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簡史資深宅

    朱元璋建國後專門打造了一面鐵牌,懸掛在宮門之上。鐵牌上書:“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

    可以說包括朱元璋在內的很多人都知道太監專政帶來的弊端。

    可諷刺的是,朱元璋最怕宦官專權,但恰恰是明朝,成為中國歷史上宦官最有權勢的時代,被人們稱之為“最大的太監帝國”。

    明中後期皇帝大多不理政事,從朱祁鎮開始,王振成為明朝第一個專權的太監,不僅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還鼓動英宗朱祁鎮親征,結果全軍覆沒,皇帝也被敵軍俘虜,使明朝元氣大傷。

    從那以後,明朝又出現了汪直、劉瑾、馮保、魏忠賢等等眾多著名的權宦,這都是從王振開始的。

    今天我們用魏忠賢講講為什麼明朝太監容易專權 卻又容易被皇帝除掉?

    魏忠賢

    魏忠賢只是個街頭流氓出身,可以說是一個目不識丁的無賴。因為巴結大太監和傍上了皇帝的奶媽,才得寵。當然,像魏忠賢這樣,能從底層混到這個位置,肯定是渾身的心眼,手腕權謀,自然不差。

    此人極受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然後就是這樣一個權傾朝野的大太監,竟然在一夕之間就被少年皇帝崇禎滅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魏忠賢的權力來自皇權,是靠皇帝寵幸。細細品味,權力其實還是在皇帝手裡,只是皇帝懶得管,讓魏忠賢暫時幫著幹活而已。一旦皇帝察覺不對,要將權力收回,魏忠賢就變得一文不值、不堪一擊。

    可以說他只是個打工仔而已,皇帝說開就把他給開了。

    不管是天啟皇帝還是崇禎,其實都一樣,想要控制魏忠賢可以說是易如反掌。

    在瞭解了這位新皇帝崇禎的心思後,朝野上下可謂人心浮動。他這樣的人生平得罪的人肯定不少,除了巴結他的,估計都是恨他的,放眼看去,滿朝皆敵人,連曾經的親信都站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更何況還有一批只知道滿嘴仁義道德,卻不幹任何實事的東林黨,他們正希望崇禎皇帝打倒自己政敵。

    此時的魏忠賢“樹倒猢猻散”,沒有誰幫他,誰也不可能為了他跳出來跟皇帝作對,最終曾經風光一時的大太監魏忠賢在一家驛站裡上吊身亡。

  • 2 # 北疆同心聊歷史

    明朝的宦官專權,從本質上講是無法威脅到皇權的。這一點同漢、唐時代的宦官專權,還是有所區別的。為什麼這樣講,有以下三個理由。

    一、明朝的宦官專權,從很大程度上來講,是皇帝有意放縱的結果。

    漢代(東漢)是一個外戚與宦官交替執掌政權的朝代,由於皇帝的縱容導致了宦官勢力,最終膨脹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以致於最後釀成十常侍之亂,東漢王朝也因此而一厥不振。

    唐代則在其後期,將中央禁衛軍都交到了宦官之手。導致了最終皇帝被架空,皇權大受削弱的後果。甚至有幾位皇帝都被宦官隨意弒、廢。

    明朝則與之不同,明朝皇帝始終沒有放鬆對軍權、政權的掌握。他們對那些專權的宦官,釆取的是利用手法。利用宦官去幹一些皇帝不願幹、不能幹、不肯幹的事。

    而這都是些什麼事呢?大多是皇帝與朝臣集團鬥爭的事!皇帝為了壓制朝臣們對皇權那唯我獨尊的挑戰,而不得不釆取利用宦官對朝臣們進行打壓的手段。

    因此在有明一代,就算宦官的勢力再大、能力再強,也不過是可資皇帝利用的工具罷了!既然只是工具,那麼作為主人的皇帝,自然就可以對他們任意更換、生殺予奪了!

    二、明朝皇帝根基未倒,最終裁決權仍在皇帝之手。

    明朝在長達幾百年的發展歷史中,建立起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統治秩序與制度,使得皇帝始終是這一秩序難以繞過的中心。

    明朝外有分封於各地的藩王,讓他們行使屏衛皇帝的權力——雖然在明成祖朱棣靖難之後,藩王的權力受到了制約與削弱,但是在地方上他們依然還是一支不可低估的有能量的勢力。

    明朝皇帝設有錦衣衛,他們作為皇帝的親軍,擁有捍衛皇帝的權力。所以儘管明朝皇帝利用宦官,但也並非是無限信任,錦衣衛仍然可以對宦官勢力形成某種制約。

    明朝的朝臣是忠誠於皇帝的,所以儘管有些臣子加入了″閹黨",但那也是為了謀求榮華富貴,而不是反對皇帝。在明朝晚期的歷史上,朝庭中朋黨林立,幾乎沒有誰可以置身世外。因此閹黨儘管能夠呼風喚雨,但是卻始終無法擺脫、凌架於皇權!

