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問上醫

    長期吃素,膽固醇水平還是很高。這可能是因為自身合成太多,或者是脂肪分解代謝有問題,下面就和您看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自身合成太多

    人體的膽固醇來源有兩條途徑,一條是經食物獲得,另一條是經自身組織細胞合成。由自身合成的膽固醇佔體內膽固醇總量的70%-80%,並且主要是在肝臟合成。所以如果您肝臟代謝異常,體內不受控制的大量合成膽固醇。這樣即使您長期吃素,也還是攔不住膽固醇水平的增高。

    肝臟合成膽固醇最主要的原料之一是葡萄糖。如果您不控制碳水化合物(主食)的攝入量,也會導致膽固醇超標。

    分解代謝有障礙

    血脂高,可能也是由基因遺傳引起,這就是常說的家族高膽固醇血癥,也是脂代謝疾病中最嚴重的一種。如果遺傳了父母一方或雙方,用來編碼低密度脂蛋白受體有問題的基因,就容易出現此病症。因為低密度脂蛋白受體主要負責將血液中多餘的低密度脂蛋白吸附回肝臟進行分解代謝,一旦該基因發生病變,就會導致肝細胞表面,此受體缺失或功能失調。從而導致血液中脂蛋白水平升高。

    膽固醇高,我們該怎麼辦

    藥物治療

    通常他汀類藥物,就能有效控制血脂。但對於高脂血症後期患者或家族高膽固醇血癥患者,醫生可能還會同時聯合依折麥布或膽汁酸螯合劑。他汀類藥物可以抑制膽固醇的分泌,依折麥布可以有效減少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膽汁酸螯合劑可以加速膽固醇向膽汁酸的轉化,多藥聯合從而有效降低肝內和血漿內膽固醇水平。

    少吃富含飽和脂肪酸的食物

    各種肉類(除了魚肉)、動物內臟、全脂牛奶等富含大量飽和脂肪酸,家族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尤其要少吃這類食物。

    選擇更多的高纖維食物

    桃子、草莓、黑莓、西蘭花等富含大量纖維,腸道里的纖維可以吸附脂肪,隨糞便排出去。

    戒菸戒酒

    菸酒進入體內會對血管內膜造成刺激,導致膽固醇更容易沉積或附著到血管內膜上。

    運動鍛鍊

    選擇適合自己的鍛鍊方式,如慢跑,快走,健身操等。多運動能促進機體代謝,有利於控制膽固醇水平。

  • 2 # 王強的價值經營

    這是個美麗的誤會。

    膽固醇高屬於高血脂的問題,可能因為有個“脂”吧,大家很容易就聯想到“脂肪”,也就聯想到“大魚大肉”。因此,就自然而然地認為,少吃肉,多吃素,脂肪吸收少了,不就血脂降低,膽固醇也就低了嘛,可結果並非如此,怎麼會這樣呢?

    因為你搞錯了。膽固醇絕對多數是體內合成的,不是食物直接供給的。血脂(膽固醇)的水平受食物中的脂肪含量影響較少,反而是受“糖”,食物中的人工新增糖、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影響更大。吃素的人,往往會食用更多的碳水化合物,米飯、麵食等,這些在體內會轉化為葡萄糖,因而提上胰島素水平,最終造成膽固醇水平升高。

    所以,要想降低膽固醇,不是多吃素,而是少吃“糖”。

  • 3 # 綜合內科張醫生

    這是個非常不錯的問題,當真有很多的朋友對此存在疑問,平日裡不吃肉不吃蛋,連炒菜的油都是限了量的,為什麼膽固醇還是容易高呢?其實說來也是簡單,膽固醇的來源太多且消耗太少,下面咱們就具體的說明一下關於膽固醇的來源和去路以及降低膽固醇的方法。

    我們的肝臟是膽固醇的“合成工廠”,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的膽固醇有八成以上是由肝臟合成的,剩餘的兩成才是來自於食物,所以,哪怕您一點油脂也不吃,身體裡也缺不了膽固醇;而且肝臟合成膽固醇是以葡萄糖為原料的,只要原料充足,膽固醇就會源源不絕,那麼,作為生命之基的葡萄糖又怎麼會缺乏呢?所以,只要您還吃飯,尤其是攝入了高熱量的食物時,就會導致葡萄糖過剩,繼而就會出現膽固醇增多的情況。

    另外,正常情況下,膽固醇的去路方式比較侷限,包括轉化為膽汁酸、類固醇激素等等物質,或者經腸道直接排出體外,但這些方式對膽固醇的消耗是有限度的,當膽固醇的合成超過這些消耗時,它就會在體內蓄積,進而誘發高膽固醇血癥,那麼,我們要怎樣控制膽固醇呢?

