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八卦小錦鯉

    馮小剛的《芳華》,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陸犯焉識》,陳凱歌的《梅蘭芳》,陳沖的《天浴》,張艾嘉的《少女小漁》,還有電視劇《鐵梨花》、《一個女人的史詩》、《小姨多鶴》、《第九個寡婦》……這些影視劇原著劇本的作者都叫做“嚴歌苓”。

    嚴歌苓是一位美籍華裔作家,也是一位對東方、西方同時產生了深刻影響的華人女作家。她的作品高產、高質、涉獵面廣,無論是文學性還是藝術性,都達到一個相當的高度,不僅深受普通讀者的喜愛,也是名導演們的“心頭愛”。可以說,沒有嚴歌苓的作品,華語文藝片至少會減損三分之一。

    嚴歌苓出生於上海,父親是一位作家,母親是一位話劇演員。在這樣藝術氛圍濃厚的家庭中長大,12歲的嚴歌苓並沒有想到繼承父母任何一方的“衣缽”,而是考入成都軍區,成為一名文藝兵,立志成為一位舞蹈家。

    《芳華》中蕭穗子的原型就是嚴歌苓。

    1979年,“越戰”爆發,21歲的嚴歌苓主動請纓,去做戰地記者。戰場上的殘酷、血腥、人性、掙扎,每一幕都刺激著嚴歌苓。從戰場回來後,嚴歌苓把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經歷寫進處女作《七個戰士和一個零》裡。從此“文學潛能”覺醒,一發不可收拾。

    年輕時的嚴歌苓。

    嚴歌苓的作品大多以女性視角為主,塑造的女性形象生動、飽滿、真實,形態各異。既有《金陵十三釵》中風情萬種的玉墨,也有《第九個寡婦》又“二”又“軸”的的王葡萄,還有《小姨多鶴》中隱忍而賢惠的多鶴。

    不得不說,這三位女性形象也是倪妮、葉璇、孫儷三位女演員最好的銀幕角色。

    除了天生的女性視角,對於情感細膩的把握,對於人性深刻的剖析,在劇情設定上離奇又不駭俗,語言簡煉又不失幽默,也是名導對嚴歌苓的作品趨之若鶩的原因,所謂“翻手為蒼涼,覆手為繁華”,名副其實。

    嚴歌苓(右二)與張藝謀(右一)。

    其實嚴歌苓的作品能夠達到如此的深度,和她比小說更精彩的人生經歷有著直接的關係。

    十五歲遇到初戀,卻慘遭背叛。初戀把她寫下的綿綿情書當眾朗讀,她也被打上“作風不好”的標籤。那一刻,她懂得了“愛情與背叛”。

    二十八歲遇到第一任丈夫,三年後,因為長期分居兩地,丈夫寄來一紙離婚協議,她平靜地簽下。那一刻,她懂得了“婚姻與生活”。

    三十四歲遇到第二任丈夫美華人勞倫斯,卻因為丈夫外交官的身份,不得不面對FBI長期而嚴格的監視和測謊行為,婚姻生活危機四伏。那時,她以為不過又是一次“分手”,誰知,丈夫毅然辭去外交官的工作,只為給她換來一個有尊嚴的婚姻生活。那一刻,她懂得了“付出與犧牲”。

    天生敏感而細膩的情感,再加上後天傳奇而豐富的經歷,嚴歌苓用她的文字,把所見、所聽、所聞、所想全部寫進了小說裡。所以,她的作品才如此富有生命力,如此富有感染力。

    然而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女作家在評論自己時,卻用到“笨鳥先飛”這樣的字眼。她說過一句話:“我看重聰明人使笨招兒。”她多年保持每天至少寫作六小時的習慣,每年至少發表一部作品,在作家中絕對算是高產,但是質量從未下降。因為長期寫作嚴重影響睡眠,她曾有過一個多月無法安然入眠的情況,安眠藥是隨身攜帶的東西。

    【娛樂有理性,八卦有道理。我是八卦有理,如果你喜歡我的答案,贊一個、粉一個再走咯】

  • 2 # 尋樂星綜

    嚴歌苓是海外華人作家中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常被翻譯成法、荷、西、日等多國文字,代表作品有《小姨多鶴》、《第九個寡婦》、《赴宴者》、《扶桑》、《穗子物語》、《陸犯焉識》、《天浴》、《寄居者》、《金陵十三釵》《人寰》、《白蛇》等。

