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阿杰破一千

    大家好!我是YUE歷史小作者。。

    東漢末年,大將軍何進試圖召董卓帶兵入京剿滅宦官集團,引發了宦官集團的絕地反擊,即“十常侍之亂”。外戚集團、宦官集團同歸於盡,東漢末年的大規模軍閥混戰從此開始。

    《三國演義》的作者便借曹操之口說:“亂天下者,必進也!”。不過奇怪的是,當時洛陽的軍隊基本都在大將軍何進的控制下。既然如此,何進為什麼不敢直接派兵消滅宦官集團呢?

    何進以及袁紹等人當時想要把宦官集團殺的乾乾淨淨,但這是很難做到的。曹操就曾提醒何進只要幹掉十常侍就行了,沒必要殺掉所有宦官。但何進、袁紹等人沒有聽取曹操的正確意見。

    當時完全消滅宦官集團的唯一辦法就是動用軍隊進行大規模屠殺,何進名下的軍隊有實力這麼做的。但外戚出身的何進是靠妹妹何太后才當上大將軍的,對軍隊的實際控制並沒有那麼強。

    沒有何太后的支援,何進不可能調動軍隊進行屠殺宦官這麼大規模的行動。而由於各種原因,何太后不同意何進消滅宦官,連十常侍都不願意罷免,最終逼得何進招來了董卓。

    綜合來講,何進不敢直接派兵消滅宦官集團的主要原因是他把目標設得太大,超過了他本人擁有的政治實力。

  • 2 # 歷史風物誌

    何進(?-189年),字遂高,南陽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人,東漢末年外戚,官至大將軍,錄尚書事,封慎侯。何進為了對付十常侍而召董卓率軍隊入京,成為漢末大亂直至三國割據的重要事件之一,而自己也被十常侍殺死。

    十常侍指中國古代東漢靈帝時期(168年-189年在位)操弄政權的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慄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等十二位宦官,他們因任職中常侍(黃門常侍)被後代史書稱十常侍。史籍《後漢書》對他們的評價基本是差評。

    何進本屠羊戶出身,因賄賂宦官,同父異母之妹何氏得以選入宮中,成為貴人,並受寵於漢靈帝。後來何皇后生大皇子劉辯,王美人生二皇子劉協。靈帝欲廢長立幼,但由於自己病重,要宦官小黃門蹇碩幫助劉協,並設立西園八校尉分何進的軍權。蹇碩也因此欲除去何進來立劉協為帝。所以何進從派系上和宦官是對立的,中平六年(189年),靈帝駕崩,蹇碩計劃在何進入宮時殺之,但在蹇碩司馬潘隱的暗示下,何進稱病不入。由於沒有除掉何進,劉辯被立為帝,何太后晉皇太后並臨朝,何進與太傅袁隗輔政,錄尚書事。何進因為當時漢朝各界對宦官的痛恨,且對蹇碩欲殺自己的行為懷恨,藉機殺掉了蹇碩,掌握了他的軍隊。董卓當時也是支援劉獻的,在袁紹的勸說和建議下,何進決定召前將軍董卓等人引兵入京,以讓已經是何太后的妹妹下決心除去宦官,何太后害怕,下令罷免所有中常侍小黃門,僅剩少數和何進關係親密的宦官守衛宮中。在張讓的再三要求下,何太后讓被罷免的宦官暫時回到宮中多呆幾天。何進打算之後讓宦官回到封地去,但袁紹反對,執意要何進殺光宦官。宦官聽到何進向太后要求殺光宦官,大怒,宦官首領張讓與常侍段珪、畢嵐等數十人,持兵器埋伏宮中,待何進出宮時,詐以太后詔令何進再入宮中。何進剛入宮,宦官來到何進前痛斥何進:“天下憒憒,亦非獨我曹罪也。先帝嘗與太后不快,幾至成敗,我曹涕泣救解,各出家財千萬為禮,和悅上意,但欲託卿門戶耳。今乃欲滅我曹種族,不亦太甚乎?卿言省內穢濁,公卿以下忠清者為誰?”說完尚方監渠穆就拔劍斬何進於嘉德殿前。

    何進和代表的何太后派系和十常衛代表的劉協派系糾紛已久,為了排斥異己,何進想要除去十常衛,十常衛自然不會坐以待斃,為了自保也為了爭奪權力,都要除去何進,而何進召他們進宮,無疑是發起決戰,這時候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成王敗寇,最後何進被殺,不久劉辯被廢,改立劉協,何進和宦官間的鬥爭玉石俱焚,董卓成了這次鬥爭的最終受益人。

  • 3 # 四季文史

    十常侍為什麼敢殺何進?

