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素思生涯規劃

    工業設計專業畢業後,直接從事工業設計收入並不高。(轉行就不一定了)

    這個專業更像是一門設計的基礎課程,要學的東西很多,很雜。

    但是是本科的教學只能點到為止,學點皮毛罷了。

    個人覺得,要培養合格的工業設計人才,得像建築和醫學那樣有更長更全面的學習。

    所以畢業後直接從事工業設計,就只能做些初級的工作,經歷很長的學習積累的過程,工資自然高不了。客觀的說,工業設計師的成長之路也挺難的,畢竟你練手的東西是要大規模生產的實體產品和其他的虛擬電子設計不同,企業也會非常謹慎。

    但是,你如果願意堅持在這個行業耕耘,那未來的收入會非常可觀,

    畢竟優秀的工業設計人才一直緊缺。

    但是,轉行的居多,其次是製造業相關,再就是平面設計了,真正做工業設計的較少。具體工作包括:液晶顯示屏的結構設計與開發,重工機械銷售,CAD製圖員,手機介面互動設計,電視臺裝置操控,房產銷售,網版印刷機研發..

  • 2 # DOA設計

    1不知道你學的是工科的工業設計,還是藝術類的,我現在大四,我學的是工科的工業設計;但說實話無論工科還是藝術各有各的好處吧,學好了都很有發展;

    2就業情況:工業設計工作還是蠻好找的,目前國內也非常缺工業設計的人才,我們班同學就業率基本上100%,而且找工作還是挺輕鬆的,但是老實說也有很大因素是我們是985院校吧,不過我想你也不用灰心,大學努力的話,這個專業想找不到工作都很難;找工作的時候跟你的學校確實有很大關係(這個是潛規則吧),但是跟你的專業在你學校牛不牛叉基本沒什麼關係;你最好諮詢一下你們老師就業情況,如果想找特別好的工作的話,建議你考工業設計研究生(不過別考你們學校了,最好考一個985,211之類的院校,那樣就業會很吃香;因為從就業角度看二本院校的研究生跟本科差別不大)

    3就業方向:我們老師當時強烈建議我們去做汽車設計方面的工作,他在很多單位工作過,也曾經在吉利,華晨寶馬工作過,他說工業設計汽車方面最有前途,我們同學基本上也去汽車單位,幾個簽了吉利,幾個簽了長安,還有籤美的的,工作方向基本分為,造型(手繪),和建模(3d建模);大概現在基本跟工業能掛上勾的都有工業設計方面的需求;

    4薪資待遇,發展前景:薪資我同學基本上都是2000多,五險一金(國企待遇),私企待遇會高很多,私企就看個人能力了,發展的好的話,私企5000+,屬於正常;我們老師說南方工業設計比較發達,城市當然首選大城市了,越發達的地方對工業設計越重視,而且那邊做外貿的地方也很多;

    5個人覺得大學重點需要學習的地方:感覺這點還是很重要的,雖然你沒問,但是,還是跟你分享一下吧,希望你少走彎路;工業設計招聘時,最重的地方就是要有作品集(這點跟其他的專業有很大區別),大學期間一定要多參加些設計比賽,最好從大二就參加,最晚大三也要參加了,企業最愛要在設計大賽中獲過獎的學生,即使沒獲獎,你的能力也從中提升了很多;手繪大學要堅持練習,很多企業招聘會現場要求你手繪,手繪倒不需要畫的有多出神入化,因為工業設計不是製圖員,但這是基本功,手繪差的人就業就會差很多;軟體,ps要會(二維修改軟體,這個我們學校是不教的,不知道你們學校情況,但是自己得學好),3d,Solidworks,(3維軟體)這些以後工作肯定能用到;二維軟體三維軟體還有很多,你可以根據你們學校情況選擇學習

  • 3 # 暴利商業思維

    本人就是工業設計從業者,很現實的回答目前不多,相對來講有地域分歧,北上廣深比較多吧,主要原因也是這些地方工業產品興起比較快,不論是在新的科技還是新的材料認知上都要優先於其他地區。而偏西北地區或者與像東北老工業基地這樣的地區對於工業產品的要求並不是很高,加之人們對工業產品的認知不足造成了現在很多剛畢業的工業設計學生轉行的現象。當然這只是其一,更多的還是薪資待遇吧,工業設計不同於其他設計,像是UI、包裝這種平面設計比較有針對性,而工業設計對一個真正的工業設計師的要求是相當多也相當嚴格。

