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生全精彩歷史

    趙匡胤有沒有傳位給自己的兄弟趙光義?

    史料中並沒有這方面的記載。趙匡胤也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安排,也就是說,他並沒有確立繼承人。顯然,說趙匡胤傳位給了兄弟趙光義,是不準確的。

    (趙匡胤劇照)

    趙匡胤在去世的那一年,已經50歲了,50歲在那個年代,其實已經是很老的年紀。既然已經很老,為什麼趙匡胤還沒有確立繼承人呢?我覺得,這應該是體現了趙匡胤在立儲問題上存在的矛盾心理。

    當趙匡胤在實現了江山的基本統一後,應該說,他就已經在考慮繼承人的問題了。他最早想立的繼承人,肯定是兄弟趙光義。

    關於趙匡胤為什麼會選趙光義為繼承人,有一種說法是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交代的。也有宋代研究學者認為,杜太后不可能做這樣的交代。但是,不管是不是杜太后的交代,從趙匡胤內心來講,他也是傾向於選趙光義為繼承人的。

    趙匡胤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是緣於歷史的教訓,尤其是五代(不算十國,下同)亂世的教訓。

    五代只不過半個世紀的時間,但是前後換了差不多20個皇帝。皇帝之所以換得勤,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選好接班人。接班人年紀太小、太弱,或者本身智力不足,因此才造成皇位被奪,朝代更迭。

    (趙德芳劇照)

    趙匡胤綜合考慮,他雖然有兩個兒子:次子趙德昭和四子趙德芳。不過,趙德昭的智商和情商應該都是比較不足的(從後來趙光義當皇帝后,在徵遼失敗後,他極力為大臣們邀功就可以看出,他確實既不明,也不智)。而趙德芳年紀又比較小。讓他這兩個兒子中的任何一個繼位當皇帝,都有可能鎮不住堂子,改朝換代的事情,還有可能在他趙家的身上發生。

    所以,趙匡胤才會考慮培養智商和情商都相當高,而且也是年富力強的趙光義作為接班人。

    但是,當趙匡胤已經坐穩江山,透過“杯酒釋兵權”,解決了大將們有可能帶來的威脅,江山不會輕易失去的時候。趙匡胤的心思就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想把皇位改傳給自己兒子。他認為,就算改傳給自己兒子,也沒有什麼問題的。

    此外,趙匡胤的轉變,還來自於趙光義的咄咄逼人。因為趙光義在當開封府尹(在那時候是屬於王儲的待遇)的時候,培植了太多自己的勢力,讓趙匡胤很不滿。有一次,趙匡胤站在城樓上,看見趙光義出行時前呼後擁的場面,忍不住說了一句:“好一條軟繡天街!”

    (趙光義劇照)

    趙匡胤為了實現把皇位傳給自己兒子的目的,做了兩個決定:一是對自己的兩個兒子開始加大封賞,給他們官職,讓他們鍛鍊。二是準備把都城從開封遷到洛陽。遷到洛陽,可以跳出趙光義在開封設下的包圍圈,重整自己的江山。

    趙匡胤對遷都給了一個恰當的理由,就是說開封沒有山川之險,防守成本太高了。只有遷到洛陽,才能減少防護成本。

    趙光義作為智商和情商都相當高的人,如何不明白趙匡胤心中的想法。於是他堅決不同意,而且還說出了“在德不在險”這樣的話。

    趙匡胤所講的是有道理的,趙光義所講的更有道理。所以,趙匡胤無話可說,這項計議只能作罷。

    不過,顯然趙匡胤並不甘心,等趙光義和大臣們走後,他嘟囔道,百年之後,國家的財力就會用光的……

    應該是趙匡胤的行動,引起了趙光義的高度警惕,接著,就發生了“斧聲燭影”的事情。趙匡胤猝死。而隨著趙匡胤的去世,趙匡胤是不是真的想把皇位傳給趙光義,以及趙匡胤是不是趙光義殺死的,都成了千秋疑案。

    (參考資料:《宋史》)

  • 2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守仁君對這個問題是想了很久的,首先,守仁君並不贊同五代時期兄終弟及是傳統。其次,守仁君也不完全贊同趙光義奪位說,起碼不贊同斧聲燭影。

    守仁君認為,趙匡胤是做了兩手準備,但是最後他弟弟尾大不掉,才導致皇位沒有傳給自己直系後代。

    五代亂世,誰都不能保證自己一定能看見明天的太陽。

    趙匡胤怎麼篡的位,不就是因為周世宗正值壯年卻暴死,柴宗訓年幼好欺負。

    所以趙匡胤登基後,是有把他弟弟作為繼承人培養的。趙匡胤登基後,他的大兒子早亡,二兒子年方九歲,不足以成大事。宋朝建立之初,南方尚有南唐,後蜀,南漢,武平,荊南等割據勢力,北方有北漢和契丹虎視眈眈。而且國內並不穩定,藩鎮割據不說,北有李筠,南有李重進都對趙匡胤篡位心懷不滿。如此危局,一但趙匡胤出什麼事,年僅九歲的兒子定不能成事。

