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龍女5505
-
2 # 使用者車工00
不同歷史時期的歷史人物很難說誰比誰厲害,因為他們所處的政治環境和時代變局不一樣。一個名將成名與他的機遇有很大關係,你能拿現在的將軍和開國將軍相比較嗎?時勢造就英雄,只有經過實戰才能體驗一個人的軍事素質和軍事能力。我們先看看兩人生平戰績再作比較。
樂毅,魏國名將樂羊後人,樂羊因亡中山國有功,封在寧壽,世居於此。後趙滅復國後的中山國,樂毅成了趙人。樂毅自幼聰明好學,熟讀兵法,本想在趙有所作為不料趙國卻發生政變,趙武靈王被圍在沙丘行宮活活餓死,就離開趙國到魏國,在魏國也沒得到重用,但被燕國國君燕昭王賞識,抱著知遇之恩,決心為燕國強大幹一番事業。此時燕國剛剛因子之執政而大亂,而齊國乘機出兵戰敗燕國,本來是弱小之國,又經這麼一折騰,更是雪上加霜。而燕照王又是要強的君主,廣攢天下英才,想一心打敗齊國報仇,樂毅此時到燕國正是時候。齊國在此時非常強盛,齊湣王又是霸道的主兒,南邊踢了楚國,西邊又打了魏國趙國,然後又聯合韓趙魏攻打秦國。那小樣,張揚的不要不要的,而此時燕國要打齊國等於找揍。但樂毅說服了燕昭王,聯合趙、楚、韓、魏。這幾個國家被齊揍的鼻青臉腫正鬱悶著呢,此時有人出頭,一拍即合,達成共識一一個打不過群毆。於是樂毅任總司令,組成燕、趙、韓、魏、楚的聯合國軍於濟水一帶大戰齊軍。齊國雖強大,但也經不住雙拳難敵四手呀,一下子敗下陣來,打不過怎麼辦?跑呀!只跑到都城臨淄老窩,樂毅單獨率軍追到臨淄,齊湣王一看不行,就又跑到莒邑。這時的齊湣王成了名苻其實的“齊跑跑"。跑到莒邑不跑了,不是跑不動,是沒地方再跑了,莒邑城牆堅固,沒有比此城再好的了,只好固城堅守。樂毅率軍到城下問投不投降?不投降。不投降就打死你。打死也不投降。那就不打了,不打歸不打,但不能白打,東西得帶回去。於是把齊國珍寶財物,以及宗廟祭祀的器物只要能帶的都帶上。齊國的祖宗牌位沒帶,帶回去既沒用也沒地方放。我燕國窮呀,所以什麼都是好的,不挑食。回到燕國後:燕昭王親自到濟水岸上慰勞軍隊,大犒三軍,燕昭王一下子成了暴發戶,但人家也沒小氣,直接把昌國封給樂毅,封樂毅為昌國君。這老闆當的!嘖!噴!
樂毅在齊國近五年的征戰中,攻克七十餘城,全部劃歸燕國,讓燕國成為強國,具有劃時代意義,對原齊民取用懷柔歸心政策,並減免賦稅,取消苛政,善待名流學者,使齊人逐漸歸心燕國,做到了齊民燕化。
雖然燕昭王是個明君,為燕國打下大好局面,只可惜生了個敗家子。公元前279年,燕昭王離世,太子樂資接位,即史上的燕惠王。這仁兄本來就對樂毅寂莫忌妒恨,那邊齊國也沒閒著,見機會來了,馬上派田單使用反間計,說樂毅不乘勢攻打莒邑是有個人野心和目的的,後果是嚴重的云云。這小子也太好忽悠了,立馬就派騎劫換了樂毅做司令。樂毅心想,完了,回不去了,便直接向西投奔了趙國,因趙國國君與樂毅有交情,又得了個人才,便把觀津封給樂毅,封為望諸君。
燕惠王用騎劫換下樂毅後,小幸福感滿滿的,可常言道:"不怕神一樣的敵人,就怕豬一樣的隊友。"騎劫被人家田單略施小計在即墨打的大敗。齊軍乘勢收復失地,把齊王迎回臨淄。唉,一切回到解放前!此時哭爹爹不應,叫娘娘不管,才又想起樂毅,但不是想請樂毅回去,而是怕樂毅打回去。於是寫了封哭哭啼啼的信,說自己聽信小人讒言,但將軍也不應投往他國,看在先王的面子上不要再攻打齊國,讓先王寒心等。樂毅看了此信後心想,話都說到這份上,不表態也不說不過去呀,於是慷慨激昂地寫下了著名的巜報燕惠王書》。大概意思是你的做法是錯誤的,想法是不對的,態度不夠端正的,並引用伍子胥"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表明自己既不願做愚忠,也不願做冤死鬼。對先王是絕對忠誠是與先王的交情。與你交情淺是完全因你而起。既尿不到一壺就各過各的。秦惠王后來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為了拉攏彌補自己的過錯,又封了樂毅的兒子樂間為昌國君,樂毅也為趙、燕之間的友好作了貢獻,被兩國任用為客卿,後死於趙國。
