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雲焦點說

    2011年,卡扎菲被人從一根下水道管子裡拖出來,隨後遭到了虐待,雖然卡扎菲一直在求饒,不要殺他,但不幸的是他還是被槍殺。而卡扎菲死後,利比亞雖然迎來了短暫的穩定和看似美好的生活,但其實沒有維持多長時間,一個強權政治的瓦解,必然會迎來各路勢力的爭奪,利比亞也必然會陷入一個更加混亂的局面。

    一,襲擊美國領事館。

    卡扎菲死後沒幾個月,武裝極端分子就襲擊了美國駐班加西領事館,導致大使在內的4人死亡,而且他們在室內橫行無阻,直到八個小時後,才有政府僱傭的武裝出面解決事端。

    二,劫持利比亞臨時政府總理。

    2013年,蠢蠢欲動的利比亞某勢力,劫持了利比亞臨時政府總理阿里.扎依丹,即使有臨時政府,但是利比亞的治安還是很混亂,加上各路勢力為了地盤,金錢和權力相互火拼,利比亞真是處在水深火熱中了。

    第三,宗教派和世俗派的鬥爭引發二次內戰。

    中東地區的宗教派別衝突是一個很大的矛盾,現在利比亞地區一片混亂,貧窮的生活讓很多人轉而尋求宗教的安慰,於是伊斯蘭教派很快就在利比亞崛起,並且滲透進了國會,極端組織得到了迅速發展,在利比亞,極端組織執行嚴格的伊斯蘭教傳統,比如女性必須戴黑色紗巾,只能過伊斯蘭教節日,排斥其他教的教民,還曾經處決過一部分非伊斯蘭教的基督教徒,在2014年的選舉中,世俗派大勝,這引起了伊斯蘭教派的強烈不滿,利比亞發生了二次內戰。

    第四,難民潮,經濟蕭條。

    由於利比亞長期處在一個貧窮混亂的情況下,利比亞的人均收入和石油產出,均只能達到卡扎菲統治時期的四分之一,無奈之下他們只能偷渡難民船到歐洲尋找新的出路然而這些人卻並不全是利比亞人,還有更貧窮地區的人加入到偷渡的行列中來,比如索馬利亞,尼日,查德,很多難民甚至到不了歐洲,直接死於茫茫大海中,而大量難民湧入歐洲,歐洲還是自食其果。

    現在的利比亞仍然處在一個軍閥混戰,各路勢力爭奪地盤的混亂局面,和卡扎菲統治時期相比,的確是“自由民主”的多,個個都想統治利比亞,沒有法律,沒有道理,搶劫,槍殺,綁架,敲詐,已經成了該地區的家常便飯,就目前來看,短時間內很難有一股勢力可以控制利比亞,利比亞將來的路還會很苦很長。

  • 2 # 梅絲露

    政治上,一句口號就可以表達利比亞的現狀:推翻了卡扎菲,利比亞人民翻身得解放(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不信)。經濟上,一個從2011年開始一直處於戰亂的國家,還談什麼經濟狀況?!

    利比亞原來是一個比較富有的非洲國家

    利比亞最早是君主制。1969年卡扎菲帶著一群青年軍官推翻了國王,建立了共和國。卡扎菲的第一個措施就是把所有的油井收歸國有,把賺到的錢投入到國民教育、醫療和住房專案上。這些年卡扎菲到底貪汙了多少無法統計,但是利比亞確實實現了男女平等的免費教育制度,以及全民可以享受的醫療制度。卡扎菲唯一沒有實現的諾言就是“免費住房制度”。

    第一次內戰

    2011年,阿拉伯之春後,在北約支援下利比亞掀起了反政府武裝起義,導致利比亞開始第一次內戰。除了“正規反政府軍”之外,各地軍閥、部落紛紛建立自己的“保安團”,拉山頭搶地盤。到卡扎菲被殺之後,大部分武裝團伙都拒絕放下武器。最後,“利比亞過渡委員會”只能透過收編的方式,承認所有武裝合法。

    第二次內戰

    2012年以後,武裝團體中的宗教勢力和世俗勢力發生衝突,並在班加西殺了美國駐利比亞的大使。過渡委員會開始宣佈部分武裝團伙非法。到2014年,第二次利比亞內戰爆發。埃及、阿聯酋支援世俗派的哈夫塔爾;土耳其、卡達、蘇丹支援伊斯蘭教民兵團夥。雙方談談打打,打打談談,直到近期世俗派的哈夫塔爾控制了大部分利比亞領土。

