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羊子說

    唐朝宦官敢打罵殺死皇帝的以仇士良為第一人。

    據史書記載,這貨殺了皇帝二人,皆因有人在皇帝面前倒是非,要弄他。仇士良本就不是啥善種,皇帝未行動前,他先把皇帝唐文宗抓了當人知質。後立了唐武宗,更是非打即罵,飛揚跋扈,干涉朝政,任意殺官員,搞的天怒人怨,落得罵名千古傳。

  • 2 # 黃小莊

    說起宦官專權,很容易想起東漢和唐朝,唐朝中後期,宦官封公、封侯、封王,官居宰相,位列三公,權力大到可以廢立皇帝,直到唐昭宗時,太監劉季述想殺昭宗,被當時的金吾衛大將李繼昭誅滅,唐朝的宦官專權才算結束。

    李輔國(劇照)白居易的”麒麟作脯龍為醢,何似泥中曳尾魚“,很好地反映了當時宦官的驕橫。那唐朝宦官專政的起始是誰呢?不少人會想到肅宗和代宗朝李輔國。李輔國本來只是個小太監,後來被派去伺候太子李亨。安史之亂中,因為勸進肅宗李亨有功,被肅宗信任,肅宗後又因為擁戴代宗李豫有功,被封為宰相,權傾一時,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但事實上李輔國的權力遠不止這些,他甚至欺負過三個皇帝,他可以用刀逼停唐玄宗,也可以當著肅宗的面把肅宗的張皇后殺了,更可以直接對代宗說:“以後朝堂上的事就交給我,你坐在皇宮就行了。”

    唐肅宗(劇照)要知道玄宗、肅宗和代宗還是唐朝的中期,玄宗朝更有開元盛世,宦官就有如此大的權力,確實很難讓人相信。自李輔國以後,唐朝除了極個別皇帝,宦官幾乎掌控唐朝的最高權力,直到唐朝滅亡。所以很多人認為唐朝宦官專政,肅宗和李輔是始作俑者。但是,事實到底是怎麼樣的呢?雨絲覺得並非如此,對此負責的應該是肅宗的爹唐明皇李隆基。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得說說李隆基最寵信的太監高力士,高力士本是唐將開國名將馮盎之後,到他這也只是第四代,高力士不知道什麼原因做了宦官,然後又被宦官高延福收為養子,改姓高。唐玄宗就藩時,高力士跟隨。

    唐玄宗(劇照)在平定韋氏之亂以及穩定唐玄宗皇權的過程中,高力士多次立功,深受唐玄宗的信任。按《資治通鑑》的說法,大臣上的奏章,先要呈給高力士看,然後才給玄宗,朝廷的一些小事,高力士可以替唐玄宗作決定,不需要上呈。“玄宗朝的幾位宰相,有很大一部分是高力士推薦給他的,特別是大奸臣李林甫,要不是高力士暗中幫了一把,他很難上位,還有安祿山也一樣。武惠妃是唐玄宗前期最寵愛的妃子,幾十年不衰。惠妃很想立兒子代王李瑁為太子,為此她構陷當時的太子李瑛,害死了李瑛以及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但是她沒有等到李瑁被立為儲君,就因做了虧心事,被嚇死了。武惠妃死了以後,唐玄宗對立太子之事猶豫不決。

    武惠妃(劇照)唐玄宗寵愛武惠妃,愛屋及烏,在他心裡是比較偏向李瑁的,唯一的問題時不能找個好的藉口,因為他既無戰功,表現也不是很出色,還不是長子。於是玄宗詢問高力士,高力士一錘定音,立長。可見高力士在玄宗心中的地位,已經可以左右立太子這種國家最重大的事。高力士所受到的寵幸,在玄宗以前是其它宦官和文臣武將所得不到,想都不敢想的。玄宗對高力士的寵幸甚至要超過武則天對兩張兄弟。

    高力士(劇照)正是因為玄宗在高力士的信任,對高力士的提拔,使得宦官集團進入唐朝的權力中心,在此之前,唐朝的宦官,任職也就七八品官,玄宗時,四、五品的宦官隨處可見,像高力士這種,更有類似於明朝九千歲的權勢(太子稱他為兄,親王稱他為翁,駙馬稱他為爺)。肅宗朝的李輔國,原來就是高力士的手下,後來被推薦給太子李亨,才得勢。

    唐肅宗(劇照)既然唐朝宦官得勢自唐玄宗始,那為什麼史書上卻很少這麼說呢?這主要是跟高力士本人有關,寶劍有鋒,用得好可以殺敵,用得不好只會傷到自己。高力士就是一把相對好的寶劍,雖然玄宗很寵信他,但高力士卻從不因寵而驕,他做事總是謹小慎微,而且他對唐玄宗忠心不二,玄宗落難之時,他對玄宗也是不離不棄,更是在聽玄宗已死之後,吐死而亡,史書家因此說他是千古第一賢宦。正因為高力士的精彩表現掩蓋了唐玄宗起用宦官的事,另一方面唐玄宗前期,也是個很有作為的皇帝,一代明君,瑕不掩瑜,人們自動忽略了他用高力士所帶來的連鎖後果。但是無論如何,唐朝中後期宦官專權,唐玄宗要負很大的責任,他是始作俑者,因為他首次重用宦官,才有了後面一代又一代宦官專權。

  • 3 # 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

    皇帝將皇權的一部分分配給自己的家奴,這家奴就是宦官。唐朝宦官公開干涉朝政,甚至還廢除了皇帝,難道是這些宦官真的實現了家奴翻身把歌唱,做起了實實在在的主子?

