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貝密
-
2 # 東創數智
對個體,不要循規蹈矩,要追求創造力;對就業,不必關注數量,應關注崗位結構和收入分佈;對社會,兩極分化可能造成新的不穩定因素,也可能是許多人的機會。
第一點是大家擔憂的替代:人工智慧能更快、更好、更便宜地完成以前人完成的任務,讓僱工變得沒有必要。
第二項途徑是互補,幫助人們更好地完成本職工作。這一點可能是增加崗位數量和收入的,因為同樣的勞動力投入,藉助人工智慧,現在產出更多。
最後一項途徑是創造需求。
最先被淘汰的,應該是工作性質比較偏向於機械性、有著簡單易理解的規則或者任務、不太需要與其他人類進行交流、主要靠分析和整理資料為主的部分工作人群。例如司機、行政管理人員、基礎文職工作者、資料分析師等。
當然就目前來說,人工智慧和自動化的出現還不至於讓大部分人都丟掉飯碗,但人工智慧繼續發展下去,以後失業、被淘汰的恐怕就遠遠不止純勞動力工人。
現在科技學者把人工智慧的程序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弱人工智慧→強人工智慧→超人工智慧。而前段時間把圍棋界高手殺得片甲不留的Master還只是屬於弱人工智慧,弱人工智慧定義為擅長於單方面領域、只會直接執行程式碼程式的智慧系統。強人工智慧則是指各方面都能夠與人類比肩的智慧系統,可以擁有思考、計劃、解決問題、理解複雜的概念、快速學習和自我改進的機能。而超人工智慧則是在所有領域都遠比人類要聰明得多,甚至能夠自行創新、自我識別學習新內容和擁有社交能力等。
但總體而言,人工智慧的不斷髮展在接下來肯定會代替更多的人類工作,他們不斷更新,不知疲倦,也許多年以後給你們寫科技新聞就是一位強人工智慧了。
-
3 # 肥貓八卦
近期,工業和資訊化部將發放5G商用牌照,中國將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隨著商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也將快速滲透到各個行業,乃至普通大眾的生活當中,資料傳輸速度的倍增也將直接給AI領域帶來更多創新的可能。國內更是誕生了諸如曠視科技、商湯科技、極鏈科技Video++、依圖科技等優秀的人工智慧初創企業。從1G蜂窩資料時代,2G資訊時代,3G圖片時代、4G影片時代,5G將給我帶來什麼呢? 5G時代即將到來 5G網路作為第五代行動通訊網路,其峰值理論傳輸速度可達每8秒1GB,比4G網路的傳輸速度快數百倍。舉例來說,一部1G的電影可在8秒之內下載完成。對比2G/3G/4G三大供應商所應用的FDMATDMACDMA技術,暫且我們稱5G技術為新空口(new radio)。在5G基站的覆蓋方面,為了保障使用者服務採用大容量Massive - MIMO多入多出的技術,帶來了豐富的空間自由度、訊號可靠性提升、區域內資訊吞吐量提升等。傳統的TDD天線數量為2天線、4天線、8天線而Massive - MIMO將會達到64/128/256,如同資訊的儲存傳輸,多通路意味著資料到達的通路所以更快速。5G基站就相當於我們家中的WIFI一樣,採用範圍式覆蓋的方式進行。 相比於4G網路,5G利用高頻段,在速率方面、時延、連線數以及移動性上有了很大的區別。從時延性上來說,5G的時延時間大大降低,這對於很多實時應用的影響很大,比如說遊戲、影片、自動駕駛等方面,5G每平方千米的最大連線數也是4G的數百倍。另外,5G還有一個變化,就是傳輸路徑的變化。以往我們打電話或者傳照片,訊號都要透過基站進行中轉,但是5G之後,裝置和裝置之間就可以直接進行傳輸,不需要再透過基站。 當前,4G時代AI有哪些落地的應用 1.AI+穿戴 智慧穿戴是對人們日常的穿戴進行的智慧化設計,當下市場上比較廣泛的智慧穿戴產品如:手錶、手環、眼鏡、耳機等,其設計的出發點大概有健康化、娛樂化、便利化的發展方向,透過“裝置+應用+服務”模式來應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更多技術突破最終的目的是給到人們定製化的解決方案。 2.AI+家居 智慧家居是以住宅為平臺,利用綜合佈線技術實現家居產品資訊化、網路化、安全化、自動化的家庭日程管理系統。目前在在國內這一產業處在一個匯入期和成長期的臨界點,大眾的消費觀念還未形成,需要一個較長的發展期。