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sjun

    誰告訴你忙不過來的?日美開戰,要從陸海軍分開來說:1.海軍。鬼子海軍從日俄以後就把米帝作為假想敵,為此搞出個七成戰略,意思就是防守的話,七成兵力就夠了!本來也就是個騙軍費造大和大家升官發財的計劃,只可惜到了1941年初,這個七成還真達到了。陸軍開嗆:你丫的七成了,打不打啊?不打就別佔著軍費了,老子要造坦克打毛子……為了掩蓋這些年發展的扯淡性,海軍咬咬牙,打!

    2.陸軍。自從石原莞爾下克上弄出九一八升官發財後,陸軍一群愣頭青都有樣學樣,終於在1940年弄出個印度支那事變,侵佔越南,那是法國的勢力範圍啊,你闖到西方的勢力範圍有好果子吃?英美立刻對鬼子禁運,鬼子一看,不就石油麼,荷屬印尼有的是,荷蘭已經被小鬍子掐熄了,來來來咱們跟小鬍子是一夥的,一樣是你大爺,來交保護費……可惜印尼殖民當局不買賬,掐斷了被小鬍子征服的荷蘭政府的聯絡,效忠英美……鬼子一看,要麼灰溜溜認慫要麼幹,反正幹是海軍衝前面,陸軍還有認慫的?

  • 2 # 據史論爭

    簡單說就是非打不可了,美國並不打算在二戰中保持絕對中立,他一定會像一戰一樣在某個合適的時機插手世界大戰(時常是等到對方國力在戰爭中消耗得差不多的時候)。

    如果等到當時世界頂級強國的美國介入,日本這戰爭基本上就沒法打了。所以對日本人來說,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賭一把國運,看偷襲美國在太平洋的艦隊能否讓美國大傷元氣,這樣能給自己一點喘息的機會,為自己在中國和東南亞的推進爭取時間。

    結果美國迅速進入了戰爭狀態,生產力獲得巨大提升,日本這樣工業和資源都遠落後於美國的國家顯然是頂不住的,再加上同時日本陸軍也淹沒在了中國戰場的汪洋大海里,最後的戰敗是命中註定的。

  • 3 # 大國布衣

    這個答案很簡單,因為日本如果再不招惹美國,那日本的大東亞戰爭算是白忙活了。在正式回答問題前,我們必須先了解一個小知識:日本石油。

    20世界30年代末,日本的能源結構是這樣的:80%的石油來自美國,10%來自東印度群島,而日本國內只有7%的石頭提供自身用。所以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日本從918開始除了去美國進口石油外,壓根找不到別的石油渠道。日本不僅在石油方面高度依賴美國,鐵和各種軍需物資也非常依賴美國,可以這麼說,如果美國不提供日本戰爭物資,日本侵華戰爭就沒法打起來。

    1937年又搞了個《合成油法案》,日本表示要用最先進的科技以煤改油,而效果還是一般。

    考慮到1937年日本的財政收入也就47億日元,而當時的匯率是3日元摺合1美元,這裡就可以感受到美日每年幾億美元的進口額意味著什麼。而更悲催的是雖然侵華戰爭時日本進展極為順利,然後華夏是個貧窮的農業國,重工業基礎極為薄弱,而工業建設得燒好多錢,所以日本人十分悲劇的發現自己的仗是越打越大,而錢卻都進了美華人的口袋。

    這就是為什麼日本人在37年時在揚子江上炸了美國船,羅斯福就把這件事按下去的原因,因為當時日本人為了擺平此事話了2214007美刀,1937年的兩百多萬美元什麼概念?

    國家雖然把事情壓下去了,而美國群眾卻對日本人越發不滿意,還有學生甚至燒了日本的絲綢。到1938年時美國政府覺得不能再這樣容忍日本了,於是就給美國上百家的工廠寫信:不要跟日本人做生意。

    但美國政府也只是說說而已,工廠能賺錢怎麼可能不做生意,於是這件事就這樣睜一眼閉一隻眼的過去了。直到1939年重慶轟炸,美華人民看到報紙,這太慘了,立刻抗議美國政府不能再賣給日本石油了,可羅斯福表示不願意,要是不賣給石油他們狗急跳牆攻打英荷東印度群島怎麼辦。為了避免戰爭擴大,還是繼續做生意吧。

    但對日本人來講,這樣的處境非常尷尬,如果想繼續從美國拿物資、石油等,就必須按美國的想法,控制戰爭;而己方又無法控制戰爭,八路在敵後遍地開花,老將死活不投降,日本佔領的地方雖然地大物博可是就沒有石油,工業基礎又弱到不行。

