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醫內科張永生
-
2 # 使用者8813251496035
對人呢,容易造成精神和心裡上的不健康,不Sunny。長久下去對身體肯定是不好的,不是有句話說過嗎,大多數的病都是從氣上得的。
-
3 # 我孝敬父母
怨傷脾;脾胃一傷,百病由生。抱怨是負能量,久而久之它會讓我們變得消極被動、沒人願意親近到最後成為我們自己都討厭的人。
-
4 # 她家設計穿搭
任何一個人都是由身體、心和性這三個元素來構成。這三個層面的元素,在我們每個人的人生裡面,其實是有不同的權重的。身體在我們的生命裡面,大致佔到10%;我們的心可能佔到20%、30%;我們的性,在我們的生命裡面,其實佔到了60%這樣的一個比重。如果要真正解決一個人身體上的病,不僅僅是要從他身體層面上看,最重要的是要再往最高更深的層面上去看,去看這個人心性裡面的問題。
每一個人與生俱來,都有光明的一面,只不過被我們的某一些稟性所覆蓋了,像烏雲遮住了太陽一樣,而這些烏雲在我們的心性裡面,是什麼呢?就是怨、恨、惱、怒、煩,這些怨、恨、惱、怒、煩的情緒,不僅僅令我們不快樂,不健康,不成功,更重要的是,它令我們渾身疾病纏身,某種程度上所有的病,我們身上所有的疾病,都與我們的這些情緒有關。
咱們中醫不講氣血不調嘛。您想想,人的身體,這個氣多麼重要!這個血多麼重要!這兩個重要的都不調了,身體也不能健康。今天具體地聊一聊“怨”這種情緒,對人的身體的傷害,比我們想像的大很多。怨、恨、惱、怒、煩五種情緒,我們又稱它為五毒,怨最帶根本性的,它又屬土,與它對應的是土這個系統,分陽土和陰土。怨這種情緒,這種性,它導致的問題是比較基本面的,怨傷脾胃,所以肚腹膨悶飽脹啊,胃氣上衝,上吐下瀉呀,消化系統的種種的病,現在講的消化系統的胃炎,胃潰瘍,整個胰系統,等等,甚至嚴重到什麼胃癌,都屬於這個系統。大家很少自己去思考,自己是不是一個喜歡埋怨的人?所有有腸胃方面疾病的人,脾胃方面的疾病的人,都應該反醒一下,自己身上是不是有怨氣?
五行中脾居中央,中央出了問題,會延伸到心臟,肝臟,腎臟,肺臟其它臟器都是有可能的,長時間處抱怨和不良情緒中,會讓五臟氣機失調,氣血失和會導致很多疾病的發生。所以還是那句行話:生氣是一種態度,是一種選擇,全在乎你願不願意,不關別人的事。千萬別說是誰惹了你,是誰令你生氣,生氣完全是你自己要的,自己選擇的。所以抱怨是一種病,病根在心裡,得及早治療。
-
5 # 泰山124453211
怨天尤人的這種人,大部分是一種性格,但是與糖尿病一樣它也有二型,是後天習慣學壞而形成的。究其原因就是這種人的心理不明朗,目光短淺,思想糊塗,以為怨了別人就是自己的勝利,說別人錯就是自己正確,打擊別人就能抬高自己。
在現實生活中,這種人的情況會越來越囧迫,因為胸懷寬廣的人從不怨天尤人,好埋怨別人的人往往都是些自以為是,身無長處的憋性人格。時間長了就沒有人和他們打交道,怨恨別人不成反恨自己,每天鬱郁不得志,久而久之便會生出病來。
-
6 # 光伏魚家
喜歡樣子表於面,根追究底實心生,眉開眼笑利身心,怨怒憂愁掛眉尖,既傷身來最傷心埋怨後悔來不及,傷心流淚垮身體。
-
7 # 丨為天地立心丨
所謂怨氣、埋怨就是負能量情緒,俗話說“老生氣有口臭,一緊張就胃疼,癌症與長時間的怨恨有關,常受批評的人愛得關節炎……”你有沒有發現,焦慮、壓抑、憤怒、沮喪等情緒的波動,會帶來一些身體上的微妙變化。相由心生,日常的怨氣如果不發洩出來,長期積攢,終會對身體產生大的危害。
有研究指出,與情緒有關的疾病,目前已達200多種,而70%以上的人還會遭受到情緒對身體器官的“攻擊”。做人講究的是心平氣和,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不亂於心,不困於情,如此,安好!
