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來了十三

    匈奴那個時候,還不成氣候。一直騷擾趙國,打一下就跑了,追又追不上。秦國頭疼義渠王,趙頭疼匈奴,地理位置決定的。天才李牧,拿匈奴練手了,還打贏了,以步兵為主,騎兵為副圍殲戰。首次有歷史意義就寫上了。畢竟李牧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 2 # 奧德修斯蛇夫座聖鬥士

    前期是犬戎,東胡,林胡,樓煩。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就是向他們學習。匈奴最早出現是李牧在雁門關大破匈奴人的騎兵。

  • 3 # 一品鏟史官

    匈奴一直是存在的只是因為不夠強大,史書記載簡略而已。匈奴先祖是夏朝後裔,淳維、山戎、葷粥等稱謂都是匈奴的前身。殷商年間,匈奴與周的祖先爭奪豐鎬之地失敗。轉而向西,被稱之為犬戎,西周初年還曾入貢。

    後來西周衰弱,申侯勾結犬戎入寇鎬京,卻被晉、鄭、衛、秦聯軍所敗,退回西部,實力大減。然而戰國末期,草原部落的順次衰弱給了他們強大的機會。

    1、戰國時期的草原部落及燕趙秦的北拓

    戰國時期,中原的最北部的國家是趙國和燕國,而再往北,就是草原部落的領地了。

    戰國時期的蒙古草原,存在著幾股強大的力量,從東到西分別是東胡、樓煩、林胡、義渠。

    東胡大概存在於今天的河北北部、山西北部一帶,強盛時控弦20餘萬,給燕國和趙國以強大的威脅。

    樓煩活躍在今天的山西北部和內蒙古中部一帶,強盛時控弦10餘萬,長期掠奪戰國北部。

    林胡活躍在今山西西北部和內蒙古河套地區,強盛時控弦10萬。

    義渠主要活躍外今陝西中北部、寧夏、甘肅、青海東部一帶,最大疆域約20萬平方公里,獨立於東周初年,春秋戰國時期與秦國反覆較量,是秦國的主要對手之一。

    戰國中後期,隨著各國變法,七國逐漸強大起來。而中原爭霸已經白熱化,因此,燕、趙、秦都不約而同的將目光投向了古老的遊牧民族。

    林胡和樓煩的位置

    燕昭王時,東胡化的中原人秦開叛逃東胡,投靠已經強大起來的燕國。燕昭王任命秦開為大將,率軍與東胡爭奪土地。秦開不辱使命,與東胡大戰於偽水、漁水(今北京)一帶,大破東胡,拓地千里。燕國設定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國土面積一躍成為秦楚之後的第三大戰國。可見,此役對東胡的傷害之大。

    趙國北部一直被樓煩、中山、林胡包圍著。武靈王趙雍長期與胡人的戰鬥中找到了克敵制勝的靈感。著名的胡服騎射後,趙國騎兵部隊可以與三國的遊牧騎兵相媲美。多次戰爭後,中山被滅,林胡、樓煩退出了河套平原。趙國在林胡和樓煩故地設定雁門、雲中、代郡。趙惠文王二年,主父趙雍巡行雁門,遇樓煩王。樓煩王約林胡王夾攻趙國,林胡不肯。因此,樓煩不敢戰,趙雍聞之,召樓煩王,安置樓煩人於雲中雁門。樓煩人從此成為趙國的外族僱傭兵。

    相對於燕趙的數戰而拓地千里,秦國與義渠的糾葛持續了四百餘年。秦惠文王時,攻滅義渠,在該地設定郡縣。然而不久後,五國攻秦,義渠趁機再次獨立並大敗秦軍。直到大約公元前272年,經過宣太后的懷柔政策(傳言宣太后委身於義渠王,並生有二子),殺義渠王於甘泉宮,才發兵攻滅義渠。

    對於秦趙燕來說,這是巨大的勝利,草原上不在存在於強大的遊牧民族威脅中原。對於草原上的另外一個部落匈奴來講,一個接近於空白的草原給了它崛起的機會。

    2、匈奴的崛起

    史記記載,匈奴是夏在阿爾泰山的一個部落演變而成。但由於史料的缺乏,匈奴崛起的具體過程已不明確。但是,史書中出現的關於匈奴的記載是李牧與李牧的大戰,因此我們嘗試從李牧與匈奴的戰爭中找到一些線索。

    李牧,大約生於趙孝成王時期,死於趙王遷,是趙國最後的良將。李牧的發跡便源於北部鎮守並與匈奴的戰爭。

    李牧打敗匈奴後,於公元前249年進入趙國中央任職。史載,李牧與匈奴大戰後,往後十餘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因此,李牧與匈奴大戰大約發生在趙孝成王中期,即公元前260-250年間。而此次大戰前,李牧先鎮守北部“數歲”,後被罷黜“歲餘”,後“數歲”,才有此次大戰,可見,至少在公元前270年左右,匈奴已經強大起來了。

