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orlle

    1.宣揚戰績兼通知趙國統治階層秦國的統一決心;

    2.威懾趙國統治階級,打擊趙國民眾的反抗心理。

  • 2 # 歷史學習之窗

    長平之戰是秦國進入中原,統一六國的關鍵性戰役。這次戰役可以說讓秦軍血腥殘暴的一面展露無遺,也為秦國奠定了此後統一六國的基礎。

    先說一說為什麼會選擇殺40萬降兵吧,雖然您沒問到這個。我覺得白起殺這四十萬人,至少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秦國制度的原因。秦國商鞅變法後,採取的是軍功授爵制,這是用來激勵有戰功的將士,提高他們戰爭積極性的手段。趙軍雖投降了,但對於秦國將士而言,他們更需要的是軍功,因此選擇坑殺趙國的這些士兵。

    第二,秦國國力的原因。秦趙多年的戰爭,秦國的國內糧草消耗嚴重,長平之戰中,秦軍已經損失了約二十萬軍隊,趙國四十萬士兵投降後,秦國的國力無法再支撐起這四十萬人的需求,但又不能選擇將這些人放回趙國,放回趙國就意味著放虎歸山,讓此戰的成果化為烏有。

    第三,秦國震懾天下的需要。透過坑殺四十萬軍隊,樹立秦國軍隊的威名,達到殺雞儆猴的目的。正是透過這一舉措,秦軍掃除了自己統一路上最大的障礙,後來的戰爭所向披靡,不得不說正是這一戰役的震懾作用。

    選擇放回240人,當然也有其自身的考慮。

    第一,這240人是童子軍,已經無法給秦國造成任何威脅。放回趙國,對趙國起不到任何增強實力的作用。

    第二,這240人都是經歷了長平之戰的人,並目睹了趙國軍隊被坑殺的過程,放回趙國,讓他們主動去宣傳秦國軍隊的強悍殘酷,能讓趙華人在心理上更容易屈服,起到四兩撥千斤的目的。

    第三,向天下昭示秦國區別對待戰俘的政策。放回240個童子軍,以此表明秦軍並非趕盡殺絕,且區別對待戰俘的政策,用這種方式,達到不戰而降人之兵的目的。

  • 3 # 南宮外史

    長平之戰中,白起坑殺40萬趙卒,但放回了年紀尚小的240人。

    秦國是首個實行以人頭升爵記功的國家,這被史學家稱為是戰爭的革新和進步,因為在大周天子興盛之時,以至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戰爭是講求軍禮的:

    一、師出有名。

    要講正義,只有正義戰爭才能激勵士氣。在理虧的情形下,還發動戰爭,士兵都會感到羞愧,更沒有士氣可言。這從側面反映了古時人們的道德素養之高。

    二、禮不伐喪,不趁敵國國君喪葬而進攻。

    三、兩國交戰,不斬來使。

    四、光明正大,敲鑼打鼓去討伐。

    五、交戰前必下戰書。

    六、不鼓不成列。

    七、君子不重傷,不擒二毛。

    就是對敵國傷兵,只要不抵抗,就不再對他二次傷害;不俘虜頭髮花白的年紀大計程車兵,可放他走。

    八、不能攻擊對方君主。

    敵國的君主也相當於自己的君主,要以禮相待,否則就是以下犯上。

    九、追奔不過百步等等。

    敵人逃跑,追擊不要超過一百步,任由他逃走。

    大家可以從中看出,那時期的戰爭是多麼的講究人道。在這樣的人道戰爭氛圍之下,假如有一國率先打破這種戰爭禮節,不顧人道,只以殺敵取勝為目的,那他肯定會勝利。秦國就是破壞戰爭禮節最徹底的這樣的國家。所以,他最終消滅了六國,但也因為他的殘暴,三十多年就被滅亡。

    所以,從另一個角度講,把殘忍發揮到極致的戰爭,這也是人道淪喪的體現。

    這種人道的淪喪,發端於孫子,《孫子兵法》開篇就講:“兵者,詭道也”,把仁義、道德、正義等光明的部分,拋到了腦後。

    而達到殘暴極限的是商鞅,透過變法,把秦國整個國家,變成了一座戰爭殺人機器。

    秦國的這種人道淪喪,被山東六國稱為虎狼之國。白起長平勝利,坑殺了趙國降卒40萬,就是這種虎狼之國的深刻體現。

    而白起把年紀尚輕的童子兵240人放回來,只能說明白起還沒有喪盡天良。

    四年後,秦王派遣使者賜白起寶劍,命其自刎。白起拿起劍自刎時,仰天長嘆:“我對上天有什麼罪過,竟落得如此下場?“想了好一會兒,他說道:“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軍降卒幾十萬人,我用欺騙的手段把他們全部活埋了,這就足夠死罪了!“ 說完白起就拿起寶劍自刎而死。白起在臨死前,總算良心迴歸。

