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興海亭

    岳飛和項羽是兩回事。發生發展結局都有很大的差異。岳飛的死,是沒有領會當時南宋皇帝偏安一處的意圖,盲目追求把已被俘虜的兩位皇帝救回,還要光復全部被佔領土,甚至招降了一些起義軍。使皇帝覺得不可駕馭,妨礙議和,用十三道金牌追回,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在風波亭。而項羽,有一陣是反秦武裝力量的總統領,號稱“西楚霸王”,由於剛愎自用,虐殺已經投降的秦王,火燒阿房宮,放逐攻佔秦帝國都城的劉邦至偏僻漢中,不得人心又不聽謀臣的合理建議,鴻門宴是放走劉邦,中了韓信十面埋伏之計,自刎烏江。他們除了自身武藝都很高強,實在是找不到共同之處。

  • 2 # 大東北的小豆包

    無論是項羽還是岳飛,都屬於軍事上的強人,但是在政治上卻是侏儒。他們可能軍事上天賦異稟,但是卻在政治上頻發幼稚病。

    楚漢爭雄時期一位主要歷史人物韓信,再被蕭何追回後,對項羽的老對手項羽如此評價。

    項羽勇冠三軍,“力拔山兮氣蓋世”,但這是猛將的品質,不應該是統帥的特長,所以項羽是“匹夫之勇”。

    項羽禮賢下士,善待士卒,部將受傷,痛哭流器,親自煎藥照顧,但是項羽卻對於臣子夢寐以求的封王、封侯、封爵的夢想,視而不見,所用之人除了親戚就是兄弟,所用項羽是“婦人之仁”。

    項羽雄霸天下,稱“西楚霸王”,但是魏、趙、齊諸侯均不認同項羽的統治,所以項羽是“外強內弱。”

    事實證明韓信的評價是如此的正確,韓信鉅鹿之戰大展雄威,幹掉秦國的最後將才章邯之後,居然坑殺投降的秦卒20萬;揮師入關後,在鴻門宴上,對劉邦沒有痛下殺手,婦人之仁,;佔領咸陽以後,燒殺搶掠,屠盡秦國王族,火燒阿房宮,致使項羽後來想在關中定都,而不可得。

    項羽封劉邦為漢王,然後回師東方,但是很快就殺掉了反秦的旗幟性人物楚懷王熊心,讓項羽政治大大的減分,而且項羽東返後,與田榮、田橫的齊國,長期搞不好關係,而項羽有迷戀軍事手段,武力攻齊,乾死田榮之後,還屠殺齊地,致使齊國長期與楚國交惡,兩國交戰不休,讓劉邦有機可乘。縱觀楚漢爭霸,項羽一直面臨的是北方的齊國和西方漢王劉邦的兩線作戰壓力。

    而且韓信評價項羽不善於用人,范增被離間最後放棄項羽,韓信、彭越等投奔劉邦,而項羽評價劉邦善於“將將”,蕭何、張良、韓信都能為其所用,樊噲為其闖鴻門宴生吃豬腿,夏侯嬰其駕車狂奔,紀信甘願代替其被項羽燒死。

    所以註定項羽的結局註定悲慘。

    而岳飛所處的北宋和南宋的相交的年代,北宋末年,金軍拿下,各地勤王但是仍舊開封城破,徽欽二帝被虜,北宋滅亡,而此後本來對於帝位毫無機會的趙構在應天府稱帝,建立南宋,而此時的南宋面臨的國內外多重危機。

    國外金軍積極準備繼續南下,席捲江南,摧毀南宋政權,而國內由於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北宋立國以來的以文抑武,重文輕武的文官為主的政治結構遭到嚴重破壞,形成了很多軍事主將為主的軍事集團,其中嶽飛就是其中一個,所以在趙構眼裡,可能手握重兵,且威望過高的岳飛對他的威脅甚至比金軍還大。

    而且岳飛政治上仍有些不識時務,面對已經有了名正言順的宋高宗,仍極力主張“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迎回二聖,這可能讓趙構覺得,岳飛心裡根本就沒有他這個帝王,而且迎回二聖將至於他這個聖於何地?