    經過具體的研究,日本最後還是向東南亞伸出了魔爪

    1939年2月,日本佔領海南島;

    3月,又佔領距離馬尼拉700英里的南沙群島;

    6月,派兵封鎖天津英租界;

    7月,強迫英華人跟自己一起建設“東亞新秩序”,英華人此時被希特勒搞得亂套了,於是沒什麼猶豫就跟日本人簽訂了“克萊琪協定”。

    日本這麼搞,讓美華人慌了,7月26日美國政府正式通知日本,你們還想不想要石油了,日本也發現自己扛不住就派人跟美國和談。美國的想法比較簡單,讓日本開放長江下游,尊重美國在華的權利,但談判沒有結果。

    然而此時的日本已經騎虎難下了,日本在諾門大敗,失去了北進的信心;敵後一直掃蕩也無法徹底解決八路問題;正面戰場又進去僵持階段,長沙會戰、隨棗會戰都沒達成預定戰略目的,國內此時的經濟已經頂不住了。

    對於現在的日本,他們必須做出選擇了

    日本現在在東南亞的動作越來越大,美國則抓緊時間賣給他們最後一滴油,待7月26日時美國決定對日本進行航空發動機燃料及潤滑油和第一號高溶度的廢鋼鐵實行出口管制。那一刻蔣公激動的全身顫抖,美國還真特麼夠意思。

    此時的日本經濟已經處在崩潰的邊緣,國家總動員的條款幾乎都已經實施了,結果40年的日本西部和北韓還遭到了旱災,糧食沒多少收成,好多人飯都吃不上,而最關鍵的是日本的石頭儲備接近枯竭,再這樣下去船艦、飛機、汽車都得變成廢鐵。於是日本高層達成一致,必須要對東南亞下手了。

    1941年7月2日,御前會議最終制定了《適應形勢變化的帝國國策綱要》,其意思是就算要跟美英開戰,日本也必須南進。7月24日,日本向印度支那南部出兵,然後羅斯福炸了:我不禁運你們石油就是不想讓你們打那邊,你們心裡沒點數麼?於是,美國26號凍結了日本在美的所有資產;英國也表示一起來,也對日本進行了石油禁運;然後荷蘭也跟進,凍結日本的資產,這下是完全沒有任何迴轉的餘地了。

    日本這下懵了,按他們的計劃,佔領了印度支那南部,英美就會坐下來跟他們好好和談,但事情的發展有點脫離軌道

    1941年11月,兩艘日本油輪從洛杉磯空載而歸,大怒的日本人切斷了英美使館的取暖油供應。日本人的想法也比較奇怪,因為在這之前,美華人在8月份已經提出了條件:日本從中國撤軍、各國在中國機會均等以及日本改變三國同盟,但日本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日本最開始的計劃是佔領東南亞地盤,然後建立防禦圈,就算跟美國開戰,到時候也是艦隊對決,而聯合艦隊的指揮官山本五十六則表示:美華人啥工業能力?我們啥工業能力?心裡沒點數麼?既然準備要打,就要趁美國還沒開始全體動員的情況下先下手為強,畢竟重建海軍要比陸軍難多了。

    如果能一鼓作氣打擊美國的海上力量,然後趁美國重建海軍之時逼他們就範,這樣就可以讓他們承認日本在亞洲的霸權。

    11月20日,日本向美國提出了最有一個談判方案,表示這是他們最後的底線

    (日本這個方案太多就不一一序列出來,無非就是恢復被凍結的資產、提供石油、承認日本在亞洲的霸權地位)

    對於這個談判方案,美國表示難以置信,並回復了一份備忘錄,重申了8月份的要求。但美華人不知道的是,在他們做出回覆之前,一支規模空前強大的艦隊已經在單冠灣集合完畢,上面的飛行員在之前一直反覆的練習低空投放魚雷和炸彈。

    此刻的羅斯福還在猶豫是否向日本示好,挽回兩國的關係,但由於中英兩國的強烈反對,最後羅斯福的想法沒有實行。

    1941年12月1日,日本御前會議作出決定:向美國開戰。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時間爆發,美國太平洋艦隊遭到重創。