而目前我們大多已經開始接觸一些智慧家電,如掃地機、洗碗機、電視、空調等。 3.AI+出行 智慧出行也稱智慧交通,藉助雲計算、大資料、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衛星定位等技術,將傳統交通運輸業和網際網路大資料進行的滲透式結合,把當先範圍內的交通情況即時、準確的傳輸給交通管理部門和諸多移動終端。透過交通大資料幫助管理部門靈活性調控、緩解交通壓力。也給個人更優質的出行方案,比如上班高峰期時,區間式的人流擁擠,公交車的運載量不足,那麼我們可以優先選擇其他交通工具,在出門前設計好出行路線。交管部門公交公司獲取到即時的運營資料可加派車輛。 4.AI+醫療 醫療領域的智慧化發展,可以理解為圍繞幾個緯度的健康資訊資料,而對醫療資訊化網路的發展和醫療裝置終端的發展。智慧醫療的發展,是政策層面對未來醫療發展規劃而形成的發展路徑,從而建立個人醫療電子資訊檔案、區域醫療資訊庫、醫療大資料庫,具有互聯性、協作性、預防性、普及性等特點。打造醫聯體平臺,方便患者雙向轉診,有效降低過度醫療。 5.AI+影片 基於4G網路,影片已經是大眾比較習慣的一種獲取資訊的方式了,當先影片AI的發展已經有一定規模,已經廣泛應用到了安防、交通、醫療、生產、廣告、文娛等多個領域,是基於計算機演算法、計算機算力對大量的影片進行分析,幫我們找到目標畫面並且給出相關的計算結果。比如安全領域中國的“天眼”影片網路,我們透過影片AI技術可以幫我們快速讀取影片搜尋預設目標。 5G時代將出現哪些應用場景 1.eMBB增強型移動寬頻 現如今體育競技的頂級賽事偶而會有增強型移動寬頻的部署,是為了滿足各大媒體平臺高效穩定轉播的需求,你會看到多機位的現場轉播,實時全景轉播,以及現場周邊的移動寬頻通訊保障車。增強型寬頻業務將會是一種業務場景 2.URLLC:超高可靠超低時延通訊 例如無人駕駛等業務(3G響應為500ms,4G為50ms,5G要求0.5ms);所以無人駕駛技術對於車輛感測的響應時間要求是極高的。 3.mMTC:大規模物聯網 當前還有90%的物品沒有聯網,針對大規模物聯網業務;5G具有低功耗廣覆蓋的特點,若以廣域物聯為目標,5G的能耗更低同時讓終端裝置更省電、壽命更長。 小結:結合5G傳輸速度快/資料承載量大的特點,5G幫助AI解決必須在高速場景下快速反應的需求,AI幫助5G變得更加智慧,智慧化的部署規劃及運維。影片的傳輸速度大幅度提升,讓使用者都能享受到高畫質影片。使更多城鎮、鄉村的基礎網路水平得到提升,協助偏遠地區進行流暢的遠端診斷。智慧穿戴、智慧家居等產品平臺化管理應用,眾多智慧裝置售後服務機構出現。還有呢?如3G到4G的迭代,當下我們還有AI人工智慧、物聯網、視聯網等產物去賦能,未來5G的前方依然有未來。文章連結:安防展覽網 http://www.afzhan.com/news/detail/75618.html
-
4 # 起航路上
不少公司已經在使用客服機器人了。比如電信客服,電話打進去,說一聲查餘額,電話裡頭就會告訴你還剩多少餘額。遇到不太常見的問題,才需要切換到人工客服。
各大超市已經有自助結算通道了。等人們都習慣了,人工收銀臺幾乎可以不用存在了。以後還會有更友好的收銀方式,甚至不需要有結算通道了。
無人駕駛也已經成為現實。園區,特定的高速公路,無人駕駛比有人駕駛更安全。機器不會疲勞,不會有負面情緒。
只需要簡單腦力的崗位一定會被AI替代。視覺識別,語音識別方面AI比人類更勝一籌。這方面的崗位也一定會被AI替代。
-
5 # 列克美食
運營商們一直對這個問題避而不談,生怕踩到了情緒地雷,但只談自動化不談對員工工作的影響就是耍流氓,與其逃避遮掩,不如爽快的直面。
大概在2016年的時候,綜合一些分析資料,我們得到的一個粗略的比例是30%,即軟體化和數字化可能會導致30%的傳統通訊人失業。
不過,最近這一比例被重新整理了。
不久前,一位行業高管在某論壇上表示:
自動化運維的目標是,在未來3到5年內實現僅需當前十分之一的人力來管理網路。
這意味著未來3-5年內,將有90%的通訊人面臨換崗或失業。
從30%躍升到90%,這一比例令人震驚,難以置信。
也許是伴隨著這幾年人工智慧、雲化、物聯網和大資料技術的發展,業界對實現自動化更添信心,將其目標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4G時代稱為Mobile First,未來,5G+雲化就是一個AI First的時代。
5G+AI能做什麼?