    特別是對於趙構而言,他所急於要做的是穩定他作為皇帝的南宋政局穩定的新局面,而是岳飛夢寐以求的北伐。

    所以對於岳飛,趙構不僅是心存忌憚,而且已經心生敵意,而且由於主和派秦檜等人的推波助瀾岳飛的結果已經可以預見了。

  • 3 # 野望史今

    英雄一般指為國家社會人民做出突出貢獻的人,這個標準下岳飛是英雄無疑,可項羽,真心不是英雄。

    項羽的黑點太多,只說幾個跟人品有關的:

    一、亂殺無辜。史書上記載項羽屠城數不勝數,就算是花樣吹捧項羽的太史公,在《史記》中記載項羽屠殺六次:第一次攻佔襄城,屠殺全臣百姓。第二次圖片新安全城百姓。第三次屠殺降兵20萬。第四次屠殺咸陽百姓。第五次屠殺齊國百姓。第六次屠殺外黃。而且這六次大屠殺,都是勝利之後搶劫財物、洩憤之舉。雖然劉邦在史書記載也有屠城之舉,但是不能雙重標準,把屠城的項羽尊為英雄,屠城的劉邦成小人吧。

    殺俘、屠城,這在古代是極為不齒的行為,白起被逼自殺還自認為是殺降的報應,按照這個說法,項羽被殺也是報應罷了。歷史上也沒人把白起當英雄的。

    二、項羽最小人的行為是,抓住劉邦的老父親,聲稱劉邦不投降,就要煮了劉邦老爹,這就是綁匪一樣的行為也太下作了。世人皆嘲笑劉邦回答要分一杯羹這種小人行為,可是就不想想,劉邦的小人行為不正是被項羽更小人行為給逼出來的嗎。

    至於其他的汙點,就不用再說了。 項羽的失敗主要是自身小人行為不得人心,亂殺無辜喪失民心,兩軍陣前要煮劉邦老爹這種耍流氓行為更是喪失了軍心。在人心、民心、軍心皆失的情況下,失敗則是必然。

    至於岳飛,在抗擊金兵入侵中功勳卓著,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至於他的死,則是南宋的政治鬥爭所致。以秦檜為代表的和談派得到了宋高宗的支援,在政治鬥爭中處於上風,打壓了岳飛為代表的抵抗派。政治鬥爭中失敗一方身死,在古代是比較常見的。岳飛由於有民族英雄的光環,故他的死更令人痛惜。

    最後講一點,題主為什麼要把岳飛和項羽相提並論?一個民族英雄,一個耍流氓的殺人屠夫,題主是要黑岳飛嗎?

  • 4 # 日慕鄉關

    岳飛的死和項羽的死是兩回事,前者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後者是爭霸失敗的必然結果。但從文化的角度來分析,兩者的死又有很多共同之處。

    從個人奮鬥改變世界這個角度來看,項羽的確是個英雄,論武力,項羽稱第二,沒有人敢稱第一,但這樣一個能力爆棚的殺神,卻在滿口髒話行為猥瑣的劉邦面前敗下陣來,項羽至死都覺得很憋屈,執著的認為:天意如此,非戰之罪。

    岳飛為了江山社稷一心向前,想著匡扶漢室,卻冷不丁被人從後邊放了一槍,倒在風波亭,和項羽一樣至死依然覺得委屈,天日昭昭就是明證。

    兩人都是當時豪傑,但就官場權謀而言,只能說是初出江湖的菜鳥。比起老謀深算極度虛偽的劉邦,項羽就是個直來直去的菜鳥炮筒子,不但在關鍵時刻進退失據,還不聽人勸,如果當初聽老油條范增的話,在鴻門宴一刀結果了劉邦,哪有後來的十面埋伏,縱然那些小諸侯有異心,也掀不起什麼大風浪,項羽帶著虞姬安心做他的西楚霸王即可。

