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海上明悅

    中山王,魏國公徐達,可不是餘達,魯達,塗達,吳孟達。達,字天德,智勇雙全,胸懷磊落,先隨郭子興,後跟朱重八,南征北戰,七蕩七決,威震敵膽,所向無前,於大明開國建基有萬世不拔之功,倘他不是元勳蘭博灣,敢問常遇春,李善長,劉伯溫,沐英,藍玉,朱亮祖,湯和,鄧愈,胡維庸這些人有資格說自己是?

    達為人,壯健梟勇,又智計沉著,性平和,善撫士卒,眾將鹹服,皆有蹈死之志。破友諒,圍大都,追北元,滅士誠。功勳蓋世,國士無雙。

    後世品性階位堪比肩者,只有大清鄭親王濟爾哈朗,民國戴季陶,中野劉帥、粟將軍……還有俺,假如俾俺一個槓桿的話。

  • 2 # 覽記

    首先,開國元勳是什麼意思?元,大也,勳,功勳。意即為開國立下大功的人。

    徐達就是為明朝的開國立下汗馬功勞的人。

    而且,可以說是朝野公認的第一功臣。

    他從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開始跟隨朱元璋打天下,幾乎參與了明朝建立前百分之八十的戰役:取和州、拔採石、下太平,破陳友諒,克張士誠……明朝建立後,繼續馬不停蹄率軍北伐……

    從1353年到1381年,徐達南征北戰28年,且絕大部分時間都是擔任統領全軍的大元帥。明王朝能夠建立,他居功至偉。

    “明朝的開國元勳”這一榮譽對徐達來說,那是實至名歸。

    只是似乎死得比較……

  • 3 # 此心光明604

    徐達,明朝開國第一功臣 ,一生立下赫赫功勳,為明朝的建立與鞏固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戎馬一生,參與了朱元璋統一中國,建立大明的大多數戰役,幾乎每戰皆捷。透過一系列的大戰,他幫助朱元璋迅速擊敗各個割據勢力與元朝的殘兵敗將,使朱元璋在群雄逐鹿中獨佔鰲頭,所向披靡,最終輔助朱元璋平定天下,開創輝煌大業。他的頭銜隨便舉幾個都是光榮無上,極為尊貴,令人羨慕的。他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去世後又追封中山王,配享太廟,位列“六王”之首。可見,徐達的光榮名聲與地位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朱元璋對他也極為信賴,稱讚其為“萬里長城”。

    戰功上,徐達的成績在明朝初年無與倫比,可謂出盡了風頭。朱元璋佔據應天后,北有元軍,東有張士誠,西有陳友諒、徐壽輝,南有方國珍、陳友定。他們雖然同樹反元旗幟,但各有矛盾。朱元璋處於四面包圍之中。其中,陳友諒、張士誠二人勢力最強。朱元璋審時度勢,決定先滅陳友諒,再除張士誠。至正二十年,朱元璋開始與當時實力最強的陳友諒部大規模交鋒,而在此一系列的戰爭角逐中,徐達傑出的軍事才能對朱元璋的最終勝利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正月,陳友諒率大軍進犯池州,徐達誘敵深入,在城外埋下重兵,並選精兵萬餘埋伏在九華山下,斷其後路。等到陳友諒軍隊一到達池州,瞬時間鼓聲大振,城外伏兵應聲而起,前仆後繼的向陳軍衝殺而來,陳軍頓時大亂,這時,城內精兵也趁勢衝出,對陳軍進行猛打猛殺,陳軍完全陷入被動局面,大敗而歸。徐達斬首萬餘,生擒三千,取得大勝。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三月,駐軍洪都(今江西南昌)的原陳友諒降將祝宗、康泰舉兵叛亂,徐達帶領漢陽的軍隊攻打他們。四月,由於徐達馳援安豐,陳友諒乘虛而入,攻陷吉安(今江西吉安)、無為等地,並集中兵力猛攻洪都。徐達奉朱元璋之命率師救援,與陳友諒軍遭遇於康郎山(今江西餘干西北,鄱陽湖南部水域)。面對敵軍,徐達身先士卒,奮勇拼殺,大敗陳友諒前鋒,並繳獲大船一隻。戰鬥中,徐達的戰船起火,他臨危不懼,一面令人救火,一面沉著冷靜的指揮戰鬥,最終將陳友諒擊敗。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徐達隨朱元璋帶兵渡江,北上安豐(今安徽壽縣),馳援遭到張士誠進攻的韓林兒、劉福通,陳友諒乘機對朱元璋發動大規模進攻,首當其衝的就是江西南昌。朱元璋親率主力迎戰。當時雙方力量懸殊很大,陳友諒經過三年修整,養精蓄銳,擁兵六十萬,而朱元璋滿打滿算也不過二十萬。而且陳友諒的水軍都是巨型戰艦,而朱元璋卻只有一些小船。朱元璋孤注一擲,將鄱陽湖的所有出口全部堵住,準備與陳友諒決戰。第一天交戰,徐達率軍猛攻陳友諒,他冒著箭矢,炮火一路衝殺,一舉擊潰陳友諒的前鋒部隊,殲敵一千五百人,繳獲鉅艦一艘,軍威大振。陳友諒軍不甘心失敗,拼命抵抗,並開始反撲,這時徐達的戰船燃起熊熊烈火,他一面組織人救火,一面沉著勇敢的繼續戰鬥。第二天,朱元璋率軍救援,徐達趁機向陳軍發起猛攻,最終脫離險境。之後,朱元璋擔心張士誠會趁機在背後搗亂,便將防守應天的重責交給了徐達。徐達臨危受命,在應天加強防守,增強兵力,嚴格訓練士卒,增加武備,嚴防張士誠偷襲。張士誠畏於徐達的力量,始終沒有任何動作。後方的穩定使得朱元璋能夠集中軍力與陳友諒進行決戰,徐達在應天的一系列有效的防守措施是朱元璋取得鄱陽湖大捷的關鍵。

