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94310417小云
-
2 # 小狼狗111
全稱是都察院左都御史,這個是官名,並不是稱呼。都察院主掌監察、彈劾及建議,是朝廷重要的機構,三司之一,左都御史是都察院的堂官,還有右都御史,正二品。都察院最高長官。
-
3 # 紅黑聖西羅
左都御史是古代專門行使監督職權的機構,都察院的第一負責人,在明朝時期就有設定這個崗位,跟左宗棠沒有什麼關係。
清朝以左都御史掌管都察院事,官職為從一品,主要負責監察風紀,糾察百官。另外還有充當皇帝“耳目”的職責,有時還可以“風聞奏事”,道聽途說都行,還有一個就是可以參與重要案件的會審,電影裡經常放的“三司會審”,就有督察院。
-
4 # 不一樣的維強
三法司之一,國家監察機構,檢查百官,最高級別都察院左都御史
我認為就是更好的調遣和節制地方官員
相當於欽差大員,一般兵部外派大員,侍郎,都可以加一個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我的祖先,大明隆慶年兵部尚書,起先是兵部右侍郎,加都察院左都御史,巡撫陝西甘肅,抗擊河套地區的蒙古韃靼部
後執行隆慶和議,與蒙古俺答汗通商,回朝之後加封兩京兵部尚書
-
5 # 國史館
左都御史在清朝是都察院裡級別最高的御史,也是天下言官的象徵性總管。而都察院是專門負責監察、糾參王公貴族和各級官員風紀的部門,類似於今天中紀委和監察部。它由一些級別不同的御史組成,而級別最高的御史就是左都御史,從一品。其次是左副都御史(正二品)和右都御史(從二品)。
清制,都察院對貝勒以下的王公貴族和所有文武官員都有監督和糾察之權。當然,親王、郡王不在此例,因為清朝的親王禮絕百僚。
但實際上御史們往往不顧這個禁忌,歷朝都有參劾親王和郡王的例子,有的時候連皇帝和太后都不能倖免。
恭親王奕訢是公認的賢王,但卻是被參次數最多的親王,同治二年御史蔡壽祺參他貪墨,雖查無實據但也被褫奪了議政王頭銜和親王雙俸。同治皇帝就曾因修三海和逛八大胡同被御史糾劾,氣的他要殺御史。
清朝的御史的權力很大,理論上所有貴族和官員都有權糾察。舉個例子,當時北京的巡城御史只有區區七品,但經常與王爺、貝勒、貝子或他們的家丁們當街衝突,有時甚至大打出手,皇帝稍有迴護,御史們往往群起而犯顏爭諫,頗有風骨。所以,很多時候,皇帝如果幹了什麼出格的事,都是有所忌憚,最怕被那些個御史知道。
除了御史,還有言官。言官往往能掌控輿論,而且言官幾乎無一例外會成為未來的御史。
光緒六年,轟動朝野的午門護軍案發,慈禧身邊的小太監張順與護軍玉林口角,打翻慈禧賞賜孃家的月餅盒。慈禧暴怒,非殺玉林不可,朝中大臣沒有一個贊同的,但攝於慈禧淫威,明知太監無賴,護軍無辜卻束手無策。最後就是剛從翰林院散館,還只是司經局洗馬的從五品小官張之洞,憑著一隻生花妙筆,不僅維護了護軍,還薄懲了囂張的太監。
清制,總督署左副都御史銜,巡撫署右副都御史銜。這也是為了節制文武,方便他們監督屬下。
左宗棠後來官至陝甘總督、兩江總督和閩浙總督,真的署過左副都御史銜,因此稱呼他左都御史是名副其實的。但現實生活中,左都御史只是一個官位的名稱,不是稱呼,清朝沒有任何人會當面或背後稱呼某人為左都御史。左右都御史這個級別的尊稱是“憲臺”,左都御史稱為“總憲”,右都御史稱為“副憲”。
所以,題主所說的是左宗棠剛出道時的事。
左宗棠在湖南巡撫駱秉章幕府時,人送外號左都御史。那時他只是一個幕僚,品級很低。後來雖然因軍功保薦到四品同知,但離左都御史差十萬八千里,稱呼他左都御史純屬戲謔之言,因為他姓左,又愛管閒事,所以挖苦他。
左宗棠給湖南巡撫駱秉章當師爺時,基於對他才華和人品的信任,實際上他是能當駱秉章的家的。
早在咸豐元年,他就被胡林翼舉薦入當時的湖南巡撫張亮基幕府中。那時正趕上太平軍攻打長沙,左宗棠運籌帷幄,左支右絀,居然創造了奇蹟,把天下最不好守的長沙城守住了,從此左宗棠就沒有打過敗仗。
