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她兒子和她說出差,她不信。就逼著她兒子把領導和同事的電話給她,她要確認。 她兒子不願意,她就威脅,不給她十一後就去她兒子單位問。 即使老婆這樣都很過分,更何況是母親。 怎麼和她解釋都不聽,只要違揹她的意思,她就搬出陳年舊賬抱怨,從一歲說到26歲。 遇到這樣的母親,怎麼處理
2
回覆列表
  • 1 # 吖頭1988

    謝邀答:這位母親的做法有點過激,過多的干涉孩子的生活不是對他好反而給他造成了無可奈何的麻煩。況且都二十多歲了不是小孩子了,早該放手讓他們自己去適應生活和社交圈的種種。而不是一再把他們當做是長不大的孩子。應該慢慢給她講道理,凡事都要自己親力親為,不要大小事都讓媽媽參與【當然大事還是要商量的】讓媽媽知道你已經長大了不再是那個什麼都要靠媽媽來幫你的那個小孩子了。

  • 2 # 簡一

    2012年,第一次看《黑天鵝》,以為是部驚悚片;6年後的2018年,再次看《黑天鵝》,卻發現是心理片。官方百科說這是有關芭蕾舞的驚悚故事,事實上,這是一個小女孩拼命想掙脫媽媽的控制,想找到自以為的“完美”,最終精神世界崩潰的故事。

    女主角妮娜是個28歲的芭蕾舞演員,她有個控制慾很強的媽媽。從小把她培養成乖乖女,衣服和房間大多是粉色的;每天早上為她準備早餐、給她穿衣,晚上給她蓋好被子,開啟天鵝湖的音樂盒,關上燈和從不上鎖的門;不管她願不願意,強行給她剪指甲。

    時常唸叨,媽媽是為了生下她,才放棄芭蕾舞的事業;如果不是從小媽媽陪著她上芭蕾舞的課,她又怎麼會喜歡上芭蕾舞,甚至成為舞團的女主角;明知她的胃不舒服,還做出扔掉蛋糕的舉動,只為逼她吃一口蛋糕;為了懲罰她喝酒晚回家,媽媽在第二天早上關掉早起鬧鐘,故意讓她遲到,趕不上排演。

    媽媽的生活重心,看似全部是妮娜,其實不過是為了實現自己年輕時的夢想。她沒有獨立、自由與平等的人格,因為她是媽媽的“替代品”,只能按照媽媽的要求去生活。一旦她不聽話,媽媽不是用冷暴力,就是直接威脅,讓她產生內疚感和愧疚感,迫使她做出讓步。

    像這樣的“用一些直接或間接的手段勒索我們,我們如果不按他們的要求去做,就有苦頭吃了”的做法,就是蘇珊·福沃德在同名著作《情感勒索》中所說的情感勒索。它是控制行動中一種最有力的行動。

    《情感勒索》是一本暢銷全球20年的經典心理學書籍。之所以如此暢銷,原因或許有三。其一,全書邏輯清楚明瞭,案例典型生動,就像發生在我們身邊一樣,很容易有代入感;其二,作者蘇珊·福沃特就像一個老者,娓娓道來情感勒索發生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以及我們力所能及可以採取的解決方法;其三,適合每一個年齡段的人閱讀,尤其推薦給像妮娜一樣,有控制慾很強父母的人。或許我們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事,但至少能減輕內心的痛苦,知道未來再次發生類似的事,該何去何從。

    這本書是由蘇珊·福沃德和唐娜·弗雷澤合力完成的。蘇珊·福沃德是美國著名的心理治療師,也是暢銷書作家、演講家和主持人。她經常活躍在大眾的視野範圍之內,不遺餘力地科普心理知識,給心靈受傷的人帶去安慰。她的另一本著作《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同樣推薦給大家,與《情感勒索》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情感勒索》全書共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全面剖析情感勒索,第二部分提供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技巧和策略。由於情感勒索無處不在,特別容易發生在關係非常親密的人之間,他們知道我們的弱點是什麼,也知道用什麼樣的方式能讓我們妥協,所以學會用這些方法,能幫助我們不再退讓,勇敢面對生活、工作和感情中的人際關係。

