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靜遙遠的星

    每個男孩女孩都一樣,12歲到16歲是孩子們的逆反期最嚴重的時侯,他們都有著不一樣的小心思,可反應出來的是大問題;

    男孩從2、3歲開始,脾氣就會顯現,有的孩子如果對他驕縱了,沒有正確的引導,那他的驕蠻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了青春期會更加偏激,誰的話他也不會聽,頂嘴,你說東,他往西;你說一句,他頂十句,肺都要給你氣炸了,忍不住會抽他幾下;實際上大人自己各方法都用盡,而他還是那般我行我素,讓你覺得越養越失望,越看越灰心。做事不要只做表面,該嚴就嚴,該松就松,讓他知道,哪一些是雷區,是不能碰的;

    女孩子一般起生下來便是父母親的掌上明珠,在萬般呵護中長大的,漂亮的衣服,漂亮的頭飾,在家或外出,都是美美的;但是女孩子一般都是讓家人不放心,在學校怕被同學欺負,在路上又怕不安全,遇到惡人更可怕,所以除了有事,幾乎天天接送。

    女孩子心思細膩,到了青春期,情竇出開,心中就會有很多小秘密,最不願的就是被父母知道,受到責備!但是她可以把心裡話告訴最好的朋友;所以大人 發現什麼端倪,旁敲側擊的去問她的朋友即可;如發現了她有早戀情結,最好曉知以情的反覆強調危險性,孩子會聽下去的;

    我們都希望孩子們無憂無慮地環境下健康成長,沒有惡習,我們得更加努力。

  • 2 # 邦邦媽教子筆記

    有位媽媽跟我說,她希望和兒子好好聊聊,並且已經完成了自我建設、做足了心理準備。

    可是每一次對話都進行不下去,好像兒子眼裡只有手機和電視,和家人根本就沒話說。

    這位媽媽說,她問兒子:今天上學怎麼樣?兒子回答:挺好的。媽媽又問:考試了嗎?兒子回答:沒有。媽媽又擠出來第三個問題:今天怎麼沒去踢球?兒子的回答卻更簡單:累。

    簡簡單單3個來回,媽媽就覺得自己無話可說了。再說下去,又怕孩子嫌自己煩了。

    這位媽媽最後說,是不是自己溝通技巧太差了,才讓孩子和自己無話可說?

    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當父母在願意改變溝通模式的前提下,到底應該用什麼樣的語言和表達方式和孩子溝通呢?

    遺憾的是,我也並不知道什麼一招就靈的溝通技巧,也並沒有讓親子之間迅速培養共同話題的方法。

    芝加哥大學教授達娜·薩斯金德認為,這並不是簡單學習溝通技巧就能改變的。其實問題出在父母和孩子之間沒有情感溝通環境。

    她在《父母的語言》一書中,提出了父母和孩子建立溝通環境時的3T原則:Tune in共情關注、Talk more充分交流、Take turns輪流談話。

    我們先來聊第一個T,Tune in共情關注。

    在3T原則中,“共情關注”是最細微的一條。它要求父母有意識地去觀察孩子在關注什麼。孩子關注什麼,你就關注什麼。

    只有父母遵循“共情關注”原則,剩下的原則才會發生作用。

    很多家長都會希望和孩子建立共同閱讀的習慣,比如一個爸爸選好了一本小說,拍了拍沙發,示意孩子過來聽故事。

    不過很可惜,孩子並沒有迴應,可能繼續擺弄著自己的樂高積木。

    這時候可能有些父母已經開始喪氣了,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和我一起閱讀?為什麼孩子只喜歡自己玩?孩子還想要什麼呢?

    不過,有一部分爸爸媽媽這時候能夠覺察孩子的興趣,並不強求孩子加入自己一起讀書。如果孩子對你的書不感興趣,那你就去加入他的興趣啊!放下書,去加入孩子一起拼搭積木!

