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甘的編編
-
2 # 讀史以明鏡
河西地區是指的是今天甘肅省的武威、張掖、酒泉和敦煌等地,因為那一大片區域位於黃河以西,所以又稱為河西,加上南有祁連山北有合黎山,從而形成了一個狹窄的走廊通道,所以稱為“河西走廊”,是中原地區通往新疆西域的重要通道。
一、背景:
秦朝統一中原後,對河套地區進行大規模征討,那時候河西地區是為月氏部落的領地,匈奴帝國崛起後,四處的擴張和征討,把月氏人從甘肅河西之地趕走,從此河西地區為匈奴人佔有放牧的地方。為了守住這篇水草豐美的地方,匈奴單于命令手下渾邪王統治以酒泉為重心的四周地區,休屠王統治武威及其周圍地區,這兩個釘子一來可以監視西域各個小國,二來可以聯合青藏高原上的羌人從西面對中原地區發動進攻和掠奪。
秦末漢初,匈奴趁中原大亂再次奪取河套地區,經過四年的“楚漢戰爭”,劉邦最終建立大漢王朝。公元前200年,匈奴冒頓單于向新生的西漢政權發動進攻,漢高祖劉邦率領32萬漢軍迎戰,經過白登之圍後,漢朝暫時敗下陣來,不得不低頭和親。
二、河西大戰:解除首都長安的威脅
公元前141年,劉徹登基成為漢帝國第五位皇帝,此時經過大漢帝國幾代人60多年的精心治理漢朝國庫充盈,兵強馬壯終於有了與匈奴決戰的資本。公元前133年經過馬邑之戰後漢匈兩國最終撕破臉皮大大出手。為了爭奪對東亞的霸主地位和維護國家尊嚴,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的春天爆發了第一次雙方爭奪河西之戰。
年輕的驃騎將軍霍去病獨自率領一萬精銳的虎賁軍採取“閃電戰”的戰術,來回奔襲繞到河西匈奴人渾邪王和休屠王部後方對匈奴人發動突襲,匈奴人被殺的措手不及,漢軍從隴西郡出發後,越烏戾山,渡黃河,伐遫濮部,速斬遫濮王涉狐奴水,六天轉戰千餘里,踏破匈奴五王國,匈奴人在河西的諸多部落小王被殺的損失慘重。漢軍在高機動性的騎兵下,始終高速度推進,這樣匈奴人還沒來得及作出有效的抵抗戰爭就已經結束了。
漢軍的速戰速決令匈奴人大吃一驚,很快匈奴人隊代郡,雁門郡和右北平發動報復。
漢武帝很快作出迴應決定發動第二次河西戰役徹底的解決河西河套地區匈奴軍事據點對長安威脅。因為早在漢文帝時,匈奴人趁著西漢諸侯國內亂無暇顧及,老上單于14萬騎兵從河西向長安發動進攻,漢景帝時,漢帝國的甘泉宮被匈奴人燒燬,每年還要送錢送女人去低頭求和。還是霍去病一萬騎兵極速前進,採取大縱深外線迂迴作戰,由東南繞道西北從背後對匈奴人在河西最強部渾邪王和休屠王部側背發動猛攻,匈奴人倉促迎戰,被漢軍衝的七零八落被斬首三萬多人,最後逼降渾邪王又得4萬餘人至此,兩次河西大戰最終掃除了匈奴人對首都長安的威脅,漢朝最終控制了河西走廊,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
三:意義重大
最後,漢武帝為了防止匈奴人的反撲,在河西地區佈置了18萬大軍並設立了河西四郡分別是:酒泉、張掖、武威和敦煌,從此甘肅正式納入中國版圖,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河西大戰意義在於,漢朝最終解除了匈奴人對長安的直接威脅,直接切斷了匈奴人同青藏高原羌人的聯絡,鼓舞漢人士氣,為下一步進入西域打下堅實的基礎。
-
3 # 孝文孝武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
河西走廊位於今甘肅省西北部,其地理範圍大致如下:東起於烏鞘嶺,西止於敦煌陽關、玉門關故址,南界是祁連山山脈,北界自東向西依次為龍首山、合黎山和馬鬃山。東西長約千餘公里,南北寬約十至百餘公里。因地處黃河之西,狹長而形似走廊,故又稱為甘肅走廊。
河西走廊之於匈奴和西漢的戰略價值秦漢之際,匈奴族成為入據並佔領河西走廊的最大政治勢力,從冒頓單于控制該地時起,這裡就已成為匈奴政權中權勢最大的右賢王之統治中心,在西漢前期屬渾邪王與休屠王的駐牧地。
正是河西走廊地區發達的畜牧業為匈奴人的經濟生活提供了保障,同時也為以騎兵為主的匈奴軍隊保持旺盛的戰鬥力,方便隨時地補充戰馬和草料提供了方便。而且這裡不但是匈奴主要的畜牧業基地,也是其手工業的製造中心。例如弓矢作為古代作戰的主要武器裝備之一,其在戰爭中的消耗量很大,河西走廊地區能夠為匈奴人的弓箭製造及其他木器加工業提供豐富的原材料。此外,駐於該地的匈奴諸王,還在漢匈邊境地帶設立了“互市”,以與漢王朝進行貿易,互通有無。
而對於漢王朝來講,河西走廊是其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也是徹底戰敗匈奴勢力的戰略要地,因此爭奪對這一地區的控制權自然就成為漢朝廷的重要邊疆政策之一。西漢王朝建立之初,由於國力有限,對於匈奴在西北邊境的不斷侵擾,漢王朝只能實行屈辱的“和親”政策。直至武帝繼位,國力強盛之時,才幵始實行積極防禦與進攻的戰略方針終於在元狩二年奪得河西走廊。武帝為實現交通西域和“斷匈奴右臂”的戰略,在此地採取了設郡置縣和大規模移民實邊、修築障塞等諸多的措施。
