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肯定式教養

    你這個問題建議你看一本書

    《PET 父母效能訓練手冊》,豆瓣評分9.0

    這本書的最核心內容就是“傾聽”。

    積極傾聽,使用接受性語言。

    作者列舉了容易造成溝通障礙的12種口頭語言

    1、命令、指揮、控制——孩子和你說話時,你總是告訴孩子去做某事,給他一個命令。你必須打掃桌子。別再抱怨了。不許那樣和媽媽說話。

    2、威脅、警告、訓誡——告訴孩子做某件事的後果,甚至以後果威脅孩子。如果你那樣做,我就讓你出去。你再說這樣的話,我就不理你了。

    3、規勸、說教、佈道——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你在任何時候都應該……你應該這樣……,你不應該這樣做。

    4、建議、給出解決方案或意見——總是給孩子解決方案或答案。我建議你和老師談談。去和其他人一起玩。

    5、說服、教育、進行邏輯辯論——試圖用事實、辯論、邏輯等道理來影響孩子。我像你這麼大,會做很多事情了。小孩必須學會如何彼此相處。

    6、評價、批評、表示不贊同、責備——對孩子做出負面的評價或判斷。你沒想清楚。你大錯特錯了。

    7、讚揚、表示贊同——做出一個正面的評價或判斷,表示贊同。你有能力把它做好。我同意你的看法。

    8、歸類、嘲笑、羞辱——讓孩子感到自己愚蠢,把孩子歸類,讓他感到羞恥。你是個被寵壞的小孩。你這樣很丟人。

    9、解釋、分析、診斷——告訴孩子他的動機是什麼,分析他為何這麼做,表示你已經看透了他的心理。你只不過是嫉妒。你那樣說是想……

    10、安慰、表示同情、安撫、支援——盡力使孩子好受一點,否認他情緒的強度。所有的孩子都會經歷這樣的事情。明天一切都會過去。

    11、調查、質問、審問——試圖找出理由、動機、原因。你什麼時候開始這樣想的?你為什麼覺得……?

    12、退出、分散注意力、開玩笑、轉移話題——試圖迴避這個問題,轉移孩子注意力。別想它了。咱們別在餐桌上談這個問題。

    如果你跟孩子的溝通方式屬於上面的哪一種,那麼你或多或少的都會跟孩子有溝通障礙。

    因為那些說話方式會讓孩子感到內疚、無能,或破壞他的自尊,引起自我防禦,使他感到不被接受等等。所以孩子會拒絕跟你溝通。

    那麼應該怎麼跟孩子聊天呢

    1、當孩子想要和你說些什麼的時候,最有效,最有建設性的迴應方式之一是使用“簡單的敲門磚”或“繼續談話的邀請”。這些迴應不包含任何聽者自己的想法、判斷或情緒,旨在邀請孩子分享他的想法、判斷或情緒。

    比如:真的嗎?/後來呢?/怎麼樣了?

    給我講講。/我想聽聽。/繼續,我在聽。

    這些話鼓勵孩子開口說話或繼續聊天。孩子會感受到父母的鼓勵,願意敞開心扉,傾訴他的想法和情緒,與父母更加親密。這些敲門磚也傳達了父母對孩子的尊重,對孩子想法、看法、情緒的接受。當孩子感到自己充滿價值,得到接受,被重視,受到尊重時,他們就會開啟話匣子,和你聊個不停。

    2、積極傾聽。當孩子開啟話匣子時,父母要學會積極傾聽:拋開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專心接受孩子的資訊。把孩子看成是獨立與自己之外的人。如果發現自己很難抑制自己想提建議,想批評、想說教的想法時,可以想象自己在和你的同事聊天,和不太熟悉的人聊天,甚至和領導聊天。

