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兒科恩銘

    社會交往障礙、言語和非言語交流障礙、狹隘興趣和刻板行為是孤獨症的三個主要症狀。罹患孤獨症的孩子有可能在智力、感知覺和情緒方面出現異於常人的表現。大多數孤獨症患兒前來就診的原因是言語交流障礙。通常表現為不會主動與人溝通交流,部分孩子開始學會語言交流後又出現不願意使用語言進行交流的情況。有的孩子能夠正常說話,卻不願意使用他人能夠理解的方式。說出無意義的語言或者更多時候像是在自言自語。不能夠正確的使用“你我他”這樣的人稱代詞。不會出現疑問或者徵詢意見的語句。少部分孩子可以滔滔不絕的說話,但是無法與他人形成互動交流。社會交往障礙是孤獨症的核心症狀。孩子喜歡獨自玩耍,對父母的大多數指令充耳不聞,但是並不意味著孩子的聽力有問題。因為這些孩子會選擇性的執行自己感興趣的指令。孤獨症的孩子缺乏與他人交流的技巧,缺乏與親人目光對視,喜歡獨自嬉戲不願意和其他的小朋友們玩,不能夠參加合作性的遊戲。與父母之間缺乏安全的依戀關係,在親人離開或歸來時缺乏應有的情感表露。孤獨症的孩子對大多數孩子喜歡的玩具不感興趣,但是會對某些特別的物件或者活動超乎尋常的感興趣。並樂此不疲。比如特別依賴一種東西如車輪、風扇、陀螺等。孤獨症患兒的智商並不相同,有可能是個天才,有可能是個智力低下者。儘管他們的智力有所區別,但是許多孤獨症患兒可以在機械記憶以及音樂藝術能力方面有超強的能力。大多數孤獨症患者存在感知覺的異常,某些孩子對特定的聲音表現出特別的喜好或厭惡。許多孩子拒絕被他人擁抱。喜歡長時間的坐車或者搖晃,懼怕乘坐電梯。少數孩子表現為溫順安靜,多數孤獨症患者表現為多動和注意力分散。希望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 2 # 北大醫療腦健康

      孤獨症不是一種心理疾病,是一種先天性的神經性發展障礙,孤獨症不是由於父母教養方式不當造成的,而且孤獨症可能會伴隨諸多障礙,如智力障礙、言語障礙、癲癇等。孤獨症至今病因未明。流行病學研究已經篩查出很多可能導致孤獨症的危險因素,但是沒有一種是導致孤獨症發生的直接因素。比較公認的原因是基因變異與不良環境的互動作用,特別是新生突變(de novo mutation)可能是孤獨症發病的主因,但具體致病因素和機制不明。研究顯示,一些因素如高齡父母、孕期感染、孕早期不良用藥或接觸化學物質等有可能增加患孤獨症的風險。

      孤獨症孩子的行為表現:

      1) 迴避目光接觸,對人的聲音缺乏興趣和反應、不願與人貼近;

      2) 缺乏與同齡兒童交往或玩耍的興趣,缺乏與同齡孩子建立有社交關係的能力;

      3) 對社交常情缺乏理解,對他人情緒缺乏反應,不能根據社交場合調整自己的行為;

      4) 言語形式及內容異常,常常存在反覆重複他人的說過的話、刻板重複言語,語法結構、人稱代詞常用錯,語調、語速、節律、重音等也存在異常;

      5) 言語的功能性發展受到阻礙,例如雖然會背兒歌、背廣告詞,但卻很少用言語進行交流,且不會提出話題、維持話題或僅靠刻板重複的短語進行交談,糾纏於同一話題;

      6) 2歲的兒童無法發音,或者沒有清晰的音階表達,只有近似音;

      7) 對一般兒童所喜愛的玩具和遊戲缺乏興趣,而對一些通常不作為玩具物品卻特別感興趣,如車輪、瓶蓋等圓的可旋轉的東西;

      8) 常用同一種無意義的方式做事或玩玩具,要求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出門非要走同一條路線,長時間內只吃少數幾種食物等;

      9) 常會出現刻板重複的動作和自我刺激的行為,如:重複蹦跳、將手放在眼前凝視、撲動或用腳尖走路等;

      10) 對一些特殊的聲音,光線,氣味,味道,質地,顏色有強烈的反應;

      11) 常常不能接受變化,或者對變化的應對困難,需要有固定的計劃安排。

      【北大醫療兒童發展中心】

  • 3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本篇由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宋振輝老師回答。