    明武宗時代的劉謹,在得勢時是多麼地飛揚跋扈、不可一世。天啟年間的魏忠賢,在其得勢時黨羽遍天下、心腹滿朝堂。可最終還不是皇帝略施手段,就將他們剷除了嗎?這就說明了明朝皇帝是善於利用宦官,而又善於控制他們的——宦官可以在皇帝的默許下飛揚跋扈,但決不能危及皇權,否則就得被“咔嚓”掉!

    所以整個明朝大政的最終裁決權,始終是掌握在皇帝之手的!就連最終自縊而亡的崇禎皇帝,也是在北京城被攻破、大明的統治秩序崩潰以後,才喪失了最終裁決權的——當然了,由於崇禎皇帝勤政,在他執政的時代裡,也沒有哪個宦官能專權。

    三、明朝的宦官與朝臣彼此牽制,是皇帝在居中制。

    明朝皇帝在吸取了前面歷朝歷代的經驗教訓之後,真正的做到了“以史為鑑知得失”,他們當然深知,漢唐兩朝因為宦官專權,而導致皇權旁落的歷史教訓!

    因此明朝皇帝們將制衡之術,玩得爐火純青。且看那有名的信用宦官的皇帝,比如明武宗朱厚照,他對劉謹也是既用又防的,而且在明朝的朝堂之上,始終有一批大臣不買劉謹的帳。這是什麼原因?還不是因為皇帝為了制衡宦官,而有意為之的!明武宗是這樣,其他皇帝也差不多。

    沒有皇帝的旨意,任憑宦官的權力再大,也無法自行其事。因此也可以說宦官所整的人、害的人、打擊的人,都是皇帝想整、想打擊,而又不方便直接出手打擊的人,宦官只不過是皇帝利用的工具罷了。

    明朝朝臣有一個怪現像,他們善於空談者多,務實者少。許多人為了某些“原則問題”,甚至不惜與皇帝對著幹,許多明朝皇帝為此而頭痛。為了制約與壓制朝臣們,某些明朝皇帝便想出了,利用"自己人"去制衡朝臣的辦法。

    明朝內閣的權力也在後期得到了加強,從而形成了皇權與閣權竟爭的趨勢。為了大權獨攬、制約內閣的權力,明朝皇帝便開始釆取在朝臣之間“摻沙子、挖牆角”的方法,利用宦官去分化朝臣,使其權力不能過渡膨脹,已至影響到皇權。

    也因此宦官們才得以在表面上操弄權柄,但是真正的權力,還是掌握在皇帝之手的。宦官們在無法全面控制朝臣的情況下,又怎麼可能反過頭來反噬皇帝?而朝臣中不買宦官帳的,有骨氣之人也不少。就樣就便於皇帝居中制衡,大施互相牽制的手段!

    綜上:明朝的宦官儘管得勢,但是卻始終只是皇帝手中利用的,棋子與工具罷了,最終執掌裁決權的還是皇帝。也因此明朝宦官的權勢,是由皇帝的好惡來決定生殺予奪的。他們的權力是無法同,漢唐時代的同類相提並論的。

  • 3 # 小哥燴史

    明朝宦官專權,確實是中國歷史上極為獨特的一種存在,他們的權力之盛,巔峰時大有趕超皇權之勢,但有明一代,再大的權宦也沒有出現過謀逆弒君的現象,這個確實值得我們好好思考:

    在小哥看來,之所以能這樣,有這麼幾個原因:

    1、千萬不可忽視教育的力量

    眾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對於宦官弄權是極度厭惡的,為了防止這種事情的發生,嚴令太監不得認字。但僅僅到了朱棣時期,宦官就因為其特殊的作用和靖難之役前後的表現征服了永樂大帝,並在永樂朝逐漸開始登上政治舞臺,成了奪位後多疑猜忌的朱棣最信任的一個群體。

    不怕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其實這話得看怎麼解讀,更要看教文化的是誰,學的又是什麼!

    這裡,不得不提宣德帝朱瞻基的作用,這位永樂帝的聖孫,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設立專門的機構和場所,專門教太監們讀書識字!老朱天上有知,不知會不會氣死!

    這些太監們自然也是十分珍惜這樣的機會,而給他們灌輸的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忠君愛國!就好像天下讀書人對儒家孔孟之道的推崇一樣,他們對於忠心的認識必然也是深入骨髓的。所以,他們最大的理想,是成為太監中出類拔萃的人物,但對於皇帝,他們的潛意識裡都是一樣的:我們都是天子的奴才,是必須服從陛下的旨意的!

