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文史不假

    朱元璋建立起來的大明王朝,總共存續了276年。在這276年間,足有半數以上的時間是屬於皇帝不臨朝的時間,這在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

    至於說皇帝不臨朝的理由,也是光怪陸離,超乎了你的想象力。有的是因為和朝臣賭氣,有的是因為身體不適,有的是因為醉心於女人,有的是因為木匠活太忙,有的是因為修煉悟道……。總之,這是一個奇葩的朝代。

    那麼,在這個奇葩的朝代裡,哪個皇帝最有為,或者相對來說最有為呢?

    很多人都會提到朱元璋,因為他是明朝的締造者。但是,他卻在歷史上留下了刻薄寡恩和兇殘狠毒的惡名,他的好多施政方略雖然強於後代,但還算不得“最有為”這三個字。

    筆者個人不認為他是明朝最有為的皇帝,或許,朱元璋的兒子朱棣,似乎才是明朝最有為的皇帝。

    朱棣不是馬皇后所生的嫡子,而且家中排行老四。這是一個尷尬的皇子,按理說,皇位原本與他無關,他只能老老實實的做一個王爺。

    按照老爹朱元璋的要求,所有成年皇子都得一律離京赴任。朱棣就這樣不情願的離開了南京,冒著北國的風雪,來到北京工作就業,成了一名正兒八經的北漂。時間久了,朱老四已經習慣於自己“燕王”的稱號,在他看來,做個諸侯王也沒什麼不好的。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事情的發展出現了偏差,當朝太子朱標突然死掉了。朱標可是一個被上天無限眷顧之人,他既是長子更是嫡子,是被冷酷無情的朱元璋唯一寵信之人。所以說,只要有他在,所有的皇親宗室和滿朝文武,都認為這是大明的不二繼承人。結果,這個無敵牛人卻早亡了。

    接著,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和三子晉王朱棡也相繼離世。這樣,燕王朱棣就成了朱元璋皇子中最長的一個,而且也是最有能力的一個,當然也就成了最有資格繼承帝位的人。

    可惜!老皇帝朱元璋的傳統尊卑觀念太強,對嫡長子朱標的寵愛轉移到了孫子朱允炆身上。他硬是越過兒子朱棣,直接冊立了朱允炆為皇太孫,把諾大的朱家江山直接傳給了孫子朱允炆,也就是後來的建文皇帝。

    建文帝朱允炆雖然是繼位了,但皇位卻坐得一點都不踏實。因為他的叔叔們個個都是虎狼之輩,有錢有地,有兵有糧。在這種形勢下,黃子澄等大臣們諫言,要不就開始削藩吧。建文帝朱允炆心中甚慰,當即應允同意,下旨開始削藩。

    削藩的過程並不是很順利,或者說是很不順利。燕王朱棣本來就心有不甘,更何況,侄子朱允炆還要步步緊逼,絲毫沒有安撫諸位叔叔的意思。

    於是,朱棣決定“忍無可忍不再忍”,在北平打出了“清君側”的旗號,率領他的驕兵悍將們一路南下。歷時四年的時間,朱棣終於攻佔了南京城,擊敗了自己的侄子建文皇帝,成了朱明王朝新的主人,史稱明成祖。

    我之所以認為明成祖朱棣才是明朝最有為的皇帝,主要基於以下幾個原因考慮:

    一、七下西洋

    鄭和下西洋,是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的交流,甚至是碰撞,不過是積極的碰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被全世界吹出花兒來的航海先驅們,什麼哥倫布啊、麥哲倫啊等這些人,要遠遠落後於中國明朝的鄭和。

    儘管,這一次次的出訪,並沒有帶回來多麼豐厚的經濟回報,基本上都是政治方面的影響。但是,透過鄭和下西洋,明成祖將中華文明大幅度地波及到了周邊各國。

    二、收復安南

    安南也就是交趾,從漢朝開始就一直是中國的屬地。直到五代時期,趁著中國政治的混亂和不穩定,才獨立建國,但依然屬於華夏的屬國。經過元朝的野蠻無序統治後,安南得以從中國的版圖中正式脫離。

