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戲語

    漢獻帝是被董卓保護過,那個時候皇帝因為太監們殺了大將軍何進,曹操,袁紹等帶兵攻入宮內。“十常仕”殺的被殺,跑的快的還把皇帝一起給帶著跑了。這個時候董卓帶兵來剛好遇到,就這樣被董卓保護起來。自己有個王牌,在宮內橫行霸道。最後王司徒的計謀,拉攏呂布幹掉了董卓。

    本來這樣漢獻帝可以好好的當皇帝了,誰知董卓的手下開始反攻了,王司徒以為自己犧牲可以挽救戰亂,結局是內亂更大了。

    如果此時的劉璋能出兵,不過蜀道難啊,談何容易,劉焉在江夏,也相距甚遠。加上都是不想破壞自己的安樂窩,所以沒法子。如果他們能夠聯手,再號召劉氏諸王,試問那個還敢把皇帝不放在眼中。

  • 2 # 眸子8552

    一、鞭長末及。

    二、尋求自安。

    三、得罪他人,難得自保。

    四、如若施救,帝死更早,必招八方討罪之師。

    五、奪得帝下,樹大招風,更招四面虎視眈眈。

    (六)、左右不行,還是不管了吧。

  • 3 # 一貳一橙

    造成雪崩的絕不僅是最後一片雪花,壓死駱駝的也不僅是最後一根稻草。大漢王朝四百年,經過外戚,宦官,天災人禍之後,這座大廈已經爛到骨子裡了,憑几個漢室宗親是很難扶起來的。

    而且在當時,漢室裡最有力量的也不是劉表和劉焉,而是陳王劉寵和幽州牧劉虞。

    大廈崩塌,難以扶持

    董卓進京以來,倒行逆施,加上桓靈二帝時期的各種天災,人禍,還有規模極其龐大的黃巾起義。大漢王朝已經搖搖欲墜了,少帝劉辯,獻帝劉協又只是宦官,外戚,權臣的傀儡而已,根本就做不了大事。

    曹操的《藁裡行》描述了東漢末年民眾的慘狀:“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在這種情況下,民眾不會管你大漢王朝有過多麼輝煌的過去,不會管你漢朝的國祚能不能延續,他們只曉得要活下去,必須推翻漢朝,推翻當朝皇帝。早在漢靈帝時期,許攸就曾經夥同一幫人密謀推翻靈帝,立合肥侯為帝。後面董卓,袁術,袁紹都有建立新王朝的打算和做法。漢室的號召力已經十分微弱,即便劉表和劉焉來輔佐獻帝,也擋不住這時代的潮流。

    況且在當時實力最強的漢室宗親是陳王劉寵和幽州牧劉虞,但劉寵被袁術派來的刺客所殺,陳國因此衰落;劉虞被部下公孫瓚打敗,死於非命,這都說明當時的天下已經沒有仁義道德可講了,有的只是鮮血和軍隊。

    漢室的滅亡是不可避免的,換誰來輔佐也都一樣,曹操也僅能把它再延續二十多年而已。

  • 4 # 秀場AI編號1987

    同室操戈,沒有可用之人才是漢亡的根本,若當時劉姓王中有一個有勇有謀的人,同室相扶,起兵清君側,即使漢獻帝死了,大家推舉一個皇帝出來,漢朝還是可以延續的。同室操戈為了各自的利益冷眼旁觀,最終天下落到了它姓的手裡。

  • 5 # 夢野豔齊

    豔齊說正史:

    劉焉,西漢景帝之子魯恭王的後裔,官至益州刺史。

    劉表,同劉焉一樣,同屬於魯恭王之後,官至荊州刺史。

    在東漢末年,兩人都是割據一方的軍政長官,他們當時擁有的地域合起來少說也有大漢疆土的五分之一,且他們當時也都兵多糧廣。他們如若聯起手來,保護獻帝,大漢王朝也許會於敗落中得以繼續維持。可惜的是,這種可能在實際中又只能是一種設想。

    漢朝導致滅亡,最主要的原因是曹操掌控了國家中央政權,其勢力遍佈朝野。

    當時,漢獻帝失去了應有的制約力,其帝位有名無實,已純屬曹操手上的尚可利用的一塊招牌而已。曹操可以當著他的面捕殺他的已懷孕五個月的董貴妃就是例項。且守護皇城的御林軍全是由曹操的親信充任,任何人出入,皆得先得到曹操的批准,輒入宮門者,曹操可以格殺無論。在這種局面下,獻帝最終若不向其子曹丕做出禪讓,其性命難保絕無疑問。只有中止曹操當政,剝奪曹操的所有權力,大漢王朝的形勢才有可能峰迴路轉,轉危為危。但那時,二人聯手的可能並不存在。

    因為,曹操於公元196年8月迎獻帝在許縣建都,出任漢丞相,才開始專權朝政的,而那時,劉焉已於兩年前死去。

    如果,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前,劉表就已與劉焉聯手,倒是曹操之子曹丕最後篡漢,也許還真有可能不會上演。