  • 2 # 阿阿阿阿806

    一、豎起耳朵,多傾聽。

    我曾經只願意聽自己想聽的話,孩子有時候說點我不愛聽的,就不耐煩,打斷他開始講道理,教訓孩子,以為了孩子好的名義blabla。

    有段時間就跟打地鼠似的,孩子的心裡話一冒頭,我就是一錘子,打擊多了,孩子的心裡話當然不會再說了。幸好我意識到了問題。

    所以,讓孩子說心裡話的前提,是家長得聽得進去孩子的心裡話。家長“聽話”,孩子才聽話。

    二、少判斷,管住嘴巴。

    有時候,孩子的心裡話,是某科老師對他不太好,家長得忍住,別說些 “老師是為你好”的大道理。

    有時候,孩子的心裡話,是某班誰誰買了個特貴的書包,家長得忍住,別說些“再貴的書包又不能提高成績”的大道理。

    有時候,孩子的心裡話,是喜歡某個偶像,家長得忍住,別說些“一天到晚關注這些,怎麼不放點心思在學習上?”

    ……

    自從我能豎起耳朵,管住嘴巴,我家孩子是啥都跟我說。

    我們家大道理講得少了,感覺孩子到更自覺了。

    有段時間,我們家孩子特喜歡讀一套書《胡小鬧日記》,天天跟我嘮叨,主人公的名字是胡小鬧。我擦,我感覺都快被洗腦了。

    在偶像胡小鬧的感召下,我家孩子讀後的進步還是挺大的。誠摯推薦給大家這樣的好書,讓孩子讀一讀。

  • 3 # 嘉媽育兒經

    ——今天上課有沒有好好聽課?

    ——.....(沉默抵抗)

    ——別煩我,不想跟你說!

    打不開話題、孩子帶著敵意...不能和孩子做到溝能無極限,其實是我們很多家長的一件煩心事,那麼怎麼做才能讓孩子願意敞開心扉,主動開啟話匣子倒出心裡話呢?

    營造和諧溫馨無壓力的家庭氛圍

    給孩子一個溫馨有愛的家,規則管理時要有長輩的嚴肅,但生活中最好放下姿態,做孩子的朋友,尊重孩子,選擇合適的時機,注意說話方式方法。比如上面的問話,完全可以這樣開始,把孩子摟在身邊,給孩子剪個指甲,自然的問“今天在學校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和媽媽說說吧?”慢慢引導孩子來描述學校的事“今天老師教什麼了?你來教教媽媽(考考媽媽會不會)吧?”

    不斷提升自己做孩子崇拜的家長

    做一個愛學習的家長,不斷為自己充電,當孩子需要幫助時,你可以為孩子做出指導,為孩子指明方向,讓孩子覺得自己傾訴是有意義的,信任就會油然而生。

  • 4 # 淘兒學

    和孩子聊天要知心更要“知止”,這3個點很重要

    在家庭生活中,與孩子交流必須把握好三個要點:

    ①你可以控制的,多與孩子協商,比如你給孩子吃什麼,穿什麼,去哪裡玩等等;

    ②你可以影響的,多給予孩子正面的引導,比如你給他買什麼樣的書,給他介紹什麼樣的朋友,推薦給他哪類電影等;

    對於這三個要點,家長既要知心,也要“知止”,頻繁地重複會讓孩子覺得囉嗦,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家長可以在家營造一個平等的交流氛圍,開啟心扉與孩子對話,真正像朋友那樣和他聊天。

    比如,家人可以在飯桌上跟孩子聊天。瞭解他在學校裡的情況,知道他最近在學什麼,讀過什麼書了。可以用過來人的思維跟孩子聊一個共同話題,自然而然會幫孩子將模糊不清的概念弄清楚,把學過的知識拓展開來。

    比如,遇到或看到什麼有意思的事即時交流,認真地和孩子聊一聊看法,這樣可以啟迪孩子的智慧、促進孩子的想象力、讓他的思維更有條理,也能培養他的表達能力。

    比如,看到孩子從學校回來時情緒低落,可以主動找孩子談談心,跟孩子成為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及時發現孩子心理方面的問題並及時疏導,就不會等到問題集中爆發後你才發現他們出了問題。

    想和孩子愉快對話,這三種句式千萬用不得

    與孩子愉快對話家長要正確運用疑問句、委婉句、陳述句,切忌使用反問句、強調句和祈使句。

    1、用疑問句而不用反問句

    反問句表現的是斥責的口吻,與孩子的人格尊嚴相對立,容易使孩子產生反感。建議與孩子對話時多用疑問句式,如“你認為怎麼樣”“這樣看對嗎”“你是怎麼想的”等,表現的是一種商量的口吻,容易引導孩子主動參與對話。