    朱棣繼位後,開始發兵攻取安南,重新將其納入了大明朝的版圖範圍。儘管,他的孫子明宣宗朱瞻基在二十多年後就又丟失了安南,但是,朱棣的收復之功,絕不能被歷史所埋沒。

    三、遠征漠北

    征服漠北是朱棣被後世所最津津樂道的功績,充分反映出他作為帝王的霸氣和豪情。

    從永樂八年起,一直到永樂二十二年,前後十四年的時間裡,明成祖朱棣先後五次御駕親征漠北,繼續追剿蒙元的殘餘勢力,成為第一個親征漠北的漢人皇帝。

    可惜,朱棣的後代明英宗朱祁鎮,於25年後在太監的慫恿下,上演了效仿先輩的鬧劇,御駕親征瓦剌部。這次,他丟盔棄甲不說,還釀成“土木堡之變”,真是丟盡了朱棣的顏面。

    四、遷都北京

      朱元璋雖然趕跑了元軍,建立了大明朝。但是,元順帝只是向北逃竄了,元廷並沒有被全部剿滅。此後,漠北就成為大明朝最大的隱患和威脅,戰爭的陰雲一直就籠罩在上空。

      明朝以前,中國最大的安全隱患歷來都在北方。朱元璋時期,透過分封諸子去鎮守邊關,燕王朱棣當時就是負責這一工作的,直接率兵抵擋蒙古的元軍殘餘。

      朱棣登基後,為了徹底解除北方的軍事威脅,最終決定遷都北京,以“天子守國門”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決絕。

    從此,北京取代了南京成為都城。受此影響,中國的政治重心開始北移,確立了明清兩代,乃至於現在都沿用的政治格局。

    五、永樂大典

    雖然說,歷朝歷代的帝王都喜歡用修書立傳的方式為自己歌功頌德,這幾乎已經成了盛世帝王們共同的特點和愛好。

    而朱棣則不同,他主持修訂的《永樂大典》是一部綜合性的超級鉅著。其中的內容,涉及到了詩詞、戲曲、宗教、醫藥、工藝等方方面面,真可謂是“包羅永珍,統合古今”。

    書中收錄了明朝以前的各類重要典籍,共有7000多種之多,目錄就有60卷,合計11095冊,全部3.7億字。全書“用韻以統字,用字以系事”,極大地方便了儲存收錄和檢索歸類。此書現藏於文淵閣內,被稱為是明朝以前歷朝歷代珍本秘籍的寶庫。

    實事求是的說,明成祖朱棣作為一代帝王,儘管其皇位得來有些不光彩。但他的施政可是有板有眼,可圈可點,一系列的舉措都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的進步,他本人也成為了明朝最有為的皇帝!

    回答完畢。

  • 2 # 老豬的碎碎念

    所謂“作為”是指人在事業中的建樹與成就,那麼就此按照甄選條件的話,相信在大明王朝中這個最有作為的人如果朱元璋說第二,應該是沒有人敢說第一。

    有一個人,曾經看到自己的父母在身邊飢寒交迫的病死,曾經幾乎被餓死, 曾經做過和尚,曾經做過乞丐,曾經當過兵,曾經殺過人,最後他完全靠著一己之力大敗陳友諒,消滅張士誠,殲滅方國珍,最後成為了打爆元帝國的大明皇帝,這個人就是咱們今天的主人公,朱元璋,他曾經叫朱重八。

    朱元璋建立了大明之後,他深深的明白老百姓的苦衷,開始頒佈了各種利民的好政策,比如獎勵墾荒,移民屯田和軍屯,並且在全國各地興修水利,根除水患,讓農民無無後顧之憂的在土地上種植,此次外,他還打黑除惡,准許老百姓上京告御狀,對不作為的地方官員,貪汙的官員狠狠懲治,同時狠抓教育,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培養人才,讓大明王朝的經濟空前的繁榮昌盛,對周邊國家頻繁的交流通商,再次讓中國成為萬國來賀的宗主國。朱元璋統治的時期,在歷史上被稱為洪武之治。

    同時老朱也是大明朝最勤政的皇帝,比那些一整就不上朝的垃圾子孫們不知道強到哪裡去了,他在皇帝任上幾乎什麼事兒都是親力親為,天天撲在繁重的政務之上,秒殺某些動不動就下江南,四處遊玩強清代的某皇帝一百倍,就連他的遺詔,他對自己這樣總結,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

    如果非要評一個第二名的話,我覺得應該是朱棣。

  • 3 # 壹窩窩

    明朝最有作為的皇帝,這個我們不能妄加評判。其中朱元璋跟朱棣,應該算是明朝很有作為的皇帝了。 朱元璋是明朝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統帥,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位期間對各個方面都進行了改革,政治上廢丞相,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分掌權力等種種作為,都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他出身不高,小時候是個放牛郎,後來種種貧苦的經歷,豐富了他的人生閱歷,他在一次戰爭中突顯出了他的政治才能,一步步後來成為皇帝,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物。 明成祖朱棣,算是中國歷史上非常有作為的一個皇帝了,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第四子。後來他掌握了權利後遷都北京,並建造了故宮這一偉大、輝煌的建築。朱棣在位期間的政治局面、社會局面比較穩定,史稱永樂盛世,是歷史上一個響噹噹的人物。

