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評選出現代最有影響力,最值得推薦的四部書。
6
回覆列表
  • 1 # 博書

    從影響力、知名度和文學性等方面出發,能夠實至名歸配得上中國現當代文學“新四大名著”頭銜的書,非這四本書莫屬!錢鍾書《圍城》、餘華《活著》、路遙《平凡的世界》和陳忠實《白鹿原》。接著往下,讀過這四本書之後,相信你也會這麼認為。

    一、錢鍾書《圍城》

    影響力:豆瓣評分9.2分,被譽為“新儒林外史”,可謂家喻戶曉。要評現當代文學中的“新四大名著”,怎麼可以少得了《圍城》呢?

    知名度:《圍城》是錢鍾書唯一的長篇小說,一經出版,立刻風靡大江南北。

    他們自顧自樂,虛擲抗日烽火於身外,儘管留學歐美,具有先進的文明素養,但是他們新派的生活方式,不過是讓自己如何擺脫現實活得更加舒坦而已。他們沒有什麼偉大的理想,又因為惺惺作態而不敢都傳統落後的保守勢力決裂,最後在新與舊,中和洋的撕扯中,連自己的生活也失去把握。

    二、餘華《活著》

    影響力:豆瓣評分9.3分,餘華能夠進入“新四大名著”排行榜,是因為他無可爭辯的世界影響力。儘管餘華後期的作品如《兄弟》和《第七天》在國內造成了不小的爭議,但是《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的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

    知名度:《活著》是餘華的代表作,入選香港《亞洲週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說百年百強”;入選中國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堪稱經典。

    文學性:本書主要講述了《活著》這本書,以解放前後的中國鄉村作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叫福貴的老人回憶自己一生的故事。福貴一生經歷了國共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在不可抗拒的時代背景之下,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遭受著特殊時代所帶來的苦難。

    《活著》這本書的分量在於餘華透過一種“世界性”的語言揭示了人對於苦難的承受能力,人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活著本身並非遇事著忍受和孤獨,而是在活著的過程中感受到的幸福和歡樂。

    三、路遙《平凡的世界》

    影響力:豆瓣評分9.2分,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平凡的世界》一共三部,一百多萬字,可以說是路遙用生命寫就的鴻篇鉅著。成書的過程花了十三年時間,完成小說第三部,不久後路遙英年早逝。

    知名度:路遙當初執筆寫作事,因為其樸素的寫實主義風格並不被看好。路遙去世後,隨著影視作品的改編和普及,《平凡的世界》影響力持續提升,已成家喻戶曉之勢。張煒的《你在高原》與格非的《江南三部曲》寫了二十多年,成書過程甚至比《平凡的世界》艱難,同樣獲得茅盾文學獎,文學性自然不相上下,但是在知名度和影響力上,《平凡的世界》更勝一籌。

    文學性:《平凡的世界》主要講述了原西縣雙水村孫少安、孫少平兩兄弟的奮鬥史。

    路遙透過零距離的寫實主義,直白地表現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普遍意義上的奮鬥和掙扎。路遙把普普通通的中國農民寫活了,他們是如此真實,觸手可及。他們一方面固守鄉村地區的傳統和風俗,一方面又渴望進步改變自身物質和精神的貧乏現狀。古樸的勞動改變命運的實用主義觀念根植於其中,就像根植於每個平凡華人的骨子裡。

    四、陳忠實《白鹿原》

    影響力:豆瓣評分9.1分,陳忠實寫《白鹿原》,歷時六年,全書50餘萬字,剛好是《平凡的世界》的一半。被譽為一部渭河平原上五十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一幅中國農村斑斕多彩觸目驚心畫卷。

    知名度:本書堪稱當代文學裡程碑之作,同樣是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納入現當代文學“新四大名著”的行列實至名歸。

    文學性:這本書以陝西關中平原地區白鹿原作為背景,講述了白鹿原上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之間為了名利和權力明爭暗鬥的恩怨糾紛。以從清朝末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五十多年風起雲湧的政治鬥爭為背景,講述了小人物在大時代的風起雲湧中的無力感。絢爛的鄉村風土畫,栩栩如生的百態人性,歷史的一切真實和殘酷都在這片白鹿原上徐徐展開。

