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狂暴的大飛君
-
2 # DHD54141431
晚清四大名臣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和張之洞,還有另一種說法是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和彭玉麟,他們也被稱為晚清中興名臣,都知道清朝晚期清政府腐敗,慈禧太后獨斷專權,皇帝已經成為可有可無的人,而大臣責任是輔佐朝廷。
曾國藩和左宗棠是可以確定的兩位名臣,曾國藩在軍事、政治和文學上都有所建樹,還擔任朝廷多個重要官職,封為毅勇侯,這是世襲罔替的爵位。左宗棠也是晚清重臣,他平定天平天國運動和新疆叛亂,有了“無左公則無新疆”的說法。
除了曾國藩和左宗棠外,李鴻章和張之洞也是清朝著名人物,李鴻章是洋務運動的領導者,被人稱為李中堂,他在朝堂上的地位極高,代表清政府簽訂多個不平定條約,慈禧對他很是器重。張之洞也支援洋務運動,進行改革,創辦了多個學堂。
胡林翼和彭玉麟也有晚清名臣的稱號,他們都是清廷的頂樑柱,在政治和軍事上有較高的成就,受到朝廷的重用。
-
3 # 屁香屁香的史料館
晚清四大名臣有兩種說法,說法一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說法二 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被稱為中興之臣。
曾國藩
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其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
左宗棠
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著名湘軍將領。一生經歷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鎮壓陝甘回變和收復新疆等重要歷史事件。
1832年(道光十二年)中舉。1851年(咸豐元年)太平天國起義後,先後入湖南巡撫張亮基、駱秉章幕,為抗拒太平軍多所籌劃。累破太平軍有功升閩浙總督,封一等恪靖伯 。
鎮壓陝甘回民起義。破陝甘之亂軍後,力主遠征新疆。為表示自己討平新疆叛亂的決心,左公于軍中攜棺而行。歷時數年終平定新疆全境,無左公則無新疆。
李鴻章
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世稱“李中堂”。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進士,列二甲第十三名,朝考後改翰林院庶吉士。同時,受業曾國藩門下,講求經世之學。道光三十年(1850年)翰林院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充武英殿編修。依靠鎮壓太平天國起家,組建了淮軍。
李鴻章是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領袖之一,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官至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
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起義、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為“東方俾斯麥”,慈禧太后視為“再造玄黃之人”。
死後追贈太傅,晉封一等肅毅侯,諡號文忠,著作收於《李文忠公全集》。
張之洞
時人皆呼之為“張香帥。早年是清流派首領,後成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歲中進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教習、侍讀、侍講、內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多次署理,從未實授)、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
他創辦了自強學堂(今武漢大學前身)、三江師範學堂(今南京大學前身)、湖北農務學堂、湖北武昌蒙養院、湖北工藝學堂、慈恩學堂(南皮縣第一中學)、廣雅書院等。[3]政治上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工業上創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八國聯軍入侵時,大沽炮臺失守,張之洞會同兩江總督劉坤一與駐上海各國領事議訂“東南互保”,並鎮壓維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軍起義,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顧命重臣晉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諡文襄。
胡林翼
晚清中興名臣之一,湘軍重要首領,漢族,湖南益陽縣泉交河人。道光十六年進士。授編修,先後充會試同考官、江南鄉試副考官。歷任安順、鎮遠、黎平知府及貴東道,咸豐四年遷四川按察使,次年調湖北按察使,升湖北布政使、署巡撫。撫鄂期間,注意整飭吏治,引薦人才,協調各方關係,曾多次推薦左宗棠、李鴻章、閻敬銘等,為時人所稱道,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在武昌咯血死。有《胡文忠公遺書》等。
彭玉麟
清末湘軍將領,曾參與鎮壓新寧李沅發起義。1853年(咸豐三年)從曾國藩創辦湘軍水師,併購洋炮。屢次與太平軍作戰,攻陷天京後加封為太子少保。
1881年(光緒七年)署兩江總督,再疏力辭,仍留督江防、海防。1883年晉兵部尚書,受命赴廣東辦理防務。後以疾病開缺回籍。以平民之身逝于衡陽江東岸寓所。贈太子太保,諡剛直。併為他建了專祠。著有《彭剛直公奏稿》、《彭剛直公詩集》。
-
4 #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晚清四大名臣曾李左張!