    1942年,日本軍隊挺進東印度群島的巴釐巴板煉油廠。

    1943年第一季度,日本的石油危機大大緩和。

    石油問題已經基本得到解決——東條英機.1943

  • 4 # 老夫有話說5

    三千日軍把中國十幾萬大軍攆著打。三萬日軍把八萬英軍逼的投降了。日本膨脹了。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擁有航空母艦十多艘,載機千餘架。而美國只有四艘航母,事實上日本海空軍對美佔決對優勢。由於陸戰日本得罪了英國,威脅了美國在東南亞利益,所以美國在經濟上制裁了日本:武器禁運,石油禁運,激怒了日本。面對美國軍事實力不如自己的日本,準備配合德國幹掉美國(當時德國在歐洲正如魚得水,順風順水)。日本偷襲了珍珠港。日本是奔著企業號去的,如果能把旗艦企業號幹掉,或再幹掉一艘航母,美國基本上家底就沒了。山本五十六偷襲之後心情極為沉重,自知惹下了大禍。因為此役偷雞不成蝕把米,也可以說是捅了馬蜂窩(因為一艘航母都沒打著)。從表面看日本偷襲完勝,但實際上徹底驚醒了美國這頭巨獸。完蛋了。美國強大的工業為戰爭開足了馬力。航空母艦居然能量產,飛機就像制一臺洗衣機一樣容易。單說一個事,滇緬戰役的日軍:中國軍也不知道哪來的這麼多子彈,連站起來都費勁,別說衝鋒了。所以說:戰爭打的是高科技,國家實力,而不是異想天開,也不是靠勇敢。

  • 5 # 江蘇張歡

    日本只是一座島嶼,他們的國家太小,就算有戰爭,他們也不會懼怕任何一個強大的國家的,像美國,英國,中國,這些大國日本根本不拿他們當一回事,他們手段殘忍,血腥,看著你們都比他們強大他們不甘心啊。

  • 6 # 史料不輯

    因為東亞忙不過來了才要去東南亞,不然哪來的石油和橡膠,現代戰場歸根結底拼得還是國力和資源,島國資源有限,只能對外擴張。

    因為最終戰敗的是日本,之後美國又成了世界霸主,以致於人們都認為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是以卵擊石,自取滅亡。實際上太平洋上裝備最強、訓練最有素的是日本海軍,而不是美國海軍,太平洋戰爭的慘烈就是最好的證明。

    日本海軍在軍事上並沒有輸給美軍,只是敗給了美國豐富的戰略資源和強大的工業產能。同時這也是日本為什麼非要“招惹”美國的原因。

    和所有華人的認知一樣,日本也認為中國“地大物博”,有源源不斷的物資支援對外戰爭。但是侵華戰爭爆發沒多久,日本就發現他們想得太簡單了,而中國各路諸侯和大哥們也都意識到了只要堅持到底,日本一定能被拖垮。

    首先,中國資源豐富不假,但沒有石油,至少當時沒勘探出石油。日本一直在用外匯購買美國石油、鋼材、機床等。日本的外匯儲備在1941年時就基本都跑到美國腰包裡了。所以著名學者、教育家陶行知才說:“侵華戰爭就是美國支援的戰爭”。

    日本人沒錢了,跑去跟美國說能不能賒賬,以後慢慢還。美華人期初是同意的,但要求日本離東南亞遠一點。然而隨著日本與德國走得越來越近,美國開始對日本採取制裁。

    其次,中國當時是落後的農業國,進行工業開發需要進行大規模、長時間地基礎設定建設,所以咱們才會說:要想富先修路。日本沒錢、更沒時間搞基建,1939年以後只能龜縮在鐵路沿線活動。

    作戰半徑很少離開鐵路200公里,因為運輸彈藥補給的距離一旦超過騾馬三天的路程,日軍就有被中國軍隊圍困的可能。從財務的角度來看,日本並沒有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侵華戰爭實際上是虧本的買賣。

    武漢會戰後,中日雙方進入戰略相持階段,《論持久戰》開始逐漸被全國軍民接受,日本對此也洞若觀火,所以才將目標轉移到東南亞。

    歐美殖民東南亞數百年,早已將那裡開發成戰略大後方。法國、荷蘭已經被德國征服,英國也自顧不暇,只要戰勝美軍,東南亞的油田、橡膠園、錫礦等資源立刻就能為日軍所擁有。

    德國已經在大西洋同美國有了實質上的戰爭,日本一旦進攻東南亞,美國就陷入兩洋作戰的不利地位。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英美的戰略也正如日本所料,為了不兩線作戰,他們採取了“先歐後亞”的策略,東南亞幾乎成了權利的真空,日軍才能在短短几個月時間征服東南亞絕大部分地區。

    日軍進攻東南亞並不是招惹,也不能叫偷襲,完全是綜合考量過後的選擇。只是天皇和希特勒都忽略了強大的工業體系對現代戰爭的重要影響力,美軍收拾完歐洲,還有財力和物力收拾亞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年級數學成績怎麼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