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歲寶寶,玩玩具時總是會把家裡搞得爛七八糟,怎麼忍?
7
回覆列表
  • 1 # 瑤池女神經

    為什麼要忍?一歲的孩子啊!連自主大小便都控制不了,你還指望著他玩兒完玩具給你收拾起來啊!等到兩三歲的時候,慢慢引導他收拾不就好了啊!還是你一生下來,都不要吃喝拉撒有人帶,你就長到這麼大的?一歲孩子還想那麼多?別把自己磕著碰著就不錯了

  • 2 # 七安仔

    有耐心,陪著玩,玩完之後教他一起收拾再去做下一件事情。短時間內也許不會有成效,但你堅持多陪,多引導,多跟他溝通,慢慢就會了。

    我們家老大現在3歲了玩玩具也會搞得亂七八糟啊但是玩完之後他想要吃零食或者看電視,我都會陪他一起把玩具收好再去吃或者看。他會懂的。

  • 3 # 嘟嘟寶貝

    1歲多的孩子,正是活潑好動,精力旺盛,而且充滿探索精神,對什麼都好奇,所以會把家裡搞得亂七八糟,對此我深有同感。老公經常說要騰出一個房間,設定成孩子的遊戲間,房間裡不放其他東西,只放孩子的玩具,再安裝一個充氣"城堡",專供孩子在這個房間玩,就不會把別的房間搞亂了。

    但是條件有限,一是房間不夠大,二是工程太大,所以一直停留在設想階段。

    <讓孩子的大腦自由>的作者,美國一位科學家,在書裡說他家為孩子設了一個60平米的房間,專門讓孩子玩。

    當然,我們普通家庭做不到,但有條件的,確實應該開闢一個空間讓孩子玩。沒有條件的,可以把玩具用收納箱裝起來,每次少拿出一些,玩過之後,引導孩子還放回收納箱。我試過,一邊把玩具放進去,一邊說,"來,嘟嘟把玩具放進箱子裡",孩子也會跟著做,但別指望孩子能自己完全收拾好,只是培養習慣。

    有人說越淘氣的孩子越聰明,這樣想,也能忍受眼前的髒亂了。

  • 4 # 白衣奶爸

    一歲的寶寶,他正在處於一個非常好奇的階段,對他的外界世界充滿了各種想探索的這種慾望,而且這個年齡的寶寶爬得已經很嫻熟了,已經會走一走了,那麼他活動的範圍是更大的。

    這個時候,其實我們最最應該關心的是一個詞叫做安全,那麼只要在安全的範圍內,哪怕孩子把房間弄得再亂,我們也不能生氣,因為我們是家長,要有耐心。

    寶寶在這個時候他會喜歡玩新的玩具,比如說你送他一個玩具,他玩著玩著他就不想玩了,然後他發現旁邊有一個新的一個角落,他沒有去過,他就非常感興趣,想爬過去玩,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我們應該適當的讓孩子去參與去探索這個新世界,然後我們也應該多多參與孩子,探索新世界的這個過程,陪他一起玩,帶他一起認識他周圍的這些事物。

    那麼在帶孩子認識周圍事物的過程中的我們也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小朋友說這個是安全的,你可以玩,那個是絕對不安全的,禁止你去玩。

    我認為這才是比較合適的處理方式,而至於小朋友把房間弄亂這些東西呢,你不管怎麼收拾,他肯定是會轉的,這個是絕對毫無疑問的,只能說弄完了我們就在收拾唄,又能怎麼樣呢?我們小時候不也是這麼長大的嗎?對不對?

  • 5 # Annie媽媽育兒

    一歲多的寶寶的敏感期

    首先,家長要接受一歲多的寶寶還沒有形成收拾的意識。對於小朋友來說,他們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和遊戲,而收拾並不符合他們的發展特徵,還沒有在他們的觀念裡,所以在初期,確實需要家長“忍受”,但是也有很多方法可以糾正孩子的這種行為,我們一會兒再說。

    一歲多的孩子將經歷很多敏感期,根據孩子的發展不同,可能會經歷“自我意識”的敏感期、發現細小事物的敏感期、執拗的敏感期、空間的敏感期。

    自我意識的敏感期,讓孩子更加獨立,這個期間孩子不願意分享,他希望感受“這件東西是我的”,從而發展“我”的意識。只有孩子發展了“我”,才能感受到自我的力量。

    同時,自我意識與孩子執拗的敏感期相輔相成,很多人說孩子“兩歲麻煩、三歲叛逆”,正是因為孩子在這個敏感期,孩子透過執拗的堅持自己的意見,感受到自己有能力,更進一步發展出自己的人格。執拗,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做主。