-
8 # 旅遊達人老嶽
人如有了抱怨的習慣,卻不知道這個習慣會給自己帶來許多的麻煩。夫妻之間相互抱怨,能永久恩愛嗎?兒女對父母有怨言、埋怨對父母會甘心情願付出愛嗎?下屬對上司抱怨,上司會欣賞這樣的人嗎?過去的帝王,對於抱怨的臣子不但冷落以對,臣子還可能招來殺身之禍。那麼抱怨之害,尤其之大列舉如下:
1、抱怨是喪志之始:人一旦心中滿懷怨恨,所謂怨天尤人,總覺得世間不公平,覺得天下人都對不起自己,這就是人生危險的訊號。因為你對社會的熱情不夠,對人生的際遇認識不清,對自己的付出心有不甘,對自己的獲得有所不滿,因此忿忿不平,懷憂喪志,人生從此一蹶不振。
其實,這個社會必定先要有所付出,才能贏得相對的收入,你只是抱怨付出,怎麼會有好的結果呢?
2、抱怨是結仇之源:抱怨絕對不能獲得歡喜,你抱怨人家一分,別人回給你的可能是加倍的排斥。合夥人本來是共同打拼,但你總抱怨對方的不足,難道對方就會滿意、欽佩你嗎?
3、抱怨是敗德之行:人一旦有了抱怨,情緒一定非常惡劣,就借酒澆愁。有的人甚至“一不做,二不休”,因為對家庭抱怨多,他乾脆不回家,整日徘徊在酒廊舞廳裡。因為對公司有很多不滿,他可以請假出遊,甚至洩露機密,使公司受到損失。
抱怨的結果,可能對方損失有限,但自己則有更大的敗德之行。例如抱怨父母者,成了不孝兒女,抱怨朋友者,最後反目成仇,抱怨同事者,明爭暗鬥。種種敗德的行為,都由於抱怨而產生,殊為可怕。
4、抱怨是造業之因:世上很多的打鬥、毀壞、嗔殺等行為,都是因為抱怨而起,所以抱怨是造業之因。一個人如果時時心存善念,縱使受了委屈,被人欺負,只要自己有修養,稍加忍耐,也就過去了。假如感到利益不均,或者為人所侵佔,也不能為了虛浮的財利,造下難以彌補的冤仇、業報,最後受害最大的還是自己。
因此,一個人一旦心中有了抱怨的念頭,自己應該立刻有所警覺,需要懂得迴心反省,凡事能夠將心比心,甚至“寧願天下人負我,我不負天下人”,如能存有如此善念,抱怨又由何而生呢?
-
9 # 向之初
怨言和埋怨不會對身體直接造成傷害,要看聽的人是否在乎。
如果在乎了,怨言和埋怨會讓人情緒不好,慢慢產生對應的心理疾病。長期的壞情緒和心理疾病會讓身體逐漸產生病變。
如果不在乎,怨言和埋怨的傷害可忽略不計。
回覆列表
無論身體疾病還是心理疾病,在人體的表現都是:某一部位能量通道(經絡)阻滯。
如果我們可以找到堵塞原因,再把經絡調理暢通,身心疾病也就消失了。
找到導致疾病發生的人體能量阻塞區域,透過拉筋拍打、艾灸、按摩等方法改善通道,讓能量通道暢通:那麼身體有炎症的就會逐漸消失,有損傷的就會慢慢自動修復。
1、為什麼身體通道會出現阻塞?