  • 4 # 聚合瀟湘

    明朝最有作為的皇帝之首當然是朱元璋,元末時期,從乞丐做到皇帝,試問從古到今,除了他還有誰?有人可能會說劉邦,可劉邦沒有他這麼身世坎坷。劉邦在起義之前還是亭長,電視劇裡,秦始皇巡查的時候,劉邦說了一句:“大丈夫當是如此”,足以證明他有此野心,而朱元璋起義之前可能完全沒有這種想法,哪怕起義後前期都沒有,他只想吃飽而已。可以說是當時天時地利人和造就了朱元璋,明朝可以說是元朝侵略中國200多年以來漢族當家的典範,雖然存在也就短短200年,其中出現很多很奇怪癖好的皇帝。但朱元璋的功勳不可小覷。其次就是朱元璋的兒子朱棣,他能做皇帝,雖然是搶了侄子朱允文的,但他確實有能力能擔當起皇帝的重任。朱允文能當上皇帝,是因為朱元璋覺得長子繼承皇位天經地義,長子死了就長孫。為了能讓長孫當好皇帝,費盡了心思,一起開疆拓土的功臣基本全都殺完。千算萬算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子會去搶,朱棣當上皇帝以後,政治上改革機構,設定內閣,五次御駕親征蒙古,為中國版圖擴張具有重大貢獻意義,並且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形成明初的改革開放。並且組織修編了《永樂大典》,遷都北京,朱棣統治時期的明朝國力強盛,文治武功在整個明朝是最強的,史稱“永樂盛世”。明朝其他皇帝功績相對來說都不怎麼出色,要麼沉迷於酒色,要麼喜歡木匠活。朱由檢最後在煤山上吊,雖然我們能看到他想興復大明,宦官當道,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和親,不納貢,把明朝的氣節表現得淋漓盡致。以上就是我個人的觀點,歡迎大家評論糾正。

  • 5 # 笑看風雲在際

    明朝是中國最後一個由漢族創立的統一王朝,在元末各方勢力的角逐當中,布衣出身的朱元璋終於擊敗了元末統治者,並且戰勝了各方勢力,最終於1368年初稱帝,國號大明 ,定都於南京。明朝的創立分本身就是一個奇蹟,朱元璋作為一個和尚最後能夠登上皇位,自己的個人能力當然佔了很大的一部分,最重要的還是獲得了賢士的輔佐。明朝國祚276年,總共有16個皇帝,其中最勤奮的肯定是開國皇帝朱元璋,而最有作為的皇帝應該是朱元璋的兒子朱棣,下面就和小編了解一下是為什麼吧。

    很多人都知道,原本朱元璋欽定的繼承者是自己的孫子朱允炆,但朱棣最後依靠“靖難之役”奪取了皇位,雖然之後為了鞏固皇位朱棣殺了很多無辜的人,但是對於鞏固明朝前期的統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最終使得明朝變得異常強大。朱棣登上皇位之後,當時明朝的首都還是繁華的南京,而北方地區經常會受到遊牧民族的襲擊,為了鞏固統治,朱棣最終下定決心將首度遷往北京。當時朝廷當中官員都是拒絕的,因為和繁華的南京城相比,北京異常危險,但是什麼也改變不了朱棣的決心。“君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明朝統治者貫徹了這句話,將首都放在了最危險的北方地區,這使得明朝有數次首都險些被攻破,而朱此舉就是為了讓皇帝和國家共存亡。

    在對外政策上朱棣也是非常強硬的,在對明朝軍隊進行大規模的改革之後,朱棣覺得自己已經有了和北方遊牧民族一戰的實力,隨後對外親征蒙古五次,收復安南,在東北、西北、西南等建立行省行政區,加強了南北邊防,促進了中國版圖的統一和完整。在文化方面,朱棣下令編寫一本集中國古代典籍於大成的類書,而書的名字就用自己的年號來命名,這就是《永樂大典》。為了編寫這部鴻篇鉅著,朱棣從全國各地徵召了數百名最優秀的儒生,花費了四年時間才編寫而成,全書22,877卷,11095冊,約3.7億字,彙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

    朱棣統治時期的明朝綜合實力達到了一個頂峰,不僅外國來朝,恢弘的“鄭和下西洋”更是促進了明朝經濟的發展,使得東南亞國家都開始臣服於明朝,那是明朝最輝煌的時期。雖然朱棣在統治前期做了很多不對的事情,但是朱棣對於鞏固明朝的統治也是做出巨大貢獻的,所以說他是明朝最有作為的皇帝也不為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朝宦官專權,甚至能威脅皇權,為何卻會輕而易舉地被皇帝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