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饞嘴肥貓鏟史官

    仁宣之治就是永樂帝朱棣死後,連續兩代帝王,明英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的統治時期。

    這個時間段並不長,只有將近十一年時間,但卻被稱為“仁宣之治”,受到讚揚,肯定是有所指向,主要有兩個對比。

    一、在這段時間內,明朝的統治者並沒有幹什麼太出格的壞事。這在整個明朝統治期間,比較少見。

    二、上比成祖,下比英宗。由於讀書人掌握筆桿子,明著褒揚仁宣,暗中也就對朱棣和朱祁鎮表示不滿意。其實,無非是朱棣殺了不少知識分子,而朱祁鎮則丟了大明王朝的臉面。

    明朝歷代皇帝和繼續人,心地善良的必然命短,也是個比較奇怪的現象。朱標仁厚,連皇帝都當不上就死了。朱高熾心慈,登基僅八個月就英年早逝。

    明仁宗朱高熾即位以後,大批“建文遺臣”得到了赦免,方孝孺那幫為建文帝殉難的前朝忠臣們的倖存家屬,都得到了撫卹。仁宗還多次專門撥出錢米,給老百姓發補貼,確實做了很多好事,符合一個“仁”字。

    仁宗還叫停了鄭和下西洋的艦隊,直到五年後宣宗即位後重新開始。

    清修《明史》,給明仁宗的評價特別高,甚至很罕見地在史書上搞起了假說:認為如果明仁宗的壽命能長一些的話,他肯定能夠開創一個超越歷朝歷代的偉大盛世。

    按照“明粉理論”,清修《明史》,黑白巔倒,如風月寶鑑,陰陽反正,所以凡是清朝批判的,那必然是好事,若是清朝讚揚的,必然心懷叵測。那在明粉們掌握的真實歷史中,明仁宗又做了什麼十惡不赦的罪孽呢?以待將來,他們可能一點點透露出來。

    由於明仁宗的過早去世,使咱們的文章迅速跳躍到了明宣宗朱瞻基的時代。

    朱瞻基這個人從生下來就受到高度重視,他生於洪武三十年,當時朱棣還是燕王。朱棣做了個夢,夢見他爹賜給他一個大玉圭,朱瞻基恰好出生。

    對這個孫子,朱棣寵愛到了極點。十三歲時候,朱棣就把他冊立為皇太孫,這是大明王朝歷史上唯一一次,太子健在時,就指定了太孫(也許這樣做不太吉利,折了朱高熾的陽壽?)。

    朱棣對於這個長孫的成長和教育,簡直是竭盡了心血。很多科目,朱棣是親自代課的,體育鍛煉,外出射獵,甚至帶上了戰場。

    在這樣的培養下,朱瞻基文武雙全,能詩會畫,還精通書法,全面發展。 朱瞻基的文化藝術水平還是蠻高的。

    永樂十二年,朱棣帶著這個十六歲的小孫子上了戰場,親征瓦剌。在忽蘭失溫血戰中,觀戰的朱瞻基突然被瓦剌軍反撲,深陷重圍, 一度與朱棣的中軍失聯,差點把朱棣急得心臟病發作,死在當場。

    而朱瞻基卻處變不驚,毫不畏懼,鎮定指揮,從容周旋,支撐到明軍援兵到達,從容脫困了。

    透過這件事情,朱棣對孫子的表現特別滿意,也越加寵愛。

    除了軍事,朱瞻基的政治才能也展露頭角。有一次,朱瞻基陪父親和叔叔朱高煦去祭陵。朱高熾天生殘疾,走路一瘸一拐,朱高煦嘲笑說:“前人蹉跌,後人知警。”朱瞻基立即回敬:“更有後人知警也。”朱高煦聞言大驚。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於北征歸途中病逝。仁宗即位,不到八個月就駕崩了。朱瞻基登基。

    朱瞻基在位期間,做了以下事情:

    一、平定叛亂

    叔叔朱高煦始終賊心不死,索要封賞,暗中招兵買馬。他派部下枚青去遊說英國公張輔,企圖起兵作亂,卻被張輔檢舉揭發。朱高煦敗露,就傳檄天下,聲稱要“清君側”,發動叛亂,走了他老爹的步數。

