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句話國史

    明朝滅亡原因有很多,首先氣候上進入一個小冰川期,氣候特別冷,冬天長,乾旱嚴重,這就造成農作物減產。明朝開國的一些措施直接影響明朝延續進城,比如分封番王,以至於後期中央政府需要養皇族番王的經費佔一年財政收入的五分之一。再加上明朝始終不能解決蒙古和鞍噠等的邊境威脅,軍費開支龐大。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改革後,使得中央政府收稅的手段成本都方便,加徵的遼響,等各項賦稅,加上天災,才導致最後李自成起義,崇禎皇帝的其實本來可以,去南京的東山再起,然而由於他個人問題,沒能及時衝出,後來南明因為皇統不正,內亂不斷,僅僅只堅持一年便消亡。據說後來明朝皇族也在越南建立流亡政權,【永曆西狩】但都不能阻擋明朝滅亡事實。

  • 2 # 歷史吐槽機

    老朽看朝代興亡一直以古人道術之分,道為根基,術為手段。所以我斷然無法認同題主將一朝興衰寄於一人的說法。明朝的滅亡是因為統治基礎崩潰,是二百餘年積弊的總爆發,遼東、闖賊、財政、黨爭等問題都基礎崩潰造成的表象,不會因為一人、一事、一時而改變。所以熊廷弼救不了、袁崇煥救不了、孫承宗也救不了,責怪崇禎沒用、責怪吳三桂沒用、責怪李自成更沒用。

    故此我只能回答第二個問題,熊廷弼為何死的那麼慘。首先確實是人緣不好,說人緣不好其實是誇他了,他是到處得罪人。因為他有一條把死人氣活的毒舌,可能所有人都沒太注意,熊廷弼其實不是個職業武官,他是文官出身,而且是個言官。言官這個職業可以理解成現代的噴子,熊廷弼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是個戰鬥力很強的噴子。比如在關寧慘敗後他在大淩河遇到逃回來的王化貞,面帶微笑的問:“不是六萬大軍就能蕩平建奴嗎?閣下怎麼這副尊容”?這也就是王化貞後來也被砍了,不然得報復他一輩子。

    而且這哥們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得理不饒人。按咱們自古的儒家教育來說,得饒人處且饒人,別把事情做絕了。可他偏不,朝裡有人誹謗就上書自辯,還非得辯出個道理來,不然就辭職不幹了。一次兩次還行,時間長了連皇帝都會覺得這人有點鬧心,自然不會有他好處就是了。

    真正讓他倒黴的還是黨爭,熊廷弼其實有點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書生意氣。他不是東林黨,因為閹黨官方認證的《東林點將錄》裡沒有他的名字,可他也不是閹黨,反而還有點同情楊漣等人。這讓他在朝中的十分尷尬,兩邊收拾對面都喜歡把他捎帶上,以顯示自己是大公無私的,並非黨同伐異。屢次彈劾他的姚宗文是閹黨,判他死罪的鄒元標則是東林黨。咱就說這樣的國家能不能有好,不黨同伐異就被兩邊一塊收拾。

    所以總結起來說,這個兩邊都不是朋黨又到處得罪人的哥們能活57歲真的是他能力太強,換個脆點的早就被弄死了。

  • 3 # 磨史作鏡

    熊廷弼是明末軍事家,在抗擊後金上有一套,但是最後卻落了個“傳首九邊”的悲慘下場!

    不過說熊廷弼就能完全對付後金、解決後金問題似乎也有些誇大,即使熊廷弼不被冤殺,恐怕明朝也得較長時間出於對後金的守勢,不是靠熊廷弼一己之力所能夠挽回的。

    熊廷弼的被殺說明了在大敵當前,明朝統治集團內部仍然黨爭不止。雖然熊廷弼的被殺表面上是失敗了給的處分,但是他失敗的原因則是將帥不和,人家根本不服從命令,不配合,仗還怎麼打?