    如果說項羽是自己做傻事坑了自己,岳飛就是做好事被別人坑了。從現有史料來看,岳飛並沒有謀逆的心思,只是他一心想著北伐,撓到了宋高宗的痛處,加上秦檜等人為了一己私利推波助瀾,最終把命搭上,如果他能夠像韓世忠那樣早早跑到趙構面前痛哭流涕認錯,如果他能早早領悟上意,老老實實做他的大將軍,保一家平安名利雙收如探囊取物。

    但換個角度細細想來,項羽和岳飛的所作所為不正是我們從小受到教育的必然產物嗎?兩國交戰不斬來使,邀請別人來談判不就是應該以禮相待嗎?人不是應該講誠信嗎?刀兵屬於談判失敗以後戰場相見,既然是宴請不就應該是喝酒聊天談條件嗎?大家是一起抗秦的盟友,不應該互相體諒互相幫助嗎?

    聖人說: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岳飛忠心為國,為匡扶漢室江山不遺餘力,死而後已,不正是群臣百官學習的榜樣嗎?不正是皇帝耳提面命的忠臣嗎?不正是百姓簞食壺漿的好官嗎?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長篇累牘的論證他們該死的理由?

    只能說我們太虛偽了,那些場面上被重複了千百遍的話沒有人相信是真的,就連說的人自己都不過是把他們當做一種忽悠人的工具,對自己有利的時候拿來當說辭,對自己不利的時候拋之腦後,一切的一切都是套路,而套路的正確與否就在於是否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只要自己得利,什麼手段都是合理的正確的,至於是否光明正大根本不考慮,結果最重要。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可以在項羽死後把他歸入“本紀”,可以對他大唱讚歌,可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但卻從來沒有一個人把他作為學習的榜樣,所以當岳飛被囚禁於風波亭的時候,連個說情的人都沒有,更有無數戰友門人為了榮華富貴落井下石,指著岳飛的屍首罵他是個傻瓜。

    縱然後人為他立廟朝拜,香火鼎盛,不過是再一次把他當做神主牌,忽悠大眾罷了,不然袁崇煥譚嗣同又怎麼會被北京的百姓菜葉雞蛋伺候。

    整個國家整個民族就這樣在英雄的鮮血中麻木,嘲笑,期待下一個傻瓜的降臨,然後高呼“萬歲”,卻從來沒有反思過,被我們不斷傷害的民族精神是否有一天會報應到我們自己頭上。

    君不見:扶跌倒老太太被人訛詐,與項羽岳飛有甚分別?

  • 5 # 甘草片1989

    岳飛,曾經被認為是民族英雄,後來不利於民族團結被撤掉了這個封號。

    我們最早知道的岳飛地故事應該就是岳母刺字,精忠報國四個字讓年少的我們就知道報效祖國。

    岳飛無疑是一個大英雄,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靖康之難北宋滅亡,南宋偏安一隅,還不斷遭受攻擊。這時候岳飛站了出來,組建了岳家軍,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眼看宋朝就要中興,岳飛被秦檜一個莫須有殺害。

    岳飛被害有多種原因

    1奸臣所蓋,宋朝盛產奸臣,但秦檜無疑是最大的那個。

    2 戰功太高,民間給予岳家軍的評價非常高,岳家軍只認嶽旗不認趙姓。

    3 岳飛的口號選擇問題,也是被殺德主要原因。迎回徽欽二帝。他不知道皇權的魔力,那是一種你坐上去就不想下來的魔力。君不見三百年後的明朝,原本關係特別好的一對兄弟,弟弟因為皇位如何虐待哥哥。趙構不會允許自己得來的皇位被奪走,秦檜也不會允許比自己名聲大的人存在,兩人一拍即合可以說是狼狽為奸。

    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項羽是英雄,大英雄,古人有評“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鉅鹿之戰,破釜沉舟,一戰成名。彭城之戰三萬敵五十萬,將劉邦聯軍打的稀巴爛。項羽一生七十餘站未嘗敗績,但只垓下一戰,一代英雄烏江自刎。