  • 4 # 一世嘉文

    背景

    長平之戰前,五國聯軍由樂毅帶領進攻齊國,並一舉攻下七十二座城池。齊國後來由田單復國,但當時的齊國還在休養生息,無力對外支援。楚國也被白起帶領的秦軍攻下大片土地,一時不敢用兵。韓、魏兩國經歷“伊闕之戰”,被白起斬二十四萬之眾,門戶頓開。只有趙國,在“閼與之戰”中由趙奢帶領趙軍打敗秦軍,在六國中戰力和士氣最盛!這一時期笵雎進入秦國,向秦王獻上“遠交近攻”的戰略!秦軍把進攻重點轉向比較近的韓、魏、趙!

    起因 貪圖上黨土地,引火燒身

    秦軍進攻南韓,攻佔了南韓野王(今河南沁陽),直接切斷了南韓上黨郡的通道(上黨的位置就像伸出的樹枝,沁陽就相當於連線樹幹的節點。),南韓向秦國求和,願意獻出上黨郡。

    上黨郡郡守馮亭,不願投降秦國,於當地的百姓商量,決定把上黨郡獻給趙國,希望趙國能抵禦秦國。

    趙孝成王即位不久,找平陽君趙豹商量,趙豹認為馮亭是把秦國的矛頭引向趙國!接收上黨郡必然引發趙國和秦國之間的戰爭,得不償失!趙王又找到平原君趙勝商量,平原君認為這是動用軍隊征戰都難以得到的好處,現在不費一兵一卒得到如此多的土地,不應該錯過這樣的機會!趙王擔心白起領兵進攻,平原君認為趙國有廉頗這樣的良將,能不到打敗白起雖然不好說,但守住城池應該還是有把握的。

    趙王決定收下上黨郡,秦國派左庶長王齕進攻上黨!

    第一階段 秦軍進攻 廉頗戰敗堅守

    廉頗初期作戰不利,王齕進攻犀利,佔領上黨,並向長平方向進攻!

    六月,秦軍攻破廉頗的陣地打敗趙軍,斬殺四名都尉,攻佔二樟城和光狼城。 七月,廉頗命軍隊築牆堅守,不敢出戰。秦國軍隊發起強攻,攻下西邊的營壘,斬殺趙軍兩名都尉。

    趙軍連敗,廉頗敗退至丹河東岸築壘死守,準備用時間拖死誇秦軍的後勤補給,最終讓秦軍不戰而退。秦軍急攻不下,兩軍暫且僵持。

    趙王對廉頗的節節敗退極為不滿!趙軍的後勤也出現壓力。趙王在此期間多次派人指責老將廉頗。

    第二階段 外交和後方博弈

    前方戰事失利,後方的趙王想增兵跟秦軍決戰,找來樓昌和虞卿商量。樓昌主張割地議和,虞卿認為向秦國求和不會讓秦軍停止進攻,主張用聯合楚魏,迫使秦國退軍!但趙王還是採納了樓昌的意見,派鄭朱進入秦國求和。秦國讓鄭朱在各國使臣面前亮相,希望拖延各國與趙國聯盟的時間,給前線的秦軍爭取足夠的時間!各國使者果然上當,以為秦國和趙國正在達成和平協議,聯盟的想法暫且停止。

    前線僵持,秦軍希望速戰,秦國的相國笵雎,一刻也沒閒著,在趙國的都成邯鄲實施反間計!重金賄賂趙國大臣,散佈廉頗不敢作戰,宣揚秦軍懼怕趙奢的兒子趙括!

    趙王本來就對廉頗的失利不滿,決定啟用趙括!期間重病的藺相如前來勸說趙王不要替換廉頗,趙王不聽,趙括的母親親自勸說趙王,說自己的兒子只是“紙上談兵”,沒有作戰的經驗。趙王不聽。最終啟用趙括,希望趙括能向他父親一樣打敗秦軍!

    第三階段 趙軍大敗,白起坑殺趙卒

    趙括替換廉頗的訊息很快傳到秦國,秦王命令白起秘密代替王齕,封鎖訊息,準備一舉擊潰趙軍。

    趙括,來到前線,整理軍備,調換將領,主動出擊,白起佯裝失利,節節敗退。趙括率領部隊“乘勝追擊”!結果被包圍在長平!趙括多次組織突圍,兩軍損失慘重,只是趙軍無法突圍!這是的趙國沒能找來個各國的援軍,向齊國借糧遭到拒絕!糧草馬上沒了,趙括只能拼命突圍,突圍的戰鬥中被亂箭射死!趙軍失去主帥勝於的軍隊投降!

