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日天55

    當然是清朝最強。準確的說是歷朝歷代中民族政策設計和執行得最好,結果最佳。不過,清朝最強也有其獨特的原因:一是它本身就是少數民族,對中原王朝周邊的“蠻夷”特性瞭如指掌。二是聯姻。三是管理,如理番院的設立。四是八旗組織在異族的推廣設立,八旗組織中“逃人法”實施以及八旗軍的駐防等等。

  • 2 # 歷史縱橫帝

    導讀:這個不是誰家強的問題,我不否認清朝在解決民族問題的方法和手段以及擴張領土的決心和意志。但是隨著封建社會的逐漸沒落和歐洲文藝復興甚至是熱武器的興起遊牧民族的快馬彎刀對中原政權的威脅會越來越小直至完全沒有影響。所以說遊牧勢力納入中原政權的懷抱是清朝和社會發展變革的共同作用的結果。清朝的民族政策和制度只是把這個程序提前了百餘年。清朝解決蒙古問題良好的歷史時機

    清朝崛起的時候,作為草原上左右一個民族蒙古經過幾起幾落已經不能不能作為統一的部族對外發出聲音。況且清朝平定完準噶爾後對草原實行的是直轄而不是之前王朝的羈縻政策。

    漠南蒙古的林丹汗在被皇太極擊敗後在大清入關前就臣服了後金政權。漠北的喀爾喀部和漠西蒙古同樣也名義上歸順了清朝。尤其是喀爾喀部實力強大,但是被舉起的住噶爾部武力上嚴重削弱,客觀上為清朝直轄漠北蒙古奠定了基礎。準噶爾部和清朝的長達七十年的戰爭後最終被平定。如圖中喀爾喀和葉爾羌都是被準噶爾吞併,在準噶爾被清朝擊敗後直接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的。

    準噶爾勢力再強也不過是漠西衛拉特蒙古四部之一,況且在吞併喀爾喀部等蒙古其他部落的時候使用的是武力吞併。所以準噶爾汗國表現出來的實力雖然強悍,但是遠不能和同一個蒙古帝國或者瓦剌汗國時期的國力相比,所以說清朝雖然歷經三代帝王還是平定了西北維護了祖國統一。清朝解決遊牧民族政權趕上了一個好時代。

    大清崛起於和草原遊牧民族同緯度的白山黑水弓馬騎射不亞於遊牧民族

    其實這個標題不太準確,小編想表達的意思是首先女真(後改稱滿族)崛起於中國的東北,和蒙古草原基本上是同緯度甚至維度還高。這樣就有了一個先天的優勢,那就是對於寒冷天氣的適應能力。中國古代唐朝征戰突厥和漢朝攻打匈奴無不需要適應嚴寒的氣候和戰鬥方式的改變。而清朝八旗相對其他王朝來說還是有這個優勢的。

    作為逐漸崛起的漁獵民族,滿清的八旗戰鬥力和弓馬騎射的能力一點也不次於已經處於衰落期的蒙古戰士的戰力。即使是入主中原後軍隊中加入了很多綠營兵但是作戰方式依舊延續了下來。

    況且清朝軍隊中不但有滿八旗何有漢八旗和蒙古八旗,所以對於蒙古的戰法有充分的瞭解。同時清朝軍隊中的騎兵優異的機動能力也很優秀,知己知彼在加上雄厚的國力保證後勤供應最終平定了準噶爾分裂勢力。

    俄羅斯在遠東的擴張客觀上壓制了遊牧勢力的戰略縱深和空間

    從匈奴時代開始的遊牧政權都有一個絕招那就是游擊戰術,當兵馬強大時就南下擄掠。當打不過就往北逃跑,反正他們的財富就是戰馬、部族和牛羊都是流動的財富。越往北天氣越冷,他們也不會長期呆在那裡。但是作為一個逃遁的方向還是沒有問題的,中原的軍隊因為寒冷的天氣和糟糕的後勤補給往往都不會大週期的追擊。這也是遊牧勢力屢禁不絕的原因之一。

    但是從明朝中後期沙俄就越過烏拉爾山沿著同緯度向東擴張,到清朝初年的時候已經擴張到遠東的太平洋沿岸。在妄圖殖民黑龍江流域的餓時候和清朝打了一仗,透過簽署《尼布楚條約》和接下來的其他條約,沙俄正式擁有了包含貝加爾湖在內的領土。如下圖所示:

    在漢朝時期貝加爾湖叫北海,也是就是蘇武被匈奴發配到牧羊的地方。也是從匈奴開始以後無數遊牧政權躲避中原軍事力量打擊的區域。但是到了清朝時期,沙俄佔據了此地,兇惡的哥薩克兇殘無比。所以此時蒙古的向北轉移的空間被客觀消除了。如果和前輩的其他民族一樣西征?那更不可能,這不是成吉思汗時代的世界了。西方的奧斯曼土耳其正處於鼎盛時代,所以北逃和西征都不行只能和清朝死磕。