    未來

    還沒有什麼未來。哈夫塔爾在今年4月突然中風,入院治療3周。

    與此同時,戰鬥依然在利比亞各地進行。

    這樣的國家還有什麼經濟可談。

  • 3 # 喝風飲露

    那好太多了,多自由哦。想做啥都可以,殺人、放火、搶劫、販毒等等別的國家絕不允許的嚴重犯罪行為,在利比亞都能公開幹。真正達到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的境界。

  • 4 # 克里姆林宮的獨行者

    自從2011年卡扎菲政權倒臺以來 ,利比亞到現在基本上沒有消停過 ,名義上還是個統一國家,其實,利比亞早已分裂成三個國家了。分別是哈夫塔爾舊部 津坦民兵和舊議會勢力以及大大小小的軍閥割據一方,政局動盪民不聊生 Is也趁亂在利比亞作亂 ,從目前三方來看,哈夫塔爾是極有可能統一利比亞的新強人,但此人實力不如卡扎菲還是個親美分子 但不管怎麼說現在利比亞最基本的就是要完成國家的統一 不然別的什麼也別提。

  • 5 # 莫聞初

    2011年北約空襲利比亞試圖強行推翻卡扎菲的時候,我在反對派控制的班加西採訪。大多數人都在說卡扎菲的壞話,但我也認識了幾個喜歡卡扎菲的利比亞人。他們私底下悄悄和我說,卡扎菲一旦被推翻,利比亞馬上就要四分五裂。當時我還傻乎乎地嗤之以鼻。但事實證明是我太輕浮。

    2011年卡扎菲被推翻後,利比亞馬上就陷入了群雄爭霸的局面。2012年伊斯蘭激進分子襲擊了美國駐班加西使館,美國大使遇難。2014年利比亞發生二次內戰。中間的過程我不想說太多,給大家放一張地圖和一組資料。今昔對比,一目瞭然。

    一、政治割據

    下面這張圖是利比亞各個勢力的控制區。

    聯合國支援的政府,注意是聯合國支援的政府,只控制著的黎波里。也就是地圖左上角熒光色的那一個城市。這個政府的首腦們,當年是乘船從突尼西亞前往的黎波里的,只能抵靠在一個軍港。要不是國際社會的強大壓力,這些首腦們的命運不會比卡扎菲好到哪裡去。現在這個政府的政令連的黎波里都出不去。

    地圖上大片的紅色地區是叛軍將領haftar控制區,根本不聽的黎波里的話。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現在haftar和聯合國認定的政府正在協商談判,今年會舉行總統大選。

    不過紅色區域也不是鐵板一塊,裡面牽涉很多勢力。haftar憑藉個人威望,將各股力量揉在一起。但haftar年事已高,前些日子傳聞中風了。他死後東,部這些部落、武裝力量將面臨群龍無首的境地。

    二、石油產量下降

    石油是利比亞的經濟命脈。在卡扎菲時期,石油收入佔GDP的86%。石油日產達160萬桶。但是在卡扎菲被推翻後,石油產量一度幾乎降至0!專業財經通訊社彭博社報道的統計圖表可以看出,直到2016年,利比亞的石油產量才開始逐漸恢復。今年年初的日產量已經超過100萬桶,是近六年的最高值。但是距離巔峰還是差很遠。

    不過就算恢復到巔峰產量了,利比亞連統一都沒有實現,各軍閥勢力、武裝力量不發生衝突,老百姓就抱住小命就謝天謝地了。怎麼還能指望他們發展經濟呢?

  • 6 # 米木易

    政治上,一句口號就可以表達利比亞的現狀:推翻了卡扎菲,利比亞人民翻身得解放(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不信)。經濟上,一個從2011年開始一直處於戰亂的國家,還談什麼經濟狀況。

    一、政治生態

    卡扎菲時代,中央政府主管外交、軍事和涉及國家經濟民生等重大事項的政策制定和執行,各級地方政府和市政委員會負責具體日常事務和社會保障,這套系統相對穩定有效地運轉了數十年。

    5年後,利比亞陷入無休止內戰,不同政治和武裝派別的利益衝突以及“伊斯蘭國”極端組織的滲透,使得利比亞國土上出現了四個政府並存的局面,包括位於東部城市圖卜魯格,由國民代表大會支援的東部政府,位於首都的黎波里由宗教勢力支援的救國政府和聯合國主導下成立的民族團結政府以及位於德爾納的“伊斯蘭國”政府。

    二、經濟狀況

    利比亞是非洲石油探明儲量最多的國家,約為430億桶。石油是利比亞的經濟命脈和主要支柱,約佔國民生產總值的50%-70%。該國95%以上的出口收入來自石油。卡扎菲時代,利比亞石油產量維持在160萬桶/日,石油出口量約為130萬桶/日。