現在 我們再說說廉頗。
廉頗:贏姓,廉氏,中山苦陘(今河北定州市邢邑鎮一帶)人,戰國末期趙國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廉頗一生,從公元前283率兵討伐齊國,奪取陽晉,封為上卿起,征戰無數。因其果敢猛斷,很少有敗績,聞名於諸侯。又因他知錯就改,有名的“負荊請罪“更成為歷史美談。從作戰軌跡來看,攻齊,伐魏幾次擊破秦軍,與秦軍長平固守相持三年。到後來痛打趁火打劫的燕國,殺燕將慄腹,俘卿秦,樂閒再圍燕都,廹使燕國割讓五城無不顯示其卓越的軍事才幹。只可惜趙孝成王去世後趙襄王聽信讒言,解除了他兵權,雖後來投奔魏國但並未被重用最後鬱悶而死,但其一生傳奇為後人景仰,並留下千古佳話。
樂毅廉頗兩個人作比較:一、從聯合抗齊看,樂毅為聯軍統帥,樂毅獨領風騷。二、樂毅後期為燕、趙兩國同任相國,史上少有,又高廉頗一籌。
三 、從後來同樣的人對兩人評價看, 樂毅又稍占上風。
-
3 # 九州錚史
燕國樂毅和趙國廉頗都是戰國時期的名將,若非要進行比較的話,其最大的相似之處有兩個,一是兩人都是優秀的統帥,都是有謀略的軍事指揮家,二是兩人的結局都讓人淒涼和扼腕嘆息。從對一國的重要性和影響力而言,筆者認為樂毅更勝一籌。
具體來講,可以從兵略特點、臨陣指揮能力、戰績、以及其他能力、結局等五個方面進行橫向比較:
一、兵略特點:樂毅勝樂毅是進攻型帥才,能夠為了勝利,做多年的佈局,且具備發動內政、外交、軍事同盟等多個手段來為戰場服務,更加積極主動且全面,更符合兵家所提倡的作戰方略。
廉頗是防守型將才,生平作戰記錄終其一生大部分都是在為趙國防禦作戰,手段相對單一,主要透過現場形勢把握來為勝利創造條件和時機。所以筆者認為他只是將才,而非帥才。
二、臨陣指揮能力:廉頗勝樂毅在率領燕國軍隊連下齊國72城的時候,所向披靡,主要原因非其戰術和兵法應用多麼精巧,而是齊國被突如其來的五國聯軍的犀利攻勢打蒙圈了,兵敗如山倒,時也勢也,非戰術之功,史料中並未對其戰術有過多描述。另一方面,齊國最後退守莒和即墨兩座孤城,盡然圍困四年有餘而沒有攻下,也側面說明了樂毅其戰術素養一般。
廉頗在戰術和兵法素養上就略勝一籌了。雖然廉頗大部分作戰經歷都是防禦作戰,但其臨場敵我形勢的把握準確,戰術調整得當,指揮定力極強,這是其看家本領,這一點可以從長平之戰前後兩個階段的結果略見一斑,前期是廉頗作為主將,他精準判斷敵我形勢,合理的縱深佈局防線,秦軍推進艱難,顯出疲態,即便是戰神白起也是找不到太多辦法,足見廉頗老謀深算,臨場指揮才能出眾。而後期趙軍臨陣換帥,由紙上談兵的趙括代替了廉頗作為三軍主帥,趙軍的作戰形勢就急轉直下,終有全軍覆沒,成就了白起之赫赫威名。
三、戰績:樂毅略勝一籌樂毅的主要戰績就是可以吹幾輩子的滅齊之戰,半年之內,連下齊國72城,要不是還有田丹單這麼個牛人,齊國早就亡國滅祖了,戰績不可謂不輝煌,一時天下無雙。
廉頗的主要戰績曾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晉陽,趙王封他為上卿。廉頗因為勇猛果敢而聞名於諸侯各國。長平之戰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禦了秦國軍隊。長平之戰後,又擊退了燕國的入侵,斬殺燕國的慄腹,並令對方割五城求和。後世稱其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四、其他能力:樂毅勝樂毅除了軍事才能外,同時還有改革家、政治家,他在輔佐燕國時,燕昭王對其信任有加,軍國大事皆委其身。樂毅也不負眾望,在燕昭王的支援下力行變法圖強,短短几年時間將燕國恢復了元氣,不僅擁有了一隻訓練有素的精銳新軍,更是讓燕國百業俱興,國力漸盛。
廉頗老同志呢除了軍事才能外,在治國理政才能方面就沒有任何史料記載了。