    同樣的,增加運動量也並非為了促進膽固醇的消耗,而是為了促進其合成原料的消耗,雖然運動對膽固醇的利用極其有限,但是當運動消耗了大量的葡萄糖時,膽固醇的合成也會受到限制,這樣我們便能達到降低膽固醇的目的!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 4 # vista營養師

    血脂是血漿中甘油三酯和類脂(磷脂、糖脂、固醇、類固醇)的總稱,廣泛存在於人體中。它們是生命細胞的基礎代謝必需物質。膽固醇主要用於合成細胞漿膜、類固醇激素和膽汁酸,在人體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於膽固醇的爭論延續了百年,我先帶你回顧整個膽固醇歷史。

    膽固醇與心血管健康的百年爭論:

    1910年,德國化學家溫道斯發現,人體動脈壁粥樣斑塊內有大量膽固醇沉積,其膽固醇含量是正常動脈壁的20~26倍,他推測,是血中膽固醇水平的異常升高促發了動脈粥樣硬化。

    20世紀40年代,當時美國心臟病態勢愈演愈烈,引起社會擔憂。那時人們通常認為,心臟病發病的原因是人體衰老。

    1958~1968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生理學家Ancel Keys組織了一項7國研究,觀察了10年萬名中年男性,證實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隨著膽固醇水平的增高而增高。Ancel Keys聲稱,總膽固醇水平每增加1%,冠心病危險性增加2%~3%。

    1961年,Ancel Keys登上《時代雜誌》的封面,他聲稱在飲食中的飽和脂肪致動脈阻塞,可造成心臟疾病。

    1984年時代雜誌封面刊登:飽和脂肪膽固醇是導致心臟疾病的一個原因。

    2014年,時代雜誌的封面刊登:“我們錯了!關於飽和脂肪,他們不會引起心臟疾病”。Time Magazine cover story in 2014. Scientists were wrong about saturated fats. They don’t cause heart disease after all.

    (Ancel Keys是炮製膽固醇導致心血管病的始作俑者,這個心理醫生髮布的所謂膽固醇調查,造成了接近五十年的膽固醇誤解。而幕後真正的推手,是製糖業財團,他們將糖對心血管的傷害轉嫁給了膽固醇)

    膽固醇被誤解的核心:飲食中膽固醇和血液中膽固醇不同!

    2015年,美國發布新版營養膳食指南,不再限制美華人的膽固醇攝入量。而在2010年美國公佈的上一版膳食指南中,建議膽固醇日攝入量應在300 mg以內。

    三年時間過去,中國的營養師和醫生大多還在沿用膽固醇日攝入300毫克的舊標準,不得不說我們在接受新資訊和新知識方面嚴重滯後。這裡順便提一下中國2016年提出的營養膳食寶塔,是1992年美國農業部提出的營養膳食指南的翻版,那裡的糖明顯超標!

    美國營養膳食指南指出,飲食膽固醇和心臟病之間沒有明確相關性,因此取消了對事物中膽固醇的限制。但該指南沒有否認血中膽固醇和心血管病的關係。

    2016年,美國心臟協會公佈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吃對脂肪可以挽救全球超過100萬人的生命!Could Eating Saturated Fats Save 1 Million Lives per Year. 

    最新的美國《營養膳食指南》取消膽固醇攝入限制是對膽固醇錯誤認識的一次矯正。具體建議是:多吃水果、蔬菜、粗糧、深海魚、橄欖油、豆類和堅果,少吃糖、細糧、紅肉和加工肉類。指南建議關注糖分攝入量,這是膳食的一大隱患。

    Vista關於降低血脂的建議!

    原則一:控制精緻米麵類糖類食物,就可以很好的控制血脂的大量產生。

    20%的血脂來自體外攝入,80%的血脂來自體內合成!在體內合成的部分,大多數的血脂來自我們日常吃的糖類食物轉化。轉化過程為:葡萄糖→乙醯輔酶A→脂肪酸→脂肪。糖才是導致血脂升高的罪魁禍首!