    最主要的原因是東漢末年外戚和宦官之間的黑暗鬥爭,導致雙方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期間,十常侍假傳太后旨意,伺機殺了何進。

    一、東漢末年宮廷亂象。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漢靈帝偏信宦官張讓、趙忠等十常侍,他們橫行朝堂、權傾朝野,他們的親戚、子弟等放到各州郡,獨佔財利,侵奪百姓,讓老百姓苦不堪言。

    何進,是漢靈帝的小舅子,被封為大將軍,一時間這個外戚也大權在握。為了制衡權力、收回權力,漢靈帝任命十常侍為元帥,牽制何進,所以導致二者水火不容,矛盾百出。隨著漢靈帝駕崩,天下大亂,黃巾軍起義,何進身為大將軍不斷鎮壓黃巾軍,期間不乏有曹操、袁紹等部下為之效力。

    二、外戚與宦官之間的較量。

    宮廷亂象一直在歷史的不同時期上演,劇情相似,主要的政治勢力的較量,要麼文臣武將,要麼外戚宦官,總之皇帝有時候會被這些人玩弄於鼓掌之間,沒有自己的主政策略。

    隨著十常侍權力的不斷擴大,加之何太后與何進這些外戚勢力的擴充套件,二者之間的矛盾變得不可調和,一觸即發,經常上演明爭暗鬥,各自放冷箭的情形。何進明目張膽地調動州牧董卓進京專門誅殺十常侍,明的暗的一起來。十常侍也不示弱,暗地裡幾個人一直在密謀搞事。最終,十常侍假傳太后旨意宣何進進宮議事,不料他落入十常侍的圈套,最終何進將軍被十常侍所殺。

    三、誰主沉浮。

    歷史一直都是暗流湧動的風雲詭譎和干戈戰火。有的表現的十分明顯,有的則很模糊,讓人難以分辨真偽。

    十常侍和何進之戰沒有誰對誰錯、孰是孰非。何進是大將軍,站在國家的角度上來說,他曾立下赫赫戰功,包括後來成功鎮壓黃巾軍,算是有功之臣;十常侍是一群宦官,他們基本上是擾亂朝廷的角色,不得民心。在二者的針鋒相對中,不斷推動歷史向前發展。

  • 4 # 人者仁義也

    十常侍的說法來源是小說《三國演義》,在《三國演義》裡十常侍指的是指張讓、趙忠、封諝、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這十人。但是這種說法不夠準確。在正史上,十常侍應該指的是以張讓、趙忠為首活動在漢靈帝時期的宦官集團。集團成員包括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慄嵩、段圭、高望、張恭、韓悝、宋典等十人,這些宦官當時的官職是中常侍,所以《三國演義》給予簡化稱作常侍,實際歷史上應該是十二人的中常侍集團。而《三國演義》裡面十常侍的曹節是漢桓帝和漢靈帝大宦官,此人不僅僅擔任過中常侍,還擔任過尚書令,可是說是太監宰相。此人在漢靈帝時期去世,沒有活躍到漢靈帝病逝,所以此人被《三國演義》收錄實屬錯誤。

    宦官的掌權

    熟悉一點東漢歷史就知道東漢王朝在後期實際上外戚已經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登上東漢中樞掌握大權其實是宦官,他們之所以掌握大權是由於皇帝利用他們前去制衡外戚,打擊當時的士大夫勢力。那麼宦官是如何掌握權利的呢?

    實際上宦官掌握權利和東漢的制度有關係,在東漢的官僚體系裡掌握最高權利的是皇帝,處理政務的最高機構是尚書檯,東漢的三公:太尉,司徒,司空雖然官職屬於第一級,在理論上屬於宰相,但是實際上三公和三公的公府都是執行內廷尚書檯的命令而已,尚書檯受到皇帝的遙控。但是要考慮到東漢皇帝大多是幼年登基,一般都是太后垂簾聽政,太后作為女人和朝廷的男性大臣見面很不方便,在儒家意識形態裡,男女有別,所以在東漢的鄧太后之後,逐漸變成由太監代替太后參與政事,也就是皇帝或者太后的意見要透過太監表達,可想而知這其中有多大的可操作空間。所以史書有一句話形容叫做“口含天憲”。此外宦官的品階也在增加,比如中常侍原本在西漢是士人擔任的職位,但是在東漢被宦官代替了,由宦官擔任了中常侍,中常侍原本只是千石的高官,但是在後期中常侍的官階直接上升為比二千石,官階的上升意味著權勢的擴大。正是由於可以接近皇帝和太后,由此藉以掌握權利。

    此外更為重要的是東漢皇帝大多年幼,成年之後想要和外戚作鬥爭,易於掌握的力量也是宦官太監們。外戚所依靠的力量主要是太后,而宦官們在宮中勢力很大,他們對於宮廷中太后的風吹草動十分了解,皇帝可以藉助宦官的力量擊倒太后。而且宦官是刑餘之人,沒有社會地位和社會聲望,出生低下,用宦官比用士大夫和外戚要強得多。所以東漢到了漢桓帝和漢靈帝的時候,宦官被皇帝重用,由此宦官得以掌握大權。

