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這些歷史要讀
-
2 # 曉帆輕舟
不言而喻:清朝。
當時的清政府是“兩百年老店”,家大業大,掌控著四億人之眾,即使經過了鴉片戰爭的重創,經濟“塊頭”在全世界仍然處在前列(雖然質的方面已經遠遠落後於西方)。
此時,儘管清帝國已經百病纏身,卻“氣數未盡”,政權對於全域性還是可以基本駕馭,並且能夠獲得一般士紳們的認同。曾國藩、李鴻章們“自發起來保朝廷”,就是鮮明的例子。
太平天國雖然擁有一大批頑強好戰的將士,可是,它的一整套反社會、反文明的思想與實踐,它自身內部的極度腐化與惡鬥,使得它註定了只是苟且一時的軍事團伙,上不得堂堂正正國家政權的檯面,實力與動員力遠遠不如清朝。
所以,一旦清朝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緩過氣來,太平軍只剩下失敗這一條路。
-
3 # 知常容
他們不是一個等量級的,太平天國和清朝是沒有辦法比的。雖然一開始太平天國好像氣勢洶洶,但重點是它僅僅只在南方,清朝在南方的統治力量本來就很薄弱,後來還出現東南互保,辛亥革命,前期清朝入關的時候,南方的反抗力量是最強大的。
但是有一件怪異的事情你們有沒有發現,不管是衝擊也好,革M也好,最後勝利的果實好像全部還是歸北方,北洋軍閥就是北方集團,或者說是清朝的延續,因為他們承接了清朝的絕大多數的力量。你應該能夠感受到北方終究還是當時中國的中心,這一點還是沒有辦法動搖的。
所以回過頭我們去看一下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運動的勝利步伐止步於南京,你如果往後退一步,他為什麼不直接打到北京城,反而會先定都南京呢?一方面他需要休整,另一方面說明他的力量也達到了極限。定都南京太平天國勢力達到最盛,那個時候也只不過是跟清朝勢均力敵。
天京事變之後形勢急轉直下,天平明顯向清朝傾斜,太平天國最後只是為了突圍而北什,而清朝統治的根基根本沒有動搖,還記得當年的義和團嗎?他們其中一個宗旨就是保護大清,說明清朝的根基根本沒有動搖。所以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清朝都永遠強於太平天國,最後太平天國被曾國藩撲滅也是有力的說明。
-
4 # 端木賜香
當然是大清更有實力。
從1851年1月金田起義開始,到1853年3月佔領南京,在兩年多一點的時間裡,太平天國橫掃半個中國,用事實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不過,太平天國“驕人業績”的取得,與大清的輕視有很大關係。太平天國起義之前,清政府以為其就是烏合之眾,與普通盜賊無異。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後,清廷馬上起用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西,因林中途病故,遂改派李星沅為欽差大臣。李星沅入桂後,發現情況比預想嚴重許多,建議清廷調兵遣將,全力圍剿。
八旗、綠營倒是派了,可根本不頂用。發現不對勁的清廷反應也還不算太慢,馬上讓地方上辦團練,但要建成一支訓練有素能上戰場的軍隊畢竟不是鬧著玩的,後來成大事的曾國藩等人當時既不懂軍事又沒有事權,怎麼可能一天建成羅馬城?正因如此,太平軍才得以在兩年的時間裡,取得了不俗戰績。
當清廷從當初的混亂應對中清醒過來,給了曾國藩等人更大的事權、更多的支援,湘軍成長為一支足以和太平軍抗衡的隊伍的時候,雙方的力量對比就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為什麼這樣說呢?
