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說你聽你說我聽

    憑一本書出名的事不會有了。因為這樣的書寫不出來了,而且,沒有了讓作家寫一本書出名的環境。現在寫出來的書都不具備出名的水平。

  • 2 # 風騷的中指

    這話有漏洞。

    不限定時間的話,使勁學習使勁打磨吧。

    現在是零基礎,磨個十年八年就不是零基礎了。

    只要有天賦,還是可以辦到的。

    如果限定時間,而且時間非常緊的話,也可以辦到。

    只要你有錢,拿錢去砸那些暢銷書的作者吧,讓他給你寫本書,冠你的名,這不就成了?

    時間緊,沒錢砸的話,也不是沒辦法。

    你使勁鑽一下,看能不能找到一本很有潛力但因為各種原因埋沒了的好書,然後照著抄一遍。

    想安全一點的話,就找多幾本好書東拼西湊組成一本書忽悠人給你出版。

    運氣好的話,說不定你就火了。

    這種事不是沒人幹過,只是有風險。

    剛起來的時候可能沒人發現,時間長了肯定會被扒得褲衩都不剩,能不能扛得住抄襲的壓力,會不會賠得傾家蕩產,就看你造化了。

    正常情況下,零基礎,要求短時間內成為暢銷書作家,那是不可能的。

    想要辦成這事,得走詭道。

    要麼像前面說的,要麼就是有走紅條件的,比如說你家裡非常非常有錢,你有一個非常會炒作的團隊;你是當紅明星,光靠粉絲就能賣到吐;這個最不可思議,就是你是萬中無一的絕世天才,天生就是吃這口飯的,一接觸就厲害得不行。

  • 3 # 阿白家的書館

    我看了這個問題下的其他答案,都沒有給出具體的方法,我想就我的個人經歷給一點小小的建議:

    實訓方法:每天早上醒來洗漱後,不要刷手機。(1)花15~20分鐘進行自由寫作。自由寫作規則:一氣呵成,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不要修改,不要評判,寫的稀奇古怪甚至自私也罷,能寫多少寫多少。寫完後不要立即閱讀,第二天寫新的。(2)其次,每天固定15分鐘左右來練習任意主題的寫作,規則和前面一樣。(3)除此之外,多去微博,豆瓣,知乎進行評論,每次至少300字。(4)多積累新詞新成語,摘錄下來,然後用新詞造句。以上方法堅持三個月以上,寫作能力會有極大提升。

    按照書裡的方法,我現在保持每天寫作輸出至少1000字。堅持半個月,累計完成15000字左右。感受就是:

    1.本書顛覆了我對寫作方法的認知。2.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同時又提升了自己的寫作能力。3.在寫作方面也熟絡起來,寫東西更流暢。

  • 4 # 光明使者231182166

    以實求實,充滿希望以未來的穩紮根基,不求別人求自己,生的希望永不褪色。象《西遊記》好就好在九九八十一難,九九歸一。

  • 5 # siyuming2020

    零基礎成為暢銷書作家,就好比零基礎成為股市高人,不是不可能,簡直就是千里挑一萬里挑一,得透過多少年的不懈努力,學習積累,失敗考驗,才有可能成為萬里一人。

  • 6 # 松蝴蝶

    民國時期,陸宗達拜國學大家黃侃為師。第一次見面,黃侃給了陸宗達一本沒有標點的《說文解字》,說:“點上標點,點完見我。” 之後兩次見面,黃侃沒說教學,只是重複要求陸宗達再買一本練習點標點。

    三個月後,陸宗達將第三本《說文解字》拿來,說:“老師,是不是還要再點一本?我已經準備好了。”黃侃說:“標點三次,《說文解字》你已經爛熟於心,這文字之學,你已得大半,不用再點了。以後,你做學問也用不著再翻這書了。”他將書扔進書堆裡,這才開始給陸宗達講學。

    後來,陸宗達成為中國現代訓詁學界的泰斗。他回憶說:“當年翻爛了三本《說文解字》,從此做起學問來,輕鬆得如庖丁解牛。”

    世間萬物都有法可依,如果說研究中國文字和語言知識,學習《說文解字》是基礎,那麼關於學習寫作的入門教程,我推薦《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是美國常春藤名校的入學考試必備讀物,也是美國著名考試培訓機構Kaplan的20年經典讀物。它的作者布蘭登·羅伊爾,畢業於哈佛大學,他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整理了一套非常實用的寫作方法,編纂出版的《一本小小的藍色邏輯書》《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一本小小的金色語法書》等書,都成為了全球的英文寫作、語法、邏輯推理領域的標杆之作。

    所謂寫作,主要包含四個內容:結構、風格、可讀性和語法,布蘭登認為,“寫作能力出眾的人,大多掌握了一些固定的重要寫作原則,並在寫作過程中反覆不斷地使用。”他在《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中為前三項內容總結了20條寫作原則,掌握了它們,任何人都能快速上手,寫出一篇重點突出、條理清晰的合格文章。

    一、 結構

    結構展示了作者的行文思路,如果文章結構混亂,就很難讓人有繼續閱讀的想法。因此針對我們日常接觸較多的說明文,作者布蘭登給出了以下三點結構建議:

    1. 運用“自上而下”的寫作法

    和啟發娛樂大眾的小說不同,說明文的目的是解釋、告知或者說服,因此作者不應該營造故弄玄虛的氛圍,而應該開門見山,把重要觀點或者結論放在最顯眼也就是最前面的位置。不要隱瞞,也不要誤導,要直接準確傳達文章的主題思想。

