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仁增倉央嘉措
-
2 # 我說你聽你說我聽
海灣戰爭使美國得到了一個經驗,就是他想打誰就可以打誰,不必糾結國際輿論。不必糾結什麼民權民主,打爛一個國家就打爛了,打死幾萬人就打死了,沒人敢放屁,沒人敢說美國是戰爭罪,海灣戰爭增加了美國當世界霸主的自信。錢少了就弄錢,弄到錢了,接著打。
-
3 # 每天qidai
多方面的原因,總結起來就是美國的綜合國力,包括軍事實力,政治影響力,經濟實力都大大強於伊拉克。
軍事實力方面:美國指揮能力,武器實力都比你強,而且作戰理念先進,海灣戰爭改變了現代戰爭的模式。
政治影響力:薩達姆的軍隊在孤軍奮戰,但是美國有英國在內的實力強大的北約盟友,與此同時,美國還對伊拉克進行經濟制裁,武器禁運等
經濟實力:戰爭需要錢,美國和西方的經濟實力本來就遠在伊拉克之上。伊拉克經過8年的兩伊戰爭基本耗光了外匯儲備,欠下了很多外債,原油輸出也受到影響。再戰前加上新的經濟制裁,伊拉克早就不具備長期戰爭的準備
-
4 # 平頭璽家
美國得到了霸權鞏固,震懾了世界。但失去民心,消耗國力,並且提醒了中國要建設強大的國防!顧此失彼,失大了利。
-
5 # 趙89112171
海灣戰爭中美國第一,得到了錢,美國把六七十年的的武器,賣給了一些海灣國家。這些國家有石油,有錢,但軍工企業不發達。靠著進口武器,列裝自己軍隊。第二,把薩達姆政權推翻了,也就是把中東第一強國給滅了,這樣美元在中東可以暢通無阻,美元牢牢掌握在美國手裡,石油價格,就由美華人說的算,可以這麼說,美國不想看到中東某一個國強大起來,因為強大起來不聽從美國,美元就會在中東失去做用,中東盛產石油,美國就是想控制中東,讓中東國家,乖乖地聽從美國指揮。中東離美國萬里之遙,偏偏到中東去打仗,就是找藉口,壓制你,不讓你抬頭。美國控制不了中東,讓中東亂起來,在亂中發揮美元的作用。
-
6 # 黃家老爹
我看了一些此問題的評論,我覺得非常搞笑!幾乎都是對美國攻打伊拉克,推翻薩達姆的評論,都沒搞清楚”海灣戰爭”與“伊拉克戰爭”的區別。海灣戰爭說的是1991年因為薩達姆侵略科威特,造成聯合國集體制裁伊拉克,聯合國一致授權美國率領聯合國軍收復被薩達姆侵佔的科威特領土的戰爭 。戰爭發生在1991年,而不是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很多人這些都沒搞明白,就在那裡發表評論也是令人哭笑不得。
我們現在回頭來回答題主的問題。海灣戰爭是聯合國一致授權美國發動的從薩達姆手中收復科威特領土的戰爭,這是一場正義的,合法的戰爭!
從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美國率領聯合國軍對伊拉克軍隊發動了42天的空襲,最後用100小時的陸戰將薩達姆軍隊擊潰。迫使薩達姆接受“聯合國660號決議”,撤出並承認科威特領土。
這場戰爭的結果是美國擴大了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擴大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存在。加強了美國在中東產油區的利益保證。
-
7 # 闊海6013
海灣戰爭,以正義之名發起,結果是利好了美國對中東的進一步控制、擴大了美的軍事存在,並獲得了中東更大的石油利益!