當雙方的軍事力量相差較小的時候,拼的就是經濟。太平天國一路劫殺,雖然佔領了大片土地,但根本沒有進行有效的管理,“唯一所做的就是大肆洗劫”,經濟越來越困難是一種必然趨勢。
除了經濟,清政府還有一套數千年傳承下來的比較完完善、成熟的政治制度,利於統一部署,統一協調,防止權臣竊政;太平天國則是洪秀全這麼一個高考落榜後的失心瘋,加上民間跳大繩的招數,胡亂搭起的一個建構型神漢政權,它與傳統的從陳勝吳廣,到明末的李自成等的農民起義,還不太一樣。人家就是扯個平等、均田的幌子,搞改朝換代的遊戲,洪楊不同,他們除了改朝換代,還把那個天國幌子當真的去執行了,但不論是執行力,還是執行效果,都是一塌糊塗。一句話,打掉一個政權容易,原樣複製一個政治容易,但打掉一個政權、創立一個全新的政權,不容易。那是掂著自己的頭髮,脫離大地。對比世界歷史,你也會發現,歐美那種保守主義,尊重傳統,不輕言革命,和平、漸進、改良,才能推動社會進步,反是激進的、建構的、浪漫的主義,既想打倒傳統,結果傳統打不到,新的建不起,甚至,傳統光利用了不良的東西,新的也是理論經不起推敲、制度經不起實踐的,最後就是一攤爛泥嘛。
太平天國最爛泥的,還是其內部,政治架構。權力界線模糊,文武不分,官爵混同,疊床架屋,矛盾重重,天京事變既是一次矛盾的大爆發,也是其制度缺陷的一種必然結果。
從政治制度層面來說,太平天國失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我創造一個概念,叫內炸。就是說,事物新起時,你外炸能量也許尚可,因為你勢力極小,範圍極弱,相當於一個小的實心球,還有一定的外砸力,但隨著勢力的增大,範圍的加強,你就往空心球發展了,這球發到一定程度,呯,豬尿泡,內炸了。
大清的實力,當然也是有限的,特別是當它面對海外資本主義勢力時。但是,正如武俠小說裡所言,要看誰比誰了。大清的制度,從長的講,是中國從秦到清,一路走過來的兩千年的制度積澱;從短的講,是滿人從東北發家,打到關內,三百年的經驗的積累。雙方的實力、長短,還是能清楚的看出的。
-
5 # 覃仕勇說史
答:當然是大清更有實力。
相對來說,太平天國更接近一個軍事體而非政體。
太平天國起事之初,軍即是民,民即是軍,全部參與者都拖家帶口隨軍作戰,隨軍行動,生活上沒有保障,全靠以戰養戰,全民不事生產,所有生活物資靠搶。
你看,他們好不容易攻下了第一座城——永安州州城(今蒙山縣縣城),就喜出望外、樂不可支,認為王業已經成功了一半,立刻關起城門在城內建起了小朝廷,封王拜爵,凡事有功將士都晉封官職,全民狂歡。
清軍圍城,洪秀全等輩照樣在城裡做他們的帝王夢。
當時,沒有賦稅收入,洪秀全們以什麼渡日呢?
一是起義初期拜上帝教全體會眾毀家紓難集中起來的銀糧衣物;二是打敗清軍或攻克城鎮繳獲的戰利品;三是對城中富戶派大捐、打穀草搜刮到的財物。
後來轉移到了天京,城市大了,可以向富戶搜刮到的財物更多、更豐,情況當然要好得多。
但光向富戶搜刮、向城中手工業者、經商者收保護費,這點財力不過無源之水,久索必枯。
洪秀全們居然不是很擔心,他們熏熏然在城中做帝王夢,生活狀態與在永安州時一模一樣,沒有絲毫的改變,或者,他們根本沒考慮過去改變。
石達開後來經略安徽,填造戶口、徵收賦稅、選拔人才、設官安民,建立起“省、郡、縣”三級地方政權體系,引發其他佔領區效仿,太平天國的國庫才稍有穩定收入,其軍事體才有了經濟體的成份,從而向政體靠攏。
不管怎麼說,與清朝相比,太平天國真正控制、並能正常徵收到賦稅的地區還是太小,因而經濟潛力薄弱,後勁不足。
另外,太平軍佔據了天京十多年,但在這十多年的時間裡,天京基本處於清軍的圍攻之下。
從這一點上說,太平天國就算不上是一個健全的國家。
難得的是,洪秀全他們居然照樣在天京裡面過著優哉遊哉的生活。
這種所謂的“國家”,註定不會長壽,夭折是早晚的事。
有人也許不服,會跳起來爭:你把太平天國說得如此不堪,那為什麼它一出現,就弄得清朝搖搖欲墜,差點就垮了呢?
打個簡單的比方。
大家都看過《說唐》哈,《說唐》裡寫程咬金三板斧非常厲害,一上戰場唰唰唰來那麼三斧,一般戰將擋不住,當場被秒。一流的戰將如果大意,也很可能丟掉小命。名聞天下的登州靠山王楊林,是隋唐第八條好漢,第一次和程咬金交手,就差點著了道兒,看他砍出的第一斧,就認為這是當世一等一的高手,嚇得不輕;等架他第二斧,就有些吃不消;好不容易躲開第三斧,準備認輸逃命,但再看他砍出的第四斧,歪歪斜斜,不成章法,不由失聲大笑:“原來是個虎頭蛇尾的村野匹夫罷了!”