    宣宗御駕親征,前去討伐,朱高煦全軍譁變,朱高煦出城白衣請罪,他的骨氣和水平還是遠不如他爹。

    平叛成功,朱瞻基沒有像朱元璋和朱棣一樣大開殺戒,只重辦了六百多人,其他幾萬將士大多赦免。

    二、放棄交趾

    永樂年間,朱棣為平定交趾,興兵平亂,平而復亂,亂而復平。朱瞻基上臺後從安南撤回大軍,允許安南建國,成為大明屬國。

    這件事情全然沒有太祖和成祖的風采,當時似乎減少了軍費支出,避免了戰爭,但失去了領土,遺害於後世,從此以後,中國就從傳統法理上失去了對這片土地的擁有權。

    三、整肅吏治

    明宣宗年間,朝廷腐敗嚴重,連御史都察院這種原本為反腐而建立的部門也加入到貪腐的大軍中。御史們監督百官,但沒有人來監督御史,貪官們就收買御史,後來居然發展成御史主動索賄。 都察院左都御史劉觀身居要職而父子共貪,當時吏治狀況十分敗壞。

    宣德三年,朱瞻基逮捕了劉觀父子,數罪併罰,充軍遼東。

    朱瞻基任命清官顧佐接任,查處腐敗,裁撤貪官,選補清廉,吏治比較清明。

    明宣宗修正了制度:都察院選拔御史,要由都察院定好名單,寫明履歷,交吏部稽核,如果御史出問題,推薦人和稽核人,一同入罪,這就加強了相互監督。

    三、抑制通脹

    明初的貨幣制度,銅錢與寶鈔並行,但紙幣貶值太快,經常發生通貨膨脹,從朱元璋在位時期就發生,一直到宣德年間,通脹越發厲害。

    當年朱元璋只要是物價漲了,就歸罪於官員貪腐,立刻動刀殺人。嚇得地方官一聽說物價上漲,就提前上吊。 但物價仍然降不下來。

    朱瞻基重用夏元吉,把食鹽價格和寶鈔掛鉤,用鹽作為紙幣準備金。寶鈔多回收,少發行,又配合反腐,官員每受賄一兩銀子,罰一萬貫寶鈔。使物價穩定了下來。

    四、收繳欠稅

    欠稅問題集中在江南地區。主要是因為朱元璋當年深恨江南老百姓支援張士誠,建國後故意在江南設立了重稅制度。

    朱瞻基重用了周忱任江南巡撫,把當地百姓的賦稅分成應交田賦和運輸損耗,田賦不減,而損耗靈活掌握,減輕了江南百姓的負擔,稅收效率也提高了,這就是“平米法”。短短几年後,江南的欠稅就全部還清。

    周忱搞了個“金花銀”制度,把農民應繳的稅糧,部分摺合成銀兩徵收,增加了國庫收入。

    周忱用餘下的稅糧設立了“濟農倉”,用於賑濟救災,還用來做商業放貸。當國家遭遇錢糧短缺時候,就從江南“濟農倉”調錢糧補充。

    四、完善內閣

    明宣宗在位時期,在內閣增設了誥敕房與制敕房,由大學士們選定助理班子成員,吏部無權干涉,增強了內閣的權力。

    朱瞻基給內閣增設了“票擬權”,皇帝不再全力批閱奏摺,先由內閣成員拿出意見,擬定草稿送皇帝審閱批覆後定奪準行。明朝的內閣,正式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政治團體。

    五、協調三楊

    朱瞻基小小年紀,但平衡策略高超,他的內閣有楊榮,楊溥,楊士奇三位重臣。楊士奇寬厚,精通謀劃。楊溥清廉,辦事認真。楊榮多謀,精通軍務。明宣宗利用他們的長處,性格和彼此的矛盾,使他們三人權力上互相牽制,國事方面則齊心協力。

    六、寬容定罪

    朱元璋和朱棣兩朝殺戳嚴重,株連甚廣。而自“仁宣之治”始,立下規矩,除了謀反等大罪外,其他一切罪過,不再實行連坐法令。死刑等重刑的稽核也更加嚴格,大明王朝的司法,逐步寬容。