    然後才是清朝在平定準噶爾後在蒙古草原上實行的一系列的制度

    這些制度包括盟旗制度、滿蒙聯姻制度、宗教制度、汗位繼承製度以及人口制度等等。透過這些制度在草原的有效執行解決了上千年來困擾中原的遊牧勢力。

    盟旗制度禁止隨意遊牧,管轄權在駐蒙大臣和將軍管轄;滿蒙聯姻制度從後金建國後就可是執行,這個是滿蒙兩族往來婚嫁逐步形成一體。這個和大遼時代的契丹皇族和奚族的蕭氏類似,雖然奚族不是皇族但是在大遼的地位很高,滿蒙的聯姻制度的作用與之類似。

    把藏傳佛教的黃教引入蒙古,有很多信徒。很多成年的蒙古人都成為僧人,加上佛家宣講的放下屠刀倡導和平的教義,對於草原上的和平客觀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這些制度都是為了拉攏上層貴族,降低蒙古的威脅。很多制度不是一蹴而就的,比如盟旗制度從努爾哈赤時代的天命九年到乾隆三十六年長達一百多年的逐步完善。這些制度把蒙古貴族的利益和大清的利益拴在一起,同時利用盟旗和宗教制度降低威脅。同時輔助以武力威懾三管齊下,最終把蒙古各部勢力納入中原王朝的直轄範圍。

    小結:

    清朝能結束上千年來的草原遊牧勢力一是因為自己的努力,二來就是趕上了時代的週期和國際環境的變化。

  • 3 # 閒看秋風999

    清朝皇帝雍正以及乾隆出生的地方,人稱“潛邸”;雍正當了皇帝以後,將此處改為“雍和宮”,聘請西藏高僧在這裡教授蒙古的傳道喇嘛(乾隆繼位以後,將這裡改為喇嘛廟);

    而且不斷招募蒙古的僧人來到此接受宗教的傳道。 除了雍和宮以外,北京的外城還有專為蒙古使團的服務黃寺、黑寺等,還有內城舉辦廟會的隆福寺、護國寺、白塔寺等等。

    這是為什麼呢?清朝的滿人不是信仰薩滿教嗎?而且蒙古人的祖先也是信仰薩滿教的。為什麼後來都不約而同都放棄了薩滿教呢?

    先說說成吉思汗為什麼放棄薩滿教;成吉思汗衝出草原,打遍天下後,逐漸覺得薩滿教已經不符合統治者的需要了——裝神弄鬼難以服眾,於是他和他的子孫們後來紛紛選擇了伊斯蘭教;只有元朝對忽必烈是個例外。

    公元1253年,忽必烈進攻大理途中,有幸於當時已頗有名氣的僧人八思巴相遇;忽必烈被此人的學識以及丰度所打動,隨即拜為上師(教父?)。

    接下來,元朝統治階層舉辦了一場辯論會;也就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佛道論爭”;最後道家敗下陣來,藏傳佛教在元朝宗教領域佔了C位。忽必烈當了皇帝以後,拜八思巴為“國師”,藏傳佛教成了元朝的“國教”。

    滿清入關,實現了所有民族真正的統一;如何守住這“一統江山”就成了清朝皇帝的當務之急——統治漢人,可以用儒家學說,“尊孔”就行;但是對藏區和蒙古王爺們怎麼辦呢?

    自雍正乾隆,清朝就開始了對蒙古人大規模“思想改造”工程——用宗教信仰將滿、蒙、藏這幾個主要民族聯絡在一起——

    特別是曾經的金戈鐵馬蒙古人,自從改換門庭信奉了佛教以後,也真的是“立地成佛”;清朝統治者就是用這樣的方法徹底解決了困擾中原王朝兩千年的遊牧民族襲擾的問題。

  • 4 # 阿塏侃史

    困擾中原的遊牧民族,無論是秦漢時期的匈奴、三國時期的鮮卑、隋唐時期的突厥 、宋明時期的女真和蒙古,總之一句話,都是炎黃的後人。經考證,他們是夏朝滅亡後向北遷徙子民的後代。

    這些遊牧民族和中原人民相愛相殺2000多年,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爾扈特部為了擺脫沙俄壓迫率部東歸,回到祖國親人的懷抱。至此,形成了中國這個多民族國家的雛形。

    有人會發問:清朝這麼牛啊!其它朝代解決不了的難題,它們咋就迎刃而解了?

    是這樣的哈,不是說滿族人作為統治主體的清朝特別聰明,而是在各個朝代的共同努力下、到了清朝形勢更有利於統一,再加上清朝本身的自強不息及合適的民族政策,終於實現了中華多民族的統一。

    歷代中原朝廷解決不了遊牧民族的病根在哪裡?