太平天國起事之初,憑著一股子狠勁、闖勁,差點一悶棍就把正在打瞌睡的清朝打死。
不說別的,且看洪秀全、楊秀清剛剛佔領了天京,就迫不及待地派出軍隊北伐。
自古以來,但凡北伐,必定廟算在先,謀定而後動,處處料敵先機,時時思慮後勤補給的供應。
朱元璋當年北伐驅逐蒙元,好傢伙,動用了三十萬軍隊,徵用了十五萬隨軍民夫。
太平天國的北伐軍不用考慮這些,光腳不怕穿鞋,區區兩萬多人,拎著刀子就上路了,一路殺,一路搶,完全是流寇作風。
這麼幹,有利有弊。
有利的是,可以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亂拳打死老師傅,而當對手已死,你成為了勝利者,天下就是你的了。
弊端是,一旦出拳不夠快,或者中間出現了停頓、遲緩,等對方緩過神來,進入了持久戰,因為後勤補給沒有著落,你就會死得很難看。
太平天國北伐軍後來就把這兩大特點淋漓盡致地顯示在了世人眼前。
太平天國北伐軍的命運如此,整個太平天國運動的命運也是如此。
武俠小說也經常闡述這麼一個理兒:毛頭小夥初出江湖,咋咋呼呼,遇神殺神,遇佛殺佛,來勢洶洶。當他和一個老江湖交手,可能會在氣勢上佔些上風,但一旦進入到比拼內力階段,小夥子十有八九得玩完。
-
6 # 彧沢爸
當然是滿清更強大咯。
很多農民起義的失敗,歸根結底就是,沒有從一個組裝力量發展成一個政治體。這就是問題。
大家看,成功的農民起義,最典型的就是劉邦和朱元璋,每每提起這兩位大佬,都少不了他們旗下的兩位代表人物,蕭何和李善長。不是說這兩位是多麼神奇得人,而是這兩位代表了劉邦和朱元璋兩個勢力內,是有以他們為領頭的政治家團隊。他們的貢獻是非常核心的,歸結起來就是,管理和持續。
很多失敗的農民起義,都是一股風,透過簡單的軍事武裝割據,但一旦進去拉鋸戰,就出問題了。自我持續造血功能沒有這是其一,其二沒有清晰的管理統治的政治制度。這兩點導致這樣的軍事組織是根本不穩定的
回覆列表
清朝更具實力!
或許很多人覺得,太平天國前期太猛了,從廣西一直打到了南京,巔峰時期幾乎都快和清朝劃江而治了。
但事實上,太平天國的綜合實力遠比不上清朝,當然也就耗不過清朝的。在天京事變之前,太平軍表現出驚人的破壞力,在北上作戰中,頻頻擊敗清軍,最遠都打到天津了。注意,小編在這裡用的是“破環”二字,這是因為太平軍所到之處都是破壞,對百姓和當地經濟造成極大的打擊。
太平天國的領導層從起事開始就迅速腐化,沒建立根據地就封了一堆的王。洪秀全、楊秀清等人裝神弄鬼,糊弄百姓。由於當時中國內部矛盾嚴峻,百姓愚昧,加上清正規軍的墮落,才讓這群人在短時間內席捲半個中國,給社會造成了極大的災難,就像isis一樣!
後來,洪秀全等人攻佔南京,建立起與清廷對峙的政權,他們的本質問題就開始暴露無遺。貪婪、野蠻、迷信,他們毫無先進性可言,一上來就全面推翻儒家,摧毀正常市場經濟,甚至還泯滅人性的限制百姓的兩性生活。而他們那成千上百的王,卻娶王娘,建王府,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
內政和經濟上搞得一塌糊塗,外交更是糟糕透頂。很多書讚揚他們抗擊西方列強,歌頌他們的英勇。其實,太平軍打洋人不過是因為洋人不支援他們而已。要知道一開始時,他們還稱西方人為洋兄弟,畢竟他們也信“上帝”嘛。結果,洋人一提要求,太平軍就不樂意了。他們對自己戰鬥力一直有一股迷之自信,以為能打敗清軍,自然也不怕洋人。結果,呵呵了……
試問這樣一個政權,哪來的實力和清廷鬥?
再看軍事和勢力範圍;清軍正規軍不行,不代表清朝就沒辦法。後來,在曾國藩、李鴻章和左宗棠等中興漢臣努力下,戰力強悍的湘軍在作戰中越戰越強。而太平軍則是越打越弱。
而且太平軍勢力範圍其實就維持在蘇南、浙江、安徽、江西大部和湖北東部等地區。這與始終坐擁天下大半的清朝相比,不管是人口還是疆域,太平天國都差距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