    發現細小事物的敏感期,只要觀察過孩子的父母都能感受到,孩子可能在路邊撿起一個小垃圾、玩玩具的時候特別能注意到細小的事物,併產生興趣。

    空間的敏感期讓孩子對櫃子、床底、紙殼箱等等萌發出好奇,往裡面躲一躲、藏一藏,讓他們覺得特別好玩。

    因此,可以看出,自我意識和執拗的敏感期,讓孩子不大能接受家長的意見和批評,他們希望自己掌握自己;而對細小事物的敏感期會讓孩子更多的關注小玩具;空間的敏感期,孩子會漸漸形成“空的”、“滿的”等概念,拿出玩具盒子空了,家長可以針對這個特點設計遊戲,跟孩子一起玩。

    如何應對“髒亂”

    1、減少玩具的購買。孩子對玩具的熱情不長,新買的玩具可能玩一週,孩子就漸漸失去熱情了。對孩子來說,可能只有2、3件特別喜歡的玩具,可以長期玩,其他的玩具很快就失去吸引力。因為對孩子來說,家長的陪伴、與真人的溝通和互動,比自己玩玩具有趣的多。

    2、建立“一次只拿一件玩具”的規則。

    3、引導孩子形成“歸位”的概念。每次玩完一個玩具,引導孩子歸位,把東西放回原來的地方。

    4、設定孩子的遊戲區,如果家裡不夠,買一個小帳篷,這個帳篷就可以作為孩子玩耍的地方。把髒亂限制在有限的區域內。

    孩子的規則意識從小就可以教育和引導,當孩子違反的時候,只需要簡單的提醒孩子,而不需要批評孩子。比如詢問孩子:“這個玩具玩完了,應該放到哪裡?”

    另外,有時候家長的行為比語言更有效。如果希望孩子歸位玩具,拉著孩子的手跟他一起歸位。

    最後,允許孩子犯錯,當孩子把家裡搞得一團糟的時候,認識到孩子有可能沒有能力自己收拾好。詢問孩子:“你覺得要收拾的玩具太多了,需要我幫忙,跟你一起收拾嗎?”

    經過一段時間良好的引導和訓練,孩子就把“歸位”變成了規則,她不僅能夠遵守規則,還會維護規則,比如當你催著他吃飯的時候,他可能會說:“我收拾完玩具再吃飯”。

    情緒教練;美國正面管教講師;高階兒童情商指導師;兒童財商講師

  • 6 # 父母堂

    1.準備專門的遊戲區域

    在家中專門準備一個房間玩玩具,如果無法做到的話,就專門圈出一塊空地供孩子玩耍。這片遊戲區域要安全,無尖利物或其它危險物品,也沒有擺放太多傢俱,否則會讓媽媽們整理起房間來更加辛苦。家長們要培養起孩子只能在此處玩玩具的意識,這樣寶寶們至少不會拖著玩具亂跑了。

    2.將玩具分類整理

    媽媽們可以按照寶寶玩具的顏色分類整理,或者是玩具的型別等,讓孩子從中慢慢學會區分顏色或是物品的型別。如果選擇用玩具箱整理玩具的話,最好選擇邊緣無銳角的箱子。

    3.教寶寶自己整理玩具

    對於年齡太小的孩子來說,不太可能獨立整理完房間,雖然如此,家長們還是要有培養孩子整理玩具的意識。每次收玩具時,媽媽們可以叫寶寶一起幫忙,可以分派給他們一些簡單的任務,比如將一小塊積木放進某個積木收納箱裡,記得一定要讚美寶寶的整理行為,透過獲得正面積極的反饋,寶寶們肯定更加喜歡整理玩具了。

  • 7 # 馨兒聊生活

    謝謝邀請。真是有了娃才知道帶孩子的艱辛,從小時候餵奶想著長大就好了,就不用熬夜餵奶了,長大點了會爬了,新的問題又來了,一天到晚要換好幾套衣服,再大一點自己會玩了,給他買很多的玩具,出什麼新的玩具都想著給他買,家裡每次被孩子弄得亂七八糟。特別是一週左右的小孩子會站會爬會玩要特別的注意。孩子玩玩具總是把家裡弄的亂七八糟怎麼辦?

    1、注重培養寶寶的獨立自主的能力

    1周的寶寶可以學習拿勺子自己坐在飯桌前吃飯,知道媽媽的物品給媽媽,爸爸的物品給爸爸。孩子這時候的主意大,有了自我意識,不能定義為“自私”。家長可以教孩子學會分享。教孩子自己的東西自己收拾,家長也可以陪孩子一起收拾,比如孩子玩好了,媽媽可以說:“寶寶我們一起來收拾玩具吧,媽媽陪你一塊把玩具放到箱子裡去,好不好?”這樣的話寶寶會很樂意接受你的建議。如果寶寶耍賴,媽媽可以說:“我數十下,如果你不來和我一起收拾,那玩具就對在這裡,我也不幫你收拾。”媽媽做的事情不都是應該的,培養孩子知道感恩、義務和責任。