    七、微服訪民

    在明朝諸帝中,明宣宗比較親民,多次微服私訪,探訪百姓。透過實地考察出臺了一些惠民政策。百姓的負擔有所減輕,國家的經濟也得到了發展。

    八、執政成績

    ①綜合國力上升,經濟增長,政府儲備增加。

    ②棉花等經濟作物的種植,更從南方推廣向北。

    ④制瓷業發達,瓷器產業向大江南北擴充套件;冶煉業的進步更驚人,冶鐵年產量超過八百萬斤,是永樂的六倍。

    ⑤工商業繁榮:城市興旺,新增商業稅收入比永樂年間多出五倍。

    可惜朱瞻基雖然年輕有為,但天不假年,執政只有短短的十年,年僅三十八歲就因病辭世。朱祁鎮登基,任用奸宦,土木堡事變,奪門殺忠,明朝開始全面走向衰弱。

    仁宣之治很短,在明朝二百七十多年的黑暗統治中,是少有的亮色。在這段時間內,政府吏治比較清明,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國力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

    寫了這篇文章,一是來說說仁宣之治是怎麼回事,另一個,讓明粉們看看,我們這些個蟎蛆是怎樣評判歷史的,好的地方就表揚,不好的地方就批判,而不是把眼睛死盯著龍椅上屁股的血統。

    關於鬥蛐蛐的事,雖然屬實,但咱就不重點說了。

  • 2 # Endlessly7

    仁宣之治無非就是儒教為了他們對皇權影響左右文官權利的巔峰粉飾而已。證明儒教能治國治民罷了,君不見能幅員遼闊,國土廣袤的朝代,幾個是重用儒生的。都是文武並重,三權制約。皇權、文官、武將互相制約。而且這種時期的文官都不是傳統儒生。也大多都有實際理政的能力。儒教巔峰的那幾個時期,哪個不是軍事柔弱、國土被侵蝕嚴重、民生凋敝、思想僵化、貿易被文官地主階級壟斷、政府沒有任何可以維持週轉的資金。可謂是民不聊生。例如漢末、兩晉南北朝、宋、明、清。就算是南宋的海貿發達,但是實際上南宋中央政權能收到手的資金又能有多少,明朝的海貿就是被中央的大佬和沿海的豪商壟斷了。其他的都是片板不能下海

  • 3 # 李徵鴻

    個人認為,很多評論都略顯偏激。仁宣之治確實是繼承了朱元璋、朱棣兩代優秀君主的遺產,但要說仁宣二帝毫無建樹就不對了。不能僅僅因為一個放棄安南就說仁宣時期武功多差,事實上放棄安南的原因非常複雜,根源在於安南獨立數百年,已經沒有了迴歸中國的文化土壤,所以不管是誰來收都不會成功的。元朝、清朝都碰了安南的大釘子,明朝至少還短暫統治過,足以說明永樂時期武功之盛。

    其次,說清修明史都是顛倒黑白,這固然不對,清朝修改隱晦的只是涉及自己祖先的歷史,因此我認為他們對曾經剿殺過女真的成化帝的記載就是不夠客觀。但對於仁宣二帝的評價,明史還是比較客觀的,仁宣時期繼承洪武、永樂的政治遺產,明宣宗將這種政治文明進一步發揚光大,儘管武功比較平淡,但文治是很輝煌的,也被認為是明朝的國力頂峰、全盛時期,這種全盛局面一直延續到正統中期王振掌權,除了時間短以外,並不遜色於漢唐清的盛世。怎麼能因為時間短就否認明朝的這段輝煌呢?從洪武之治積累國力,到永樂時代擴大基業,終於迎來仁宣盛世的二十多年四海昇平,這種盛世締造過程和西漢盛世、東漢盛世、大唐盛世、康乾盛世是完全一樣的,既然康乾盛世那種完全落後於世界的時代都應該被承認為盛世,那麼永宣盛世好歹還是在當時的世界處於領先地位的,也是大一統政權、國力強盛、四夷來朝,憑什麼不能算盛世?

