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看《平原》是一篇主人公命運並不那麼鮮明的故事,不痛不癢的結局,用我兒子的話說結局倒“像個鬼故事”。可這發生在蘇北平原王家莊的故事每一章開篇都著實把我給吸引住了。畢飛宇的文字給“鄉土”蓋上了詩意和充盈養分的土壤,一點點在我的心裡孵苗生長。
青黃不接的守候之時,莊稼人的勤奮勞作開啟了這蘇北平原的故事,隨母親改嫁到王家莊的端方從一個毛頭小子逐漸長成了家裡的頂樑柱,以及延伸而出的與王家莊層層不可剝離的人物糾葛下命運弄人的殘酷現實。莊稼人的婚喪嫁娶,莊稼人的門前屋後,莊稼人的命運難測都在畢飛宇的筆下一點點鋪展開,平靜的,質樸的,粗俗的,同時又是詩意的。
“連續幾天的秋雨把家家戶戶的草垛都淋溼了,好不容易放晴,就必須把它們曬乾,這一來整個王家莊都是金色的了。稻草在秋日的照耀下發出了特別的氣味,有些香,還有些澀,王家莊就籠罩在這樣的氣味裡。聞上去叫人懶。當然,那些雞是開心的,它們低著頭,在稻草上尋找一些剩餘的稻穀,不用爭,也不用搶,各自守著各自的地盤,這裡啄一口,那裡啄一口,自得其樂了。”(節選)
“照理說,王存糧也應當來到天井,和大夥兒一起說說笑笑才是。王存糧沒有。他一個人坐在堂屋裡,端著旱菸鍋,吸菸,心情特別了。女大當嫁,女大當嫁,其實是說說的,真的嫁了,做父親的到底捨不得。剛聽到遠處的鞭炮聲,王存糧的心裡突然就是一陣緊,被掏空了一塊,在喜慶的時刻卻淒涼了。”(節選)
“三丫替端方把上衣扒開了。她愛這個地方,這是她情竇初開的地方。他們胸口貼在一起了。這是一次絕對的擁抱。它更像擁有。不可分割。是血肉相連。如果分開來,必然會伴隨著血流如注。他們心貼心,激盪,狂野,有力。然而,兩個人都覺得安寧了,清澈了,感傷了,無力了。他們的胳膊是那樣地綿軟,有了珍惜和呵護的願望。他們感覺到了好。想哭。沁人心脾。”(節選)
《平原》一寫就是三年半,在端方與三丫的愛情裡,在混世魔王的流氓無賴裡,在老魚叉恐慌的精神分裂裡,還有吳蔓玲,興隆,佩全以及養豬公老駱駝的命運交織中,主角被配角成全,誰都離不了誰。畢飛宇說他和《平原》一直手拉手,他們來到了海邊,她上船了,他卻留在了岸上。我又何嘗不是,偶有出神的時候還猜測起被咬傷一口的端方的最終命運,甚至在讀《玉米》時忍不住在段落的拐角處搜尋起他們的影子。
有人說《平原》是拖沓囉嗦的,有人說《平原》沒有宏大的故事主線。可小說讀的究竟是什麼?我在《平原》裡讀到了莊稼人生活的真實,稻穀麥田的滾滾熱浪下千瘡百孔的亦苦亦澀的青春,還不夠嗎?政治,歷史既是這一群鮮活的角色命運的主謀,又被他們上演的故事點亮於啟發思考。陰暗的,懵懂的,放蕩不羈的,即使看得我心顫羞澀也對畢飛宇沉著且毫不扭捏的筆觸感到敬佩。男人要讀,女人要讀,青年更需要讀。
起初看《平原》是一篇主人公命運並不那麼鮮明的故事,不痛不癢的結局,用我兒子的話說結局倒“像個鬼故事”。可這發生在蘇北平原王家莊的故事每一章開篇都著實把我給吸引住了。畢飛宇的文字給“鄉土”蓋上了詩意和充盈養分的土壤,一點點在我的心裡孵苗生長。
青黃不接的守候之時,莊稼人的勤奮勞作開啟了這蘇北平原的故事,隨母親改嫁到王家莊的端方從一個毛頭小子逐漸長成了家裡的頂樑柱,以及延伸而出的與王家莊層層不可剝離的人物糾葛下命運弄人的殘酷現實。莊稼人的婚喪嫁娶,莊稼人的門前屋後,莊稼人的命運難測都在畢飛宇的筆下一點點鋪展開,平靜的,質樸的,粗俗的,同時又是詩意的。
“連續幾天的秋雨把家家戶戶的草垛都淋溼了,好不容易放晴,就必須把它們曬乾,這一來整個王家莊都是金色的了。稻草在秋日的照耀下發出了特別的氣味,有些香,還有些澀,王家莊就籠罩在這樣的氣味裡。聞上去叫人懶。當然,那些雞是開心的,它們低著頭,在稻草上尋找一些剩餘的稻穀,不用爭,也不用搶,各自守著各自的地盤,這裡啄一口,那裡啄一口,自得其樂了。”(節選)
“照理說,王存糧也應當來到天井,和大夥兒一起說說笑笑才是。王存糧沒有。他一個人坐在堂屋裡,端著旱菸鍋,吸菸,心情特別了。女大當嫁,女大當嫁,其實是說說的,真的嫁了,做父親的到底捨不得。剛聽到遠處的鞭炮聲,王存糧的心裡突然就是一陣緊,被掏空了一塊,在喜慶的時刻卻淒涼了。”(節選)
“三丫替端方把上衣扒開了。她愛這個地方,這是她情竇初開的地方。他們胸口貼在一起了。這是一次絕對的擁抱。它更像擁有。不可分割。是血肉相連。如果分開來,必然會伴隨著血流如注。他們心貼心,激盪,狂野,有力。然而,兩個人都覺得安寧了,清澈了,感傷了,無力了。他們的胳膊是那樣地綿軟,有了珍惜和呵護的願望。他們感覺到了好。想哭。沁人心脾。”(節選)
《平原》一寫就是三年半,在端方與三丫的愛情裡,在混世魔王的流氓無賴裡,在老魚叉恐慌的精神分裂裡,還有吳蔓玲,興隆,佩全以及養豬公老駱駝的命運交織中,主角被配角成全,誰都離不了誰。畢飛宇說他和《平原》一直手拉手,他們來到了海邊,她上船了,他卻留在了岸上。我又何嘗不是,偶有出神的時候還猜測起被咬傷一口的端方的最終命運,甚至在讀《玉米》時忍不住在段落的拐角處搜尋起他們的影子。
有人說《平原》是拖沓囉嗦的,有人說《平原》沒有宏大的故事主線。可小說讀的究竟是什麼?我在《平原》裡讀到了莊稼人生活的真實,稻穀麥田的滾滾熱浪下千瘡百孔的亦苦亦澀的青春,還不夠嗎?政治,歷史既是這一群鮮活的角色命運的主謀,又被他們上演的故事點亮於啟發思考。陰暗的,懵懂的,放蕩不羈的,即使看得我心顫羞澀也對畢飛宇沉著且毫不扭捏的筆觸感到敬佩。男人要讀,女人要讀,青年更需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