    項羽的死在於一直沒有重視劉邦,因為他一直在贏,但是有時候人生只需要贏一次就夠了,項羽終究為自己的狂妄買單。

  • 6 # 漢周讀書

    垓下一戰,項羽損兵折將,敗逃到烏江,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於是橫劍自刎。

    此前,劉邦早發出懸賞佈告——得到項羽屍體者,賞黃金萬兩,封萬戶侯。痛哉項羽!死後的屍體被五個人爭相搶奪,撕裂成五塊。

    搶屍的五人是王翳、楊武、呂勝、楊喜、呂馬童,他們分別被封為杜衍侯、吳防侯、涅陽侯、赤泉侯、中水侯,史稱“裂屍封侯。”

    《史記》記載:“諸項氏枝屬,漢王皆不誅。乃封項伯為射陽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項氏,賜姓劉。”

    項羽死後,劉邦並沒有對項氏一族斬盡殺絕,不僅都封了侯爵,還給他們改為劉姓。

    “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悲情英雄項羽,想不到自己的家族被劉邦再一次很“文明”地侮辱了一番。

    歷朝歷代的皇帝賜姓一般都是賜姓給功臣,屬於一種榮耀,比如唐朝的徐懋功改姓成了李勣,明朝的鄭成功一度改姓成了朱成功。

    漢高祖劉邦對曾經的敵人賜姓就不同尋常了,與其說是一種恩寵,倒不如說是強行逼迫項氏家族集體改姓更準確一些。

    項伯是項羽的叔叔,與帝師張良是故交,當年鴻門宴中救了劉老大一命,屬於有恩於漢朝的人,他投降後,被劉邦賜姓劉氏,封為射陽侯。

    孝惠帝三年(公元前194年),項伯病逝,他的兒子劉睢犯有罪過,沒資格繼承爵位,這一支淪落為平民了。

    項襄是項羽的三叔,很早就投降了劉邦,曾跟隨劉邦平定謀反的黥布,後被封為桃侯,更名為劉襄。漢惠帝時期,劉襄因犯罪被廢掉爵位。

    呂后稱制的時候,為拉攏天下貴族,復封劉襄為桃侯。漢文帝時期,劉襄去世,子劉舍繼承爵位。

    孝景帝七年(前147年),劉舍升任御史大夫,不久接替周亞夫任丞相,算是項氏家族混得最好的一支,劉舍在漢武帝在位時期病逝。

    項他(一作項佗)是項羽的族侄,被灌嬰擊敗後成了戰俘,後來歸順了漢朝,受封為平皋侯,傳承了四代,平皋侯劉勝給劉姓老祖宗祭祀之地——宗廟的獻金成色不足,失去了侯爵,沒有血緣關係就是不一樣,這不等於上墳燒報紙嘛。

  • 7 # 興海亭

    岳飛和項羽是兩回事。發生發展結局都有很大的差異。岳飛的死,是沒有領會當時南宋皇帝偏安一處的意圖,盲目追求把已被俘虜的兩位皇帝救回,還要光復全部被佔領土,甚至招降了一些起義軍。使皇帝覺得不可駕馭,妨礙議和,用十三道金牌追回,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在風波亭。而項羽,有一陣是反秦武裝力量的總統領,號稱“西楚霸王”,由於剛愎自用,虐殺已經投降的秦王,火燒阿房宮,放逐攻佔秦帝國都城的劉邦至偏僻漢中,不得人心又不聽謀臣的合理建議,鴻門宴是放走劉邦,中了韓信十面埋伏之計,自刎烏江。他們除了自身武藝都很高強,實在是找不到共同之處。

  • 8 # 大東北的小豆包

    無論是項羽還是岳飛,都屬於軍事上的強人,但是在政治上卻是侏儒。他們可能軍事上天賦異稟,但是卻在政治上頻發幼稚病。

    楚漢爭雄時期一位主要歷史人物韓信,再被蕭何追回後,對項羽的老對手項羽如此評價。

    項羽勇冠三軍,“力拔山兮氣蓋世”,但這是猛將的品質,不應該是統帥的特長,所以項羽是“匹夫之勇”。

    項羽禮賢下士,善待士卒,部將受傷,痛哭流器,親自煎藥照顧,但是項羽卻對於臣子夢寐以求的封王、封侯、封爵的夢想,視而不見,所用之人除了親戚就是兄弟,所用項羽是“婦人之仁”。