  • 4 # 青年史學家

    仁宣之治,有如漢唐昭宣之治,雖比不上盛世文治武功,萬國來服。但是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發展生產,所以也取得了較好的局面。這樣的局面一般出現在盛世承平或久亂之後,是一個過渡的時期。

    仁宗在位最短,最幹了兩件了不得的事,一是下西洋一事作罷,二是大赦建文舊臣,深得文人之心,諡號“仁”情理之中。

    宣宗的功績更大一些,一是平定了叔父的叛亂;二是罷交趾之徵設安南國穩定南境;三是任用夏元吉設金花銀,收繳江南稅負;四是完善內閣制度。這些都對後世影響深遠。但影響最大的還不是這幾個,影響最大的還是因為他人用了明朝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三楊”:楊榮,楊溥,楊士奇,這三個人護持明朝國運的關鍵人物。一直到嘉靖皇帝初期還在發揮作用。

    從這些角度看,宣宗的功勞不小,甚至不小於武則天、宋仁宗和雍正皇帝。

  • 5 # 平沙趣說歷史

    明仁宗和明宣宗兩任皇帝在位時期一般不叫仁宣盛世,而是叫仁宣之治,二者並沒有明顯的區分,治世通常包括盛世,只不過盛世聽起來名頭比較大。

    仁宣之治由明仁宗和明宣宗父子二人共同締造,明仁宗朱高熾雖然僅僅在位十個月,卻留下了豐厚的政治遺產,開創了仁宣之治。明宣宗接過父親的接力棒,繼續施行平緩政策,明朝國力漸趨極盛。

    仁宣之治的內容不多,最主要的就是與民休息,恢復國力,因為之前的永樂大帝太猛了。靖難之役、修《永樂大典》、派鄭和下西洋、遷都北京、征戰安南、五次親征漠北,功業雖大,卻無一不是建立在百姓的血淚之上。

    明成祖在位二十餘年,百姓沒幾年是歇著的,到明仁宗繼位後,大規模的休養生息開始了,明仁宗去世後,明宣宗繼續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明朝國力蒸蒸日上。

  • 6 # 饞嘴肥貓鏟史官

    仁宣之治就是永樂帝朱棣死後,連續兩代帝王,明英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的統治時期。

    這個時間段並不長,只有將近十一年時間,但卻被稱為“仁宣之治”,受到讚揚,肯定是有所指向,主要有兩個對比。

    一、在這段時間內,明朝的統治者並沒有幹什麼太出格的壞事。這在整個明朝統治期間,比較少見。

    二、上比成祖,下比英宗。由於讀書人掌握筆桿子,明著褒揚仁宣,暗中也就對朱棣和朱祁鎮表示不滿意。其實,無非是朱棣殺了不少知識分子,而朱祁鎮則丟了大明王朝的臉面。

    明朝歷代皇帝和繼續人,心地善良的必然命短,也是個比較奇怪的現象。朱標仁厚,連皇帝都當不上就死了。朱高熾心慈,登基僅八個月就英年早逝。

    明仁宗朱高熾即位以後,大批“建文遺臣”得到了赦免,方孝孺那幫為建文帝殉難的前朝忠臣們的倖存家屬,都得到了撫卹。仁宗還多次專門撥出錢米,給老百姓發補貼,確實做了很多好事,符合一個“仁”字。

    仁宗還叫停了鄭和下西洋的艦隊,直到五年後宣宗即位後重新開始。

    清修《明史》,給明仁宗的評價特別高,甚至很罕見地在史書上搞起了假說:認為如果明仁宗的壽命能長一些的話,他肯定能夠開創一個超越歷朝歷代的偉大盛世。

    按照“明粉理論”,清修《明史》,黑白巔倒,如風月寶鑑,陰陽反正,所以凡是清朝批判的,那必然是好事,若是清朝讚揚的,必然心懷叵測。那在明粉們掌握的真實歷史中,明仁宗又做了什麼十惡不赦的罪孽呢?以待將來,他們可能一點點透露出來。

    由於明仁宗的過早去世,使咱們的文章迅速跳躍到了明宣宗朱瞻基的時代。

    朱瞻基這個人從生下來就受到高度重視,他生於洪武三十年,當時朱棣還是燕王。朱棣做了個夢,夢見他爹賜給他一個大玉圭,朱瞻基恰好出生。

    對這個孫子,朱棣寵愛到了極點。十三歲時候,朱棣就把他冊立為皇太孫,這是大明王朝歷史上唯一一次,太子健在時,就指定了太孫(也許這樣做不太吉利,折了朱高熾的陽壽?)。