    《白鹿原》寫的是歷史,儘管那些故事離現在已經很遙遠,但是我們的祖輩就是那樣生活的,那些圖景留存在我們的記憶裡。

  • 2 # 晨曦小荷

    如果說現代中國四大名著,我個人的見解:

    茅盾的《子夜》又名夕陽,小說以1930年5、6月間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上海為背景,以民族資本家吳蓀甫為中心,描寫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各種矛盾和鬥爭。恢弘的結構、傑出的藝術典型,深刻的社會廣度,具有開創性的影響。受到國際的廣泛關注。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是中國現代著名的小說家、散文家、翻譯家巴金的早期代表作。其中《家》的藝術成就最高。《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呼籲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鮮明的一面旗幟。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和起著巨大的作用。出色的藝術描寫、深刻的人生反思,問世後流傳不衰。

    老舍的《四世同堂》是中國作家老舍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表現抗戰北平淪陷區普通民眾生活與抗戰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該書以北平小羊圈衚衕為背景,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衚衕內的祁家為主,錢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為輔,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與順從的選擇,國家與個人的選擇種種艱難的選擇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程序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它把漢語言運用到爐火純青的極至,在風俗、人物描寫上達到逼真活現境地,從國民心理的角度手切入提出了民族反思的大主題。

    錢鍾書的《圍城》是最有知識和文化內涵的天才作品,《圍城》是錢鍾書所著的長篇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故事主要寫抗戰初期知識分子的群相。在人生和人性小說的拓展上是一個新的高度。對現代社會乃至於現代社會現實都有著積極意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鹿鼎記》等作品就是借用了《圍城》的一定手法。

  • 3 # 大悔憶智周

    魯迅的《阿Q正傳》、沈從文的《邊城》、老舍的《我這一輩子》。其它,好像沒有這個級別的了。

    如果可以選短篇,那麼施蟄存的《梅雨之夕》——中國最早的最成功的至今無人超越的新感覺、現代派意識流小說。寫作時間是上世紀三十年代。

    太先鋒太超前了,甚至到今天都是前衛的!

    當幾乎所有作家都在寫外部真實的時候,他在寫人的內部下意識的真實;當幾乎所有作家都在寫階級性的時候,他在寫人性,寫人的慾望。

    他的文筆,他的寫作技巧,也是那麼雖前衛卻又成熟。

    到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王蒙才嘗試著採用意識流,可與半個世紀前施蟄存的本土化到幾乎原生態的意識流相比,顯得生澀和有著明顯的借鑑西方的痕跡。

    另外,到今天的後現代小說,才開始淡化情節,可《梅雨之夕》早就淡化情節了。

    從小說技巧方面說,施蟄存是最先鋒最富於創造性的首屈一指的大師。

    如果可以選詩歌,那麼郭沫若的《女神》。郭沫若,新詩奠基人之一;《女神》,中國新詩奠基之作、代表作。

    硬要湊齊四部中長篇的話,要麼就錢鍾書的《圍城》吧。

  • 4 # 老路書法

    如果要選四大名著,應該是婦孺皆知,街談巷議。它的藝術價值和它的社會影響力,應該都考慮其中。

    更需要注意的是,小說中的人物應該是現實生活的特定典型的反映。按照這個標準去衡量,就比較容易找到了。

    中國近百年的文學作品浩如煙海,著名的文學作品有上百部乃至上千部之多。根據我的理解和判斷,有以下四部。

    第一部,是張天翼的小說《華威先生》,許多人也許沒聽說過。但是這部小說極具諷刺之能事,華威先生是一個極其淺薄庸俗而且自命不凡的人,對上級奉迎諂媚,對下級盤剝壓榨,耀武揚威。

    第二部,是錢鍾書的《圍城》,此部作品不但語言幽默風趣,人物形象也具有典型性,主人公是一個志大才疏的典型人物。

    第三部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肯定少不了。

    第四部,張愛玲的小說《金鎖記》,女主人公為了追求金錢不但犧牲了自己的愛情,同時也葬送了兒女的愛情。即使在當代,也具有現實的意義。

  • 5 # 說書後生

    三體,超過文字的魅力的小說

    死亡通知單,關於法律和正義的小說

    活著,關於生存的意義

    美食家,關於人的慾望

  • 6 # Chris灃

    錢鍾書先生的《圍城》,林語堂先生的《京華煙雲》,沈從文先生的《邊城》,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

    《圍城》告訴我們你想要的也許正是他人想逃離的。正應了當下的社會,我們以為的功利去追逐,沒有時莫名的恐慌,無比的貪婪。卻從不想想,真的需要嗎?就算需要的話有那麼迫切嗎?獲得的手段可以體面一點嗎?