    項羽雄霸天下,稱“西楚霸王”,但是魏、趙、齊諸侯均不認同項羽的統治,所以項羽是“外強內弱。”

    事實證明韓信的評價是如此的正確,韓信鉅鹿之戰大展雄威,幹掉秦國的最後將才章邯之後,居然坑殺投降的秦卒20萬;揮師入關後,在鴻門宴上,對劉邦沒有痛下殺手,婦人之仁,;佔領咸陽以後,燒殺搶掠,屠盡秦國王族,火燒阿房宮,致使項羽後來想在關中定都,而不可得。

    項羽封劉邦為漢王,然後回師東方,但是很快就殺掉了反秦的旗幟性人物楚懷王熊心,讓項羽政治大大的減分,而且項羽東返後,與田榮、田橫的齊國,長期搞不好關係,而項羽有迷戀軍事手段,武力攻齊,乾死田榮之後,還屠殺齊地,致使齊國長期與楚國交惡,兩國交戰不休,讓劉邦有機可乘。縱觀楚漢爭霸,項羽一直面臨的是北方的齊國和西方漢王劉邦的兩線作戰壓力。

    而且韓信評價項羽不善於用人,范增被離間最後放棄項羽,韓信、彭越等投奔劉邦,而項羽評價劉邦善於“將將”,蕭何、張良、韓信都能為其所用,樊噲為其闖鴻門宴生吃豬腿,夏侯嬰其駕車狂奔,紀信甘願代替其被項羽燒死。

    所以註定項羽的結局註定悲慘。

    而岳飛所處的北宋和南宋的相交的年代,北宋末年,金軍拿下,各地勤王但是仍舊開封城破,徽欽二帝被虜,北宋滅亡,而此後本來對於帝位毫無機會的趙構在應天府稱帝,建立南宋,而此時的南宋面臨的國內外多重危機。

    國外金軍積極準備繼續南下,席捲江南,摧毀南宋政權,而國內由於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北宋立國以來的以文抑武,重文輕武的文官為主的政治結構遭到嚴重破壞,形成了很多軍事主將為主的軍事集團,其中嶽飛就是其中一個,所以在趙構眼裡,可能手握重兵,且威望過高的岳飛對他的威脅甚至比金軍還大。

    而且岳飛政治上仍有些不識時務,面對已經有了名正言順的宋高宗,仍極力主張“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迎回二聖,這可能讓趙構覺得,岳飛心裡根本就沒有他這個帝王,而且迎回二聖將至於他這個聖於何地?

    特別是對於趙構而言,他所急於要做的是穩定他作為皇帝的南宋政局穩定的新局面,而是岳飛夢寐以求的北伐。

    所以對於岳飛,趙構不僅是心存忌憚,而且已經心生敵意,而且由於主和派秦檜等人的推波助瀾岳飛的結果已經可以預見了。

  • 9 # 野望史今

    英雄一般指為國家社會人民做出突出貢獻的人,這個標準下岳飛是英雄無疑,可項羽,真心不是英雄。

    項羽的黑點太多,只說幾個跟人品有關的:

    一、亂殺無辜。史書上記載項羽屠城數不勝數,就算是花樣吹捧項羽的太史公,在《史記》中記載項羽屠殺六次:第一次攻佔襄城,屠殺全臣百姓。第二次圖片新安全城百姓。第三次屠殺降兵20萬。第四次屠殺咸陽百姓。第五次屠殺齊國百姓。第六次屠殺外黃。而且這六次大屠殺,都是勝利之後搶劫財物、洩憤之舉。雖然劉邦在史書記載也有屠城之舉,但是不能雙重標準,把屠城的項羽尊為英雄,屠城的劉邦成小人吧。

    殺俘、屠城,這在古代是極為不齒的行為,白起被逼自殺還自認為是殺降的報應,按照這個說法,項羽被殺也是報應罷了。歷史上也沒人把白起當英雄的。

    二、項羽最小人的行為是,抓住劉邦的老父親,聲稱劉邦不投降,就要煮了劉邦老爹,這就是綁匪一樣的行為也太下作了。世人皆嘲笑劉邦回答要分一杯羹這種小人行為,可是就不想想,劉邦的小人行為不正是被項羽更小人行為給逼出來的嗎。