曾國藩,他的死與天津教案密切相關,因天津教案極其複雜,他於內安撫不了百姓,於外對付不了洋人,可謂相當棘手,從直隸總督退下之後,沒過多久就死了,封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
李鴻章,晚景相當悽慘,他一生所為之奮鬥的北洋艦隊在甲午一戰徹底覆滅,退休在兩廣擔任總督,因慈禧對11國宣戰,導致京師被攻破,慈禧倉皇西逃,又任命他為全權大臣 70多高齡的他,又去北京和八國聯軍談判,簽完字回來,大口大口出血,沒過多久就死了!詔贈太傅,晉封一等侯爵、諡文忠,清代漢族官員京師建祠僅此一人。
左宗棠,收復新疆,支援洋務運動中法之戰,他申請去前線未能如願也能說抱憾而終,追贈太傅,諡號“文襄”,併入祀昭忠祠、賢良祠。
張之洞,興辦洋務,參與變法,改革教育,重視法律,修築鐵路追贈太保,諡號文襄。
-
5 # 一貳一橙
晚清四大名臣,指的是清同治、光緒年間主管洋務運動的四位大臣,由於晚清末年有“同光中興”的景象,故四人又合稱為“中興四臣”。
這四人分別為:一等毅勇侯曾國藩、一等恪靖伯左宗棠、一等肅毅侯李鴻章、太子太保張之洞。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的結局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湖南長沙人,晚清史上不可不談之人,太平天國時期,曾國藩受咸豐皇帝之命,在家鄉湖南組建湘軍,併成功平定太平天國之亂。創立湘軍體系至此打開了晚清地方割據勢力的開端。
晚清時期列強入侵,曾國藩作為睜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在他的主持下,清廷有了自己的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座兵工學堂,有了第一批出國留學的留學生。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三不朽”人物,深受各界人士的推崇。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湖南湘陰人,起初在曾國藩手下當任湘軍將領,後與曾國藩政見不合而自組楚軍,和曾國藩共同負責太平天國事務。
太平天國平定後,左宗棠主持浙江一帶的洋務,和曾國藩爭一日之長短,但兩人雖然明爭卻不暗鬥,都是共同為了中興國家而努力的。左宗棠最重要的功績就是拿下新疆:太平天國平定不久,左宗棠的洋務剛見起色,突然傳來了新疆回民叛亂。
左宗棠臨危受命,不遠千里,以老弱之軀抬棺出征,數年後平定新疆,盡收大清西陲數千裡土地,正所謂“無左公則無新疆”,左宗棠對國家的疆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安徽合肥人,人稱“大清的裱糊匠”,為晚清這座搖搖欲墜的大廈盡力支撐了十幾年。本為曾國藩好友之子,湘軍的將領。曾國藩為了控制湘軍日益跋扈的氣焰,特地安排了學生李鴻章遠赴上海組建淮軍,和湘軍、楚軍三足鼎立。
李鴻章同時也是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建立了中國近代第一支現代化水軍,他以一己之力周旋了列強之中,冒著天下人的唾罵和各國談判,也簽下了各款條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稱他為“大清帝國唯一有能耐可與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德華人稱他為“東方俾斯麥”,慈禧太后稱讚他“再造玄黃之人”。
李鴻章雖然於國有大功,但因為眾多條約都是在他手上籤下的,所以受到了當時和後世的指責。隨著近些年對晚清的研究加深,我們也逐漸明白了李鴻章當時的無奈和努力,正所謂“少年不知李鴻章,如今方識真中堂”。張之洞(1837—1909):直隸南皮人,洋務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主持下,創立了武漢大學的前身自強學堂,南京大學前身三江師範學堂以及其他各類學堂。
在工業上建立了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相比起前面三位來,張之洞更像是一個實業家,也是最符合科技興國這一洋務理念的貫徹者。
回覆列表
清朝末期四大名臣指的是曾國番、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要說這四人的結局那可就多了,我給你慢慢說說吧!