    小說和劇本寫作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優秀的小說,因為畫面感不強,很難被改編成電影。也有的小說有太多心理描寫,抽掉這些小說就沒多少情節,也不適合改編成影視作品。著名評論家雷達說:嚴歌苓的作品是近年來藝術性最講究的作品,她敘述的魅力在於“瞬間的容量和濃度”,小說有一種擴張力,充滿了嗅覺、聽覺、視覺和高度的敏感。所以寫小說的作家有很多,但是像嚴歌苓這樣,作品被多次改編成電影、電視劇的還真不多。加上嚴歌苓作品中對人性的多重挖掘,悲憫而多元的價值,使得改編後的電影和電視劇呈現一種深厚的人文底蘊,而不是通俗又沒有營養的肥皂劇,所以大導演喜歡找她,這樣作品的口碑會相對高一些。

    但嚴歌苓的文學作品影視化程度真的非常高,反過來的意思也就是說,嚴歌苓的小說作品非常適合搬上熒幕。作為好萊塢金牌編劇,她的作品沒出版甚至只是有點風聲就有導演過來排隊預定。但是這麼火一定是有原因的。

    1、戲劇性強,衝突激烈。

    藝術作品來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她的人生經歷還真不是一般的豐富。成長於文革期間,文工團生涯,又是華人移民,締結跨國婚姻,又隨著外交官丈夫前往非洲任職……從這個角度來看,她的靈感來源得天獨厚。作者豐富的人生經歷是小說的靈魂。文筆尚可以經過訓練得到提升,優質的內容題材卻是求也求不來的。大部分情況下,矛盾越大,衝突越激烈,越適合影視化。《雷雨》如此經典,無數次地搬上舞臺和熒幕,也是得益於它的衝突激烈和戲劇性。戲劇性這東西還真不好說,多一分顯得狗血,少一分索然無味,度很難把持。

    2、文字畫面感強,節奏流暢。

    從這個角度來看,她的作品跟張愛玲還是有點類似的。看她的小說就好像在看一部電視劇,畫面感極強,屋舍、粉牆黛瓦、平順的湖面……彷彿一軸畫卷在眼前展開。她寫人,這個人就從畫裡走出來了,她寫物,物體就出現在這幅畫上。這種一幀一幀的鏡頭感其實也是種節奏感,一幕一幕的鏡頭自然無鋒拼接。讓讀著很舒服,拍成影視作品後,鏡頭切換得也舒服。而且文筆相當感性,該渲染的地方鋪開來寫,拍成影視作品後鏡頭在景物中淌一淌,小說中的味道和氛圍馬上就出來了。

    3、政治正確

    她的故事背景富有時代的印記,弘揚時代的主旋律。這將得到政府的支援和主流社會的肯定。完全不用擔心因為建國後動物成精、穿越等奇怪的問題被停播。穩!

    4、題材新穎

    嚴歌苓尤其擅長講有點奇特另類甚至是較為優美的病態的故事,什麼寡婦啦,妓女啦,女同啦,倒追啦,性交易啦……一套一套的,跟普通影視劇裡的白蓮花女主角完全不一樣。而且都跟愛情有關,這些故事的閱讀快感很容易給到讀者的

    從當初的非洲題材的短篇小說就讓我覺得驚豔,到後來一部接一部好得讓無數國內作家慚愧的長篇,雖然嚴歌苓的小說寫得太多太快導致部分小說稍顯粗糙,比如《第九個寡婦》,但是能在高產前提下幾乎沒有失手的作品,真的讓人不服不行。

    從嚴歌苓的寫作,和她對中國電影的貢獻,以及中國電影對她的期待,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那就是,在中國,“故事”這件東西,過去是,現在還是,非常重要的情感和生命體驗傳達媒介,中國電影對“故事”的要求,其實也沒有太大的變化,很多純文學作品和網文IP同樣欠缺的,恰恰是這種“故事感”。

  • 3 # 若愚娛樂

    首先:嚴歌苓不是普通作家,是專業編劇,好萊塢專業編劇。

    其次:嚴歌苓是華裔作家,她的作品貫通東西,經常創作中英文雙語小說。作品是面向世界的。

    第三:嚴歌苓1958年生人,經歷過新中國成立初期到改革開放;經歷過西方世界的起起伏伏。多年的直接或間接的生活經歷使其是對社會底層人物、邊緣人物的關懷以及對歷史的重新評價,都折射出複雜的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識。

    第四:好的電影要源於好的劇本。大導演當然要找可以寫出好劇本的優秀作者。

  • 4 # 師爺5210

    嚴是一位特別會寫的美籍華裔女作家。她的作品個性鮮明,創作體裁很能趕時尚,所派生出其他文藝的作品就很能吸引人,她的作品沉澱的文化思考淺了點。她的作品倍受電影導演青睞不奇怪。

  • 5 # 正義娛樂

    嚴歌苓是一個特別文藝風格浪漫的女作家,從小性格比較叛逆,思維總是和別人不同,外表長相很美也很有氣質,因此她的一生中經歷了很多段愛情,所以對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生活領悟的很深刻,所以才能寫出那麼多好的小說和劇本。她的一生也很坎坷,經歷了不同年代背景的洗禮,沒有生活閱歷寫出來的東西就站不住腳,而她經歷了太多,所以才能寫出讓人著迷和欣賞的東西,那些大導演都很青睞她的作品,她寫的東西客觀而又真實,視角獨特不俗。

  • 6 # 陋室銘203835086

    現代的戲都是名人出第的經歷,武俠,富賈,追星族到皇帝。色彩禮儀都是中產階級的利益,沒有了批判,末落了《白毛女》貧農沒有樣板的話題。嚴歌苓一路走來,《鐵梨花》完成大器。走出國門提練了學術的升級。國內導演就是看洋貨拉動名譽。加上一個海外演員金甲滿地!