    孩子孤獨症多發生於36個月之內,它是兒童早期的一種涉及感知覺、情感、語言思維和動作與行為等多方面的發育障礙,也是廣泛發育障礙中最常見和典型的一種,他不是由一般的單一原因造成的,而是來自多種原因的障礙症候。

    孩子孤獨症多見於男孩,目前病因不明,與遺傳、代謝、圍產期損傷或神經心理學障礙等有關。臨床常見表現主要是:

    1 語言障礙,孤獨症的孩子不善言談,語言能力比一般同齡同性別的孩子明顯有差別。不會表達完整的語句,生活中偶爾說一句不完整的話,或經常自言自語。孤獨症的孩子不情願與小朋友交流,常常一個人躲在角落裡,不會和家人或老師提出問題。

    2 不合群,耍單。孤獨症的孩子興趣範圍狹窄,行為刻板,喜歡獨處,經常一個人在那裡發呆,有時有多動、易怒、抓破面板、咬手、搖擺身體、腳尖走路的奇特姿勢。

    3 智慧障礙,孤獨症的孩子比正常兒童智商落後,適應行為能力較差,往往生活不能自理,自身防衛功能減弱,對事物敏感性較差。極少數孤獨症的孩子顯示特殊能力(音樂、計算、機械記憶)方面超出預期,即所謂的白痴學者。

    4感覺異常,對外界刺激視而不見和聽而不聞,表現出木納呆板,有時別人碰撞和碰傷時也反應遲鈍。

    5 渴望維持原樣不變,生活中固定刻板,堅持同一個模式,如坐的位置、東西擺放的順序都要維持原狀,否則就會哭鬧,還可能出現攻擊行為。

    以上僅就孤獨症的孩子試舉幾例,實際生活中孤獨症孩子的表現還會有其它種,不過,孩子是否是孤獨症,不可輕易下結論。即便是孤獨症,經過早期干預也是可以轉變的。

    ☆宋振輝,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醫療系,中共黨員,從事兒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兒科主任醫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婦專委、懋德服務中心志願者,現返聘於房山區婦幼保健院兒科專家門診,房山區第一院心理諮詢,有豐富的兒內科臨床經驗,從事心理諮詢10年以上,擅長早期教育、青少年心理諮詢、家長課堂、青春期健康教育。

  • 4 # SUM電影

    孩子孤獨症一般包括語言障礙,社交障礙,行為刻板以及智力等各方面的障礙。

    語言障礙:

    社交障礙:

    社交障礙是孤獨症孩子的核心障礙之一,主要表現為孩子對大人的到來或者離開沒有反應,對親人的依戀較小,不喜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遊戲玩,經常會自顧自的玩。眼神渙散或者無眼神交流。

    行為問題:

    行為和愛好也是孤獨症的核心障礙,主要表現為重複刻板的行為,比如有的小朋友每天只吃一種食品,只玩一種玩具,歲旋轉或者圓形的東西情有獨鍾,並且一玩就是幾個小時,如果自己的興趣遭到打亂,就會情緒暴躁。

    智力:

    這個是部分孩子存在著智慧不全的障礙,大約有四分之三的自閉症小朋友存在著智力落後的現象,也需要在干預中做好認知方面的訓練和提高。

    另外,自閉症兒童還有著對感官和感知方面的特殊敏感,比如害怕刺眼的眼光,害怕尖叫聲等,我們要注意在干預中讓孩子綜合提高。

  • 5 # 湖南醫聊

    1歲半的睿睿進入診室後,他沒有關注診室的醫生阿姨、也沒有觀察周圍環境,而是徑直走到桌旁,拖著媽媽的手去幫他拿桌上的東西。

    媽媽問:睿睿,你要什麼?睿睿既沒看媽媽也不說話,就是反覆拖媽媽的手放至桌上,猜了好幾次,才明白原來他想要桌上的電話機。

    媽媽發現睿睿很少看人、叫他名字沒有反應,經過檢查,醫生告訴媽媽,睿睿患了兒童孤獨症譜系障礙(ASD),就是我們俗稱的兒童孤獨症。

    兒童孤獨症患者,是一個數目不斷增加,卻不為社會所廣泛關注、理解的群體,是一個缺乏社會普遍關愛的群體。

    2014年6月至2018年,湖南省兒童醫院兒童保健所孤獨症診斷共5321例,其中,2018年確診為孤獨症的孩子就有2412例。

    ASD是一種起病於嬰幼兒時期的心理發育障礙性疾病,以社交溝通缺陷、興趣狹窄、行為刻板重複為主要表現,發病率逐年升高,病因不明。

    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教育訓練是干預的最佳方式。早期識別和治療的兒童,很大一部分症狀可以得到改善。