-
8 # 老黑165632467
起初,西方是想有很大的政治,經濟利益的,可是人算不如天算,鬧了這麼多年,幾千億美元砸下去了什麼沒撈著,還是個大大的,沒完沒了的掐阱,灰頭土臉的,想抽身走不甘心,想留又怕沒完沒了的爛事煩心事。現在西方在中東是麻桿打狼兩頭害怕。
-
9 # 伏驥
海灣戰爭是90年代初一場國際政治、軍事、經濟、民族矛盾等各種因素促成的戰爭,是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運用各種新式兵器,對伊拉克實施的一場所謂“外科手術式”結合“地毯式”空中轟炸和坦克裝甲叢集突襲的現代高技術區域性戰爭,這場戰爭對中東乃至整個國際形勢產生了重大影響,也給各國的國防建設和軍隊建設以許多啟示。
海灣戰爭對美國來說,既是一次挑戰,也是
一個機會。
美積極捲入海灣戰爭,主要實現了以下五個目的:
一是繼續控制海灣石油資源,維護西方經濟命脈。海灣石油資源豐富,當時油藏量佔世界的60%,油產量佔歐佩克的68%,美、西歐和日本石油進口的23%、39%和63%來自海灣。能否控制海灣石油資源,直接影響到西方世界的經濟生命線。美戰略研究界人士指出“伊吞併科後,如再兼併沙特,等於伊掌握了世界近一半的石油資源,無異於取得了對西方國家的生殺大權”。美國不能允許伊“搞經濟訛詐”。
二是長期控制中東,維護美的戰略利益。美反覆強調,它在中東的另一個重要戰略利益是維護美在該地區盟友的安全。布什政府認為,伊侵科不僅危及美在科
、沙的安全利益,而且對整個中東的安全與穩定亦增加了許多複雜因素。美多年來企圖軍事打入中東而不遂,現伊侵科給美以天賜良機。西方評論認為,美大規模軍事介入海灣標誌著美已進入 直接控制中東的新時期。美曾一度積極醞釀在戰爭過後在中東地區建立一個以美為主導的北約模式的安全機制。這也反映了美企圖長期控制中東的戰略意圖。
三是顯示美在世界上的“領導作用”。上個世紀,西歐政治聯合、日本的經濟崛起、以及德國的統一使美在西方世界的領導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美與其盟國關係正由主從關係轉向夥伴關係。這次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使西歐、日本不得不借助美國來維護它們的利益,顯示出在處理國際危機中西方仍離不開美國,美依舊是盟主。美、蘇兩極體制解體,世界新格局尚未形成,美力求利用這次危機顯示它在全世界範圍內的領導作用。
四是緩解國內要求裁軍的壓力。當時,布什政府在國防預算問題上不斷受到國會中民主黨的批評,面臨大幅度裁減軍費的壓力。與此同時,美一些大軍火商和共和黨內反對 大規模裁軍和削減軍費的勢力也對布什政府施加壓力。美大舉出兵海灣,一方面向民主黨表明威脅依然存在,仍需加強軍備;另一方面又迎合了大軍火商等方面的願望,轉移了國內視線,避免在削減軍費問題上糾纏不休。故希望藉助海灣戰爭獲取政治資本提高威望。
五是美國,在海灣戰爭中驗證了“空地一體”作戰理論的可行性。白宮和五角大樓的決策者以及多國部隊海灣前線的指揮官們,充分利用其高技術兵器的優勢,導演了一場運用空軍、海軍陸戰隊和地面部隊多軍兵種合成作戰,綜合利用各種作戰手段、作戰方式在全縱深內打擊敵人的空地一體作戰的活劇。
海灣戰爭曾引起了世人的極大關注,而其中的電子戰 資訊戰;導彈戰及高技術戰更吸引著各國軍事理論家的濃 厚興趣。這場戰爭已經以其獨有的高技術特徵載入戰爭史 冊,並給各國軍事界在如何發展武器裝備方面提出許多發人深思的問題
-
10 # 文史不假
海灣戰爭,美華人名利雙收!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斯曼帝國土崩瓦解。1918年時,領土只剩下了安納托利亞半島和伊斯坦布林以及色雷斯一部分,到1921年1月時正式改名為土耳其。1922年11月4日,蘇丹穆罕默德六世被大國民議會廢黜,標誌著奧斯曼的統治徹底結束。
原本屬於伊拉克的自治省份科威特,在英華人的支援下宣佈獨立建國,但之後兩國之間的爭端一直沒有停息,邊境衝突時有發生,連累整個地區都不消停。
遙想當年,在伊斯蘭革命以前,美華人扶持伊朗的巴列維政權,可惜!這個政權在伊斯蘭革命中被推翻了。為了防止新上臺的伊朗極端政府向外輸出伊斯蘭革命,美國轉而開始援助伊拉克,支援薩達姆,雙方有過一段“蜜月期”。