    至於其他的汙點,就不用再說了。 項羽的失敗主要是自身小人行為不得人心,亂殺無辜喪失民心,兩軍陣前要煮劉邦老爹這種耍流氓行為更是喪失了軍心。在人心、民心、軍心皆失的情況下,失敗則是必然。

    至於岳飛,在抗擊金兵入侵中功勳卓著,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至於他的死,則是南宋的政治鬥爭所致。以秦檜為代表的和談派得到了宋高宗的支援,在政治鬥爭中處於上風,打壓了岳飛為代表的抵抗派。政治鬥爭中失敗一方身死,在古代是比較常見的。岳飛由於有民族英雄的光環,故他的死更令人痛惜。

    最後講一點,題主為什麼要把岳飛和項羽相提並論?一個民族英雄,一個耍流氓的殺人屠夫,題主是要黑岳飛嗎?

  • 10 # 日慕鄉關

    岳飛的死和項羽的死是兩回事,前者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後者是爭霸失敗的必然結果。但從文化的角度來分析,兩者的死又有很多共同之處。

    從個人奮鬥改變世界這個角度來看,項羽的確是個英雄,論武力,項羽稱第二,沒有人敢稱第一,但這樣一個能力爆棚的殺神,卻在滿口髒話行為猥瑣的劉邦面前敗下陣來,項羽至死都覺得很憋屈,執著的認為:天意如此,非戰之罪。

    岳飛為了江山社稷一心向前,想著匡扶漢室,卻冷不丁被人從後邊放了一槍,倒在風波亭,和項羽一樣至死依然覺得委屈,天日昭昭就是明證。

    兩人都是當時豪傑,但就官場權謀而言,只能說是初出江湖的菜鳥。比起老謀深算極度虛偽的劉邦,項羽就是個直來直去的菜鳥炮筒子,不但在關鍵時刻進退失據,還不聽人勸,如果當初聽老油條范增的話,在鴻門宴一刀結果了劉邦,哪有後來的十面埋伏,縱然那些小諸侯有異心,也掀不起什麼大風浪,項羽帶著虞姬安心做他的西楚霸王即可。

    如果說項羽是自己做傻事坑了自己,岳飛就是做好事被別人坑了。從現有史料來看,岳飛並沒有謀逆的心思,只是他一心想著北伐,撓到了宋高宗的痛處,加上秦檜等人為了一己私利推波助瀾,最終把命搭上,如果他能夠像韓世忠那樣早早跑到趙構面前痛哭流涕認錯,如果他能早早領悟上意,老老實實做他的大將軍,保一家平安名利雙收如探囊取物。

    但換個角度細細想來,項羽和岳飛的所作所為不正是我們從小受到教育的必然產物嗎?兩國交戰不斬來使,邀請別人來談判不就是應該以禮相待嗎?人不是應該講誠信嗎?刀兵屬於談判失敗以後戰場相見,既然是宴請不就應該是喝酒聊天談條件嗎?大家是一起抗秦的盟友,不應該互相體諒互相幫助嗎?

    聖人說: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岳飛忠心為國,為匡扶漢室江山不遺餘力,死而後已,不正是群臣百官學習的榜樣嗎?不正是皇帝耳提面命的忠臣嗎?不正是百姓簞食壺漿的好官嗎?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長篇累牘的論證他們該死的理由?

    只能說我們太虛偽了,那些場面上被重複了千百遍的話沒有人相信是真的,就連說的人自己都不過是把他們當做一種忽悠人的工具,對自己有利的時候拿來當說辭,對自己不利的時候拋之腦後,一切的一切都是套路,而套路的正確與否就在於是否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只要自己得利,什麼手段都是合理的正確的,至於是否光明正大根本不考慮,結果最重要。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可以在項羽死後把他歸入“本紀”,可以對他大唱讚歌,可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但卻從來沒有一個人把他作為學習的榜樣,所以當岳飛被囚禁於風波亭的時候,連個說情的人都沒有,更有無數戰友門人為了榮華富貴落井下石,指著岳飛的屍首罵他是個傻瓜。

