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網言軍事
-
2 # 江海傳奇
岳飛名氣大,是歷史上著名戰略家、軍事家、民族英雄,其卓越戰功連敵國皇帝都承認,南宋襄陽六郡、建康、唐州、鄧州等80%一90%的國土為岳家軍收復,說10萬岳家軍未和金軍主力打過就能收復大片失地,讓檜孽解釋一下吧!
-
3 # 為國釣魚
謝諸位友邀
這個答案異常囉嗦,原因在於
人家只需要動動嘴,我卻要跑斷腿
友情提示:沒耐心閱讀者慎入
關於宋紹興十年(金天眷三年)宋金之戰,金史的描述是
~《金史.卷七十七.宗弼傳》
從宗弼傳中可以看到,金軍南下勢如破竹,兀朮一邊砍瓜切菜搶佔地盤,一邊好整以暇避暑休養,兀朮邊玩邊打,僅用了兩個月便完成了作戰任務(估計金國沒有閏六月),因為太輕鬆,所以到底打了哪些勝仗也沒有詳細記載
不單兀朮是戰神,兀朮手下也都是小戰神,孔彥舟下汴、鄭,王伯龍取陳州,李成取洛陽,貌似也很順利。透過傳記印證
~《金史.卷七十九.孔彥舟》
汴京不但是北宋故都,還是一座人口稠密的繁華城市,佔領汴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孔彥舟傳中沒有佔領汴京的記載,估計這傢伙一激動就跑偏了
~《金史.卷八十一.王伯龍》
宗弼派王伯龍攻佔陳州,王伯龍卻跑到許州去打了個乒乒乓乓,估計王伯龍耳朵有點聾
~《金史.卷七十九.李成》
看起來兀朮手下大將也就李成最靠譜,至少他的確是在洛陽跟宋軍作戰。但是,李成是不是真這樣輕鬆地攻佔洛陽了呢?印證一下~《三朝北盟會編.卷二百六》
宋將李興帶著一萬多人與李成在白馬山相持,直到紹興十一年六月十七日才奉詔班師鄂州
所以,關於河南之戰
金史因諱敗和粗疏而極不靠譜
岳飛、韓世忠、張俊三位的排序,宋朝一般是~《宋史.卷二十九.高宗.六》
紹興十年六月,三位都任職宣撫使,官位卻有差別,排序應該是韓、張、嶽,印證一下~《文獻通考.兵考六》
紹興元年底,南宋第二次軍隊改制,岳飛便因戰功躋身一線將領行列,與韓、張、劉同領行營護軍
在金國,南宋名將排序是~《金史.卷四.熙宗》~《金史.卷七十七.宗弼》
宋朝的爵、官、職金人可不管,只要有岳飛的名字出現,一定排在首位
另外,宗弼為了合理避暑,硬生生把淮東韓世忠移防到了河南與岳飛並肩作戰
敵方將領排序一般代表威脅程度
宋方記載就絕對可信嗎?也不見得
~《宋史.卷三十一.高宗八》
所謂愧之越深,恨之越切。紹興二十五年六月,秦檜都快翹辮子了,也不忘鼓動趙老九徹底抺去“嶽”字印象,印證一下~《宋史.卷三百六十五.岳飛》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三十六》
就連岳飛的任職命令都可以被秦熺從高宗日曆中刪掉,關於岳飛戰績的記錄,估計秦檜、秦熺也動了不少手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九十八》
不單是岳飛,因秦黨禁私史、改官史,建炎~紹興十二年很多事件已經失真
因為種種原因,雖然孝宗上臺當年就替岳飛平了反,但潑在岳飛身上的髒水卻很難清理乾淨,為此,岳家後人與宋朝史官一直在努力。相對來說,岳珂以辯誣為目的寫的《鄂國金佗粹編》和《鄂國金佗續編》因儲存了大量往來書札、詔書等原始資料,可信度最高
因為岳飛冤案,所以宋史中關於岳家軍的戰爭記載也是最簡單可靠的,比如
牛皋“戰於汴、許間,以功最”,牛皋到底立了什麼功,卻毫無記載
~《宋史.卷三百六十八.張憲傳》
稱“破其潰兵八千”,金軍都已經成潰兵了,還用破?感覺極其不威風。然而,結合楊再興傳看,張憲破潰兵才是最符合實情的描述
宋金史書中從未有這樣卑微的獲勝描述
換作其他將領,當然是破其精騎一萬八千
“卿家紀律,用兵之法,張、韓遠不及”~宋孝宗
遺憾的是,將門之後的岳珂是一個完完全全的文人,不知兵事,所以,岳珂敘事明晰,邏輯完整,但在關於戰鬥部分的描述上不免露怯。以下結合多方史料,試圖還原郾城、穎昌之戰