在伊斯蘭世界中,伊朗因為兩伊戰爭和美國製裁,使得國力出現了衰退;而土耳其,伊斯蘭觀念逐漸世俗化和實用化,加之與俄羅斯和希臘之間的地緣衝突,使其無意也無力更多介入伊斯蘭世界衝突;沙特嘛,從來都只是石油富國,而不追求工業強國和軍事強國;至於敘利亞和約旦之類的國家,人家老薩壓根不予考慮。
這樣,伊拉克比來比去,越來越覺得自己不可一世,認為自己儼然就是伊斯蘭世界的老大。
80年代的兩伊戰爭,給伊拉克的經濟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伊拉克堅持認為,自己作為伊斯蘭世界的大哥,還是與極端教派的伊朗的緩衝地帶,為整個阿拉伯世界做出了巨大的損失和貢獻。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應該全部或者部分免除伊拉克的戰爭貸款,各方之間一時陷入僵局。
與伊朗的戰爭結束後,伊拉克希望藉助石油來迅速恢復經濟,要求OPEC協同步調,共同減少石油產量,以圖提高國際市場的石油價格。但是,小鄰居科威特就是不聽話,在英美等國的支援下,反而提高了石油的日產量,使得國際油價持續走低。
薩達姆當時就怒了,阿薩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悍然入侵科威特,很快就把這個不聽話的小鄰居給打趴下了。本來嘛,你撒撒氣,教訓教訓也就罷了,可薩達姆卻不想走了,宣佈將科威特併入到伊拉克。
聯合國一看這不管是不行了,於是安理會通過了660號決議:
一、強烈譴責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二、要求伊拉克立即無條件地將其所有部隊撤至1990年8月1日前所在的據點;
三、要求伊拉克和科威特立即進行密集談判以解決它們的爭執,並支援這方面的一切努力,特別是阿拉伯聯盟的努力;
四、決定必要時再次開會以審議進一步的步驟,以保證本決議獲得遵守。
戰場和美國相距十萬八千里遠,美華人啥時候變得這麼熱心的?難道他真的是“路見不平一聲吼?”非也,非也!美國佬啥時候會這麼好心呢,他是惦記這滾滾的石油。
海灣地區,擁有著極為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6517億桶,佔世界已探明石油儲量(10015億桶)的65%;天然氣24兆立方米,佔世界天然氣資源總和的13.7%。美華人非常眼饞,不可能不關注這一地區。
美國、西歐,還有小日本等工業國家,都極度依賴中東的石油。1990年時,美國日淨進口石油量為766.1萬桶,其中206.4萬桶來自海灣地區,佔26.9%;西歐日進口石油823.5萬桶,其中從海灣地區進口427.6萬桶,佔51.9%;日本進口石油548萬桶,其中從海灣地區進口354萬桶,佔其石油進口量的64.6%。
如果任由伊拉克佔領科威特,其石油儲量將會大幅增加,之後其必然會向沙特滲透。那麼,伊拉克將控制全球過半的石油資源,而且薩達姆野心極大,這對世界上的絕大數國家,尤其是歐美來說,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因此,從1991年1月17日開始,得到聯合國授權以後,以美國和英國為主的多國部隊,對伊拉克軍隊發起軍事打擊,經過了前期42天的空襲後,派出地面部隊,重創伊拉克軍隊,迫使薩達姆宣佈接受聯合國安理會第660號決議。
事實上,美華人早就算好了賬,美國國會在1992年4月時,估算的戰爭開支約為710億美元,而絕大部分都由別人買單: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等海灣國家支付400億美元左右,德國和日本支付160億美元。
所以說!這場海灣戰爭其實是美華人拿著別人的錢在打,伊拉克則成為了美華人“殺雞儆猴”的那隻“雞”。
回覆列表
戰略上進一步控制中東,使其美元石油經濟得以保證。戰術上卻是失敗的,大量消耗國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戰術上的失敗會慢慢擴大,甚至會演變成新的戰略潰敗。國力繼續誚耗,美元地位下降,國際信譽降低,中東群雄並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