    此時,距離趙雍徹底收服樓煩(趙惠文王二年,即公元前298年)不過20餘年。這20年間,樓煩、義渠已亡,林胡、東胡也被打的衰落不堪,匈奴得以呈爆發式的發展。等到我們再次把目光聚集到蒙古草原的時候,匈奴已經是十分強大了。

    匈奴強大到什麼程度呢?李牧與匈奴此役,趙國出動步兵5萬、騎兵1萬3000人、戰車1300乘、善射之士10萬,才戰勝匈奴、林胡,東胡聯軍殺死和俘虜匈奴人10餘萬。即使這樣,匈奴都還沒有滅亡,可見此次匈奴出動軍隊當在20萬以上,考慮到林胡和東胡也曾參與其中,此時的林胡大約已臣服於匈奴可以算做匈奴人,而東胡應該是合作或者附庸的關係。所以,匈奴軍隊數量應該不少於15萬。

    3、匈奴的強盛

    李牧與匈奴大戰後,由於匈奴威脅減少,而中原的統一之勢已現,各國忙於兼併,秦、趙、燕都在北部邊疆修建長城,抵禦匈奴的進犯。

    第一位出現姓名的匈奴單于是撐犁孤塗單于(意為天之子),即我們熟知的頭曼單于,頭曼大約跟秦始皇同時期人。在頭曼的治理下,匈奴已經佔有了今天的內外蒙古和甘肅、青海東部等地,東與東胡接壤,西與大月支、羌接壤,南部越過河套平原與秦接壤。

    大約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遣大將蒙恬率軍30萬與頭曼大戰,頭曼大敗。蒙恬奪回了河套平原,並在北部邊疆將原來的秦、趙、燕的長城連成一片。隨後,秦帝國陷入連年烽火無暇北顧,而匈奴也正要發生巨大的變故。

    公元前209年,頭曼之子冒頓殺父自立,成為匈奴單于。

    冒頓是個瘋狂而又城府極深的暴君,然而,或許草原部落就需要這樣的暴君。

    冒頓即位後,首先在軍隊建立了自己的絕對權威,而後透過驕兵之計攻滅東胡。東胡已滅,樓煩、白羊第次滅亡,向西大敗大月氏,西域各小國紛紛內附。冒頓又趁漢楚大戰之機會,重奪河南地。數年間,匈奴已經是一個龐然大物了,東到北韓,北至大漠,西以西域為邊界,南跨河套。就像一定蓋在中原帝國的帽子。

    匈奴二十四長

    此時,匈奴的軍隊總數超過30萬。為了管控這麼大片的土地和人口,冒頓將匈奴分為24個萬騎,也稱二十四長,類似於後世的萬戶。每6個萬騎設定一個“王”,全國共設定4王,分別為左右賢王和左右谷蠡王,四王之中以右賢王為尊,因此以太子為右賢王。

    至此,匈奴已經是一個強大的草原帝國了。恰逢漢楚真正結束,漢高帝劉邦還沒有意識到匈奴的強大。公元前200年,剛剛掃平中原的漢高帝劉邦意氣風發,率領30餘萬大軍北征匈奴,卻被匈奴單于冒頓包圍在白登。劉邦雖僥倖逃脫,但匈奴之名從此威震華夏。劉邦從此夾起尾巴,向匈奴和親。這一和就是70餘年。

    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當趙燕打敗東胡、樓煩、林胡的時候,不會想到打下去一堆草原部落,卻崛起了一個龐然大物。當然,也正因為匈奴這個籠罩在漢帝國頭上的巨大威脅,從漢高帝到漢武帝,漢帝國數代君王勵精圖治,不敢絲毫掉以輕心,這才有了漢帝國的強盛。

    試想,如果沒有樓煩、東胡、林胡、義渠的敗亡,草原上或許不會出現統一的強權帝國,而漢帝國的皇帝們或許也就不會那麼努力的強兵富國了。而沒有了強盛的漢帝國,或許現在我們都不叫做漢族了。從這個角度講,或許我們還應該感謝匈奴。

    漢初可怕的匈奴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誠所謂也。

    我是子彧。歷史如鏡,多讀可以明智,思之可悟大道。

    由於手中史料不足,如有錯漏,煩請斧正。

  • 4 # 南方鵬

    因為匈奴這個民族名稱正式出現是在戰國後期,在匈奴列傳中確實是記載李牧抗擊匈奴才正式出現,前面所寫的其實被概括在第一段第一句“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說匈奴的祖先是一個名叫淳維的人,這個人是夏朝的後人,這個人被北逐後,就和一些少民聚居,一同在草原生存,子孫繁衍,直到形成匈奴這個遊牧民族,成為中原王朝邊患,到頭曼時勢力大盛,冒頓時為甚“自淳維以至頭曼千有餘歲,時大時小,別散分離”。