西漢武力奪取河西走廊的過程經過高祖、惠帝、呂后及文景兩朝共七十餘年的恢復發展,即到了漢武帝時期,西漢王朝的國力已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強,基本具備了反擊匈奴的條件。史載當時“吏安其官,民樂其業,蓄積歲增,戶口寢息”,西漢王朝的軍事力量大大加強,加上重視養馬業的發展,故至武帝時“眾庶街巷有馬,籲陌之間成群”,利用武力征服匈奴的條件日漸成熟。
建元三年(前138年),張騫接受漢武帝的派遣,為結盟月氏共擊匈奴而出使西域此次遠行經過艱險的長途踐涉,雖未達到最初的目的,卻也取得了一些很重要的成果。元朔三年(前,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並返回長安後,向武帝詳細彙報了途經西域各國時,所瞭解到當地的交通、風俗等情況。武帝在聽取了張騫的彙報之後,依據當時漢匈鬥爭的形勢,遂決定要奪取河西地區。
第一次河西之戰,發生在元狩二年的春季,武帝派遣當時被封為冠軍侯的霍去病,率領精兵萬餘人出征河西。霍去病孤軍深入,在合黎山一帶同折蘭王、盧侯王領軍遭遇,經過激戰,殺折蘭王,斬盧侯王,完成了元狩二年春季的西征。本來漢軍這次西征的計劃主要是在打擊匈奴的休屠王部,故霍軍在到達焉支山後,鑑於孤軍深入的不利,及不熟悉這一帶的地理形勢和匈奴的兵力部署情況,在大體上消除了焉支山以東的休屠王部的勢力之後,霍去病即率領軍隊迅速撤回,以圖儲存實力。
第二次河西之戰,發生在此年(前121年)的夏季,同樣是以霍去病統領的精銳部隊作為主要進攻力量。另外張騫和李廣帶兵先後出右北平,在代郡、雁門郡方向牽制左賢王的勢力,以阻擋其可能對河西的增援。不同於此年春季的西征,這次的主要目標,是攻打控制著河西走廊中部的渾邪王部。善戰的霍去病部再次獲得了重大勝利。同時張騫和李廣率領的偏師在代郡、雁門郡方向的駐守,為防止左賢王部增援而進行了有力的牽制,也為戰爭的取勝做出了貢獻。由於漢王朝各路軍在戰略上的有力配合,及戰前的充分準備,最終導致了匈奴的慘敗。
至此,河西走廊終為西漢所控制。
西漢經略河西走廊的主要措施在漢王朝兩次西征均取得勝利的過程中,為加強此地的防禦力量,漢王朝曾實施過兩項很重要的措施。一是在第一次河西之戰,霍去病班師回朝後,漢武帝即下令要在黃河沿岸修築金城,以此來作為爭奪整個河西走廊地區的基地。元狩二年第二次河西之戰之後,漢王朝從政治、經濟、軍事等諸多方面採取措施,開始大規模、全方位的經略這一地區。主要措施有:
1、修築關塞,最重要的是將漢長城延長至羅布泊。
2、設立河西四郡及其屬國,即先後設定酒泉郡、張掖郡、敦煌郡和武威郡4個郡。
3、移民屯田,以從經濟上夯實河西走廊的控制。
-
4 # 我沒忘記home
河西就是今天的“河西走廊”,主要在今天的甘肅省境內,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南北介於南山祁連山、阿爾金山和馬鬃山、合黎山、龍首山之間,是連線新疆和內地的主要陸地通道,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東端。
附圖,河西走廊。
在漢朝以前,河西走廊並沒有納入到中原漢族政權的統治範圍之內,由各個遊牧民族佔據,最早由吐火羅人、月氏人和羌人,後來匈奴老上單于趕走月氏人成為這裡的統治者。
漢朝建立之後,屢次受到匈奴的攻擊。剛開始漢朝實力不如匈奴,所以從劉邦到漢文帝、漢景帝都採取的是“和親”的政策,目的是休養生息;直到漢武帝時期,漢朝已經從秦朝民變中恢復過來,並且越來越強大。所以從漢武帝開始,漢朝就開始主動進攻匈奴。
前133年,漢武帝發動“馬邑之戰”,開始了長達上百年的漢匈戰爭。衛青和霍去病是漢武帝時期對匈奴戰爭的主要將領,可以說這兩人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對漢朝自”白登之圍“以來的威脅。當時河西走廊主要由匈奴的右賢王統治,首先是衛青在前127年奪取了河套地區(漢武帝在這裡設定朔方郡),解除了奪取河西走廊的側翼威脅。
接下來是霍去病的表演時間,在前121年,霍去病經過兩次河西戰役,先後擊敗渾邪王和休屠王奪取了隴西(河西走廊),漢武帝在這裡設定涼州四郡,即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從此河西走廊地區就一直在中原王朝的統治之下(到宋朝的時候丟失)。
附圖,霍去病像,他是奪取河西的功臣。
希望給個贊!!!!