    消滅陳友諒後,朱元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張士誠。至正十六年,徐達在龍潭大敗陳保二,並進圍常州。九月,張士誠遣將來援,氣勢鋒銳不可擋。徐達乃於距城18裡的地方設伏兵、騎兵各一支,自己則親率軍隊與張士誠軍正面交鋒。開戰後不久,徐達部將王均用率騎兵從側面衝入敵陣,張士誠軍隊大亂,掉頭而逃,又被伏兵截殺,死傷無數。十一月,張士誠不甘失敗,誘吳新附軍7000人為內應,將徐達圍於牛塘。徐達立即派人突圍,命副帥常遇春與廖永安、胡大海等馳援牛塘,內外夾擊,大破張士誠軍。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任命徐達為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統率二十萬大軍攻打張士誠。徐達採取先除其羽翼,斬斷張士誠的左膀右臂的措施,步步緊逼,最後再四面合圍,進攻張士誠的大本營平江。透過一系列的戰役,徐達成功消滅了張士誠的左膀右臂,開始進攻平江。九月,平江城中糧盡,軍民以枯草老鼠為食。張士誠身陷絕境但仍不投降。徐達下令全軍強攻破城,城下戰鼓擂動,火炮齊鳴,20萬大軍殺聲震天,將士人人奮勇爭先。徐達督軍首先攻破葑門,常遇春攻破閭門水寨,直逼城下。張士誠令樞密唐傑上城督戰拒敵。唐傑抵擋不住,絞械投降。參政謝節、潘元紹是在城門紮營,此時看到大勢已去,也相繼投降。 黃昏時候,徐達指揮軍隊攻入城內,並與張士誠軍隊展開激烈的巷戰,張士誠眼見大勢已去,便準備懸樑自盡,但可笑的是沒死成,徐達將其抓獲後押赴應天,張士誠沒等朱元璋處決就自盡了。

    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領25萬大軍進行大規模北伐,準備收復失地,徹底消滅元朝殘餘勢力。朱元璋打出來“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旨在一統華夏,掃平宇內。為此,朱元璋提出穩紮穩打,漸次推進的北伐戰略:“先取山東,撤其遮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檻,天下形勢,入我掌握,然後進兵元都,則彼勢孤援絕,不戰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雲中、九原以及關隴可席捲而下。”徐達作為主帥,以實際行動踐行了朱元璋的“三步走”戰略。他先率軍攻取山東、河南,佔據潼關,再順勢攻取河北地、大都。明軍一路所向披靡,戰鬥進行的非常順利。洪武元年(1368年)閏七月二十日下長蘆(今河北滄州)、青州(今河北青縣及天津靜海等地),二十三日至直沽(今天津),二十五日敗元軍於河西務(今天津市武清東北)。徐達一路勢如破竹,銳不可當,直逼大都城下。元順帝見大勢已去,便急忙帶著太子、后妃逃往開平。八月二日,徐達率軍進佔大都,至齊化門,令將士填壕登城而入。徐達本人親自登上齊化門樓,殺死元朝監國宗室淮王帖木兒不花和右丞相張康伯等人,並俘諸王子六人,封存府庫圖籍寶物以及故宮殿門,令兵守衛。命令士卒不得侵暴搶掠,居民各安其業。同時遣將巡邏古北諸處關口,又命指揮華雲龍經理大都,新築城垣。