    2、用委婉句而不用強調句

    不少家長在與孩子對話時,都喜歡採用強調句式,以為自己比孩子成熟,就試圖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其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建議家長多用委婉句式,比如說“大概、也許、不大可能、不怎麼”之類的句子,可以強化與孩子之間的平等性,又可以表示對孩子的尊重。這樣,無論是闡明自己的觀點,還是批評孩子的錯誤,都容易被孩子接受。

    3、用陳述句而不用祈使句

    其實,許多家長採用命令的口吻和孩子講話,往往會讓孩子的人格尊嚴受到挑戰,易使孩子產生對立情緒。

    如果運用陳述句,則效果會大不相同,因為像“我以為、我想、我看”之類的陳述句,只表明說話者是在客觀地敘述某種觀點或某種情況,容易使孩子產生平等感,樂於傾聽家長的意見。

    家長與孩子對話,在選擇句式時,應以理解、尊重為前提,方可收到預期的效果。

  • 5 # 李建學心理諮詢

    作為媽媽,尤其是那些比較關愛孩子內心健康的人,我們往往希望孩子能夠跟自己很親,希望孩子跟媽媽無所不談,希望孩子遇到事情時能夠跟父母說而不是藏著心中,希望瞭解孩子真實的生活和思想,走進孩子的心靈,隨時掌握孩子思想的脈搏,引領孩子向健康的方向發展。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坦然的跟父母說心裡話呢?

    一、引導而不是批評

    孩子做了錯事,不管是不是孩子的錯,我們不要過早地下結論,不要僅僅相信自己看到的一面,要能容許孩子把發生的事告訴你,耐心地等待他把事情全部說完,看到他的世界。聽他的故事,重要的是引導他自己發現問題,尋找解決的辦法。隨著孩子的不斷成熟,我們應逐步走到幕後,給孩子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機會。

    二、清空自己的情緒

    當得知孩子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或做錯了事的時候,你千萬不能激動,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放下自己的情緒,去關注孩子此時此刻的感受,理解孩子的情緒。如當孩子告訴你他在幼兒園裡與一位小朋友打架了,你心裡很惱火,但你要知道這是你的情緒,孩子現在可能感覺更糟糕,更需要你去理解,這時不妨先放下自己的情緒,要用很平靜的態度讓孩子說出事情的經過,冷靜地與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否則,會造成孩子以後只報喜不報憂。

    三、尊重孩子

    當孩子興致勃勃地告訴你事情的時候,也許你有一大堆的活要做,但你最好把手頭的事暫時擱一擱,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敘述。如果你真的有很急的事情要做,也要與孩子商定好時間。因為大人們總是有計劃地做事,而孩子往往只重眼前。大人們要遵守他們的時間表,切忌一邊做事一邊聽孩子說話,讓孩子覺得你心不在焉,對他的話一點也不重視,與你說話沒勁。

    四、在孩子願意交流的時候交流

    “孩子,過來,媽媽和你說話。”如果你和孩子的談話是這樣開始的,結果往往說話的只有你一個人,孩子甚至希望你趕快結束談話,好讓他去玩。如果是在孩子方便交流的時候,如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或週末與孩子一起下棋、玩遊戲時,孩子往往滔滔不絕、口若懸河,這時候,你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當父母因為平時工作,跟孩子呆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少時,想多瞭解孩子的生活,就要多創造這些和孩子一起活動、對他們沒有壓力的機會,讓孩子願意跟你交流。

    五、保密並接納孩子

      即使對最開放、最友好的父母,孩子還是有他自己的秘密。隨著孩子的長大,孩子心中的秘密也會不願告訴你,或者告訴你後要你替他保密。如果你己答應了孩子的事,必須遵守諾言,否則,你將有可能失去孩子的信任。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不管什麼時候、什麼情況,父母會永遠愛他,永遠在他的身邊,隨時給他幫助和支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在面試中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