    朱棣對於這個長孫的成長和教育,簡直是竭盡了心血。很多科目,朱棣是親自代課的,體育鍛煉,外出射獵,甚至帶上了戰場。

    在這樣的培養下,朱瞻基文武雙全,能詩會畫,還精通書法,全面發展。 朱瞻基的文化藝術水平還是蠻高的。

    永樂十二年,朱棣帶著這個十六歲的小孫子上了戰場,親征瓦剌。在忽蘭失溫血戰中,觀戰的朱瞻基突然被瓦剌軍反撲,深陷重圍, 一度與朱棣的中軍失聯,差點把朱棣急得心臟病發作,死在當場。

    而朱瞻基卻處變不驚,毫不畏懼,鎮定指揮,從容周旋,支撐到明軍援兵到達,從容脫困了。

    透過這件事情,朱棣對孫子的表現特別滿意,也越加寵愛。

    除了軍事,朱瞻基的政治才能也展露頭角。有一次,朱瞻基陪父親和叔叔朱高煦去祭陵。朱高熾天生殘疾,走路一瘸一拐,朱高煦嘲笑說:“前人蹉跌,後人知警。”朱瞻基立即回敬:“更有後人知警也。”朱高煦聞言大驚。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於北征歸途中病逝。仁宗即位,不到八個月就駕崩了。朱瞻基登基。

    朱瞻基在位期間,做了以下事情:

    一、平定叛亂

    叔叔朱高煦始終賊心不死,索要封賞,暗中招兵買馬。他派部下枚青去遊說英國公張輔,企圖起兵作亂,卻被張輔檢舉揭發。朱高煦敗露,就傳檄天下,聲稱要“清君側”,發動叛亂,走了他老爹的步數。

    宣宗御駕親征,前去討伐,朱高煦全軍譁變,朱高煦出城白衣請罪,他的骨氣和水平還是遠不如他爹。

    平叛成功,朱瞻基沒有像朱元璋和朱棣一樣大開殺戒,只重辦了六百多人,其他幾萬將士大多赦免。

    二、放棄交趾

    永樂年間,朱棣為平定交趾,興兵平亂,平而復亂,亂而復平。朱瞻基上臺後從安南撤回大軍,允許安南建國,成為大明屬國。

    這件事情全然沒有太祖和成祖的風采,當時似乎減少了軍費支出,避免了戰爭,但失去了領土,遺害於後世,從此以後,中國就從傳統法理上失去了對這片土地的擁有權。

    三、整肅吏治

    明宣宗年間,朝廷腐敗嚴重,連御史都察院這種原本為反腐而建立的部門也加入到貪腐的大軍中。御史們監督百官,但沒有人來監督御史,貪官們就收買御史,後來居然發展成御史主動索賄。 都察院左都御史劉觀身居要職而父子共貪,當時吏治狀況十分敗壞。

    宣德三年,朱瞻基逮捕了劉觀父子,數罪併罰,充軍遼東。

    朱瞻基任命清官顧佐接任,查處腐敗,裁撤貪官,選補清廉,吏治比較清明。

    明宣宗修正了制度:都察院選拔御史,要由都察院定好名單,寫明履歷,交吏部稽核,如果御史出問題,推薦人和稽核人,一同入罪,這就加強了相互監督。

    三、抑制通脹

    明初的貨幣制度,銅錢與寶鈔並行,但紙幣貶值太快,經常發生通貨膨脹,從朱元璋在位時期就發生,一直到宣德年間,通脹越發厲害。

    當年朱元璋只要是物價漲了,就歸罪於官員貪腐,立刻動刀殺人。嚇得地方官一聽說物價上漲,就提前上吊。 但物價仍然降不下來。

    朱瞻基重用夏元吉,把食鹽價格和寶鈔掛鉤,用鹽作為紙幣準備金。寶鈔多回收,少發行,又配合反腐,官員每受賄一兩銀子,罰一萬貫寶鈔。使物價穩定了下來。

    四、收繳欠稅

    欠稅問題集中在江南地區。主要是因為朱元璋當年深恨江南老百姓支援張士誠,建國後故意在江南設立了重稅制度。

    朱瞻基重用了周忱任江南巡撫,把當地百姓的賦稅分成應交田賦和運輸損耗,田賦不減,而損耗靈活掌握,減輕了江南百姓的負擔,稅收效率也提高了,這就是“平米法”。短短几年後,江南的欠稅就全部還清。