    5年來,隨著利比亞局勢急劇惡化,內戰衝突愈演愈烈,石油產量也隨之下滑。2016年至今,該國石油產量只有35萬桶/日,不到卡扎菲時代的四分之一,是歐佩克裡排名倒數第二的石油輸出國。內戰持續和“伊斯蘭國”等極端勢力的侵入,導致該國原油基礎設施和港口遭到破壞;另一方面,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組織獨立武裝控制產油區,不聽東西政府號令,儼然“國中之國”,石油收入無法得到有效合理的分配。

    卡扎菲時代後期,一方面聯合國解除對利比亞經濟制裁,另一方面政府開放外國投資,擁有石油美元支付能力的利比亞迅速成為本地區外國投資的熱門地,大量外國投資和工程承包公司湧入,各類基礎設施工程專案開土動工。2011年利比亞戰爭爆發後,中國從利比亞撤僑3萬餘人,其中絕大部分是務工人員,中國企業在2011年之前與利比亞簽署的專案總金額達到200億美元,從這些數字可以看出,當時利比亞的經濟建設投入規模。但5年後,幾乎所有外國公司都已撤離利比亞,那些未完成的工程專案成為一片廢墟,外國專案公司的工程營地早已被盜搶一空,基礎設施的維護都成問題,更談不上對戰爭中破壞的公路、管道和石油設施的修繕。

    三、民眾生活

    利比亞人口僅有600多萬,卡扎菲時代,憑藉油氣資源帶來的豐厚收入,利比亞人民生活水平在非洲可說是名列前茅。根據法律,銀行屬於國有,公民可無息貸款;部分利比亞石油收入直接劃入每個利比亞公民銀行賬戶。生活用電免費,公民享有免費醫療和教育,如國內教育或醫療條件不能滿足需要,政府會出資出國留學或接受治療,每個月發放2300美元住宿和交通補貼。同時,國家對糧食、糖、茶葉等生活必需品實行價格補貼,利比亞公民購買汽車,政府會給其相當於車價50%的補貼。在就業問題上,如果利比亞大學畢業生暫時沒找到工作,政府會支付其相當於平均工資水平的補貼,直到他們找到工作為止。當年,利比亞的服務行業、工程專案務工人基本是僱傭外國勞工,城市裡的家庭大多有外國女傭做家務,利比亞本國公民不從事這些行業。

    5年後,利比亞民眾好景不在,由於通貨膨脹,購買力縮水,基本生活物資都很難保障,更談不上過往的奢侈消費。教育和醫療資源短缺,失學兒童日益增加,醫院缺醫少藥,病患得不到及時救治,大學和醫院裡的外國教授和專家都已撤離。城市供水供電時常中斷,電話、網路系統大面積癱瘓。幾十萬利比亞人為逃避戰亂移居周邊鄰國,如突尼西亞、埃及等,淪為難民。據聯合國機構的相關報告稱,在武裝衝突最激烈的班加西等城市,約十幾萬當地民眾陷入人道主義危機,繼續食品和藥品援助。

    除了生活上的困難,利比亞民眾今天還面臨更嚴重的威脅,那就是人身和財產安全得不到保障。市場裡隨處兜售武器彈藥,武裝匪徒團伙充斥城市,綁架、勒索等各類犯罪案件層出不窮,警察系統幾近癱瘓,根本承擔不了維護社會治安的職責,不同派別的民兵武裝隨處設卡,徵收過路費和保護費,時不時還因為爭奪地盤大打出手,整個國家陷入無政府狀態。

    卡扎菲時代嚴控該國長達1900公里的海岸線,打擊非法偷渡。今天,利比亞已成為蛇頭和非法偷渡者的天堂,大批來自非洲中部的非法偷渡者越過撒哈拉沙漠進入利比亞,然後轉乘小漁船進入義大利,登陸歐洲。國際移民組織公佈的資料顯示,2016年上半年,已有22.2萬人渡過地中海到達歐洲沿岸。其中有2888人死亡或被認定失蹤。在這些非法移民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從利比亞沿岸出發登陸義大利。

    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眾》中有一段話:“個人一旦成為群體的一員,他所作所為就不會再承擔責任,這時每個人都會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約束的一面。群體追求和相信的從來不是什麼真相和理性,而是盲從、殘忍、偏執和狂熱,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雖然造成今天利比亞現狀的罪魁禍首另有其人,普通民眾終究是直接受害者,但當年他們的盲從、激情四溢和推波助瀾註定也要為今天的悲劇埋單,那些城市街道和廣場上興高采烈的勝利者笑容已經不在他們的臉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廉價的溫柔一文不值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