    縱然後人為他立廟朝拜,香火鼎盛,不過是再一次把他當做神主牌,忽悠大眾罷了,不然袁崇煥譚嗣同又怎麼會被北京的百姓菜葉雞蛋伺候。

    整個國家整個民族就這樣在英雄的鮮血中麻木,嘲笑,期待下一個傻瓜的降臨,然後高呼“萬歲”,卻從來沒有反思過,被我們不斷傷害的民族精神是否有一天會報應到我們自己頭上。

    君不見:扶跌倒老太太被人訛詐,與項羽岳飛有甚分別?

  • 11 # 甘草片1989

    岳飛,曾經被認為是民族英雄,後來不利於民族團結被撤掉了這個封號。

    我們最早知道的岳飛地故事應該就是岳母刺字,精忠報國四個字讓年少的我們就知道報效祖國。

    岳飛無疑是一個大英雄,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靖康之難北宋滅亡,南宋偏安一隅,還不斷遭受攻擊。這時候岳飛站了出來,組建了岳家軍,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眼看宋朝就要中興,岳飛被秦檜一個莫須有殺害。

    岳飛被害有多種原因

    1奸臣所蓋,宋朝盛產奸臣,但秦檜無疑是最大的那個。

    2 戰功太高,民間給予岳家軍的評價非常高,岳家軍只認嶽旗不認趙姓。

    3 岳飛的口號選擇問題,也是被殺德主要原因。迎回徽欽二帝。他不知道皇權的魔力,那是一種你坐上去就不想下來的魔力。君不見三百年後的明朝,原本關係特別好的一對兄弟,弟弟因為皇位如何虐待哥哥。趙構不會允許自己得來的皇位被奪走,秦檜也不會允許比自己名聲大的人存在,兩人一拍即合可以說是狼狽為奸。

    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項羽是英雄,大英雄,古人有評“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鉅鹿之戰,破釜沉舟,一戰成名。彭城之戰三萬敵五十萬,將劉邦聯軍打的稀巴爛。項羽一生七十餘站未嘗敗績,但只垓下一戰,一代英雄烏江自刎。

    項羽的死在於一直沒有重視劉邦,因為他一直在贏,但是有時候人生只需要贏一次就夠了,項羽終究為自己的狂妄買單。

  • 12 # 漢周讀書

    垓下一戰,項羽損兵折將,敗逃到烏江,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於是橫劍自刎。

    此前,劉邦早發出懸賞佈告——得到項羽屍體者,賞黃金萬兩,封萬戶侯。痛哉項羽!死後的屍體被五個人爭相搶奪,撕裂成五塊。

    搶屍的五人是王翳、楊武、呂勝、楊喜、呂馬童,他們分別被封為杜衍侯、吳防侯、涅陽侯、赤泉侯、中水侯,史稱“裂屍封侯。”

    《史記》記載:“諸項氏枝屬,漢王皆不誅。乃封項伯為射陽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項氏,賜姓劉。”

    項羽死後,劉邦並沒有對項氏一族斬盡殺絕,不僅都封了侯爵,還給他們改為劉姓。

    “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悲情英雄項羽,想不到自己的家族被劉邦再一次很“文明”地侮辱了一番。