所以,當張亮基調任山東巡撫,駱秉章繼任,就立即請來在家賦閒的左宗棠,並且依然對其言聽計從。駱秉章極其聰明,有左宗棠這樣一個人替他謀劃,他不用操心就可以升官。所有他的做法比張亮基還過分,幾乎所有的公事都交左宗棠處理,自己樂得自在逍遙。左宗棠以駱秉章的名義給皇帝寫奏摺,駱秉章連看都不看。
左宗棠人緣不好,得罪的人多,所以清朝的官場上他的笑話是最多的。
據說有一天駱秉章正在巡撫衙門裡與下屬官員擺龍門陣,忽然被號炮聲嚇了一跳,忙問親兵是怎麼回事,親兵答是左師爺在拜折。駱秉章聞言雖有點尷尬,但也只是一笑了之。清朝禮儀規定,督撫大員給皇帝寫奏摺,在奏摺發出時要在衙門口鳴禮炮。堂堂巡撫給皇帝拜折,他本人竟然不知道,未免荒唐。當然,駱秉章之所以如此信任左宗棠,是因為左宗棠辦事出以公心,絕不夾帶私貨。
除了自作主張給皇帝拜折,左宗棠還有一大愛好,那就是糾參官員。左都御史這個外號就是這麼來的。左宗棠這個人,由於自己是天才,常常以己度人,以為別人也應該有與他一樣的高度,這就造成了他“寬以待己、嚴以責人”的毛病,對人太嚴苛。
最著名的一個例子是與湖南永州鎮總兵樊燮的衝突。
清朝的總兵是僅次於提督的武官,也是方面大員,大體上相當於今天的副軍級軍長,正二品,建衙開府,鎮守一方,自己說了算,絕對是威風八面。
樊燮在晚清算不得一個人物,但一來他與左宗棠鬧了一場意氣,弄得人盡皆知。二來他有兩個十分出色的兒子(其中一個是晚清才子樊增祥),父以子貴,所以樊燮成了一個名人。
樊燮是當時湖廣總督官文五姨太的遠房表哥,連帶著成了官文的便宜大舅子,因此在湖南官場上很吃的開。
當時太平軍石達開部西征躥擾四川,朝命樊燮馳援。樊燮於是到巡撫衙門向駱秉章辭行。在與駱秉章談他到四川之行時,大言鑿鑿,誇誇其談,讓一旁的左宗棠很擔心,就忍不住批評了幾句,這令樊燮十分不快,直接就開懟,以至於臨走時,沒有像其它武官一樣對左宗棠行禮,左宗棠大怒,高喊“王八蛋,滾出去!”
樊燮哪受過這個氣,他轉頭就向官文告了一狀。官文沒見過左宗棠,只是隱約聽說這個人脾氣不好,把持幕府。於是就給皇帝寫摺子參駱秉章縱容劣幕。
督撫互參是很嚴重的事,相當於今天的書記和省長翻臉,皇上非常重視,派大員徹查,查的結果是官文所參屬實,皇帝命交吏部和刑部部議處。
這件事情單從表面上看非常嚴重,因為堂堂巡撫竟然被一個舉人出身的師爺給挾制了,最輕也是欺君之罪。左宗棠禍從口出,不得不離開駱秉章幕府,外出避禍。
但朝中還是有明白人。
當時咸豐皇帝左右最有權勢的人是肅順,他正大舉任用漢大臣,煩透了官文這樣的旗下大爺。他授意當時的上書房總師傅、真正的左都御史潘祖蔭寫奏摺,裡面有一句後世人人皆知的名言,“天下無一日不可無湖南,湖南無一日不可無左宗棠”。
咸豐看了這句話以後非常動容,憐才之心油然而生,不僅打消了處置左宗棠的念頭,還下旨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補,協助曾國藩料理軍務。四品京堂就是鴻臚寺、太僕寺、太常寺等部門的副職,一般是封疆大吏和六部九卿堂官的過渡性職務。
左宗棠是個睚眥必報的人,回到巡撫衙門就提筆彈劾樊燮,指他縱兵殃民、作威作福、酒囊飯袋、貪贓不法。
這就屬於意氣之爭了,樊燮肯定有問題,但所犯並不過分,是當時所有領兵大員的通病,皇帝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只把樊燮革職了事。可是最令樊燮不能忍受的卻不是這些,而是奏摺裡說樊燮“目不識丁”。其實樊燮粗通文墨,雖然行止不端,但也沒有左宗棠說的那麼嚴重。
樊燮也是個狠人。他回到家裡,把左宗棠的評語“目不識丁”刻在木牌上供在祖宗靈位前,讓他的兩個年幼的兒子跪著向祖宗發誓,不中進士誓不為人。
從那一天起,樊燮讓兩個兒子穿上女人的衣服,什麼時候中了進士什麼時候脫。然後聘請名士教導,自己坐在旁邊拿著一根戒尺督責。兒子們如果有那一句書背不出來,立即就會戒尺伺候,相當恐怖。