正題
~《宋史.卷三百六十六.吳玠》
金軍作戰堅韌,對騎兵的要求是能打滿一百個回合~《宋史.卷三百六十六.吳璘》
破遼後,金軍習漢制,仿《武經》佈陣,以步兵為主陣,輔以左右騎兵~《宋史.卷三百六十六.劉錡》
女真人口很少,由女真士兵組成的兀朮親軍主要任務是督戰,在關鍵時刻也上陣作戰,充當突擊隊~《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三十六》,《續資治通鑑.宋紀.卷一百二十三》,兩書記載相同
女真軍因“阿里喜”制度,漢軍因“籤軍”制度,金軍可以很快獲得補充
金軍從未以單一軍種進行攻堅作戰,順昌是這樣,郾城、穎昌自然也是如此,只不過半道上被岳飛截糊了
~《三朝北盟會編.卷二百四》~《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三十七》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三十七》
首先明確,宋史、會編、要錄都記載郾城、穎昌之戰岳飛部獲勝
這兩戰發生的背景是
順昌之戰後,劉錡部大部奉詔班師;張俊兵不血刃佔領毫州後,因為天降大雨,張俊留宋超領一千兵守毫州,全軍班師回朝避雨
如此一來,獲得蓋天大王完顏宗賢增援的金兀朮得以“並兵以御飛”~《續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三》
七月八日郾城之戰結束後,岳飛奏捷~《粹編.卷十六》
從文中描述看,這明顯是連續的兩場戰鬥,首先是騎兵對沖,繼而步兵登場
兀朮志在奪取郾城,誰也不能騎著馬爬上城牆,金軍在郾城之戰投入的不可能只有一萬五千騎兵,應該是前鋒騎兵跟岳飛部交戰不能獲勝,兀朮便將預定用於攻城“堵牆而進”的親軍重步兵“鐵浮屠”派上戰場,欲圖切割宋軍騎兵,卻遭到岳飛早就訓練好專門對付重灌步騎兵的軍隊阻擊
趙構接到岳飛第一封捷報的回覆是~《粹編.卷二》
因為戰事結束時已是黃昏,大勝之餘,宋軍無法統計具體殺傷數字,戰馬是戰略物資,所以岳飛第一封捷奏裡有獲馬數而無殺敵數
天亮後宋軍應該對戰果有進一步統計,岳飛對郾城之戰應該有一道有具體殺敵數字的捷奏,可惜已經遺失。趙構接到第二道捷奏的回覆是~《粹編.卷二》
趙構在回覆中明確提到“戕其酋領”,承認岳飛在這場以一軍與大敵決戰的戰鬥中獲勝
獲馬兩百餘匹需要殺死多少敵人呢?先看一個戰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三十七》
“錡”是筆誤,應為“璘”,吳璘派楊信襲擊金軍中條山寨,獲馬二十餘匹
~《宋會要輯稿》
此戰殺、俘敵各兩百多名,保守估計平均每消滅20名敵人可繳獲一匹馬
岳飛部與偽齊劉豫作戰中,繳獲了大量戰馬,除楊再興襲擊西京馬監一戰外,其它各戰獲馬數與斃俘敵比例也基本在1:8~20之間
郾城、穎昌之戰對手是兀朮親自帶領的主力部隊,以金軍頑強的作風,繳獲戰馬會更難
“射人先射馬”,麻扎刀、重斧等兵器首先招呼的就是敵人的坐騎,被砍了蹄子或遭受過重擊的馬無法繼續使用,傷馬和死馬不會被統計進戰果,按古代軍隊慣例,大捷後的晚餐通常就是馬肉
另外,兀朮並兵後的軍隊總數達十二萬之眾,郾城之戰的目的是乘虛打掉岳家軍的指揮部,斷不會因為小數字的傷亡就放棄行動
所以,郾城之戰真實的殺敵數字可能十分驚人
這一點從趙構的郾城賞賜詔書中也可以體現~《金佗續編.卷四》
軍隊功賞只有參戰軍隊人員才可以享受,比如李興部得到的賞錢跟牛皋部無關,牛皋部得到的賞賜跟張憲也沒啥關係。趙構掏的這二十萬關子錢自然由郾城岳飛部分領
郾城之戰不僅僅是給金軍造成極大傷亡,更因為此戰不依靠地利形勢,在與金軍騎兵的對沖中獲得大勝,證明
此時的宋軍已具備收復失地的能力
再提供一個小佐證,嶽黑可以拿去爆猛料~《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三十七》