    秦軍大勝!

    坑殺降兵

    白起為什麼要坑殺降兵?首先秦軍的記功是以“人頭”衡量的,所以秦軍有殺戮的習慣!白起自出道為將,就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為目的,之前的“伊闕之戰”就是斬敵二十四萬!長平之戰,白起面對趙括帶領的趙軍,損失近二十萬兵力,估計白起是震驚的,因為這是白起遇到的戰鬥力最強計程車兵!

    白起的計劃是接著進攻邯鄲,乘勢滅了趙國,現在秦軍的軍糧本來就不足,無法給這麼多的俘虜提供口糧,押送這些俘虜去秦國也是不可能的,因為押送這些士兵回去也需要大量的兵力,以防止他們反抗,放他們回去更是不可能的,戰爭還沒結束……白起做出了坑殺的決定。

    在白起的眼裡坑殺是對大秦國最為有利的決定,但白起擔負了歷史的罵名!坑殺還可以震懾各國。

    至於放生二百四十人回去,當然是白起心裡戰的一部分!這二百四十人回到趙國帶來的訊息是令人崩潰的,是恐怖的!

    此時的秦國卻發生的變數,笵雎為了自己的地位不被白起超過,竟然勸說秦王放棄乘勝進攻,而是讓秦王命令白起停止攻擊,讓趙國的割地求和!

    影響:

    趙國的戰力從此大打折扣,就算後來有李牧這樣的名將,也抵禦不了趙王的昏聵無能!其他各國雖然吸取了教訓,在秦國再次圍攻邯鄲的時候及時救援,並打敗秦軍,但大勢已去。

    秦國,因為笵雎和白起爭功,秦國最終失去了這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人屠”!並造成接下來的失敗,一定程度上延緩了秦國東進的步伐!

  • 5 # 漩渦鳴人yy

    你說你的戰場上面殺人到底是圖個啥?

    歷史上面關於長平之戰,白起殺了40萬人,用了一個形容詞叫做坑殺,成名之戰,趙軍被圍困的40多天,然後投降其投降數目之多,一直讓秦國軍隊十分頭疼,最後秦將白起選擇全部屠殺,只不過讓其他人都沒有想到,就是白起並沒有把這些人的人頭割下來作為京觀,而是選擇將這些人全部都給活埋了。

    你說你把人給殺了,然後把屍體拋是一晃也豈不是很有震撼性,結果白起不是把別人給活埋了,聲音啊,屍體呀,什麼都看不見,你這到底圖個啥?

    所以白起就放了270個人回去,他把這270個人放回去到底幹啥?就是為了告訴其他的人說自己已經殺了40萬人了。

    有人就會說了,白起殺人殺了這麼多,秦國這不是敗壞人品吧。拜託,六國之間互相征伐,雙方死傷的人數早就已經超過這個數字了,你把這40萬人給放回去,不就算只是一半20萬人,這20萬人立刻武裝起來,就是一隻照顧軍隊,這樣的話秦國統一天下的延後多少年?而且秦國和趙國之間多了這20萬人的命,這是血海深仇啊,秦國和趙國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之下你放20萬人回去,你這是養肥對手是吧?

    那個時候白起是真的是要死無葬身之地了,而不像後來死的還稍微有點兒尊嚴。

    如此多的人被殺!那這個地方是血流成河,而且如此眾多的屍體放在一起所造成的瘟疫,將會讓途經的任何一個任任何一支軍隊都會因此止步不前,對於白起來講,接下來長平這塊兒地方還要用,未來這個地區不能夠費秦國,想要滅掉趙國還是得途徑這個地方,所以這40萬人必須得妥善處理了,而且不能活命的那種。

    所以白起選擇坑殺其實是有道理的,來了以後就算是屍體腐爛變臭,爆發瘟疫,但隔著一層土最起碼安全一點兒,可就是這樣的話,震撼性不如原先的直接殺了斬首更加的有震撼,必須要有人去說這件事情,也必須得有人去傳送這件事情,所以他挑了270個人。

    這270個人並不是成年男子兒,是軍隊內部未成年的孩子,把這270個人扔回去以後就是為了告訴照顧說你這40萬人已經被我給坑殺了,你如果不信自己去把土給刨了,自己去看看,如果你相信了那你趕緊投降。

    有這270人回去說這件事情總比秦華人自己到處嚷嚷強吧,同時也很明確的告訴趙國,你們國家已經完蛋了,接下來的仗不用打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腰果是什麼?吃了有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