    《京華煙雲》是一個大家族的故事,華人很喜歡這樣的家族風雨人生題材的小說,權衡之下巴金先生的《家》《春》《秋》似乎不如林語堂先生的《京華煙雲》,個人見解而已。

    人還是要相信單純的,所以推薦《邊城》。其實沈從文先生他經常很平淡的描寫悲慘的故事,越是巨大的悲哀,他描寫的越平靜。希望推薦了《邊城》以後,大家願意關注沈從文先生的作品。

    《四世同堂》其實也是講亂世人生。只是老舍先生的格局實在讓人欽佩。當國難當頭所有人都只想著家國情懷時,他卻站在人的角度悲憫了所有人。在他的世界裡只有戰爭裡的人,沒有侵略者已被侵略者。他看到了人被戰爭吞噬,所以在小說裡有些時刻他線上,那個侵略者也是個人啊,也是一個迷失在戰火中,即將被吞噬的生命。所以這部作品格局之高是我推薦的理由。

  • 7 # 天香雲外飄

    筆者個人觀點認為,現代文學的“四大名著”分別是:

    一,莫言的《紅高粱》。

    莫言是中國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都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了,評不上“四大名著”之一是說不過去的。

    二,賈平凹的《廢都》。

    據說賈平凹的《廢都》,既有《紅樓夢》的意韻,又有《金瓶梅》的遺風,還有《三言二拍》的風情等等。其中的“此處刪去×××字”就古典的韻味很濃很濃了!

    三,馮驥才的《神鞭》。

    《神鞭》小說主要描述的是義和團運動(1900~1901年)到民國初期時期的事情。《神鞭》的主人公名字叫做“傻二”,然後,“傻二”憑藉後腦勺拖著長辮子,練就了“神鞭”的絕技……“鞭沒了,神兒還在!”是《神鞭》小說的靈魂!一直激勵了好幾代人!

    四,錢鍾書先生的《圍城》。

    “城裡的人想衝出去,城外的人想湧進來!”當年根據錢鍾書先生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圍城》一經播出,立即就引起了大轟動!然後,可以說《圍城》小說成就了錢鍾書先生;而《圍城》電視劇則成就了陳道明和葛優等一批影視明星!

  • 8 # 飛雲渡893

    路遙《平凡的世界》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

    閻真《滄浪之水》

    二月河《雍正皇帝》

  • 9 # 喵眼觀察

    如果評選現代四大名著,首先得明確一下什麼是名著。

    參照以往的四大名著,按我的理解就是:體裁形式肯定是長篇小說,故事性要強,文筆要好,還要有正能量,最關鍵是要通俗易懂,老百姓看得懂,喜歡看,最後一點就是得經得住時間的洗禮。

    除此之外,其他的書我不太確定。像錢鍾書的《圍城》,寫的雖好。但不是全民能看的一部書。陳忠實的《白鹿原》,確實好看,賣的也不少,但是總感覺,這部書有言猶未盡的這種遺憾,起碼在敘述年代上,還可以再拓展一下。像最近幾年火熱的網路小說《盜墓筆記》,故事性挺強,文筆也還行,銷售火爆,但是在正能量方面,總感覺欠缺一些能讓人積極奮進的東西。

    至於其他的一些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都看過,其實都挺好看的。講歷史的可能與現實聯絡方面不是很明瞭,講人性的,敘述的方式又略顯小氣,撐不起場面來。可能當時讀的感受很好,事過之後,又沒有太大的印象。這可能也是名著與一般好的好作品最大的區別吧。

    還是交給時間吧。若干年後,現在這些作品還能廣泛流傳於世的,一定就是名著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賈璉是二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