    大量精緻的米麵類食物會快速升高血糖,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除了一部分轉化為糖原,大部分會轉化為膽固醇,導致血脂上升、肥胖甚至胰島素敏感度降低的二型糖尿病。

    高血脂患者更要減少甚至杜絕精緻米麵的攝入,增加糙米、雜豆、肉、蛋、蔬菜比例,並控制熱量攝入總量。

    必要時,晚餐不吃主食,以蔬菜、肉、蛋、雜豆作為食物。

    常見誤區一:過分強調低油低脂清淡飲食甚至全素食,脂肪攝入不足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美國塔夫茨大學傅萊曼營養科學與政策學院的戴瑞什·莫薩法利安博士主導進行了上述研究。研究人員針對2010年涉及186個國家的資料進行了歸納分析,全球超過71萬例的心臟相關疾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冠心病等)死亡是源於多不飽和脂肪酸攝入不足;死於“壞脂肪”攝入過量的約為25萬例。該研究第一次證實了,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不足會導致心臟相關疾病增加。

    常見誤區二:全素食的清淡飲食會使米麵等糖類食物攝入過多,反而增加血脂升高風險!

    原則二:增加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

    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有:深海魚、亞麻油、橄欖油、茶籽油、核桃、大豆、杏仁、花生等。

    要增加金槍魚、沙丁魚、海鱸魚等深海魚的攝入,增加橄欖油、亞麻油等優質油脂攝入,紅燒肉,燉煮超過兩個小時,其中40%的飽和脂肪酸會變成不飽和脂肪酸,適量吃反而幫助改善血脂。而且,高脂肪食物隨著攝入量增加,人體吸收的量會隨之銳減。

    瑞典一項長達兩年的試驗證實,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不僅能達到最好的減肥效果,還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常見誤區三:脂肪攝入不足會有多重疾病增加風險。作為人體不可缺少的三大宏量營養素之一,脂肪能夠為人體提供能量,保護內臟,維持體溫,並參與機體各種代謝活動。脂肪攝入不足,會導致脂溶性維生素缺乏。脂溶性維生素A、D、E缺乏,出現乾眼病、夜盲症、骨質疏鬆等。

    原則三:杜絕反式脂肪酸。

    目前較公認的‘壞脂肪’是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是已知的造成動脈粥樣硬化的膳食獨立危險因素。氫化植物油、植物奶油、精煉植物油、起酥油、人造黃油、代可可脂等都含有反式脂肪酸!蛋糕,餅乾,曲奇,油炸食品等食物要注意避免。

    原則四: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量。

    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有:芹菜、菠菜、秋葵、胡蘿蔔、牛蒡、胡蘿蔔、豌豆、薯類和裙帶菜、蘋果、菠蘿、荔枝等,膳食纖維可以減緩小腸對血糖血脂的吸收,還可以改善腸道菌群環境,對血脂控制有利。

    原則五:避免酗酒。

    喝酒過量是誘發高血脂的主要因素之一,酒精會帶來熱量過剩,在體內可轉變為乙酸,乙酸使得遊離脂肪酸的氧化減慢,脂肪酸在肝內合成為甘油三酯,而且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分泌也增多。所以,長期大量飲酒,就會出現嚴重的高脂血症。

    原則六:補充維生素B族,幫助糖、蛋白和脂代謝,緩解肝臟負擔。

    富含維生素B族的食物有豬肝,糙米,胚芽米,麥芽,瘦肉,木耳,綠色蔬菜等。

    長期吃素,葉酸、維生素B族尤其是維生素B6和B12會明顯缺乏,不但對降血脂不利,氨基酸代謝中間產物同型半胱氨酸也會出現代謝障礙,血同堆積更容易導致高血壓、卒中等心腦血管病的風險。

    常見誤區四:吃肝不會引發膽固醇升高!醫生一再提醒不要吃動物內臟,但是肝是特例,豬肝是維生素B族含量最豐富的食物,適當吃肝不會導致血脂升高,恰恰相反,吃肝可以幫助血脂代謝!醫生不是營養師,他們的營養觀念往往陳舊而沒有可操作性。在飲食營養建議上,醫生更需要了解最新資訊,與時俱進。

    如果你的腸道菌群良好,可以幫助身體制造維生素B族,但是長期飲食不當,高糖飲食,低纖維飲食,特別是抗生素類藥物的使用,都會破壞腸道菌群環境。

    vista專注非藥物調理,給你的全是乾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很多人認為發動機扭矩越大加速就越快,這個說法正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