    想要真正發揮出這些方法的作用,是建立在反覆不斷的練習之上,一次或幾次使用是沒有效果的,畢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需要有足夠的耐性。

    一、情感勒索,反映了我們的成長經歷

    《原生家庭》裡有這樣一句話:“當你小的時候,家庭就是你的全部。家庭教會了年幼的你如何去看待這個世界,你才能夠決定自己是誰、該如何與人相處。

    我們在情感勒索中做出的任何舉動,說過的任何話,是受害者抑或勒索者,絕大部分原因是我們在原生家庭裡學到了什麼,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什麼。是過去的經歷和我們的性格,共同造成了情感勒索的發生。

    對於受害者來說,他們會做出讓步,其實都是一種下意識自我保護的模式。害怕發生矛盾與衝突,寄希望於和平方式解決問題,有時明明知道問題的原因,還是不斷懷疑自己,甚至把所有發生的事情都歸於自己身上,以一種乞求的心態來維持表面的平靜。

    然而,一味的縱容和默許,使得自己的底線一退再退,漸漸地在某些問題上,喪失原則,讓勒索者得寸進尺,一而再再而三地傷害受害者。

    對於勒索者來說,他們的行為是出於恐懼與挫敗。當他們在貶低別人時,其實是將自己身上的缺點,投射到對方身上,即使對方沒有相同的缺點,也要迫使對方承認。因為他們能獲取到滿足自身的最大利益,也得到了想要的安全感和依賴感。換句話說,他們的歡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最重要的,他們始終知道什麼是最有效的,最快速的方法。就像吃不到糖的孩子,只要他們一哭,媽媽就會拿糖來哄他們。長此以往,孩子知道,只要自己哭了,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媽媽也會無條件地滿足自己。在這段關係中,孩子就是勒索者,媽媽就是受害者。

    以上所說的基本都屬於情感勒索裡的勒索他人,勒索物件是家人、朋友和工作夥伴。蘇珊·福沃德認為,還有一種勒索是自我勒索,受害者始終活在別人的期待中,努力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做別人眼中完美的自己。殊不知,這個世界裡沒有完美的人,只有真實的人。

    《無聲告白》裡曾說:“我們終其一生,就是為了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當我們有勇氣不再迎合他人的期待,只滿足於取悅自己,重視內心的感受時,就是在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就是找到真正的自己。不論這件事有多小,只要喜歡,都是大事。

    即便沒有找到喜歡的事,即便有很多事身不由已,也要留一些時間給自己,隨著性子來,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前提是不能做出傷害別人和自己的事),讓自己活得更加開心,快樂一些。與此同時,自我勒索的症狀也會慢慢減輕。

    二、傷人傷己,陷入惡性迴圈

    電影《黑天鵝》的結局是開放性的,並沒有明確透露,妮娜是否已經死亡。只知道妮娜倒在安全墊上時,左腹滿是鮮血,而坐在觀眾席上的媽媽,滿臉淚痕。我想她是後悔了。兩敗俱傷,是她從來都沒有想過的,更是她最不想見到的,她想要的僅僅是女兒像之前一樣,對她百依百順,言聽計從。

    像媽媽要求妮娜無條件的順從,是蘇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中所說的二分法,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情感勒索方式。簡單來說,即無論他們做什麼都是對的,錯永遠在受害者。他們高高在上地命令我們,按照他們的方式來做。一旦我們不順從,就會打著我們不關心他們的名義,利用我們的內疚感,迫使我們做出妥協。

    其二,病態化。字面來看,指某方面是有問題的。主要發生在我們與他們意見或想法不合的時候。在他們看來,所有人都必須和他們想的一樣,一旦有人的想法與他們是相反的,就會指責這些人是有問題。換言之,所有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和是非觀都是一致的,要不然就是異類。