    所以從一點也可以看出,在大敵當前還做不到團結對敵,做不到賞罰分明,這樣的王朝怎麼可能不滅亡呢。再聯想到後來的袁崇煥被冤殺,真的是誰做事誰倒黴死了,碰上天啟皇帝、崇禎皇帝、閹黨和東林黨黨爭,這個王朝無可救藥了。

  • 4 # 好熊和壞熊

    熊廷弼不會為人,把東林黨,閹黨,楚黨,浙黨,魯黨等所有的人都得罪了。最後下獄的時候終於沒人替他說話了,魏忠賢只不過做的那把刀而已。

  • 5 # 火器工坊

    很明顯,自己毛病事不少,還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熊廷弼是個軍事人才,這點事母庸質疑的。且不說他是如何構建了瀋陽防線把努爾哈赤弄得沒脾氣了,就是在當時的遼東,老百姓都稱讚他“數十萬生靈皆廷弼一人所留”。

    但是當時的黨爭太過激烈,雖然熊廷弼是楚黨,並且和東林黨關係友好,但這也不能避免他成為黨爭的犧牲品,尤其是他喜歡罵人,結下冤家無數,最終導致自己第一次被罷黜。

    熊廷弼再度出山後,又和王化禎槓上了,兩個人水火不容,你說向東,那我就偏偏要向西。結果兩個人光顧著自己鬥,遼東的大好局勢卻被這麼白白給浪費了,最後整個遼東土地盡失,明朝只保有遼西一小塊地盤。

    如此一來,熊廷弼的罪過可就大了,按照大明律例,是要被殺頭的。但是在那個腐敗的政府,只要你給內廷的錢夠多,至少是可以免了死罪的。所以熊廷弼當時就說許諾給內廷4萬金,結果苟活下來之後,熊廷弼卻失約了(也是沒錢),這就惹火了當時二十四衙門的老大魏忠賢。魏公公以為熊廷弼在耍自己,因此對熊廷弼恨的是咬牙切齒的。正好當時閹黨在和東林黨搞政治鬥爭,魏忠賢因為政治原因自然是不會放過熊廷弼。

    在楊漣入獄之後,魏忠賢誣陷熊廷弼給楊漣送禮,來加重熊廷弼的罪名。之後閹黨成員馮栓拿出集市上刊印的《遼東傳》嚮明熹宗誣陷廷弼說:“這是熊廷弼自己寫的,是他想為自己開脫罪名。”

    終於熊廷弼是必死無疑了,於是在天啟五年(1625年)八月,熊廷弼被處斬,首級傳視九邊,而後還被抄家,可以說真的是很慘了。但是這麼慘,除了客觀的政治鬥爭,還有就是他真的不會混官場,他自己作死了。

  • 6 # 看遍山川

    熊廷弼就是一暴脾氣,剛戾自用盛氣凌人 見到看不慣的人和事情立馬就破口大罵,這德行放在哪個朝代當官人際關係恐怕都不會太好。但老熊有大脾氣也有大才幹,特別對遼東戰局,對復遼方略,比朝廷那些當官混日子的有著超乎尋常準確的洞察力和判斷力。

    天啟皇帝第二次啟用熊廷弼為遼東經略,和他的搭檔遼東巡撫王化貞駐守大明在遼東最後一個重鎮廣寧。可這兩位爺的對敵戰略相互不賣賬,老熊主張的是穩紮穩打,從防守到相持再反攻的路線,而王巡撫主持的是激進的進攻路線圖。

    理論起來大明已經丟了遼東大部分地區,能守住遼西就已經很不錯了,在固守的基礎上夯實各方面的實力再作反擊準備。因此熊廷弼的策略雖然不立竿見影,但相對而言就比較現實可行。(熊經略的計劃有持久戰的意思,從戰略防守而相持最後再戰略反攻,如果切實按他的計劃,努爾哈赤後來的日子不會好過)。