-
5 # 愛古玉的小飛飛
漢武帝多次派霍去病、衛青等名將進攻匈奴,匈奴被迫西遷,漢朝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透過河西走廊將西域和內陸聯絡在一起。
-
6 # 陸一915
漢武大帝劉徹派霍去病打了匈奴的休屠王渾邪王,騰籠換鳥將匈奴人內遷至河套,將漢族人遷往河西走廊並設定了敦煌張掖等四郡
-
7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河西走廊在西漢之前一直被少數民族佔領,到了漢朝時期更是成為華夏族世敵匈奴的屬地,月氏,匈奴依靠河西走廊之便經常深入內地騷擾秦漢邊境,秦漢都無可奈何,連雄才大略的秦始皇也只是擊破匈奴收復河南地,河套、河西走廊都沒能收復。
經歷過動亂的漢朝更不是匈奴的對手,收復自然也就無從談起。時間來到了漢武帝時代,漢朝經過70多年的積累,再加上名將輩出,雙方實力的天平發生傾斜。
公元前127年,衛青在河南之戰中擊敗匈奴,收復河南地和河套地區。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在河西之戰中擊敗匈奴,首次將河西走廊納入中華版圖,為了便於管理河西走廊,漢武帝在河西走廊設定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
河西走廊納入中原故土不僅僅是領土的收復,更宣告了一個不爭的事實,漢朝強匈奴弱的時代到來,另外一個意義就是隨著河西走廊的收復,通往西域的道路也被開啟,隨著西域的歸附,匈奴越來越勢弱,漢朝巔峰時期即將來臨。
-
8 # 你d感覺
漢代河西之地既今天的“河西走廊”,主要位於今天甘肅省境內,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南北介於南山祁連山、阿爾金山和馬鬃山、合黎山、龍首山之間,是連線新疆和內地的主要陸地通道,“絲綢之路”的東端重要通道。在漢朝以前,河西走廊被遊牧民族佔據,最早由吐火羅人、月氏人和羌人等混居,秦末漢初匈奴單于擊敗月氏人的佔據河西。
漢朝建立之後,匈奴入寇河東,被劉邦率軍擊敗後,匈奴再不敢主力深入漢朝,只是以騷擾搶掠邊地為主。呂后朝政局動盪,漢朝無力征討,和親開始。文景二帝期間,朝廷被關東諸侯牽制,並不敢以主力北伐,遂於匈奴退讓為主。直到漢武帝時期,諸侯王實力大不如從前,威脅解除,漢朝主力從國內解放出來,主動進攻匈奴。前133年,漢武帝發動“馬邑之戰”,開始了長達上百年的漢匈戰爭。衛青和霍去病是漢武帝時期對匈奴戰爭的主要將領,可以說這兩人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對漢朝自”白登之圍“以來的威脅。當時河西走廊主要由匈奴的右賢王統治,首先是衛青在前127年奪取了河套地,漢武帝設定朔方郡。在前121年,霍去病經過兩次河西戰役,先後擊敗渾邪王和休屠王奪取了隴西,漢武帝設定涼州四郡,即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從此河西走廊地區就一直在中原王朝的統治之下。漢軍軍威,威名盛於天下,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回覆列表
漢武帝多次派霍去病、衛青等名將進攻匈奴,匈奴被迫西遷,漢朝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透過河西走廊將西域和內陸聯絡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