    作者布蘭登把這個原則形容為:先給讀者制定一個目標,接著再描述抵達目標的方向。這個高效傳遞資訊的原則在傳媒行業被運用得最廣泛,因為當記者的稿件字數超過限制,編輯就會直接從後往前刪掉篇幅,所以記者們寫作,下意識就會把重要結語放在開頭,再描述細節作為支撐,保證重要資訊不遺漏。

    2. 論點儘量分3點陳述

    使用總分結構來佈置文章排版時,我們需要在給出結論後,提供論點來證明我們觀點的合理性。

    在《書面溝通的藝術》中,有著豐富商務文字製作經驗的天野暢子認為,3是個神奇的數字,從奧林匹克精神“更高更快更強”到組成光的三原色,數字3能用最小的精力去保持穩定,數量一旦超過3,人們就會主觀認為數量太多而內心拒絕接收資訊。這和本書作者布蘭登的想法不謀而合,他也推薦在論點陳述時,最好分3類來展示資訊,這樣清晰明瞭又讓人易於接受。

    3. 描述時儘量同類合併

    論點分類後,開始進行細節描述,作者布蘭登建議,相似的事務要合併描述,先完整展現一個主題的內容,再開啟一個新的主題。

    清晰的分類也能展現作者清晰的寫作思路。如果將不同類別的內容雜糅在一起,很容易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讓讀者思維混亂,進而對作者的寫作功底和文章質量失去信心。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中給出了例子:

    初始版本,作者將左腦和右腦的描述摻雜在一起,吸收資訊的難度明顯增加了很多 第一個版本,先描述左腦思維,給出支撐例子,再描述右腦思維,給出支撐例子,結尾段落再次總結左右腦思維的發展 第二個版本,使用單獨段落分別描述左腦和右腦,行文更加清晰明瞭。

    二、 風格

    所謂風格,就是寫作的方式,同一個觀點,不同的人會想到不同的材料來論證,也因此奠定了每個人不同的風格。不管什麼寫作風格,作者布蘭登認為都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1. 使用簡單而準確的描述詞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指出,“簡化寫作最基礎的方式是使用較簡單的詞彙”。著名作家、童話大王鄭淵潔,在各平臺的自我介紹中始終描述自己“能熟練使用500個漢字”。在他看來,能做到這個標準的寫作者少之又少,而他自己憑藉這個本領,一個人支撐發行《童話大王》半月刊26年,顛覆了詞典中對於“雜誌”這一“將多位作者的作品彙整合冊出版的讀物”定義。

    耶魯大學每年都會根據自我陳述選一位新生進行開學演講,有一年選的就是一個填寫了“擅長做蘋果派”的女生,據校長介紹,“填寫擅長運動、音樂、繪畫的人特別多,但只有她一個人寫了蘋果派。”

    大而泛,不如小而精,那些別緻而又精準的詞語描述往往會讓你或你的作品更容易得到青睞。

    2. 加入適當例項讓文字有畫面感

    作者布蘭登認為,當人們讀完一篇文章後,能長時間記住的往往是其中的事例和細節。因此在文字描述中,我們不妨試著加入實際場景,讓人們的印象更深刻。

    書中給出了例證,以下兩篇牛仔節的宣傳文案,哪一篇更能吸引大家報名參加,一目瞭然:

    3. 儘量使用積極性暗示的詞語

    行文的語氣代表了作者的態度。正式而官方的語氣會讓讀者和作者之間產生距離感,而非官方並且帶有“溫暖”性質的行文描述會更讓人親近和願意接受。

    如:“我們的商店在11點關門”,和“我們的商店會開到11點”,用“開門”這樣積極性暗示的詞語,就會比“關門”鼓勵更多人前來商店消費;又比如,工作中我們想評價一份工作計劃“不完善”,不妨說成“這個計劃有缺陷”,語句意思沒有變,但潛在的行文語氣已經改變,對方也會更容易接受和認可我們的想法。

    三、 可讀性

    可讀性和閱讀體驗密切相關,它包括視覺上的體驗和閱讀材料的易讀性等。在文章內容確定的情況下,適當注重頁面的可讀性,會給我們的寫作印象大大加分。

    1. 注意留白

    一頁白紙上,排版的閱讀內容並不是越多越好,實際上,適當的留白反而可以提高閱讀體驗。所謂留白,就是增加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間隔。書中給出了最直接的對比

    原稿

    增加留白的修改稿

    內容沒有改動,僅僅增大了行距,修改稿的可讀性瞬間提高了很多。

    2. 使用標題或提要

    文章結構劃分好了,我們還可以提煉關鍵詞放在段首,讓讀者能夠透過概覽來很快了解我們寫作的主題思想,節約時間。

    書中也有例子

    3. 回顧與修改

    科普寫作者遊時猷曾說:“寫文要快,改文要慢,查資料要適可而止。

    很少有人能一口氣寫出一篇完全不用修改的文章。著名作家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才寫就千古名作《紅樓夢》,實際上,作者布蘭登認為,完成日常寫作只是工作本身,寫作過程其實可以無限期延續,因為它可以不斷完善,一本書出版數週、數月甚至數年以後,作者也一定會思考修改的工作。

    因此當文章初稿完成後,核對至少三次再考慮發表會比較穩妥:我們可以從標題開始看起,一遍一遍考慮遣詞造句,從錯別字核對到語句通順的修改,直到最終認為自己的作品“無可修改”。

    網友“靜兒”曾說:“結構的完整證明思路的完整,思路完整內容才能完整嚴密,所以初學的時候把自己放在框架裡很重要,它可以幫自己彌補思路的不足和短缺。”

    對於那些把說明文寫成了“說明散文”的人群來說,按照既有的寫作原則來書寫,可以有效幫助整理思路,進而完成日常寫作任務。而那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寫作入門法則,都收錄在了《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裡,靜候有心人翻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鳴劍曳影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