    首先作為成熟的工業設計師,具備“很強”的自學能力 中國的工業設計教育,除了那幾所最著名的院校,其他大部分學校的教學資源是不足的。面對各種研究生畢業,自己都沒什麼工作經驗的老師們,學生的感覺就是“抓瞎”。在面對大量的學習內容時,老師們的教學只能是“淺嘗輒止”式的。學生不光要知道該“學什麼”,還需要透過各種手段(不限於谷歌、百度、圖書、影片)去掌握“怎麼學”,真正做到了“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而這個自我學習的能力,恰恰是大部分已經接受多年填鴨式教育的學生們所不具備的。 不具備自學能力,主要表現為,老師不教,自己就不知道學什麼和怎麼學;喜歡問別人基礎問題,其實這些問題百度一下就能有答案;甚至有的人會說,“我不知道該怎麼搜尋”,拜託你咋不說你不知道怎麼吃飯呢。沒有什麼事情是生下來就會的,為什麼別人會的東西,你不會呢?別人是怎麼學會的呢?不會自學的人,喜歡把注意力集中在“怎麼做”,喜歡求教程,求影片,求結果,他們不關心“為什麼這麼做”。難道只有教程裡面的一種方法可以達到你要的結果嗎?不會自學的人,即使看了大量的教程,也往往只能照葫蘆畫瓢似的重複一遍,很難把方法活學活用。他們通常喜歡找尋他們認為的“捷徑,技巧,竅門”,企圖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他想要的技能。 除了大學階段,在工作中,工業設計師會面臨更多之前沒有接觸過的領域和知識(不限於材料、加工製造、包裝、營銷、設計手段),需要不斷去學習和了解那些未知的東西,去滿足工作專案的需求。試問一個不具備自學能力的人,能透過問別人得到相關的答案嗎?在你的領導和你一樣抓瞎的情況下,自學能力強的人可以藉助各種手段,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到所需的知識,讓自己在可掌控的範圍內去完成工作專案。 自學能力,也是一個需要不斷練習和提高的技能。這個能力越強,意味著你的適應能力越強。當你熟練掌握的時候,你會不斷的自我提升和進化,而不用再靠“跟著一個牛逼的人一起工作”這種方法來提升自己。如果讀到這裡,你心中有一個聲音在呼喊,“請問哪裡有提高自學能力的教程?”,我告訴你這個答案需要你自己去挖掘,從現在開始鍛鍊自己吧。

    2.具有邏輯分析能力 面對一個事物,分析他的內部與外在的各種因素,並推匯出事物本身的聯絡和規律,就是邏輯分析的能力。這個“事物”,可以是一件物品,也可以是一件事情,或者是一個結果。 舉例來說,我們看到“這個麵包店的生意很好”這個結果,分析產生這個結果的各種因素(口味,地段,價格,目標客戶群,品牌定位等),推匯出“這個店鋪因為在黃金地段,且價格合理,而且周邊學生很多”是產生這個結果的原因。我們推導的“過程”就是在進行邏輯分析。同理,在我們學習知識,或者設計產品的時候,也需要透過邏輯分析去梳理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產品設計的需求和最優的設計解決方案。一個邏輯分析能力弱,或者沒有邏輯分析的人,會分不清主次,或者有一種無從下手的感覺。

    3.好奇心強,具備發現主要問題的洞察力 “好奇心強”是小孩子的天性,但是為什麼長大以後,很多人失去了好奇心呢。面對未知的事物和現象,都想去一探究竟,找到發生的原因和原理,就是具備好奇心的表現。沒有好奇心,會容易失去對事物的興趣,覺得什麼都很“無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興趣就來自於好奇。這個產品為什麼要這樣設計,這樣設計有什麼好處?能不能不這樣設計呢?這一系列的問題,就來自你的好奇心。 工業設計,在我看來就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好奇心幫助你發現問題,但你發現的問題是不是影響事物的主要問題(主要原因),需要你用邏輯分析能力去推導和判斷。

