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輕描淡寫194146007

    成為第2480位粉絲

    晶片的原料是晶圓,晶圓的成分是矽,矽是由石英沙所精練出來的,晶圓便是矽元素加以純化(99.999%),接著是將這些純矽製成矽晶棒,成為製造積體電路的。

    將晶圓中植入離子,生成相應的P、N類半導體。具體工藝是是從矽片上暴露的區域開始,放入化學離子混合液中。這一工藝將改變攙雜區的導電方式,使每個電晶體可以通、斷、或攜帶資料。簡單的晶片可以只用一層,但複雜的晶片通常有很多層,

    這時候將該流程不斷的重複,不同層可透過開啟視窗聯接起來。這一點類似多層PCB板的製作原理。 更為複雜的晶片可能需要多個二氧化矽層,這時候透過重複光刻以及上面流程來實現,形成一個立體的結構。

    擴充套件資料

    晶片製造

    從1930年代開始,元素週期表中的化學元素中的半導體被研究者如貝爾實驗室的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認為是固態真空管的最可能的原料。從氧化銅到鍺,再到矽,原料在1940到1950年代被系統的研究。

    使用單晶矽晶圓(或III-V族,如砷化鎵)用作基層,然後使用光刻、摻雜、CMP等技術製成MOSFET或BJT等元件,再利用薄膜和CMP技術製成導線,如此便完成晶片製作。因產品效能需求及成本考量,導線可分為鋁工藝(以濺鍍為主)和銅工藝(以電鍍為主參見Damascene)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末大將袁崇煥是當世救國英雄,還是一個書生般的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