    而遼東巡撫王化貞誇誇其談,向天啟皇帝上書自請兵六萬,就能一舉蕩平努爾哈赤。雖然王化貞職務比老熊低,但打心底裡看不起熊廷弼,堅決不讓老熊碰他的廣寧駐守兵馬。王化貞之所以有這些看法主張,他是有些“底氣”的,王巡撫朝中有人。

    當時內閣首輔是東林黨人葉向高,這個帝國第一高官討厭老熊,王化貞又是葉向高的門生。大明此時的執政官裁量軍政措施時是首先考慮對自己或對自己的派別是否有利,政策實施人是不是自己人,而策略本身是否對錯或符合實際只是次要而已。另外兵部尚書張鶴鳴也討厭老熊,這位帝國的國防部長早年曾經因軍餉問題和老熊吵過嘴,張部長甚至暗中指使王化貞遼在東軍事問題上可以不必理睬他的長官老熊。

    有了這個處事環境,熊廷弼在廣寧只是個擺設。除了背後的靠山,王化貞心裡還有幾個小九九,他和蒙古部落的林丹汗相約,這位蒙古酋長向王化貞拍胸脯說他願意助他四十萬兵馬誅滅努爾哈赤;另外王化貞部下黃得功和敵方將領暗中已經商定,對方作內應找機會幹掉努爾哈赤。有了這兩條“成功捷徑”,王化貞還會鳥熊廷弼麼。

    這邊熊經略乾著急使不上力,王巡撫如意算盤撥地響,努爾哈赤那邊卻先動手了,天啟二年正月出兵向廣寧殺來。沒有見到黃得功等人做掉努爾哈赤,其實相反黃得功早被後金買通,他臨陣帶頭潰逃,也沒有見蒙古的幾十萬援軍,只有王化貞兵敗被人扶上戰馬棄廣寧而逃。

    王化貞在逃跑的路上遇見熊廷弼,這時候老熊犯了一個嚴重錯誤,他認為自己手裡只有幾千兵馬,抵抗也無濟於事,就同王化貞放棄廣寧讓敗兵和流民一起退入關內。其實此時努爾哈赤還沒有進佔廣寧城,作為全權負責廣寧安全的守將沒有收拾殘兵作最後搏擊就放棄守地,從而使朝廷喪失了遼西領土,有殺頭之罪也不為過。

    有人認為熊廷弼之所以不再爭取廣寧,純粹是為出一口惡氣,他對王化貞講“你不是隻要六萬人馬就能徹底蕩寇麼,咋滴淪落到此”。老熊也是慪氣,他希望有此一敗的教訓,喚醒滿朝文武,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可用之處。

    可事情並沒有按老熊的設想來進行,兩人被皇帝批捕,又同時被口誅筆伐以死論罪,熊廷弼後來慘死獄中,還被“傳首九邊”。老熊被抓進監獄後又幹了一件失策的事,他透過關係準備送四萬兩白銀給魏忠賢以免罪,但後來又出於某些緣故放棄了這個想法。可九千歲不是好糊弄的,沒有拿到銀子的九千歲對老熊恨地不得了,一心想至熊廷弼於死地。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上了魏忠賢的黑名單好不了。幾年後權勢熏天的魏忠賢整治東林黨,硬說熊廷弼曾經向東林大佬楊漣行過賄,在收拾東林黨人的時候順便一起把熊廷弼給幹掉了。

  • 7 # 折衝萬里

    熊廷弼

    雖然廣寧之戰的慘敗,是明朝政治腐敗的產物,但明朝依然著手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論罪廣寧、遼西的丟失,罪魁禍首非王化貞、張鶴鳴莫屬。只因二人奸猾,且俱已投奔了閹黨,得到權閹魏忠賢的百般袒護,故而都得以判輕、判緩。兵部尚書張鶴鳴連罪都沒有定,只以告病還鄉。王化貞的罪行昭彰、罪證確鑿,又被眾人所指,實難抵賴,魏忠賢也不能保他免災。但本應論罪處死的王化貞也在閹黨的關照下,只落個叛緩,囚於獄中。直到閹黨徹底失勢以後,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誤國誤民、罪無可恕的王化貞方才伏法問斬。