    周忱搞了個“金花銀”制度,把農民應繳的稅糧,部分摺合成銀兩徵收,增加了國庫收入。

    周忱用餘下的稅糧設立了“濟農倉”,用於賑濟救災,還用來做商業放貸。當國家遭遇錢糧短缺時候,就從江南“濟農倉”調錢糧補充。

    四、完善內閣

    明宣宗在位時期,在內閣增設了誥敕房與制敕房,由大學士們選定助理班子成員,吏部無權干涉,增強了內閣的權力。

    朱瞻基給內閣增設了“票擬權”,皇帝不再全力批閱奏摺,先由內閣成員拿出意見,擬定草稿送皇帝審閱批覆後定奪準行。明朝的內閣,正式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政治團體。

    五、協調三楊

    朱瞻基小小年紀,但平衡策略高超,他的內閣有楊榮,楊溥,楊士奇三位重臣。楊士奇寬厚,精通謀劃。楊溥清廉,辦事認真。楊榮多謀,精通軍務。明宣宗利用他們的長處,性格和彼此的矛盾,使他們三人權力上互相牽制,國事方面則齊心協力。

    六、寬容定罪

    朱元璋和朱棣兩朝殺戳嚴重,株連甚廣。而自“仁宣之治”始,立下規矩,除了謀反等大罪外,其他一切罪過,不再實行連坐法令。死刑等重刑的稽核也更加嚴格,大明王朝的司法,逐步寬容。

    七、微服訪民

    在明朝諸帝中,明宣宗比較親民,多次微服私訪,探訪百姓。透過實地考察出臺了一些惠民政策。百姓的負擔有所減輕,國家的經濟也得到了發展。

    八、執政成績

    ①綜合國力上升,經濟增長,政府儲備增加。

    ②棉花等經濟作物的種植,更從南方推廣向北。

    ④制瓷業發達,瓷器產業向大江南北擴充套件;冶煉業的進步更驚人,冶鐵年產量超過八百萬斤,是永樂的六倍。

    ⑤工商業繁榮:城市興旺,新增商業稅收入比永樂年間多出五倍。

    可惜朱瞻基雖然年輕有為,但天不假年,執政只有短短的十年,年僅三十八歲就因病辭世。朱祁鎮登基,任用奸宦,土木堡事變,奪門殺忠,明朝開始全面走向衰弱。

    仁宣之治很短,在明朝二百七十多年的黑暗統治中,是少有的亮色。在這段時間內,政府吏治比較清明,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國力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

    寫了這篇文章,一是來說說仁宣之治是怎麼回事,另一個,讓明粉們看看,我們這些個蟎蛆是怎樣評判歷史的,好的地方就表揚,不好的地方就批判,而不是把眼睛死盯著龍椅上屁股的血統。

    關於鬥蛐蛐的事,雖然屬實,但咱就不重點說了。

  • 7 # Endlessly7

    仁宣之治無非就是儒教為了他們對皇權影響左右文官權利的巔峰粉飾而已。證明儒教能治國治民罷了,君不見能幅員遼闊,國土廣袤的朝代,幾個是重用儒生的。都是文武並重,三權制約。皇權、文官、武將互相制約。而且這種時期的文官都不是傳統儒生。也大多都有實際理政的能力。儒教巔峰的那幾個時期,哪個不是軍事柔弱、國土被侵蝕嚴重、民生凋敝、思想僵化、貿易被文官地主階級壟斷、政府沒有任何可以維持週轉的資金。可謂是民不聊生。例如漢末、兩晉南北朝、宋、明、清。就算是南宋的海貿發達,但是實際上南宋中央政權能收到手的資金又能有多少,明朝的海貿就是被中央的大佬和沿海的豪商壟斷了。其他的都是片板不能下海

  • 8 # 李徵鴻

    個人認為,很多評論都略顯偏激。仁宣之治確實是繼承了朱元璋、朱棣兩代優秀君主的遺產,但要說仁宣二帝毫無建樹就不對了。不能僅僅因為一個放棄安南就說仁宣時期武功多差,事實上放棄安南的原因非常複雜,根源在於安南獨立數百年,已經沒有了迴歸中國的文化土壤,所以不管是誰來收都不會成功的。元朝、清朝都碰了安南的大釘子,明朝至少還短暫統治過,足以說明永樂時期武功之盛。