    攻取大都之後,朱元璋把目光轉向了西北地區。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十五日,徐達、常遇春揮師西向,攻取山西。徐達平定山西以後,迅即轉攻陝甘,以求徹底完成此次北伐戰略任務。自次年二月徐達派常遇春、馮勝渡河趨陝,至十二月明軍擊潰擴廓帖木兒反攻蘭州之軍,歷時十個月。明軍相繼攻克奉元路(明改為西安府,即今陝西西安)、鳳翔、蘭州、臨洮、慶陽等重鎮,基本上消滅了這一地區元軍之勢力。時盤據在陝甘方面的尚有李思齊、張思道等l0餘萬人。徐達平定山西以後,迅即轉攻陝甘,以求徹底完成此次北伐戰略任務。李思齊面對明軍的強大攻勢,果斷投降。1369年五月,徐達乘勝取平涼、延安。北元主力擴廓帖木兒部精銳,被殲於蘭州(今屬甘肅)東。八月,徐達克慶陽,斬元將張良臣,佔陝西。公元1370年,朱元璋以擴廓帖木兒屢擾西北,命徐達為徵虜大將軍,李文忠、馮勝、鄧愈、湯和為副將軍,分路出擊,先後克定西(今屬甘肅)、興和(今河北張北)、應昌等地,大敗擴廓所部,俘元郯王及平章以下將士8.6萬餘人,元嗣君愛猷識理達臘北走。鄧愈率部自臨洮進克河州(今甘肅臨夏東北),安撫吐蕃,於是河州以西,朵甘、烏斯藏諸部歸附明朝。

    從為人品德方面來說,徐達也是無可挑剔的。徐達雖然戰功赫赫,但從不驕傲放縱。他一生寡言少語,對待士卒撫愛有加,且能與士卒同甘共苦,士卒都樂於聽命於他。對於朱元璋,他表現的極為謹慎,在朱元璋面前連話都不敢講。朱元璋對徐達高度評價:將軍謀勇絕倫,故能遏亂略,削群雄。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疵,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達去世,追封中山王,諡號武寧,賜葬鐘山之陰,御製神道碑文。縱覽其輝煌一生,他不僅是大明王朝的開國元勳,更是開國元勳中的先鋒楷模。他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中國軍事將領的傑出代表,是一位千古難得的德才兼備的軍事奇才,在世界軍事史上都可以說是非常罕見的傑出人物。

  • 4 # 紅雨說歷史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被朱元璋稱為明朝“萬里長城”的常勝將軍徐達。徐達出生於安徽鳳陽的一個窮苦農家,但是生活貧困的他並沒有就此消彌,而是自幼胸懷大志,有濟世之懷。22歲那一年,徐達追隨郭子興紅巾軍起義農民起義,在朱元璋帳下聽令。

    公元1353年,他在軍中追隨朱元璋攻打滁州,和州等地的時候,智勇雙全,戰功卓著,作戰十分勇敢,表現出高於朱元璋麾下眾位將領軍事的才華。兩年後,他又跟隨朱元璋渡過長江,攻克採石,太平等地,徐達逐漸成為朱元璋軍中的參與決策的重要人物。緊接著在公元1356年,朱元璋打下集慶(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並將集慶改名為應天,隨後命徐達帶兵攻下鎮江,自此徐達成為朱元璋軍中大將,統軍元帥。

    徐達成為統軍元帥以後,不論是留守應天,還是隨軍征戰四方,幾乎百戰百勝。公元1360年,徐達留守應天期間,陳友諒攻打池州,千里奔襲。徐達與常遇春配合設伏九華山,斬獲陳友諒軍隊萬餘人,力挫陳友諒。隨後又在應天城下設伏,俘獲陳友諒軍隊近萬餘人。隨軍征戰,他力取常州江陰,宜興等地,轉戰江西又大獲全勝。

    在與陳友諒的鄱陽湖大決戰中,徐達身先士卒挫敗陳友諒先鋒,朱元璋軍隊士氣大漲大敗陳友諒。徐達隨後又引兵相繼攻下廬州,江陵等地,平定了陳友諒的殘餘勢力。第二年,徐達又奉命東征張士誠,苦戰一年徐達便攻克平江,俘獲了張士誠,幫助朱元璋拿下了江南地區。也是在這一年,公元1367年,徐達再次揮師北上,討伐元朝,不到一年時間,元朝大都被徐達攻下,徐達也被改封魏國公。後來明朝建立,北逃的元順帝不甘就此失敗,由太原起兵攻打北平。徐達直搗黃龍,攻擊太遠,元軍不得不回援,中途中又被徐達埋伏,最後不得已逃寧夏,山西納入明朝版圖。

    徐達可以說德才兼備,勤奮好學,他在作戰中學習經驗,並且紀律嚴明,每到一處攻下城池以後,他都靜止不下百下,並與士兵同甘共苦,對於俘虜,徐達也能實行優待。徐達謙虛謹慎,也十分得到朱元璋的賞識,在死後被封為中山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喝酒真的有益健康嗎?藥酒和保健酒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