皇天不負有心人,許多年以後,他的兩個兒子果真都中了進士,而長子樊增祥更是光緒年間的名士和名臣,甚至署理過兩江總督,比他老子一輩子只能當武官更是強了太多了。
樊燮兩兒子中進士的訊息傳到左宗棠耳朵裡的時候,左宗棠已經是東閣大學士、兩江總督,儼然當朝宰相了。他對身邊的幕僚說,樊樊山(樊燮字樊山)最應該感謝的人是我,要不是我當年的一激之功,他哪來今天的兩個好兒子。
從這個意義上說,樊燮這個官丟的很值。
-
6 # 四川達州人
清承明制,以都察院為天下監察機構。
都察院,長官為左都御史,從一品。
但是,左都御史對應的右都御史,一般作為總督加職使用,左右副都御史也作為總督或者巡撫加銜,因此左都御史是都察院主要長官,號稱總憲。
-
7 # 坐古談今
這個問題涉及都察院這一機構,提督(總督,兵部、都察院雙重領導)、巡撫(戶部、都察院)、按察使(刑部、都察院)等官員,都屬於這個部門的外派官員。有什麼事情,這四個職位的官員都要向都察院通報一聲。
(1)左宗棠為啥被稱為“左都御史”
明朝中後期開始,為了監視總兵、布政使防止權力過大,都察院派遣提督(總督)、巡撫臨時性駐紮地方。明後期,提督(總督)、巡撫就常駐地方了。各省行政一把手就由布政使實際上變為巡撫。清朝繼承了這一點。
由此,就明確既然是都察院外派官員,那麼,巡撫官職屬於都察院系統,因此,一般是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居多)。
因為左宗棠在駱秉章幕府下權力較大,在調集糧草、地方政府方面,左宗棠一是有才能;二是剛正不阿,敢於得罪人做事;三是湖南歷來看不起外地官,地方勢力相對複雜。所以,駱秉章將許多權力都交給左宗棠。讓人覺得,左宗棠的權力比駱秉章還要大。由此。都察院官職中最大的就是左都御史了。
由此,或者揶揄他管事兒太多(如李鴻章粉絲就是揶揄),或者佩服他有才(如我)等不同原因吧,就稱其為“左都御史”。
駱秉章
(2)御史的職責
都察院管轄的御史的主要職責是監察(違法違紀)並彈劾官員,參與死刑複核、犯人減刑稽核等。
清朝將監察御史分為十五道(十三道是明朝,每個省一道),後來增加到二十道,每道御史負責監察各個省份的官員和政府。另外,還有河道、鹽務等御史。
另外,許多人說的巡按御史只是順治朝有,順治生前希望用巡按御史壓制滿貴族勢力(因為當時清朝各省大多是八旗做巡撫,而他們大多屬於八期旗主的家奴),順治死後就被廢了。
十五道監察御史、巡按御史等都是七品官。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
8 # 常棣tandy
我來說說清代的御史所屬機構——都察院的經歷。
清朝都察院的首腦是兩名左都御史和四名左副都御史(官職均在滿人和漢人中平分。)右都御史和右副都御史之職位通常分別由外省的總督和巡撫兼任。六部設有 24 名御史,外省設有 56 名御史,也由數目相等的滿人和漢人擔任。 御史被稱為言官,因其按理享有言論自由之故:他們獲准就 任何事宜向皇帝進言。御史是皇帝的『耳目』,負有察訪悖逆行 徑之責;也可以彈劾、斥責、批評或褒揚任何官員和任何政策, 其言論可根據他們認為合適的途徑,或公開發表、或私下進諫。 儘管御史的機構職能是查訪官吏中的翫忽職守行為而不是關注 政策本身的優劣,但由於他們警覺地監視著政策的執行,而且隨 時準備彈劾或攻訐負責官員,因此實際上就對現行政策的落實和 新政策的制定產生了影響。
御史自視為儒家禮制的衛道士,但有 時對皇帝坦率的諫諍和抗辯會令他們丟掉官職,甚至丟掉性命。
回覆列表
左公本姓為左,,但其為人剛直不阿,疾惡如仇,直來直去,,不畏權貴同僚,而鶴立雞群,實乃忠君報國,不阿魚奉成的一代偉男子,,其早年平定太平天國之亂,,有鎮壓了西北迴民暴亂,。。有抬棺出徵收復了新疆的廣大疆土,蓋高蓋主,,但左公善於放外公幹,。巰於朝庭拉邦結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