    然而ASD的表現複雜多樣,早期症狀多不典型,很多細微的線索有可能被家長們忽視,以致有的患者甚至上了小學以後才被診斷而耽誤了最佳干預時機。

    那麼,我們怎樣早期發現ASD的蛛絲馬跡呢?下面闡述的6“不”行為,可以幫助家長們去早期發現ASD。

    ASD兒童在早期(2歲前)就可能會出現以下6“不”行為:

    1. 不(少)看:正常嬰兒2月齡左右就能有意識的注視,3-4月齡家長逗引寶寶會大笑,但ASD的寶寶,與人目光交流少,眼睛很少注視人,即使跟父母也沒有持久目光對視。

    對人的逗引很淡漠,短暫注視和微笑後,興趣就轉移了,相對人臉,他們更喜歡看玩具。

    2. 不(少)應:正常嬰兒一般6-7月齡對叫自己的名字就有反應,會去注意叫他的聲音從哪裡來,是誰在叫他,但ASD的寶寶往往10月齡後對叫自己的名字都無反應。

    1歲後對父母的言語性指令充耳不聞,以至於家長懷疑寶寶聽力異常,但對廣告聲或其他寶寶感興趣的聲音,表現出聽力靈敏。

    3. 不(少)指:正常寶寶一般1歲左右會使用手勢,如指物、搖頭等,但ASD寶寶缺乏恰當的肢體動作,不會點頭表示需要、搖頭表示不要、不會用手指指物表達需要等。

    他們常常把爸爸(媽媽)的手當作工具,拖著他們的手放在想要的物品上,讓爸爸(媽媽)幫他去拿,也不會用眼睛追隨他人手指指向。

    4. 不(少)語:正常的寶寶6月齡會咿呀學語,8月齡會無意識叫“baba”“mama”,1歲會有意識喊爸爸媽媽,1歲半左右會說15-20個詞彙量。

    ASD的寶寶不會說話或說話晚,對語言反應也少,不理睬他人說話。

    5. 不當:不恰當的物品使用:如反覆將小汽車排成一排,旋轉物品等;感知覺異常:著迷於看旋轉的車輪或電扇、反覆聽流水的聲音等。

    言語的不當:語言倒退、出現難以聽懂、重複或無意義的語言;或對環境過於敏感;或一些奇特的行為,如不斷的晃頭、轉圈、甩手看手等。

    6.不親、不隨:正常寶寶4-6月齡開始辨認生人和熟人,7-9月齡對陌生人表現不安、畏懼。

    ASD寶寶對人缺乏興趣,對父母的歸來沒有特別興奮、喜悅的表現,對父母的離開,不會用目光或動作跟隨或尋找,缺乏“分離性焦慮”,對陌生人也沒有焦慮、緊張。

    上述6“不”行為,是對ASD早期症狀的高度概括,但實際工作中,ASD寶寶的臨床表現多樣,嚴重程度也存在個體差異,而且一個單一的症狀並不代表是ASD。

    因此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上述表現,應及時到正規的專科醫院就診,同時,強調寶寶出生後就要定期體檢,監測神經心裡發育情況,出現可疑症狀,早診斷、早干預,改善預後。

  • 6 # 優加學院姜老師

    自閉症的核心症狀是(1)社會交往障礙(2)興趣狹窄(3)刻板動作(4)感知覺障礙

    社會交往障礙顧名思義就是和別人的交流溝通有障礙,原因有很多,比如有些自閉症孩子會有言語方面的障礙,言語都有問題了,那溝通也就會出現問題,進而也會影響到社會交往;或者有些孩子明明言語是沒有問題的,為什麼也會有社交障礙呢?首先是多數自閉症孩子會缺乏和他人交流的技巧,不僅僅表現在同齡人之間,就連患兒和父母之間也會缺乏應有的依戀關係,沒有交流的慾望。

    興趣狹窄和刻板動作主要體現在孩子會一次又一次的重複同一件事情,一直做同一個一個動作,玩同一個玩具,看一件事情看很久,看來來往往的車,看車子轉動的輪子等等。

    感知覺異常主要是一些器官會顯得過度敏感而另外一些器官會顯得過度遲鈍。部分ASD兒童會有痛覺遲鈍;本體感覺方面也顯得特別。

    很多孩子還會有認知障礙、注意力不集中、多動、自理能力不好、情緒障礙等等,需要儘早發現,儘早干預治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坐北朝南的房子樓梯設在西北角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