五、兩人結局:旗鼓相當,同樣悲涼燕昭王死後,太子登基是為燕惠王,他本就懷疑樂毅,又受齊國反間計挑撥,於是就派騎劫代替樂毅任統領,並召回樂毅。樂毅心裡明白燕惠王此舉讓他失去了堅強後盾,失望之極,同時也擔心回國後被殺,便投奔了趙國,半生努力而來的千古功業最終毀於一旦,功敗垂成,鬱鬱而終。
廉頗的晚景也不好,因新君猜忌,雖身體康健尚能飯,但卻始終鬱郁不得志,最後只能先後奔走魏國和楚國,最終客死楚國。
結語:綜上所述,筆者以為樂毅和廉頗其實是兩個型別的人才,放在一起比較呢略顯困難,總體而言,樂毅比之廉頗綜合實力更強,但戰場指揮和戰術能力則廉頗更勝一籌。最大的共同點還是都是戰國及其優秀的軍事家,同時都結局悲涼。
-
4 # 老曠說球
在戰國時期,秦、楚、齊、燕、韓、趙、魏七國爭霸天下,逐鹿中原,戰爭從來都是這個時代不曾停下的旋律,所以湧現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戰國名將,比如吳起、孫臏、白起、李牧、王翦、田單、樂毅、廉頗、趙奢等等。其中樂毅和廉頗赫然在列,但要說誰跟強,這個很難有定論,畢竟他們並沒有真正對戰過,所以無法明確地定下勝負。
一、主要戰績
樂毅(yuè yì),生卒年不詳,子姓,樂氏,名毅,字永霸。中山靈壽(今河北靈壽西北)人,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魏將樂羊後裔,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後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趙國,被封於觀津,號為望諸君。
主要戰績,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不過,在趙國,樂毅並沒有獲得什麼耀眼的戰績。
廉頗,生卒年不詳,嬴姓,廉氏,名頗,山西太原(一說山西運城,山東德州)人。戰國末期趙國的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至趙悼襄王時,由於不得志,他先後投奔魏國大梁和楚國,奔魏居大梁,後老死於楚,葬於壽春。
主要戰績,長平之戰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禦了秦國軍隊。長平之戰後,又擊退了燕國的入侵,斬殺燕國的慄腹,並令對方割五城求和。其中,廉頗於公元前283年帶趙軍伐齊,長驅深入齊境,攻取陽晉,威震諸侯,廉頗班師回朝,拜為上卿(上卿為當時高階爵位),廉頗因為勇猛果敢而聞名於諸侯各國。
二、二人的特長有所不同
樂毅善攻擊,率領五國軍隊進攻齊國,差點顛覆了整個齊國。而廉頗善守,長平之戰要不是趙王上了秦人的奸計,估計秦國白起和廉頗相遇是可以有一場精彩的對峙。從這一點看,兩人也是不相上下,而之後兩人在政治上也是各有建樹。燕昭王在燕國有樂毅的輔助,而廉頗也為君王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因此,這也是兩人不相上下的一點。
三、我們在看看歷史上對他們的評價。
唐甄:“白起、趙奢、樂毅之屬,神於用兵,所向無敵。”
鄭觀應:“古之所謂將才者,曰儒將、曰大將、曰才將、曰戰將。樂毅、羊祜、諸葛亮、謝安、韋睿、岳飛等,儒將也。
馮唐:“天下之將,獨有廉頗李牧耳。”
趙勝:“廉頗為人勇騺而愛士;知難而忍恥,與之野戰則不如,持守足以當之。”
王夫之:“有良將而不用,趙黜廉頗而亡,燕疑樂毅而僨。”
從這些評價和態度就可以看出,很多少人覺得倆人都是並列的名將,並沒有先後之分。
所以,歸根結底,樂毅和白起相比,應該是沒有誰強誰弱的,只是所擅長的有所不同,才有了不同輝煌的戰績,在不同的人眼裡才會有各自的厲害之處。
回覆列表
兩位都是春秋戰國時代忠勇雙全戰功赫赫的名將,兩位都曾威震四方榮耀一時,又同樣結局淒涼功高被忌被逼逃奔他國鬱不得志客死異鄉,燕國名將樂毅更厲害功勳更大客死於趙國,趙國名將廉頗勇猛忠心卻因奸臣作梗客死於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