • 4 # 青春年華187925332

    西方有西方的哲學,東方有東方的倫理,兩方不能相提並論,東方是黃種人,而西方是雜種人。就不是一個祖宗,認為早就不一樣。好象兩個人,一個生來愛吃硬的,一個生來愛喝湯一樣,一種路線,一種觀點,存在差異,就存在不同。

  • 5 # 嗯1985

    孔子的一生,見了權貴點頭哈腰、唯唯諾諾、溜鬚拍馬。遇到百姓,卻把自己看的高高在上,對底層百姓指手劃腳的一副我什麼都懂、什麼都對的大佬姿態!

    並且把他的偽君子理論發揚光大,天地君親師,女子與小人難養!這些理論,掌權的人當然喜歡聽!而沒權利的弱勢群體,女人和百姓,不喜歡聽也沒能力反駁他!孔子的作風在現在看,不是活脫脫的一個溜鬚拍馬欺軟怕硬的小人嗎?

    老莊之道卻完全不同,高官厚祿酒色財利,他們視如腐鼠糞土和禁錮的牢籠!面對帝王將相不卑不亢,這才是氣節!也正是這種氣節才讓華夏民族在歷史上數次面對侵略者挺身而出,面對災難自強不息!

    孔子的思想剛好迎合了有話語權的人群!而社會規則又是他們制定的,所以孔子的學說得以傳承!

  • 6 # 郭弘毅gh

    孔子的學說以人為中心,強調道德,誕生出的就是專制人治,人作為萬物的精靈卻沒有天賦人權,而老子的學說以宇宙為中心,強調眾生平等,他的學術觀點和西方的宗教和哲學基本是接近的

  • 7 # 島柳

    天道中說的好,西方的文化屬性是強勢文化強者為尊,自己的利益要靠自己爭取,東方文化或者中國文化屬性是弱勢文化,遇到問題想的都是靠別人,靠那個想像中品格高尚的正義的人為他主持公道為他爭取就沒有想過自己怎麼努力爭取,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遇到問題想靠某個官員青天大老爺主持公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中,賈政為什麼那麼怕忠順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