    4.有一定的美學素養 何為美學素養?就是分辨什麼是好看的,什麼是醜陋的。如果你本身對一件事物的美醜沒有觀點,看什麼都覺得“都那樣”,說明你內心沒有建立起一套評價體系。這個評價體系,或者說是評價標準,來自於你的成長教育背景。你平時都接觸什麼,和什麼樣的人打交道,家庭環境如何,同學朋友是什麼樣的人,都會影響你的評價體系。這就好比為什麼有的人穿衣打扮會被其他人認為“土”,而他自己渾然不覺,就是因為他們生活在不同的評價體系內。同樣,一個“洋氣”的人,來到很偏遠的山區,他“洋氣”的打扮不會被那些人認為洋氣,而是認為奇裝異服。 回到產品上來說,如何評價一個產品的美醜?固然這個是有主觀因素在內的,但一定存在一個大眾審美趨勢。那些大部分人都喜歡的產品,通常不會讓你覺得醜,只是有的人會覺得好看,有點人會覺得普通。而小眾的產品就不一定了,有的產品大眾認為很醜,但小眾的粉絲卻愛不釋手。比如奢侈品,它是小眾的。但有不少奢侈品在大眾看來,的確是“美”的有些另類。平時多看看各種美好的事物,多接觸各種不同風格的設計和產品,開闊眼界,慢慢建立起自己的評價體系。產品設計雖然不是做藝術,對美學要求沒那麼高。但是最起碼,知道什麼型別屬於是“醜”,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四的同學回頭看自己大一的設計作品,有時候會覺得怎麼“醜”的那麼可愛,說明你已經透過學習和生活,建立起新的評價體系了。

    5.能吃苦耐勞 剛入行的設計師,受制於現在國內的大環境影響,普通待遇不高。你是否能在低待遇的前提下,保持你對設計的熱情,關係到你能否在工業設計領域有所建樹。因為方法不對,機遇不合適等各種原因,你低待遇的時間可能是2~5年甚至更久。即使慢慢找到了正確的方法,跟對了正確的人,也需要一段時間去提高,才可能帶來收入的增加。這中間的過程,需要你吃很多苦(不光是低收入帶來的生活品質低,同輩的人發展的好也會導致無形的壓力)。大量的人其實都因為經濟的原因,不得不在幾年後放棄工業設計。所以早點走上正道,有滿足自己物質條件的基礎,才能在工業設計上厚積薄發。

    6.溝通表達能力強 不少設計能力出眾的設計師,在職業發展上升期,會因為溝通表達能力不強(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無法勝任更高職位的工作,比如設計總監或者專案主管。學生如果溝通表達能力弱,半天說不清自己的想法或者問題,也會導致學習過程中的不通暢。時間久了,就會更加不願意溝通。缺乏深入的溝通,你就無法從其他人哪裡瞭解到別人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也無法對一件事物進行深刻的分析。常見的就是不會提問,不會提有價值的問題,說一個複雜的事情半天說不到點上。

    7.不斷追求進步的動力和持之以恆的執行力 也有一些工作挺久的設計師,會慢慢的失去進步的願望。一旦自己停滯不前,其實就是變相的倒退。因為周圍的人會不斷的提升自己,你就相對落後了。而缺乏持之以恆的執行力,會導致你很多事情和計劃都只存在於腦海中不去實施。有時候,你和優秀設計師的差距,其實就僅僅是做與不做。

    8.創新思維 其實目前國內大量需求的產品設計,並不是在創新,而僅僅是改良。所以我沒有把創新力放在第一條。國內大量的設計工作,其實是可以靠經驗和方法來完成的。我所認為的創新,首先是要具備可行性的。沒有可行性的“創意”,都只能算是想象,無法落地成為產品。工業設計師,也有另外一個名字,產品設計師(為了不和網際網路的產品設計師混淆,我習慣於說工業設計師)。所以你關注的應該是“做出”一個產品,而不僅僅是產品的“設計”。做出,就意味著要考慮成本,生產工藝,物流,營銷,售後等各種因素。創新,也不是侷限在“外觀,功能”上,加工製造的方式,包裝對物流的影響,售賣的場景和形式,售後的維修與反饋,這些環節都可以進行創新。可以參與全產業鏈的設計師,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工業設計師(所以也有觀點認為,工業設計應該翻譯成產業設計)。

    綜上可以看出工業設計專業絕對碾壓很多設計類學科,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國內鮮有很成熟的工業設計師,除了洛可可、東道、嘉蘭圖等一些比較前衛的設計公司外很多小的設計公司裡的設計師都是高付出低迴報。但這比並不代表工業設計專業不好,一般系統幹了三年基本可以達到1.5K到3K,現在國家提出工業4.0我相信這是工業設計師翻身的好機會,越來越多的公司和民眾也將更加重視工業設計,所以看個人熱愛程度。希望可以幫到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音樂能讓人心情變好,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