人的身體通道出現堵塞,很大一部分由於情緒,小部分是因為外力造成的。
人生氣時會覺得心裡難受,就是因為情緒影響內動力,損害五臟的精力,引起身體能量的內燃耗,就是內耗。
情緒不好,比外界的環境更影響我們的身體。所以,真正的健康還需從情緒入手。
有一位智者說過:情緒是什麼?情緒就是心。當心裡不高興的時候,情緒就會低落,身體機能就會產生變化。醫學統計,百分之九十的疾病是和免疫系統失調有關的,影響免疫系統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情緒。心裡貪婪、憎恨、痛苦的時候,免疫能力就大大下降,身體就容易產生疾病。
有很多人患有抑鬱症,引發抑鬱症的原因也是情緒。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心裡的正能量降低了,外來的負能量就過來了。
身體像是我們歷史的記事本,藏著所有的記憶、創傷和故事,它通常以疾病的形式提醒我們。
情緒以資訊形式在神經和經絡傳導,當某種情緒過大,傳導神經就會受到破壞堵在那裡,從而形成一個記憶。
我們身體的背部肌肉對應不同的臟器,透過按摩可以瞭解身心內在狀態。
比如:肩頸板硬、痠痛,通常是憤怒積壓而成的。
左側肩胛骨與背椎間板硬,易導致心臟問題,主要由傷心、委屈等情緒累積。
右側肩胛骨板硬主要由於抱怨、不滿等情緒積壓所致,易導致胃部炎症。
後背部板硬的人通常具有討好型人格,會內分泌失調、代謝紊亂,並且容易得糖尿病。
腰椎板硬主要受恐懼的情緒影響,易導致腎虛、腎炎和腰椎間盤突出等問題。
脊椎僵硬的人要注意抑鬱症的傾向,因為經常會獨自生悶氣。
2、情緒對身體的影響
中醫一直講致病的幾個大因素,無非是六淫七情。六淫是我們可以抵禦的,風邪寒暑燥溼,透過我們的面板進入我們的身體。
熱了找個陰涼地,冷了就多穿一些,只要我們起居有節,能按四時而生,符合自然規律,就可以抵禦外界之病。
七情對身體的影響比較複雜。
黃帝內經裡有五臟與五志之說,每種臟器代表一種能量,代表一種情緒。
情緒就是一種能量。
如果我們長期處於情緒中,它會形成一種物質留在我們的身體裡,阻礙我們吸收正常的身體養分,造成身體器官功能失衡,破壞身體內部平衡系統,造成疾病。
比如:當一個人心中有委屈和害怕的時候,心裡會聽到一個“木”的聲音,聞木聲則惕然而驚,傷的就是胃經和腎經。
胃經,是從我們的第二個腳趾,沿一定的路線,透過心包,到我們的臉上。
當我們受到很大委屈,堵住我們的胃經的時候:我們的胃會受到影響;心臟也會受到影響。
在中醫中,心臟是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神明。當心包受到傷害,被萎痺的時候,人就失去了理智,失去了認知。
關於腎經,當我們受到驚嚇的時候,我們會覺得我們的脊椎從後腦處嗖的一下涼了下去,一直涼到我們的肛門和骶骨。
中醫說:恐使氣下。當我們有恐懼的時候,感覺我們的氣從後腦處,一直向下聚集到我們的腎經。
這些情緒堵塞在經絡和臟腑裡,久而久之,就變成疾病。
3、容易焦慮的人,體型是怎樣的?
容易焦慮,就是思慮過度,就會傷脾,人的體型就會背齁著。背隆起,是因為在焦慮的時候,身體會攣縮。
時常焦慮思慮的人,肺經和脾經會出現聚結,背部就會隆起。
相由心生,當你的情緒是怎樣的時候,身體體型就會變化,按照你的情緒去塑一個型出來。
思傷脾,脾為土,土生金。思慮過度會生憂,憂傷肺,而肺主皮毛。所以長期思慮過度的人容易得面板病,有很多牛皮癬患者,就是思慮過度。
中醫裡面,五毒為攻,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人是透過谷、果、畜、菜為養的,真正的健康是靠養的。
中國古代經典醫著《黃帝內經》不是一部醫書,更多的是一本養生學。其中說到:上醫治未病,聖人治未亂。說的是在危急還沒出現的時候,就先把它解決。
每個人的身體都帶著一個“神醫”。絕大多數的病都是後天得的,是我們自己“買”來的。如果每個人都知道如何養生,如何防止病的產生,我們就已經恢復健康了。
如果我們把我們的五臟比作一個國家的話,肝就是一個將軍,肝起到保護我們身體的作用,肝補血、藏血,身體依靠血液中的營養生存。
脾主土,就像一個國家的皇后,母儀天下。起到蘊化的作用。
心主火,屬於一個國家的皇帝。
容易被激惹、暴怒的人,其實他的內心是很弱小的。因為他的內心沒有力量、沒有容量,所以才會發怒。
這樣的人,深層的情緒就是恐,恐懼害怕的事情太多,就會想要牢牢抓住、控制外面很多東西。
而真正厲害的人,內心是平緩、如如不動的。
我們的腎,就是我們的根。腎在生活中代表財富,在生命中代表根本。
道德經裡面記載著:重為輕根,靜為躁君。「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尼。」
雄,就是生長、生髮;雌,就是根本。
我們人的一生,如果知道自己該如何生長、發展,同時要懂得守根本,這樣的人就如天下的溪流,周圍所有的水都會流入溪流中,恆常德性就能始終存在,最終迴歸嬰兒的狀態。
歸根究底,每個人只有懂得如何做人做事,身體才能健康,健康和我們的行為和心態是息息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