    每個朝代的衰亡和它內部的腐敗是密不可分的,朝代在其即將走向終結的時候,都會出現宦官專權,有著輝煌的唐朝也不例外,宦官當權是唐朝最大的一個特色,歷史上,在沒有那個朝代的宦官能夠擁有這樣的地位了。

    漢朝、明朝時期的宦官、東漢勢力熏天的十常侍等都遠不及唐朝的宦官,最重要的原因是唐朝宦官,特別是唐中晚期以後,宦官不僅掌握實際政權外,手裡還握著軍隊。唐代後期的13位皇帝有11位都是宦官所立。這些宦官立君、弒君、廢君,形同兒戲。皇帝就是一個提線木偶,任人擺佈,宦官利用手中掌握的軍權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宦官也是唐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 4 # 尚宮女史

    唐朝宦官欺負皇帝是從李輔國開始的,而他欺負的物件有三個:唐玄宗、唐肅宗和唐代宗。而平庸了半輩子的李輔國之所以有這樣的機遇成為大唐宦官專權的第一人,都是拜安史之亂所賜,亂世出的可不僅僅是英雄。李輔國開了一個好頭,後面的宦官有樣學樣,後來宦官更是統領神策軍,兵權在手,更加無法無天,甚至能夠廢立皇帝,決定皇帝的生死。當然這一切的外部條件是帝國被藩鎮弄得皇權衰落,而內部的朋黨之爭也在暗流湧動。因此,宦官更是肆無忌憚。

    李輔國四十歲之前就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宦官,在高力士手底下做事,後來服侍李亨,安史之亂髮生後,李輔國輔佐李亨北上靈武僭越稱帝,李亨的性格比較懦弱又非常信任李輔國,這給李輔國崛起創造了條件。

    李輔國把持朝政,和張皇后聯手,排除異己,對從四川迎回來的太上皇,欺負起來無所不用其極,縮減開支都是輕的,他建議唐肅宗將李隆基從興慶宮搬到太極宮,在唐肅宗拒絕的情況下,私自矯詔逼著唐玄宗遷居,還在半路上埋伏了五百名手執大刀的騎兵,準備劫持李隆基,嚇得李隆基差點從馬上跌落下來,如果不是高力士出言呵斥了李輔國,還指不定會發生什麼事。後來李輔國索性把李隆基身邊的陳玄禮和高力士都支走,只留下李隆基孤身一人。

    在唐肅宗病重之際,李輔國和張皇后就繼承人的問題起了衝突,導致了一場宮變,唐肅宗提前去世,唐代宗被李輔國扶立為皇帝,然後李輔國就對唐代宗說:“陛下您只管在宮中喝茶聽曲,外面的事情老奴處置就可以了。”唐代宗是怎麼回報李輔國的呢?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有強盜進了李輔國的家,然後李輔華人頭落地了。

    李輔國同時期的宦官程元振和魚朝恩也是權勢滔天,干涉朝政,不過這一時期的宦官雖然欺負皇帝,但到底還不是特別過分,等到唐德宗時期,那才真正開始了宦官的時代。

    大唐自安史之亂後,藩鎮林立,割據的現象時有發生,地方越來越不受朝廷的管束,唐天子的政令所及之處是非常少的。這樣的情況下,朝廷想要收回部分土地,就得有戰爭,但安史之亂的教訓在那裡擺著,皇帝對武將已經失去了信任,而各地的節度使也是前一刻平叛後一刻反叛,完全是根據自己的利益來決定站哪一邊。這個時候宦官的作用就凸顯了出來,他們的權力越來越大。

    唐德宗繼位之後,對藩鎮問題採取了強硬的措施,但因為太過強硬,期間沒有轉圜商量的餘地,以至於激起了更大程度的反叛,而緊接著涇原兵變發生,唐德宗讓禁軍統帥白志貞組織反抗,結果根本沒有士兵前來。不得已的情況下,唐德宗出逃,跟隨在他身邊做護衛工作的正是竇文場和霍仙鳴帶領的宦官們以及親王的護衛隊。

    這讓唐德宗更加不信任武將,索性將神策軍的統領權交給了竇文場、霍仙鳴,一個是左神策護軍中尉,一個是右神策護軍中尉。從此神策軍這支最大的禁軍就有宦官統領,有了兵權自然話語權就重了很多。