    其三,聯合陣線。這個有點抱團的意味,相當於一個人對抗一群人,勒索者就是這群人裡的領袖。他們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找到一切可以找到的人和證據,來證明自己所說的都是正確的,這樣就有足夠的理由,讓受害者承認自己是錯誤的,最終達到他們想要達到的目的。

    最後一個,是消極比較,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小時候,我們會聽到“你看看人家考得多好,多乖啊”;長大了,我們還會聽到“你看看別人家已經結婚生孩子了”;工作中,我們更會聽到“你看看你同事做的這麼好”。他們總是拿別人的長處與我們的短處進行對比,打擊我們的自信心。

    四種情感勒索的結果,都是傷人傷己。最令人難過的是,我們很多時候會因此失去完整的自己。沒有主見、沒有自信、不斷地懷疑自己,好像做什麼都不對,只能依賴於別人生活。然而,當我們能夠堅守自己的陣地,學著關心自己,並用理智面對情感勒索時,一切都將是新的開始。

    三、勇敢面對,把失去的自己找回來

    蘇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裡,這樣說道:“我一生冒過很多次險,只要我能保持極高的自我完整性,我便能忍耐別人不贊同的沉默甚至尖銳的批評。”自我完整性更多指的是,一個人擁有獨立思考,自主決定的能力,他人的建議只能做為參考,生活的主動權永遠掌握在自己手裡。

    這才是面對情感勒索該有的態度,她還教給我們三個技巧來對抗情感勒索。

    首先,停下來,讓自己多思考。事情剛發生的時候,作為當事人的我們,腦子裡其實是很混亂的。如果當下就做出任何舉動的話,極有可能重蹈覆轍,甚至更糟糕。最好的應對方法,就是以不變應萬變,以靜制動。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慌的人不是你,而是勒索者。此時,整件事情的主動權就在我們手上了。

    其次,冷靜觀察,知己知彼。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說的是局外人更能全面而理性地看明白整件事情。當我們以第三方的身份,來分析勒索者的需求,與我們面對他們的需求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時,所有之前被困擾的、無法解決的,都會一一迎刃而解。

    最後,制定策略,學會做個大人。從孩子變成大人,並非是件易事。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大多會驚慌失措,不知該如何是好;而大人則會查詢問題的原因,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我們在面對情感勒索時,能以一個成年人的身份,去面對,去分析,去解決,妥協的次數會越來越少,甚至最後擺脫情感勒索。

    所以,我們更加要勇敢面對情感勒索,把失去的自己找回來。或許尋找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有時會遇到狂風暴雨,有時又是烈日炎炎,可喜的是,我們的心是自由的,終有一日,我們會發現,原來它一直都在我們的身邊。

    就像蘇珊·福沃德在書的結尾說道:“你曾以為失去了它,為它哀悼,但其實它從未消失,只是被你掃到了無人記得的角落。它,一直在等著你。”所以,我們就不要讓它等得太久了,加油努力,快點到達,去擁抱那個最真實的自己。

    縱觀《情感勒索》全書,我們不難發現,情感勒索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們明知陷入深不見底的漩渦中,還不肯做出任何改變,甚至以犧牲自己為代價,只為讓對方高興。蘇珊·福沃德用大量的案例說明了,面對和改變才能終結這場以愛為名的操控遊戲。

    邁出這一步,其實非常難。人總是害怕改變,因為改變帶來陌生感和恐懼感。在情感勒索中的受害者更是。但凡事總要嘗試一下,才有可能解決當前的困境。就像莎士比亞曾說:“本來無望的事,大膽嘗試,往往能成功。

    情感勒索並不是一件美好的事,但生活裡處處都有溫暖的Sunny。不要因為情感勒索,失去自己。你還是那個愛生活、愛自己的小仙女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說徐達是明朝的開國元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