    《史記》雖是二十四史之首,又是歷代名人史家推崇的前四史第一,但由來年月久遠,二千年流傳多有失秩,到其外孫楊惲向漢宣帝獻上本書時,已有所缺失,一些內容由褚少孫補註,到後來缺失更嚴重,終至於一些篇目真假難分,比如就有史家認為現在的《史記》,被歷朝歷代所篡改的不少於34篇,如張大可教授就認為現見的《匈奴列傳》就是後人所寫增補進去的。

  • 5 # 六菠蘿說歷史

    我是六菠蘿,閩南小生一枚。

    因為匈奴在戰國之前不叫做匈奴!

    匈奴,這個部落可能是夏朝的後裔。《史記·夏本紀》和《史記·匈奴列傳》都宣稱匈奴是夏朝後裔。“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

    後來,武王代商後,該部落流落到漠北和漠南,逐水草而棲息。

    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到西周末期、春秋早期,他們分散在隴西和蒙古高原這一廣大地區。稱呼有百種,有大荔、樓煩、淳維、犬戎等等。

    之所以在漢朝時,對匈奴大寫特寫,那是因為戰國時期,塞內諸侯國將這些遊牧部落統一稱之為“匈奴”,即兇狠野蠻的奴才。

    其實,歷史早就記載了匈奴——的祖先。《詩經》中有一句話“靡室靡家,獫狁之故”,這個玁狁,就是匈奴的其中一支。

    戰國統一稱為匈奴後,還有一個原因使得匈奴出名了——那就是匈奴出了一個漢武帝型別的單于,即冒頓單于。

    他弒父自立,東滅東胡,降烏孫,擊大月氏、遏制丁零,將匈奴變成了一個大帝國。

    以上兩點,是匈奴頻繁出現於戰國和漢朝文獻中的原因。

  • 6 # 漩渦鳴人yy

    其實大家了不瞭解以前在中國古代的時候,北方的遊牧民族究竟是怎樣一種生活狀態?

    從各種意義上來講都是混亂的,為什麼血統混亂,名稱混亂更重要的是傳承混亂!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兩個部落發生戰爭,一個部落贏了另外一個部落,那另外一個部落就消失了,為什麼女人被搶走了男人全部殺掉或者當了奴隸!什麼牛啊,羊啊,興奮的神啊,祭祀的神壇啊,全部都被毀壞的一乾二淨,這種事情中外歷史屢見不鮮,這就是遊牧民族戰爭的殘酷性!

    同樣的道理,在《史記》裡面司馬遷將匈奴單獨列了一張出來,仔細介紹說到匈奴曾經是夏王朝時期一個被趕出去的人組建起來的一個遊牧民族,但對於這一點我是表示懷疑的。

    不是說匈奴的人的血統裡面沒有這個人的血統,肯定是有的,但是匈奴的傳承並不可能只來自於此,當時的北方遊牧民族猶如星星之火到處都有,在整個春秋歷史之中,能介紹的遊牧民族可能也不下十支,這些複雜龐大的遊牧民族體系也被中原的諸侯國家一個接著一個征服了,最終剩下來的是匈奴,還有更偏向於北方的一些遊牧部落。

    在這種情況之下,匈奴和中原的大規模接觸,誕生出來匈奴第一個列傳於記載之中的頭領叫做頭曼,這才是匈奴部分歷史上面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人,所謂在這之前司馬遷記載的傳承,那都是假的!雖然在這之前的記載無法驗證,也無法證明它的真假,可有一點是肯定的,夏王朝時期就那樣一種生活狀態嗎?中原的農耕文明早已進入到高速發展的階段,此時驅趕出去的一個人竟然會在短時間之內這麼快的就學會遊牧部落的生存本領,並且在北方發展壯大?這一點,我並不相信。

    這給了很多人可乘之機,什麼人?混淆視聽之人!有關這部分的問題,我之前已經詳細講過,這裡也就不多加贅述了。

    必須要說的,就是在草原上面,部落與部落之間的兼併是血腥的,而且是空白的,沒有可能留下來任何的東西,匈奴的發展極有可能是自己本身作為草原上獨立的一支遊牧部落獨自發展起來,身上雖然帶著其他部落的血統,可他們從來都不信仰其他部落的什,為什麼這在這些遊牧部落看來這是死罪!同樣的道理,我們一般判定一支遊牧部落究竟是何時出現,又來源於何方,就看他精神文明,但是那一刻這一隻不落的神話體系誕生的那一刻,這一隻部落的行政體系誕生的那一刻究竟是在什麼時候?

    一個人能有多少發子彈?面臨著兇猛的野外世界和窮兇極惡的其他遊牧民族的威脅,又能夠發射多少顆子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7國際泳聯世錦賽游泳賽程怎樣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