趙構訓岳飛:大將應該以打勝仗為己任,你怎麼能計較功賞多少呢?仗還沒開打不就給你們幾個升官了嗎?士兵們有了功勞後,朝廷自然也知道封賞
估計岳飛還朝面聖時跟趙構談及自己軍隊與xx軍隊的戰果,一比較,發現自己部下很吃虧,便向趙構提出增加封賞,才引起趙構當眾耍賴皮
賞罰分明是岳飛一貫的治軍原則~《三朝北盟會編.卷二百七》
這個旁證表明,岳飛郾城大捷的戰果可能超出了某某大捷
穎昌大捷後,王貴捷奏
殺萬戶(萬夫長)一人,千戶(猛安)五人,證明金軍精銳遭受到了毀滅性打擊,“賊兵屍橫滿野”,五百人?導演表示,這種特技目前也還是很有難度的
從“見行根刷,續具數目供申次”看,這份捷奏也是寫於戰後短時間內,尚未對戰果進行進一步查證,連獲馬數目都沒來得及統計
如果繳獲戰馬僅幾十上百匹,統計起來就很簡單,沒有馬的具體數字也證明,穎昌之戰的戰果也是巨大的。已繳獲的戰馬數尚未統計,卻統計了遍佈山野的敵屍數,十分不合情理
估計這個“五百人”的來歷有兩種,要麼“百”是“千”筆誤,要麼是有人惡意篡改
從行文來看,理應有續奏,但是也已遺失
所以,岳珂在《粹編.八》中稱,穎昌之戰共殺敵五千,俘二千餘的數字是相對可靠的
金軍經過順昌、郾城、穎昌三戰,精銳盡失
九月三大帥盡還鎮,“是秋,知代州王忠植舉兵復石、代等十一州”~《宋史.高宗六》
按宋史王忠植傳的說法,復石、代等十一州後,忠義王忠植獲封知代州
此時的金軍,連宋朝的小規模地方部隊(或民兵)都無力應對。所以
十年之功,廢於一旦,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小商河楊再興帶300騎兵戰鬥4、50時分鐘就殺敵2000+了,郾城、穎昌是岳家軍1萬、2萬參與戰鬥,而且持續5個小時左右,到底給金兵造成多大損失?現在留下的資料可信嗎?
回覆列表
客觀而不是故意誇大或貶低岳家軍的戰績,才是緬懷英雄的最好方式。而岳飛之孫岳珂所撰《金佗粹編》《金佗續編》裡面有關這2場戰鬥的殺敵人數可信度並不高。
先看郾城戰鬥——據岳飛呈送給宋高宗的《龍虎等軍捷奏》稱,岳家軍出動背嵬軍、遊奕馬軍與金軍龍虎大王、蓋天大王、韓常等部1.5萬騎兵交鋒,“擄馬200餘匹”,由此推算殺死金兵人數不會少於200人,如果再算上受傷者,岳家軍此戰殲敵數量應該在800至1000人左右。
再看穎昌大捷——根據岳飛麾下大將王貴呈送的《穎昌捷奏》記述,王貴統領中軍和遊奕馬軍,岳飛帶領背嵬軍,總計約8000精銳官兵與金軍鎮國大王、韓常統領的3萬騎兵交手(金軍實際投入的是1萬先鋒騎兵),雙方血戰幾十個回合,從上午一直打到中午,最終取得了殺死金軍“萬戶1人、千戶5人、士兵500餘人、得馬數百匹”的戰果,推測殲敵(包括負傷、失蹤和被俘)人數也在1500至2000人左右。
至於楊再興單槍匹馬“殺數千百人”的所謂“戰績”,都從未見岳飛及其部將奏報過。而岳珂無限拔高祖父功績的做法,不僅混淆了真實歷史,還讓很多有關岳飛和岳家軍作戰情況的細節變得模糊不清——比如將進攻穎昌的金兵數量由3萬誇大為13萬、將潁昌之戰金兵死亡人數從500餘人變為死5000餘人被俘上萬,等等。
實際上,從岳飛及其部將發給朝廷的奏報來看,這2場戰鬥都是不折不扣的“以寡敵眾”“以步制騎”——岳家軍出動的主力都是數千精銳步兵,騎兵數量只有幾百人,而敵方卻是少則1萬、多至3萬鐵騎,即便如此岳家軍仍然頑強戰鬥,硬是將佔有機動衝擊優勢和兵力優勢的強敵打敗,這難道還不足以表明岳飛和岳家軍的紀律嚴明、訓練有素和驍勇善戰嗎?
相比北宋末年和南宋初期,宋軍逢“金”必敗、逢“騎”必敗的窘境,岳家軍不僅克服了心理恐懼,而且鍛造出一整套“以步制騎”的有效戰術,竟然能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殲滅金軍鐵騎約3000之眾,這樣的戰績根本用不著誇大就已經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