    1,中原朝廷對遊牧民族也曾痛剿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公元前215年,命令蒙恬率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收河套,屯兵上郡。《過秦論》記載:“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漢武帝時期,霍去病“封狼居胥”。狼居胥山在今天的蒙古國,地屬漠北,於是就有了“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的局面。

    唐太宗時期,李世民令李靖出師塞北,滅亡東突厥,李世民因此被西域諸國尊為“天可汗”。

    到了明朝,藍玉率15萬大軍犁庭掃穴,元皇帝和太子倉惶北逃,繳獲人畜合計高達三十萬口。

    明成祖朱棣五徵蒙古,追擊蒙古敗軍至狼居胥山下,殺青牛白馬祭告天地,然後勒石記功、凱旋還朝。

    2,解決不了遊牧民族的原因

    中原朝廷和遊牧民族的關係趨勢是:中原朝廷強悍,遊牧民族臣服;中原朝廷衰落,遊牧民族侵襲。

    遊牧民族彷佛是野火燒不盡的小草,趕跑了匈奴,走來了鮮卑,再冒出雜交品種鐵弗人。至後來的突厥、契丹、女真和蒙古,那可真是:草原不變、人種變化不大、多變的是遊牧民族各部之間的此消彼長。

    中原朝廷不能徹底地解決遊牧民族,原因分解為:

    原因一,遊牧民族疆域廣闊,論其面積,是中原地區的3-5倍。因為其具有遊動的特性,打不贏就跑,往最北邊、往西邊跑。等到中原朝廷追不動了,再進行猥瑣發育。

    原因二,二千多年來,中原朝廷具有碾壓遊牧民族實力的時期很少。在冷兵器時代,遊牧民族的軍事實力不容小覷。

    原因三,遊牧民族不願意同化於中原文化之中,當失敗後,他們大多舉族遷徙。

    原因四,對於趕跑遊牧民族後的廣大區域,中原朝廷在行政管理上消化不了。

    綜上,中原朝廷耗費人力、物力好不容易打敗遊牧民族,然而實質性的所獲甚少。於是,他們寧可選擇修長城抵禦外患,也不願意和遊牧民族打一場遙遙無期的遷滅戰。

    清朝解決遊牧民族的方法

    時間到了明末,因為明朝對蒙古人的沉重打擊,蒙古人分崩離析,根據地域可分為漠南、漠西、漠北三塊蒙古。

    其中,漠南蒙古又分為:科爾沁、杜爾伯特、烏珠穆沁、察哈爾、鄂爾多斯等十多個部落;漠北蒙古分為:車臣、土謝圖、三音諾顏、札薩克圖等部;漠西蒙古分為:準噶爾、和碩特、土爾扈特、杜爾伯特和輝特部。

    以上蒙古各部,不僅在政治上處於互不統屬的狀況而且各部落之間,為了掠奪牲畜、土地和財產,爭奪統治地位,常常互相殺戮、征伐。

    藉此契機,後金在努爾哈赤時期,在漠南蒙古拉攏科爾沁等部;在皇太極時期,打敗了親近明朝的察哈爾部林丹汗,統一了漠南蒙古;在康熙時期,藉助噶爾丹侵吞漠北蒙古,將漠北漠古劃入大清的版圖;在康熙晚年,藉助準軍入寇西藏,廢除第巴藏王制度,設立噶倫制度,派兵駐藏;在雍正時期,借青海和碩特蒙古首領羅卜藏丹津武裝叛亂,設定西寧辦事大臣管轄青海事務;在乾隆時期,乾隆以滅族滅種的方式平定準葛爾部,隨後平定大小和卓之亂。

    至此,困擾中原朝廷2000多年的遊牧民族問題終於得到有效的。

    分析清朝成功解決遊牧民族的原因:

    原因一,受益於明朝打擊蒙古人、使其解體這一有利形勢。

    原因二,滿清出身於遊牧民族,其天性中帶有很強的領土擴張意識。

    原因三,康、雍、乾三朝,國力強大。

    原因四,熱武器的使用,使遊牧民族的戰力相比之下與清廷拉大距離。

    原因五,沙俄向東擴張,壓縮了遊牧民族的生存空間。

    原因六,清朝使用了盟旗制度這一有效的行政管理方法。

    原因七,使用了滿蒙聯姻的捆綁方式。

    原因八,推祟藏傳佛教為國教,加強蒙古人的認同感。

    原因九,鼓勵蒙古人信教,消彌其血性,同時控制蒙古人的人口增長。在整個清朝,全華人口增長了20倍,而蒙古人的絕對人口數量在下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又到了穿T恤的季節,今年流行哪些T恤呢,怎麼搭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