    所以為求穩,趙匡胤必須得培養他弟弟。

    建國後不久,趙光義就被封為開封府尹,後來又封其為晉王,位列宰相之上,這在五代就是標準的繼承人配置。

    但是經過趙匡胤的努力,還是掃平南方,鞏固國本,宋朝已經不會再成為第六個短命王朝了。而且趙德昭已經成年,完全有了當皇帝的資本。趙匡胤此時難免想傳位於其子。有兩個行動很明顯。第一沒立太子或太弟。只要不從法律層面確定你的繼承權,那就不一定是你,趙匡胤雖然把他弟弟當繼承人培養,但是也有兩手準備,萬一自己撐過去了,統一了全國,那還能讓趙光義繼位嗎?所以他一直沒立太弟。

    第二,趙匡胤在最後的幾年其實一隻在想辦法弱化趙光義的影響力,為自己的兒子繼位做鋪墊,最典型的就是打算遷都洛陽。

    趙匡胤不止一次打算遷都洛陽。明面上來說是打算透過洛陽的山川地勢來削減軍隊,保護民力,休養生息。

    但是守仁君認為他其實是想擺脫趙光義的實力,另起爐灶,為其子繼位做準備。

    趙光義任開封府尹多年,其勢力在開封是盤根錯節。趙匡胤想遷都,但是還是被趙光義帶著百官給堵了回來,趙光義已成氣候,動不了了。

    隨後就簡單了,守仁君相信趙匡胤是暴斃,他不立太子也是想給兒子一個機會。要是成了自然不必多說,敗了也不太難看,說不準還能保住一條性命。只是趙匡胤還是低估了他弟弟的手腕和狠辣。

  • 3 # 房產老男孩

    趙匡胤從一個士卒到皇帝,可謂是開掛的存在!用我們現在的話說,這貨武功高,頭腦好使,但是他掛得也很年輕啊不到五十歲就一命嗚呼了!

    對於他的死一直也是個迷!因為趙光義進去後。出來就一句是我哥死了!

    好吧,你哥死了就死了吧,問題是。你哥死了你當了皇帝,這不合理,非常的不合理!趙匡胤的兒子已經是成年人了,趙匡胤死,兒子繼位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如果是老趙的兒子還是年幼時期,那麼小趙不當皇帝還略微說得過去。但是,他還不至於大度到把皇位傳給趙老三啊。

    所以很多人都會認為趙匡胤是被趙老三給弄死的,畢竟任何一個武林高手伶仃大醉的時候也是不堪一擊的!比如那個所謂的燭光斧影就是說的趙三弄死了趙匡胤!當然這個事情可以認為是老趙死得一個原因!姑且認為是篡位!畢竟,他上位以後逼死了趙大最有可能繼承皇位的兒子!

    當然,我要說的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的問題!

    我認為老趙死於飲酒過度引起的腦溢血!

    老趙是個武術高手這個毋庸置疑,畢竟憑藉一棍棒打了幾百個軍州而奪冠的猛人也不是鬧著玩的!這樣的武林高手自身修為自然不弱!

    不過,在軍營裡混跡的武林高手自然也是酒仙一個!老趙酒量自然也不低,但是再好的酒量也禁不住一直喝啊!老趙一頓酒解決了藩鎮問題,同樣是一頓酒解決了自己的人生!

    酒喝太多容易引發各種問題,比如一代詩仙,劍仙李白就是酒喝太多掉湖裡掛了!那麼,老趙拉上三弟極有可能喝太多引發腦溢血或者胃出血,掛了!

    當然,老趙怎麼掛的是個迷,但是趙三突然獲得了皇帝位置更是個迷,所謂他媽說的傳位給他。你們覺得靠譜不呢?

  • 4 # 歷史三日談

    首先來說第一個,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之軍,雖然後世稱之為大宋,但在建國之初,那真的就是個小宋,天下仍然處在朱溫代唐的混亂中。趙匡胤怎麼當上皇帝的,後周世祖柴榮立幼不立長。

    在五代十國的亂世根本鎮不住場子,大家都磨刀霍霍的時候,試圖靠一個幼王坐穩江山,在朝堂上大家講道理,商量政務的時機遠未成熟,試錯的機會也十分有限,當時最主要的政治人物就是在軍事上對於其他的政權進攻,不管是南方的十國,北方的漢以及梁、唐、晉、漢,都在互相征戰的範圍之內!