    唐德宗去世後,唐順宗繼位,搞了個“永貞革新”,觸動了宦官們的利益,宦官們千方百計阻止。順宗在繼位的七個月後,就被宦官俱文珍給逼下了臺,而唐憲宗被扶立為皇帝。唐憲宗是安史之亂中真正改變了大唐政治格局的一個有為皇帝,但是執政後期開始服食長生不老藥,性情暴躁,動輒打罵宦官,最終被宦官所殺。另一個被宦官所殺的皇帝是唐敬宗,他十六歲登基,十八歲被宦官所殺。

    每當皇帝去世後,宦官們多分成幾派,擁立不同的皇子來爭奪皇位,所以唐中晚期有不少皇帝是宦官扶立的,目的就是選擇自己認為好控制的或者能帶給自己利益的皇帝,不過也有他們看走眼的時候,比如唐武宗去世的時候,宦官們擁立痴傻的李忱繼位,即唐宣宗。但事實證明,唐宣宗絕不痴傻,甚至被譽為“小太宗”。

    不過宦官的為所欲為在滿足自己私慾的同時,也把大唐帶入了深淵。皇權被瓜分得差不多了,朝廷的抗打擊能力脆弱不堪,最終大唐在907年被朱溫所滅。

  • 5 # 源稚生

    在中國,宦官是特定的歷史產物。宦官專權指的是皇帝將君主權力賦予一部分給自己的家奴--宦官,讓他們去幹預朝政,就會形成宦官專權。

    中國歷史上出現宦官專權厲害的朝代有三個,東漢,唐朝,明朝。其中唐朝宦官專權極具特色,唐朝中後期的宦官甚至可以廢立帝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事實上,唐朝中後期,宦官集團之所以位高權重,首先是因為他們掌握了神策軍這一朝廷中樞武力,但是不代表宦官可以廢立帝王,他們和帝王是一個利益團體,唐朝中後期帝王廢立有宦官參與,但是不代表他們有那麼厲害。

    “安史之亂”後,在藩鎮割據、驕兵橫行的現實下,如果沒有一支兵力充足的禁軍作支撐,來拱衛京畿,威懾四方,那麼朝廷中樞的權威是蕩然無存的。大唐天子想要保證自己不至於淪為東周天子,這支禁軍就是最大的底牌。

    而唐朝皇帝之所以會將掌管十幾萬中樞禁軍的軍事大權交給宦官,則是因為“安史之亂”後,武將的忠心已再難被皇帝信任,而文官大臣的能力和威信,被多次證明不足以統軍,一樣也會尸位素餐,中飽私囊,甚至鬧出“涇原兵變”這樣的重大叛亂時,禁軍竟無兵可用的緣故。當亂事平定後,唐德宗李適才痛定思痛,不再反覆,最終確定了以宦官掌管禁軍的制度。

    為了讓宦官們不能一家獨大,反過來威脅皇權,唐德宗先是於貞元二年,將神策軍分為左右兩廂,分別設定左右神策軍大將軍二人,左右神策軍統軍二人,貞元十二年,又增設了左右“神策軍護軍中尉”,因為是直接掌握軍權的要職,反過來架空了大將軍和統軍。

    在這種權力架構下,皇帝要除掉具體某個當權宦官,是並不困難的,有一群覬覦他位置的其他宦官,會主動甘為皇帝的手中之刀。但若是皇帝想廢棄整個宦官執掌禁軍、參與樞機要務的制度,便意味著要和整個宦官集團、也包括已經被宦官集團極度滲透、遍佈黨羽的神策軍將士們,去作一番生死之戰。

    依附在一個有合法性的皇權下面是宦官集團生存的基礎。如果皇權沒有合法性,不被貴族、朝臣、藩鎮等各方勢力起碼在表面上認可,在只看硬實力的權力鬥爭中 ,宦官集團很可能會首先遭遇滅頂之災。所以宦官集團會擁立皇帝,但是他們擁立的皇帝都是有登基合法性的,皇帝即位後也會有實權。因為宦官的目的是建立一個穩定的皇權,而不是完全控制皇權。後者將導致皇權失去合法性,對宦官集團反而是非常危險的。

    當權的大宦官其實往往都是在任皇帝的親信,在不損及他們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本身的忠誠相對可靠,而熱衷於投身這種和皇族勾結的宮廷政變的,甚至膽敢鋌而走險,弒帝屠王的,同樣也是一群希望登上權力巔峰的中下級宦官。這才是所謂「中晚唐宦官廢殺天子」的事實真相。

    很多人人云亦云的「唐朝宦官如何權勢滔天,竟可以廢殺天子,皇帝為其傀儡」,同樣僅僅是對歷史的誤讀。宦官集團首腦所謂的“扶立天子”,以李唐天子為門生,自己為定策國老的風光,同樣是在那些一心想當天子的親王或皇子為主導,充當其皇權交接時的政治盟友而已。總體來說,唐朝出現宦官專權,大宦官廢立天子等事不具備共性,只是某一時間段的歷史事件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圍魏救趙救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