    2、收拾玩具有妙招

    寶寶的玩具可以準備個箱子(根據數量多少準備),歸類好:小的放一起大的放一起。如果女孩的有過家家的、帶顏色的單獨放一起,有的玩具買來包裝盒不要扔了,玩好之後再放回去。當然家長首先要做好榜樣,不要自己的東西都到處亂放,桌上什麼都有,這種情況下要求孩子是不情願接受的,孩子反感不聽話你也氣得不行。

    積木之類的玩得時候可以找不用的床單或者軟墊子鋪在下面,孩子玩好之後直接用墊子或者床單一兜,單獨放起來或者倒入積木袋裡都方便,收拾起來也省時省力。其實和孩子一起收拾是最快樂的,孩子也感覺幸福。

    以後遇到這種情況不要打罵孩子,也不要忍,即使你說了孩子很多,孩子並不知道你要他達到什麼樣的要求,他不知道標準反而捱罵能不反感嗎,孩子氣你也是吃力不討好。這種情況媽媽首選要心平氣和的和孩子講道理,讓他明白你要他幹什麼有個標準就可以了,其他的說了沒用影響心情的話不要說了。比如你看到孩子玩玩具屋裡亂七八糟的,你跟他說“寶寶,媽媽給你一個箱子,你玩過的現在不想玩的玩具放到箱子裡,然後再玩你想玩的玩具。”這樣孩子會很接受在玩的過程中就已經收拾了,同時你也會輕鬆不少。

  • 8 # 佔得逍遙在

    自從有了娃,收拾好的家,分分鐘就被小傢伙搗亂變成了雜物間。有了娃後,暴走脾氣的機率也增高了,簡直時刻要安撫自己的小心臟,別生氣,自己生的,一定要冷靜教育。

    不僅是一歲的小孩吧,兩三歲的小孩還是如此,有些家長沒引起重視的話,直至長大也是不懂得收納整理,把自己的房間搞得亂糟糟。

    我是個收拾控媽媽,看到屋裡哪裡亂了,心裡就會糾結的很,於是促使自己一次次的去收拾整理,也一次次去探索如何讓孩子學會整理收納。

    家長是模範

    首先如果家長本身很強調愛整潔、愛收納整理,那麼就會自然而然的對孩子有要求。最好的辦法是帶著孩子一起整理,把好習慣根植於孩子的心裡。這樣孩子長期看著家長如此,自己想必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玩具歸位整理

    想起自己的朋友有一天帶著一歲多的孩子來家裡玩兒,因為都是養娃的媽,自然家中的玩具不少,所以孩子看到玩具,自然拿起來就開始玩兒。朋友的孩子一歲多,語言表達方面還不是太強。但大人的話能聽明白,就在他們要離開的時候,朋友讓小孩將玩具從哪兒拿的,就放回哪裡,孩子也很配合的按媽媽的要求做。於是,不難想象,朋友和孩子走的時候,家裡的玩具都很整齊的放好了。朋友的教育,對我的影響和觸動也蠻大。所以,我們一定要堅持要孩子自己動手,參與其中,耐心的引導孩子,長此以往,必定有收穫。

    為孩子設定他的“兒童樂園”

    也是在網上,看到有育兒專家說,為孩子開闢一塊真正屬於他的地方,把他的玩具收納都放在這一塊地方,還有就是在這個區域設定一個閱讀角供孩子自主閱讀,把髒亂差也限定在這個區域,告誡孩子自己要學會整理好自己那“一畝三分地”。孩子不僅能在這塊區域找到自己的歸屬感,還能學會正確對待自己的物品。於是我也在家開闢了一塊這樣的地方,將以前的陽臺休閒區域,專門騰挪給了孩子的“兒童樂園”,表示孩子還是很樂意在這個區域玩兒,只要不被電視吸引,只要家長願意陪伴。所以,這也必須家長用心去陪伴,用心去教育孩子,相信久之,會收到成效的。

  • 9 # 元寶小盆友

    寶寶玩玩具,從來都沒有說喜歡玩哪一個就拿哪一個。從來都是一次性把一整筐玩具全部倒出來。把所有的玩具全部都倒出來。扔到地下。然後再去選擇。喜歡的玩具。還不讓你收拾你收拾他就給你著急。每次都教育她說,每次只可以拿一個玩具。玩完了又放回去。可他偏偏就是不聽。沒次玩完玩具,家裡面都一片狼藉的。到處都是到了玩具。我從下腳的感覺。她就喜歡這樣玩具。遍地都是,不讓收拾,對這樣的寶寶感覺非常的無耐。對他好好說沒有用。如果兇他的話。他就會委屈的掉眼淚。所以順其自然吧。也許寶寶長大一點就會好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薑死苗用什麼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