    說白了基本上就是處在你打我我打你軍事對壘的狀態之中,在這種狀態下,幼主登基其實很不合適,靠他們馬上俺天下那就是笑話,更何況,幼主往往意味著弱主,外患往往會轉化成內憂。

    什麼意思呢?同一時期的後梁政權更迭是朱友珪、朱友貞兄弟相愛相殺,後唐李存勖、李嗣源兄弟相愛相殺,後晉大將杜重威翻盤等等,也就是說五代十國時期外患是一方面,內憂往往是更為致命的一方面。

    趙匡胤怎麼當的皇帝?黃袍加身就把皇帝給當了,老皇帝在哪呢?老皇帝一點不老,確切地說是太小,沒有反抗的能力,趙匡胤輕輕鬆鬆就宣佈自己是皇帝了,因此到了趙匡胤這裡,他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弟弟而不是兒子,其實正說明了趙匡胤的人生格局和政治智慧。

    他的兒子並沒有什麼政治經驗,而他的弟弟不但具有豐富的政治儘管,還有韌性十足的政治手腕,“黃袍加身”的戲份就是趙光義的大導,趙匡胤要是不管不顧的把帝位傳給兒子,那才是政治上的短視,難保不會上演二次“黃袍加身”的可能。

    因此,趙匡胤把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一可保內部根基穩固,二可保在對外的時候有能力抵禦外患,甚至說統一天下,事實也就是這樣的套路進行下去的,至於說趙光義繼位的陰謀論,包括斧聲燭影、金櫃之盟等等,就留給好事者解說吧!

  • 5 # 那年花開YX月正圓

    我個人觀點:不可能是趙匡胤主動把皇位傳給趙匡義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任何皇位的繼承都需要符合正統,不管是“父死子繼”的世襲制,還是“兄終弟及”的立長制,說明皇位的傳承都是上下代代傳承的。所以前任皇帝駕崩之前都會例行公事般地選定繼承人,然後寫下遺詔,再選定一些故名大臣輔佐。新任皇帝登基時會宣讀登基詔書,以維護正統,意在表明自己皇位繼承的合法性。然而趙匡義的登基顯然不是,而且關於他的“燭光斧影”的傳聞也是煞有介事,而且他野心勃勃,時時都在覬覦皇位,從他登基之後,大加殘殺其侄的作為來看,顯然“金匱之盟”的傳聞倒像是他自己的杜撰,為自己的“合法繼承”找輿論的支援。

  • 6 # 國史記聞

    宋太宗趙光義之所以能夠成為宋朝第二任皇帝,有“金匱之盟”和“斧聲燭影”兩種說法。

    金匱之盟說:北宋史學家司馬光在他的筆記《涑水記聞》中記載趙匡胤和趙光義的母親杜太后在臨終前曾經問趙匡胤知道自己為什麼能夠取代後周建立宋朝嗎?趙匡胤回答說是因為祖宗的陰德,而杜太后卻說是因為後周世宗立了幼子柴宗訓為帝,如果接替柴榮的是成年的皇帝,那趙匡胤是沒有機會取代後周的。所以杜太后臨終與趙匡胤約定,將來傳位給弟弟趙光義,以保證宋朝的穩定。他們之間的這份約定就是“金匱之盟”,而趙匡胤在駕崩之後也如約傳位給了弟弟趙光義。

    斧聲燭影說:北宋野史《湘山野錄》中記載,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晚,趙光義曾經入宮與趙匡胤飲酒,但是後來宮中傳來了玉斧的撞擊聲,並且窗戶上有兩人搏鬥的身影,而當晚趙匡胤便駕崩了。這種說法雖然是野史,但是流傳非常之廣,再加上趙光義即位之後趙匡胤的兩個兒子先後離奇身亡,所以很多人懷疑趙光義是在謀殺趙匡胤之後篡位的。

    趙匡胤不是被趙光義所殺,有以下兩點理由:

    第一、趙匡胤有傳位給趙光義的計劃。如果說“金匱之盟”的可信度不高的話,趙匡胤計劃傳位給趙光義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明,即趙匡胤終生沒有給兩個親生兒子封王,也沒有讓他們處於高位,反而是把“親王尹京”的身份給了趙光義。而按照五代十國時期的慣例,親王尹京就已經代表了此人擁有皇位繼承人的身份,所以趙光義沒必要殺害趙匡胤。

    第二、趙光義擁有龐大的政治勢力網,開寶九年(公元976年)趙匡胤想遷都洛陽以及長安,卻被所有大臣反對,趙匡胤都不予理會,最終還是趙光義站出來明確表示不能遷都,趙匡胤才放棄了這個計劃。這就說明,趙光義在開封已經有了龐大的勢力網,趙匡胤已經很難動搖他的地位了,所以趙光義沒必要殺害趙匡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來水漏水檢測費用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