    最後,反倒是忠心耿耿、護國衛民的熊廷弼,成了廣寧之敗、遼西淪喪的替罪羊。閹黨早就看不慣熊廷弼了,故而以“失陷廣寧”的罪名,將熊廷弼下獄論死。期間,魏忠賢曾向熊廷弼索取四萬金贖命。熊廷弼概欲存命,以報效國家,姑且答允了四萬金的索取。可熊廷弼“不取一金錢,不通一饋問”,哪有什麼錢財,實在掏不出這筆天價贖命錢!見索賄不成,權閹魏忠賢惱羞成怒,先汙衊熊廷弼曾賄賂已被閹黨鬥倒的罪臣楊漣,將之牽扯入“東林黨案”,以“甚其罪”。而後,魏忠賢的黨羽馮銓又編造了一本《遼東傳》,嚮明熹宗誣陷熊廷弼居功自傲,還為自己開脫罪名。不明真相的木匠皇帝明熹宗聽完勃然大怒,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八月,明熹宗下令將熊廷弼處死。行刑之日,明末一代名臣熊廷弼慷慨受刑,死後棄市,暴屍不葬。而熊廷弼的項上人頭也被傳首九邊,以儆效尤。害死熊廷弼外,閹黨又汙衊熊廷弼侵盜軍費十七萬兩,家產值百萬兩銀子。魏忠賢矯詔,嚴命追繳贓款,熊廷弼家全部資財不夠,連親戚、本家也被株連查抄。各級貪官汙吏變本加厲地逼索、迫害熊府家人。熊妻陳氏系辱懸野,熊子兆珪自剄而亡,熊女瑚嘔血而死,就連熊府丫鬟也被褪去衣服,杖責四十。就這樣,一代愛國忠臣熊廷弼竟落得銜冤而死,家破人亡的悽慘下場。這不僅僅是熊廷弼個人的悲劇,更是明朝末年政治傾軋、朝政腐敗、社會動盪、國家黑暗的真實寫照!

    熊廷弼的書法

    直到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崇禎帝繼位後,追思熊廷弼往昔之功,下詔書停止追贓。同年秋,候補工部主事徐爾一上《辨功罪疏》,為碧血丹心的熊廷弼鳴屈疏冤。在駁斥熊廷弼失城陷地的汙名時,徐爾一稱,“臣考當年,第覺其罪無足據,而勞有足矜也。廣寧兵十三萬,糧數百萬,盡屬化貞。廷弼止援遼兵五千人,駐右屯,距廣寧四十里耳。化貞忽同三四百萬遼民一時盡潰,廷弼五千人,不同潰足矣,尚望其屹然堅壁哉!廷弼罪安在?化貞仗西部,廷弼雲‘必不足仗’。化貞信李永芳內附,廷弼雲‘必不足信’。無一事不力爭,無一言不奇中,廷弼罪安在?且屢疏爭各鎮節制不行,屢疏爭原派兵馬不與。徒擁虛器,抱空名,廷弼罪安在?”徐爾一的一席錚言,道出了熊廷弼的不白之冤,又經大學士韓爌上書建言。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崇禎帝頒發詔書,允許熊廷弼之子取回熊廷弼首級安葬,諡號襄愍,一代忠烈終可全身而葬。熊廷弼之死,實屬明朝自斷手臂,自毀長城。反倒是後金的努爾哈赤,因少了一個剛毅強勁的對手而高興不已。更可嘆的是,黑暗、腐朽的明朝並沒有吸取足夠的教訓。在此之後,這種自毀長城式的歷史悲劇還會多次上演,直至明朝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s4上值得購買的好玩的遊戲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