    2、制度上確保,政權、尤其是軍權不得染指

    明朝太監的權力,一是無孔不入的特務機構——東廠的指揮權,二就是票擬的批紅代理權——司禮監秉筆太監,但細細分析就可以看出,這兩樣權力都是完全依附在皇權之下的,你可以說皇帝們懶惰,不思進取,但有一點不得不承認:政權、軍權,太監們是從來沒法控制的!

    換句話說就是:最後拍板的永遠還是皇帝本人!

    所以,皇帝們大可放心,這些太監們權力再大,也是在自己掌控範圍內的,或者說,他們權力的大小,都是自己一句話的事。只要軍權在手,決定權不丟,這些聽話的奴才們怎麼看都比前廷們那些可惡的,整天滿嘴跑火車卻不幹實事的言官們可愛的多!

    3、存在的意義,就是要做攪屎棍

    不管出於有心還是無意,大明的朝堂,因為宦官的強勢存在,讓皇帝們在文官、武將兩大傳統政治勢力之外,又多了一個選擇,並且這個選擇更加貼心,更加私密,許多皇帝們想做卻沒法做的事情往往都可以由他們來完成。他們的做法更務實,更接帝氣,在皇帝眼裡是平衡朝堂的一枚重要棋子。

    另外,皇帝們也基本不用擔心,太監們和大臣們會自發地走到一起,抱成一團的。

    因為某種方面的原因,他們和文官集團、武將勢力很難走到一塊去,文官、武將打心眼裡是瞧不起這些有缺陷的閹人的,但他們的自尊也是需要維護的,所以,深諳權術的帝王們就有了大量的操作空間,在這三股勢力間縱橫捭闔,互相牽制,以維護皇權至高無上的尊嚴。

    綜上,可以看出,宦官專權再過分,再怎麼撲騰,他們的命運最終還是掌握在統治者的手裡,這一點,與漢、唐的禍國亡朝的太監弄權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 4 # 月下風評

    因為政治是講平衡,不管那一方獨大都是對皇權存在威脅的,宦官作為牽制其他集團派的對手存在,而且宦官權勢再大也是皇帝給的,宦官是幫皇帝看家護院的,沒有皇帝授權宦官也指揮不了其他機構,所以宦官輕而易舉地被皇帝除掉。

  • 5 # 青史一葉

    我來回答一下。

    我覺得明朝宦官專權,還真沒威脅到皇權,相反讓宦官專權是皇帝有意而為之,所以說皇帝想要除掉宦官,輕而易舉,不費吹灰之力。

    最近一直在研究魏忠賢,就拿魏忠賢來說吧。

    天啟皇帝放權給魏忠賢,甚至賜予他金印,來代表他行使皇帝的權力。表面上看魏忠賢權傾朝野,實際上天啟皇帝還是掌控著大局。天啟皇帝想要除掉魏忠賢,非常容易。

    就如同你養了一條狗,表面上這條狗看家護院,十分的兇狠,有敏銳的嗅覺和洞察力,爪牙也是十分的鋒利。但是你還是能輕而易舉的制服它,甚至殺死它。不是因為狗笨,而是因為狗的忠誠。

    魏忠賢對天啟皇帝就是百分百忠誠,哪怕是“九千歲”差一千就成了“萬歲”,他也沒有選擇去捅破這層窗戶紙。後來天啟皇帝病重期間,崇禎皇帝上位,也能體現出來他的忠心。如果魏忠賢有半點私心,恐怕崇禎皇帝根本就見不到天啟皇帝,上位也就不是這麼容易了。

    崇禎可不是天啟皇帝,你魏忠賢當年誣陷過我,我還不幹掉你?雖然你是天啟皇帝的一條狗,他臨死前也交代了可以任用你。但是時代不同了,你對我半點用處沒有。太祖朱元璋解決了一切可以制約皇權的問題,沒人可以造反,唯獨造反的還是朱家自己人。宦官就更別想了,就像我說的魏忠賢是對天啟皇帝忠心所以不造反,但凡事沒有絕對,他難道半點造反的心也沒有嗎?這或許只有他自己知道。也有可能是魏忠賢害怕而不敢造反。但可以肯定的是,明朝歷來解決權臣都是一句話的事,別說你這個死太監了。比如嚴嵩,嘉靖皇帝一句話就把他辦了。比如劉謹,時稱立皇帝,正德皇帝說讓你挨千刀就挨千刀。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皇權就是皇權,魏忠賢臨死也是聰明,選擇自己上吊。不過死後就不好過了,崇禎皇帝派人把他屍體弄出來,依舊是千刀萬剮。

    所以說,明朝宦官專權,根本威脅不到皇權,皇帝想要除掉他們,輕而易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埃及法老崇拜什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