首先,5G雲化轉型為引入基於人工智慧的運維管理奠定了基礎。
其次,人工智慧從雲端走進終端,分佈於網路端到端構架的各個環節。
核心網引入AI,助力編排管理、端到端切片和服務保障。
接入網引入AI,實現靈活的功能分離、彈性RAN和邊緣計算應用。
終端側引入AI,實現終端自主的RF和功率管理,比如透過AI判決和執行小區重選,可節省手機功耗。
未來的網路,AI將廣泛分佈於終端、雲端以及網路的各個位置,實現精準網路規劃、動態容量&資源分配、流程自動化、安全管理、主動預測型維護和服務創新等。
網路自動化的終極目標是“zero touch”,即網路將基於意圖實現自動化閉環操作,無需人為干預。
當然,實現“zero touch”是需要過程的。在早期,機器透過不斷學習來建立智慧,輔助人類決策。在這個過程中,人類和機器不斷磨合,機器不斷學習,包括從人類的決策中學習改進,逐步提升人們對它的信任度,最終代替人類自主決策。
當下,為降低成本,裁員大潮已經襲來。未來,自動化運維是必然趨勢。這場變革將導致多少通訊人失業?90%?30%?還是取箇中間值60%?
寒冬已籠罩大部分行業,再光鮮的財務報表也掩蓋不了這一事實,一如我們無法阻擋四季交替,正從秋天直奔冬天。趕緊準備冬衣吧。
-
6 # 道法自然天地合
主要還是傳統的,工作內容單一且重複的人群事業最多。
隨著5G和AI快速發展,影響力越來越凸顯,它會在多大範圍內代替人的作用,人與AI應該如何相處,成為值得思考的問題。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AI對網際網路旅遊會產生很重要的影響。攜程現在每天實際產生的定單有幾百萬張,其中機票和酒店訂單各有100多萬張,由此產生的諮詢業務量是驚人的。攜程過去最多的時候有15000個人工客服,每天要接100萬通電話,還有100多萬封郵件。其中很多諮詢問題是同質化的,但過去需要人工一個一個回答,成本非常高,效率也不理想。兩三年前,攜程開始引入人工智慧的一些工具,效果很好。預計今後可能有70%~80%的呼叫電話可以用人工智慧的方式來分擔。這裡直接就表明了未來很多類似的工作都將會被AI代替。
但是面對失業潮,完全沒必要慌張。5G和AI同時來臨之後,將會使很多工作崗位下崗,被人工智慧所取代!可是不知道大家想過在這些崗位被取代的同時,同樣還有許多的新崗位和新技術將會出現,甚至出現的這些新崗位和新技術將會遠遠多於那些被取代的崗位。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和技術進步,每一個市場環節、產業鏈條都會被細分為多個部分,從而創造出了更多工作崗位。人工智慧的發展也是如此,它將催生更多新的產業、產品和服務,創造出新的崗位。有專家預測,截至2037年,中國約有38%的就業將會受到人工智慧的影響,實際上國內現有職業只有約為25%將被取代,同時人工智慧技術也會創造近40%的就業量。毋庸置疑,人工智慧的強勁發展將進一步改變人類的工作模式。
回覆列表
我本身在智慧客服,智慧機器人,智慧呼叫中心上班,感覺以後失業最多的人群應該是客服行業多些,因為現在智慧客服是應用最多的一個了,資料顯示,智慧客服可以代替40%左右的一個人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