    也就是說,在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氾當政的時候,二人就能夠共同統兵率先攻入帝都,殺盡亂賊,曹操也就沒有了救駕護駕的機會,也就沒有了將朝政大權全盤接手的機會,曹操的權勢也就不會到達後來的那種程度,曹丕同樣也就沒有了逼獻帝讓位的可能。

    但這又只能是一種假設。

    而這種假設仍存在難以變現性。因為在劉焉活著的時候,跟劉表已經結下難解之仇。

    那是在劉焉出任益州刺史不久,也就是在董卓兵佔長安的公元192年之後,劉焉見天下已亂,野心開始膨脹,要割據一方,自立稱王,且已暗下製造出大量的當朝最高統治者才有權使用的器具車輛。是劉表上書朝廷揭發了他,說他像當年孔子的弟子子夏在西河教書時一樣,被人當作聖人孔子了,使他的陰謀暴露於天下,不僅引起獻帝的警覺,還受到了世人廣泛的鄙視。這種過結,是劉焉無論如何也解不開的。劉表在那會兒,就已經讓劉焉恨得欲食其肉,怎麼還會有二人聯手共保獻帝的可能呢?

    到了西涼馬騰聯結種邵等人企圖誅殺權臣李傕、郭汜兵敗,與馬騰合夥的劉焉之子劉範死於非命,氣急敗壞的劉焉背癰發作,疼痛而死,二人聯手更成了不可能會出現的事。

    不過,我們倒是還可以做一番這樣的假設:劉焉沒有因為喪子過於悲痛發病而死,益州軍政大權也沒有由其另一子劉璋繼承,他也能夠不計前嫌,真的和劉表聯手來保護獻帝了。那結局又會如何呢?

    結局同樣不容樂觀。

    這在於他本人早就存有篡逆之心,而劉表此人生性多疑,不甘居於人下,二人就是在曹操羽翼未豐之前驅曹操至朝堂之外,也未畢能同舟持久。弄不好,兩人為了爭權,一上臺就會鬧翻。都想把對方踩在腳下,都想獨自控制獻帝,都想讓獻帝成為實現自己個人目的的一個工具,結果,自然會引發彼此間的兵戈相向,使天下陷入更大的混亂。

    而到了那一步,獻帝又絕無辦法調停,絕無力量駕馭他們中的任何一位,只能任其相互廝殺,那與董卓當政與李傕、郭汜掌權時又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呢?獻帝改變不了自身傀儡的地位,自己沒有其他維護者,不能一呼百應,制約不了二位,掌控不了時局,已經是風雨飄搖的大漢王朝照樣會在又一輪的動盪中滅亡。

    即使是這二人在自相爭鬥中有一方勝出,取代了獻帝,延續了劉姓的天下,但那也同樣不會長久。因為當時的地方割據已經形成,政令已經失去貫徹的通道,他們若是靠武力去征服,可以擊潰其一部,但不具備將之全部摧毀的智慧和能力。

    就是真到了那一步,胸懷大志早就有心一統天下的曹操也會第一個起兵與他們對抗。袁紹、袁術、呂布、張繡、孫策、馬騰、韓遂等等眾人也都不可能聽任他們二人中的任何一位擺佈,大漢威儀在這些人的心目中早已無存,他們二人更都不具備天下歸心的聲望。誰想騎到這些人頭上再想做其主宰,這些人都不可能從內心裡予以接受。

  • 6 # 手機使用者82858297676

    如果真願意輔佐漢獻帝,在曹操迎駕之前勤王,以中央兩州加荊益兩州之地收江東降幷州功涼州,休養生息,10年後天下一統

  • 7 # 風帆不在

    不是沒能力,是不想扶持。劉焉、劉表、劉鷂分別是益州、荊州、揚州刺史,幾乎掌控半壁天下,在十八路討董聯軍的時候都沒有加入,三大宗親實際上與袁氏代表的氏族集體是有矛盾的。根本利益是宗親希望分封私有化,劉焉是最先利用黃巾之亂建議朝廷撤州刺史,改為州牧。兩者許可權天壤之別,州刺史只是管一州民政,州牧則軍政全抓,而後劉焉更是養寇自重,將張魯派往漢中隔絕與朝廷的聯絡(張魯的五斗米教本來就類似於黃巾)從而在成都建立自己的獨立王國,劉表有樣學樣,單騎闖荊州拉攏蔡氏也建立起自己的獨立王國,劉表的荊州刺史還是董卓封的(拉攏宗室,董卓其實很厲害,並不是無能之輩),至於劉鷂被袁術擊敗則失去揚州。