    這就是共情關注,也就是父母要關注孩子所關心的東西,並透過孩子的興趣建立起親子共情。

    作為成年人,我們會很自然的向孩子下命令。但是孩子們沒有那麼強的執行力,他們只願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如果他們沒有興趣,無論多麼好玩的故事對他們來說都是耳旁風。

    共情關注的核心目的,是父母可以對孩子的興趣予以迴應。父母的迴應對培養孩子的認知力、情商、自控力都非常重要。

    同時,父母的迴應要避免批判和評價的態度,無論孩子的行為處於什麼目的、是否恰當,父母都應該給予孩子溫暖的迴應,只有這樣才能開始去建立好語言溝通環境。

    第二條原則是Talk more充分交流。要求父母多跟孩子交流。

    這個道理可能你已經聽膩了,心想誰都知道要多交流,只是苦於做不到啊。彆著急,我們這裡說的多交流並不是泛指談話的次數和時間,而是說父母和孩子的交流不能只是零星的話語,而是要多說些話。

    比如父母和孩子溝通時,儘量少用代詞。對成年人來說,代詞的使用非常方便自然,但我們和孩子處於不同年齡、使用詞彙的水平也不同,如果你要和孩子建立溝通環境,就需要減少你們對同一個事情的理解偏差和誤會。

    比如你正在看孩子新完成的圖畫,試著不要對孩子說:我喜歡它,而是說:我喜歡你的畫。不要說:這裡畫的不錯,而是說:這隻小鳥畫的真不錯。你也可以多補充一句:你簡單幾筆就把小鳥畫的非常生動了。

    除了少用代詞,父母還需要擴充自己的語言,讓自己的每一句話所包含的資訊多一些。

    比如,不要只是說:去睡覺。而是說:時間很晚了,你玩一天也已經累了,我們去睡覺。

    再比如,“這個冰淇淋的味道不錯”可擴充為“這個草莓冰淇淋太好吃了,我都停不下來!”

    擴充語言是在為溝通環境打基礎的好方法。在孩子現有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上,幫助他們進行更復雜、更深層次的對話。

    不僅可以促進孩子更理解父母語言所傳遞的資訊,而且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去探索更詳盡、複雜的交流模式,同時還能達到“充分交流”的目的。

    可能很多人聽到這裡會覺得,所謂的充分交流不就是嘮叨嗎,能一句話說完的事非要三句話。那這樣豈不是很容易引起孩子反感,反而更不願意聽父母說話了。

    這裡我們說的交流和嘮叨,有本質的不同。嘮叨是單向的,而父母與孩子的交流是雙向的,交流一定不能是大人主導的單向對話,否則我們永遠不可能建立好溝通環境和共同話題。

    接下來第三個T,就是要講如何避免把溝通交流變成父母單向的嘮叨。

    Take turns輪流談話,讓話語權在你和孩子之間輪轉交換。

    “輪流談話”要求父母和孩子在交流時輪流參與談話。它不僅是親子交流的黃金準則,還是3T原則中最重要的環節。這也是我們開頭例子裡那位媽媽最希望實現的。

    要想輪流談話,父母必須首先“共情關注”孩子的興趣,然後跟孩子“充分交流”。此外,成功的關鍵都在於父母必須耐心等待孩子的迴應。這是“輪流談話”中至關重要的一步。

    不要以為“輪流談話”就是父母不斷提問題,其實很多問題可能都並不利於輪流談話的開展。

    比如“今天作業多嗎?”“老師講的課聽懂了嗎?”這些一般疑問句孩子只需要用“是”或者“否”就能作答,並不會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關心,反而很容易讓孩子敷衍回答。而且這些話語裡帶有檢查和質問的態度,

    也會讓孩子覺得你們的交流並不平等。

    相比之下,開放式的問題能夠完美實現“輪流談話”的目的。家長將“怎麼辦”和“為什麼”拋給孩子,讓孩子在思維的世界裡天馬行空。

    開放式的問題能夠讓孩子開始獨立的思考,最終孩子會逐漸學會如何獨立地解決問題。

    父母還可以藉助3T原則來講故事。並不是簡單的由父母把書上的故事讀給孩子聽,而是一邊與孩子交流這些經歷,一邊可以鼓勵孩子增添一些細節,或者談一談想法,來嘗試和孩子“輪流講故事”。

    鼓勵孩子發揮想象力,讓他們“添油加醋”。比如問孩子“你認為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麼?”“你覺得他們去哪兒啦?”“為什麼他們要那樣做呢?”等等。

    這些問題可以激發孩子的想象力,提升他們的表達能力,甚至可以讓他們得到深度思考的鍛鍊。

    可以說,我們和孩子之間的溝通環境建立,離不開上述的任何一個T。

    最後,達娜·薩斯金德教授還在書裡寫了第四個T,Turn it off。也就是關掉電子裝置。

    電子裝置是溝通的剋星,很容易讓大人和孩子被的注意力被牽引走,溝通時容易走神。

    當我們對交流物件的關注度處於“離線”狀態時,“共情關注”“充分交流”和“輪流談話”構成的3T原則根本無法發揮作用。

    父母對孩子的迴應就變成了“嗯……”“等一會兒”,到最後是完全的沉默。所以,和孩子溝通時,先把手機放在一邊吧。

  • 3 # 久隱517

    父母和孩子的問題,很多時候是溝通引起的,溝通不當很容易造成彼此之間的矛盾,那麼,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就成了重中之重,我們一起來看看以下的8種方法吧!