    歷朝歷代的皇帝賜姓一般都是賜姓給功臣,屬於一種榮耀,比如唐朝的徐懋功改姓成了李勣,明朝的鄭成功一度改姓成了朱成功。

    漢高祖劉邦對曾經的敵人賜姓就不同尋常了,與其說是一種恩寵,倒不如說是強行逼迫項氏家族集體改姓更準確一些。

    項伯是項羽的叔叔,與帝師張良是故交,當年鴻門宴中救了劉老大一命,屬於有恩於漢朝的人,他投降後,被劉邦賜姓劉氏,封為射陽侯。

    孝惠帝三年(公元前194年),項伯病逝,他的兒子劉睢犯有罪過,沒資格繼承爵位,這一支淪落為平民了。

    項襄是項羽的三叔,很早就投降了劉邦,曾跟隨劉邦平定謀反的黥布,後被封為桃侯,更名為劉襄。漢惠帝時期,劉襄因犯罪被廢掉爵位。

    呂后稱制的時候,為拉攏天下貴族,復封劉襄為桃侯。漢文帝時期,劉襄去世,子劉舍繼承爵位。

    孝景帝七年(前147年),劉舍升任御史大夫,不久接替周亞夫任丞相,算是項氏家族混得最好的一支,劉舍在漢武帝在位時期病逝。

    項他(一作項佗)是項羽的族侄,被灌嬰擊敗後成了戰俘,後來歸順了漢朝,受封為平皋侯,傳承了四代,平皋侯劉勝給劉姓老祖宗祭祀之地——宗廟的獻金成色不足,失去了侯爵,沒有血緣關係就是不一樣,這不等於上墳燒報紙嘛。

  • 13 # 憤怒野虎

    岳飛、項羽,都是中華民族的“戰神”。他們的是正直無私、剛直不阿的形象化身,他們勇武有餘,情商不足,不會圓滑處事。因而,“眾叛親離”,最後慘死。

    岳飛,作為南宋時代漢人骨氣錚錚的最後閃耀。他在那個崇文棄武、享樂成風的時代,根本就是與上層皇室貴族觀念矛盾。他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屈”的骨氣,從形式上就是感覺對皇權的威脅。試想,一個擁兵自重,不貪不淫之人,對皇帝的威脅自然是“權力”的爭奪,對於“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而獲天下的趙宋政權,岳飛的品行顯得格格不入流。

    項羽,這個從小就受“正統”思想教育的人。在對待部下“酒肉兄弟”,甚至“敵人”劉邦時,卻始終用那種迂腐不化的紳士公子態度。他雖然有一身本領,卻常犯孤傲自大,固執己見。以至那些“兄弟”得不到好處,被敵人利用,而眾叛親離。最後“無顏以見江東父老”。

  • 14 # 程海明和他的小嬌妻

    在中國的歷史上,無論是岳飛還是項羽,都是中華兒女心目中的英雄,但是最後岳飛卻冤死於風波亭,西楚霸王項羽不肯回江東而自刎烏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兩位大英雄的慘死呢?我認為主要還是政治上的矮小。

    著名的抗金英雄,漢壽觀使岳飛一生征戰無數,所率岳家軍所向披靡,使金人聞風喪膽,留下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美名,岳飛一生一心想中興大宋,直搗黃龍,雪靖康之恥而迎回徽欽二帝,決心主戰的他卻成為了當朝宰相秦檜的絆腳石,同時岳飛的德高望重,深得人心也成為了當朝皇帝趙構的眼中釘肉中刺,很顯然在外征戰的岳飛沒有看到朝中政治的黑暗,宮廷中的文官們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犧牲岳飛成就自己,而岳飛一身正氣亦不屑與這些蠅營狗苟的小人為伍,最後被大奸臣秦檜以“莫須有”之罪名殺害。

    西楚霸王項羽,《史記》中記載“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最後陷於大澤之中時,他仰天長嘆:“吾起兵至今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項羽在用人方面表現的過於自負,完全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這一點,劉邦對他的評價相當正確,“夫雲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軍百萬,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擒也。”其次,他完全不懂的如何獲得人心。類似項羽這樣的人物,往往自視過高。高貴的出身,以及過人的天賦,使他看不起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對普通的百姓更是視如草芥。對自己的極端自信,以及對他人的極端蔑視,使得項羽完全沒有采取任何爭取民心的措施。他每下一城,都縱兵屠掠,使他每攻一城,都遭到拼死抵抗。種種表現使之失去人心,最後烏江自刎。

    無論岳飛和項羽怎麼不懂政治,但是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英雄情節,所以這兩位歷史上的英雄,即使是敗了,但是在中華兒女的心中卻是一份精神寄託,他們的一身正氣,永遠值得我們緬懷,正所謂“不以成敗論英雄”,他們在歷史上的影響永遠值得我們去懷念,去欽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朗普會接受聯合國關於敘利亞化武襲擊事件先調查、後動手的建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