    其次,說清修明史都是顛倒黑白,這固然不對,清朝修改隱晦的只是涉及自己祖先的歷史,因此我認為他們對曾經剿殺過女真的成化帝的記載就是不夠客觀。但對於仁宣二帝的評價,明史還是比較客觀的,仁宣時期繼承洪武、永樂的政治遺產,明宣宗將這種政治文明進一步發揚光大,儘管武功比較平淡,但文治是很輝煌的,也被認為是明朝的國力頂峰、全盛時期,這種全盛局面一直延續到正統中期王振掌權,除了時間短以外,並不遜色於漢唐清的盛世。怎麼能因為時間短就否認明朝的這段輝煌呢?從洪武之治積累國力,到永樂時代擴大基業,終於迎來仁宣盛世的二十多年四海昇平,這種盛世締造過程和西漢盛世、東漢盛世、大唐盛世、康乾盛世是完全一樣的,既然康乾盛世那種完全落後於世界的時代都應該被承認為盛世,那麼永宣盛世好歹還是在當時的世界處於領先地位的,也是大一統政權、國力強盛、四夷來朝,憑什麼不能算盛世?

  • 9 # 青年史學家

    仁宣之治,有如漢唐昭宣之治,雖比不上盛世文治武功,萬國來服。但是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發展生產,所以也取得了較好的局面。這樣的局面一般出現在盛世承平或久亂之後,是一個過渡的時期。

    仁宗在位最短,最幹了兩件了不得的事,一是下西洋一事作罷,二是大赦建文舊臣,深得文人之心,諡號“仁”情理之中。

    宣宗的功績更大一些,一是平定了叔父的叛亂;二是罷交趾之徵設安南國穩定南境;三是任用夏元吉設金花銀,收繳江南稅負;四是完善內閣制度。這些都對後世影響深遠。但影響最大的還不是這幾個,影響最大的還是因為他人用了明朝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三楊”:楊榮,楊溥,楊士奇,這三個人護持明朝國運的關鍵人物。一直到嘉靖皇帝初期還在發揮作用。

    從這些角度看,宣宗的功勞不小,甚至不小於武則天、宋仁宗和雍正皇帝。

  • 10 # 平沙趣說歷史

    明仁宗和明宣宗兩任皇帝在位時期一般不叫仁宣盛世,而是叫仁宣之治,二者並沒有明顯的區分,治世通常包括盛世,只不過盛世聽起來名頭比較大。

    仁宣之治由明仁宗和明宣宗父子二人共同締造,明仁宗朱高熾雖然僅僅在位十個月,卻留下了豐厚的政治遺產,開創了仁宣之治。明宣宗接過父親的接力棒,繼續施行平緩政策,明朝國力漸趨極盛。

    仁宣之治的內容不多,最主要的就是與民休息,恢復國力,因為之前的永樂大帝太猛了。靖難之役、修《永樂大典》、派鄭和下西洋、遷都北京、征戰安南、五次親征漠北,功業雖大,卻無一不是建立在百姓的血淚之上。

    明成祖在位二十餘年,百姓沒幾年是歇著的,到明仁宗繼位後,大規模的休養生息開始了,明仁宗去世後,明宣宗繼續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明朝國力蒸蒸日上。

  • 11 # 簡單的平凡境界

    仁宣盛世?個人拙見只是延續了朱元璋、朱棣的治世而已,並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建樹,屬於亂世過後的平穩發展,並沒有太大的提升。典型的先人種樹後人遮陰罷了。文治在經過朱元璋、朱棣半個多世紀的苦心經營後再擴大成果值得稱道,但武功方面就略顯不足了,一個交趾反叛都拿不下來,還是被叛軍屢次打敗。一個邊防小衝突也要御駕親征,再加上之後明英宗的土木堡之變時三萬騎兵被“殺掠殆盡”,可以說這武功方面實在不忍直視。

    觀其文治武功像是平穩過度的無為而治,稱其為振興中華四方來朝的盛世就有些抬高的成分了。

    感謝閱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你有喜怒哀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