    1.傾聽孩子

    生活中常出現這樣的場景,有時媽媽一邊炒菜一邊盛飯,孩子在和媽媽說話,媽媽有時是不經心地聽著,有時會打斷孩子讓他來幫忙。

    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給孩子一個確定的時間,最好是立即去聽孩子要說的。如果你總是忽略孩子,他便會失去告訴你的興趣。在“聽”時,做到目光接觸,要孩子感覺到你是真的願意聽。

    2.不取笑孩子

    孩子的想法和大人們是不同的,不管孩子說什麼,除非孩子自己也在笑,否則別去笑他。

    當孩子很認真的向你訴說,你輕蔑或不相信的態度,只會傷害孩子,而且以後也不再願意跟你說。交談中的幽默是好的,但要小心使用幽默,要看孩子能否瞭解幽默與取笑的不同。

    3.主動與孩子分享

    當然,做父母的,不需要把心中的擔心向孩子表明,去增加孩子擔憂的心理負擔,但有時不妨主動地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感受,及對事情的看法,孩子當然也就比較容易向你訴說他的心情、感受與看法了。

    4.多用身體語言

    目光的接觸、手拍一下孩子的肩膀,將上身略為前傾地聽孩子講話等,這些小動作,皆能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意願。當然,也別心急,指望一坐下來,孩子就會滔滔不絕地開講,但你可利用一些自然的身體語言,讓孩子知道,你已準備和他“聊”了。

    5.別問太空洞的問題

    比如“今天如何?”“學校好嗎?”也別常用,“為什麼?”因為孩子會不自覺地想保護自己。學著用一些日常生活來引出話題。孩子有興趣的電視節目或作業即是一個好開頭,用幻想的方式去實現孩子願望,理解孩子的渴望心情。

    6.瞭解孩子的想法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他會從信任的成人中,確定自己的想法與做法。所以,我們可在瞭解情況後,做出真誠的回答或支援。最好在獨處的狀態下與孩子溝通,讓孩子感到隱私被尊重。隨時與孩子共情,讓孩子感覺到你是理解他的。

    7.多跟孩子單獨相處

    有一個母親說她很珍惜接送女兒的時間。因為這個時間沒有其他孩子的介入,也沒有家人的。其實,不論是父親還是母親都應該珍惜與孩子單獨相處的時間,畢竟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會減少,只有多和孩子在一起才可以增進親子感情。

    8.對孩子表達你的愛

    一個簡單的擁抱、親吻,幾句喜愛的言語,充滿關愛的一瞥,都包含著巨大的力量。多抱抱,多親親孩子,肢體接觸能讓孩子充分感受到你對他的愛。

    如果沒有良好的溝通,父母對孩子的所有教導在他耳朵中都將形同廢話。因此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至關重要。有效溝通才是父母實施一切教育方法的關鍵。

    聽大家說,寶寶三歲就應該開始學習漢字,所以我最近也開始讓他識字,認字。平常由於工作太忙也沒啥時間陪寶寶,更別說教他學習了,大部分時間都是爺爺奶奶在帶。買了一些卡片、故事集,但是兩位老人家地方口音重,就怕寶寶也跟著學,以後不好改(那段時間真是愁死本寶媽了)。

    然後用手機給寶寶安裝了一些教學軟體,剛開始效果還不錯,但是用到後面都要各種收費不斷。(只能各種吐槽,然後放棄不用)

    然後一個朋友給我推薦了她用的【貓小帥學漢字】,不說別的,就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這項就非常的良心。APP也做的非常好,很多的冒險故事,寶寶特別愛聽,現在我下班回來還會說:“麻麻,我給你講故事”。還有一些簡單的小遊戲,不僅加深寶寶漢字的記憶,還讓我家好動的寶寶,乖乖的自己玩(自帶滑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義大利足球是否在06年世界盃之後一直很難再崛起,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