    張讓,趙忠等人都是在誅殺外戚梁冀立下功勞,本來都是小角色。但是在漢靈帝時期開始登上舞臺,他們得到重用,是因為他們有辦法給漢靈帝斂財,比如讓漢靈帝徵收田畝稅十錢用來宮室,此外還開發西園賣官,凡事去當官的人都要來西園交錢,當時的曹操的父親曹嵩就這樣靠著貪汙的鉅款買了一個太尉。

    士大夫和宦官的矛盾

    東漢重視儒家教化,在漢光武帝,漢明帝,漢章帝的大力提拔下,儒家飛速成為當時的主流的思想,比如漢明帝就下令皇太子和王侯子弟必須儒家的經書,連衛士都要讀《孝經》,比如東漢的太學擴張到了三萬人。而作為熟讀儒家經典計程車族家庭開始出現,比如有名的袁紹出生的汝南袁氏家族,世代傳習儒家的《易經》,在當時屬於孟氏《易》,但是士族的形成要到東漢的晚期,也屬於漢桓帝和漢靈帝時期。

    士大夫社會地位和社會影響力的提高在東漢末期十分明顯,比如名士郭泰從京師洛陽返回家鄉的時候,儒生們前來送別,當時光是車輛就達到數千兩。而名士陳寔去世的時候,前來送葬的人有三萬多人,而披麻戴孝的人有數百人,士大夫階級的崛起卻遇到了宦官當權,兩者產生了很大的矛盾,主要是兩點:第一,宦官重用自己的黨羽和自己的親屬,導致這些人都在州郡當官,這樣使得大批士人進入官場的道路被阻塞。其次,宦官專權導致政治腐化,比如漢靈帝的西園賣官,還有藉助權勢斂財。這些使得士大夫們開始和宦官作鬥爭,最終宦官藉助皇權,皇帝發動了“黨錮之禍”,這使得宦官大力壓制士大夫,其次士大夫也和宦官作鬥爭,最有名的就是陳藩和竇武發起的誅殺宦官行動但是被宦官擊敗。

    以上所說的兩點在何進時代開始爆發,結果是宦官殺死何進

    何進掌權是在漢靈帝駕崩之後,何進的妹妹是何皇后進位為何太后,由於何太后的兒子劉辯年幼,於是按照東漢的慣例由外戚何進也就是皇帝的舅舅執掌朝政。但是何進出生卑寒,東漢的外戚出生最為低微就是何進,這使得何進並不具備威懾百官的威望,因為東漢除了短暫的閻氏外戚外,大多數外戚家族都是出生於東漢的開國功臣世家,功臣世家與國同戚,對於官吏們來說威懾力極大。而出生微寒的何進只能透過拉攏士大夫的手段來統治漢帝國。

    何進執政期間,共徵辟當時漢朝的名士二十餘人,他們是:袁紹、伍孚、荀爽、荀攸、陳寔、王允、鄭泰、華歆、孔融、申屠、王謙、劉表、王匡、鮑信,蒯越、陳琳、鄭玄、何顒、逢紀、邊讓、董扶、張紘等人,這些人中就有荀爽、陳寔、王允、孔融、申屠、劉表、鄭玄、何顒是當時的黨人,黨人和士大夫遭受宦官的迫害,所以他們要求何進除掉宦官。這使得何進十分為難,何進的靠山何太后本身就是依靠宦官張讓等人得以受寵當上皇后可,而且何太后極度嫉妒其他的後宮妃子,最後惹惱漢靈帝,差點被廢,最後是張讓等人的求情才得以逃過一劫。而且當時的何進並沒有任何意圖除掉宦官。何進殺的第一個宦官是蹇碩,主要是蹇碩是董太后(漢靈帝生母)一黨的黨羽,他們意圖意圖擁立劉協登基,最後為了權利,何進殺了蹇碩和董太后。

    但是作為士大夫的代表袁紹等人堅決要求何進除掉宦官,而宮內的何太后堅決不許,於是何進召集四方猛將,比如董卓,丁原,張楊等人舉兵進入洛陽,當然這些人都沒有進入洛陽,只是在洛陽周圍,但是此舉意在逼迫太后下決心殺死太監們也就是十二常侍。但是宦官們感受到了極大的不安,最終引何進入宮,最後何進被殺。如果何進活著局面還能夠控制,但是何進一死,瘋怒的何進部將衝入宮中,開始攻打皇宮,而袁紹,袁術趁此機會引領何進的部下誅殺宦官,最終宦官被殺絕。

    紹遂閉北宮門,勒兵捕宦者,無少長皆殺之。或有無須而誤死者,至自發露然後得免。死者二千餘人

    其實這是宦官的狗急跳牆,只是他們不知道何進一死,天下大亂即將開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兔子大便拉稀挺嚴重的,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