  • 8 # 陸棄

    一樣會完。東漢的滅亡,不是一兩個名臣能救得了的,何況按曹操的眼光,劉表與劉焉並不是英雄,庸俗之輩也。東漢的滅亡,是從恆、靈二帝就開始了,“自桓帝、靈帝以來,黃巾猖獗,天下紛爭,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漢靈帝是歷史上有名的昏君,公開競標賣官的典型,他活著時許攸等人就想推翻他,另立合肥侯為帝,漢靈帝死後,他的兩個兒子劉辯、劉協都是傀儡皇帝,董卓、袁紹、袁術、孫堅、曹操、劉備等豪傑都有建新王朝的想法,黃巾起義的首領張角、張梁、張寶更是想推翻漢朝,在這樣的情況下,靠劉表與劉焉,是很難力挽狂瀾的。

    從能力上看,劉表與劉焉也並非胸懷大志之人。劉表只想自守荊州,劉焉只想自守益州,二人的想法,只是在亂世中尋找一方相對安逸的國土罷了。漢末群雄,根本沒有把他倆放在眼裡,沒有立即消滅他倆,只是沒有騰出手來而已。最後荊州被曹操、孫權、劉備瓜分,益州落入劉備之手,從一個側面說明劉表、劉焉及其後代的不成器。靠這兩個平庸之輩保護漢獻帝,董承等人就是證明,只能自取其辱,斷送了性命。

  • 9 # 劉一千五

    自張角包塊黃布在頭上,登臺講天命以來,說這"蒼天也死″,既然詛咒了皇天蒼天,不死就只有革是從劉邦矛命了。革命就起來打吧。黃巾起義,風一樣的起,又風一樣地過。東漢朝廷反應也快,很快就撲滅了這場大火。本來就設沒啥大事了,不料這僅僅是亡國的開端。

    漢朝家天下的政權結構就是要有藩王拱衛。但這些王的侯國與中央存在著矛盾。這是從劉邦一開始分封同姓王就存在的。後來漢武帝殘酷削藩,藩王勢力就弱了。劉秀為取恍士民功臣,又復辟。造成世家大族,皇莊遍及全郡國。這又諸王之外的又一大新興勢力,直接成了"士族"萌生的溫床。

    漢朝皇室,外戚,宦官交替控制朝政,使朝廷腐敗混亂不堪。而名州,郡,縣,卻相對擺脫了中央控制,個個牛逼得想入非非。都覺得自己不夠肥大,甚至趁朝廷內亂而坐大。

    張角失敗後,內亂叢生,就為爭權奪利。何進,董卓,王允各鬧一番,才引出曹操,孫策,劉備等人出場,不外就是爭地盤,要在大漢疆土上重新來過。

    劉表,劉焉,劉鷂等皇室宗親,既己有土有名有利,且又處西陲,荊州,益州 ,揚州,如果有一個出頭之人振臂一呼,更兼漢皇還在,群臣也擁護,百姓也無反心。事情是有可為的。但這三個人均是守戶之犬。揚州讓孫策奪了,荊州劉表憂憤而死,禍及子孫,劉焉之後劉章引狼入室,失世失位。都是無能之輩。 他們保自己還不行,保漢獻帝就更不行了。

    東漢亡國,也不是漢獻帝時的事,是東漢中後期各種矛盾了激化的結果,腐朽的統治秩序,不倒塌,這矛盾就緩和不了。滅亡之結果就是應該的了。

  • 10 # 江湖小曉生

    第一,劉表和劉璋對付不了董卓和袁紹。

    最初北方最大的諸侯是董卓,他手裡的涼州軍是戰鬥力十分強悍的兵種。當年十八路諸侯前去討伐他的時候,都沒能拿下他。所以董卓是非常強大的一個對手,另一個對手是後來強大的袁紹。董卓內部發生了鬥爭以後,袁紹就逐漸露頭了,他佔領了天下九州中的四個州,聲勢浩大,數十萬兵馬跟隨,大有一統天下的局面。而這個時候的劉表跟劉璋根本就沒有能力對付這兩位諸侯,他們能保住自己的地盤就非常好了。

    第二,他倆自顧不暇,能夠在自己的地盤上站穩腳跟就不錯了。

    劉表來到荊州的時候,是單槍匹馬來的,他為了能夠儘快融入荊州集團,果斷採取了聯姻政策,還將不少當地的豪族首領封了各種官職。這才逐漸站穩了腳跟,其實實權還是掌握在當地豪強手中,只不過劉表是可以制衡他們的那個人。所以如果讓他傾其所有去保護漢獻帝,這個難度有點大。而劉璋就更不用說了,從自己老爸那裡接管來的地盤,什麼都不懂的情況下,絲毫沒有心理準備去救漢獻帝,就算是救了回來,也會被人家奪走。甚至自己的性命都難保。

    第三,真要是保護起皇帝來,很可能提前出現南北而治的情況。

    如果劉表和劉璋事先已經達成了聯盟,趁著孫策尚未南下進攻劉繇的時候,荊州和益州揚州,這三個老劉家的人掌管的地盤,連在一起。這就有希望重新振興漢朝的江山了。至少他們可以跟北方的軍方隔江而治。可惜當時的人私心太重了,他們都只顧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才不會去管漢獻帝的死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屈原的作品除了端午節還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