先說曾國藩。曾國藩死於1872年3月20日。當時的曾還是兩江總督。那天午後,他正和大兒子曾紀澤在總督署花園散步,突然感覺腳麻,大兒子忙把他攙扶回書房,曾國藩連話都不能說了,還一個勁的抽搐,沒到一個小時就去世了。其實,曾國藩就是中風而亡,終年61週歲。曾國藩死後,朝廷輟朝三天以示哀悼,這榮耀在當時算是很高了。
李鴻章是安徽合肥人,自然也要安葬回合肥。但他沒有選擇自己出生地,也沒有與自己的祖宗安葬在一起。據說李鴻章比較崇拜包拯,於是,就將自己的百年吉地與包拯挨著。包拯墓就在合肥的大興集,距離包拯墓三百米,即是李鴻章的墓。1903年初,李鴻章安葬在此。包拯代表著一種忠君愛民,鐵面無私的形象,或許一直被罵漢奸的李鴻章希望沾沾包拯的光。
同樣是瘋狂的年代,李鴻章的墓也同樣遭遇了炸墓的厄運,但沒有被炸開。人們透過挖地道的方式,將李鴻章的棺槨拽出。李鴻章與夫人的屍體儲存非常好,裡邊的隨葬物品都被拿走,包括陀羅經被、金條、寶劍、眼鏡、柺杖。隨葬物品搶就搶了,人們還侮辱了李鴻章的屍體,只因他是“賣國賊”。人們將他的屍體掛到拖拉機上游街,很快,李鴻章的屍體就七零八落。堂堂一個“與世界爭長短”的李中堂萬萬沒想到,死後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他的下場就很悽慘!
左宗棠死於1885年,終年73週歲。左宗棠是含恨死於福州,臨死時還在心憂國家,遺憾自己未能張國威。左宗棠也是湖南人,同樣要歸葬家鄉。或許是左宗棠一直剛正不阿,得罪過不少人。為了怕以後有人掘墳,人們在出殯那天,選擇三個棺槨同時發葬,以此迷惑世人。但左宗棠真正的墓穴還是在長沙。
一樣是瘋狂的年代,一群狂熱分子用炮炸開了左宗棠的墓。左宗棠的墓被開啟後發現,並沒有什麼值錢的隨葬品。最特別的地方是,開啟棺木後,一股香氣直衝大腦。左宗棠的屍體遇到空氣後迅速腐爛,人們將其拋屍荒野,屍骨散亂。一個被稱為民族英雄的左宗棠也不會料到,自己死後八十多年,還會遭此厄運。周圍的村民對左宗棠非常敬仰,夜晚偷偷將左宗棠的屍首重新收斂,再次安葬。
張之洞死於1909年,終年72歲。他的死距離清朝滅亡只有兩年時間。作為一個大清國的中興之臣,或許沒有看到滿清政權的滅亡是幸運的事。否則,幹了一輩子洋務,為清廷嘔心瀝血的他看到一代王朝灰飛煙滅的時候,那將是怎樣一種悲涼的心情。張之洞是貴州興義人,但祖籍在河北南皮縣。他死後沒有安葬在貴州,而是選擇了南皮,那裡有張家的祖墳。張之洞與三位夫人葬在一起。但張之洞仍然沒有逃脫被掘墓拋屍的厄運。
其實人死了也就該放下所有東西,活著做好自己,這四個人都已經貫徹了自己的夢想,也做到了問之無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