  • 7 # 知足的毛頭

    嚴歌苓的作品是即寫實又唯美,每個人物都有獨特的個性和為之堅持的東西,這就給了電影立起了骨架。池莉風格跟嚴歌苓有點相似,但是池莉只是對生活娓娓道來,信馬遊疆,不像嚴歌苓作品中有一種信念,堅守,倔強在裡面,結尾讓你一聲長嘆後,還會產生惋惜,憐惜,憤怒或者是別的情緒,一部好的影視作品就是讓人慾罷不能。所以深受大導演們喜愛。

  • 8 # 青驪

    籠統一點講,作家只分為兩種,男作家和女作家,其二者的主要區別就是:男性作家寫作的視角更加寬宏廣大、著眼於恢弘的歷史背景;而女作家則是更加的細膩溫柔、在一個較窄的歷史片段裡塑造人物形成故事,極重視氛圍的描摹和細節的把握,三言兩語可使你抽神迷離、心曠情怡。嚴歌苓就屬於這種。

    嚴歌苓跟電影結緣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事。1981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了一部名叫《心絃》的片子,這部片子的劇本原創者就是嚴歌苓,這是她前一年剛剛發表的一篇文學劇本,此時嚴歌苓剛滿22歲,便開始在文壇暫露頭角。鑑於她1970年—1983年13年的部隊生活經歷,這一時期的大部分作品,是以軍旅題材為主。以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過程為藍本進行抽象的概括、提煉,形成引人共鳴的文學作品,也是在這一時期養成的良好習慣,或者說,是一名作家的自我修養,在她的筆下,沒有空洞虛構的故事,盡是真實動人的文字。

    1988年,當時的美國大使館中一個叫新聞文化處的機構偶然間看到了嚴歌苓曾經發表過的作品,對這樣一位軍人出身的女作家尤為感興趣,便邀請她到美國的一些寫作中心訪問(不知當時的老美是何居心),期間還參觀了幾所大學。此行的見聞,對嚴歌苓的內心產生了震撼,也讓她看到了美國的教育體系是如何培養寫手寫作的,更使得她萌生了出國留學的想法。此後的將近兩年時間裡,嚴歌苓苦學英文,考過託福研究生線,以全額獎學金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在芝加哥的一個私立藝術學校裡的文學寫作系,開始為期三年的系統性科學性的寫作訓練,為後來的文學作品創作奠定了理論基礎。寫作之外,結識美國外交官勞倫斯並於93年結婚。(感情的事兒不多說)

    進入21世紀之後,個人創作及編劇事業進入巔峰期。《扶桑》《金陵十三釵》《一個女人的史詩》《小姨多鶴》《陸犯焉識》《媽閣是座城》《芳華》等作品相繼完稿,部分被改編成電影。她的作品,對故事發生的場景描寫尤其細緻真實,彷彿讓你置身其中,人物之間的對話也是精彩紛呈,也是這個原因,讓很多導演對她很是青睞。不過由於作品的文學性較濃厚,拍成電影之後受眾有限,票房始終上不去,好像文藝片在中國,向來都是一小部分觀眾的菜。

    這裡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的就是嚴歌苓的創作方式,就是寫作之前必然會自己先體會一番,這樣寫出來的,才能打動讀者。寫《小姨多鶴》的時候,她到日本長野縣的一個農村,住了很長一段時間,體驗當地人的生活習慣、說話方式,瞭解村莊幾百年的歷史變遷;寫《媽閣是座城》,獨自一人到澳門賭場,不到一夜之間輸了好幾萬,就為了詳盡理解賭徒在那一刻的心理變化;《陸犯焉識》是嚴歌苓根據自己祖父的親身經歷寫成的一本反映文革時期部分知識分子悲慘命運的書,儘管她對這些事兒已經很熟悉了,可還是跑到青海去,到祖父曾經被勞教關押20載的地方去,體驗那兒的生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說她是一位嚴謹的女作家,這種嚴謹是對作品的負責,也是對作家這一職業的最基本的尊重。

    除了以上這些,她是美國國籍,沒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為國盡力無怨無悔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