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趙一淼

    首先,慈禧在咸豐帝在位時,就參政,給出很多處理政務的意見,這說明她本身很有才華。

    其次,咸豐帝死後,顧命大臣之間內部不合,造成她成功垂簾聽政,又毒死東太后,掃除一切障礙,說明她高超的政治手段。

    第三,當時內有義和團起義,外有八國聯軍,內憂外患,清政府汲汲可危,誰也改變不了腐朽落後的命運。

    第四,咸豐帝缺少漢武帝的魄力,去母留子,造成慈禧把握朝政的隱患。

  • 2 # 象眼觀天下

    太平天國風起雲湧的時候、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艱難時刻,咸豐皇帝跑到了承德避暑山莊,並在那裡醉生夢死,再不過問政事。那麼是誰頂住壓力、迎難而上,帶領大清渡過難關?太平軍滅亡,湘軍勢力大增之時,曾國藩眼看就要“黃袍加身”,是誰縱橫捭闔,消解了巨大的危機?洋務運動,如果沒有慈禧允許,能夠進行的下去?左宗棠收復新疆,沒有慈禧的許可,能夠真正出兵?甚至李鴻章、榮祿、張之洞這些人,沒有慈禧的信任,他們能在政壇上混麼?慈禧去世後,新的攝政王只信任宗室,組建皇族內閣,讓絕大部分漢族地方實力派靠邊站,如果是慈禧在位,可能有這種事情?

    對於最高層來說,權力來自責任,來自能力,慈禧沒有能力,能在風雨搖擺、列強環伺、國內革命/內戰風起雲湧中執掌中國半個世紀之久麼?

    慈禧在保守派和洋務派之間遊刃有餘,即支援洋務運動,又沒有引發保守派的反彈;在中法戰爭中變現的中規中矩;平穩度過了同治和光緒的交接;同意左宗棠收復新疆;信任並重用李鴻章辦理洋務;信任並重用張之洞、曾春煊等地方實力派;提拔重用榮祿等滿蒙貴族中的有為之人,給予醇親王、慶親王等愛新覺羅子弟以最大的榮寵,可以說帶領滿清政府經歷了將近50年的驚濤駭浪,贏得了宗室、滿蒙貴族、八旗子弟、地方實力派、洋務派、保守派、軍方、文官的信任與支援——這才能保持權力一直高度集中。

    在當時的中國,能夠和慈禧競爭最高領袖的,唯有恭親王奕訢。醇親王、慶親王可以得到滿蒙貴族、宗室的認可,但是不可能得到漢族地方實力派的認可;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可以得到漢族地方實力派的認可,但難以得到滿蒙貴族以及八旗、宗室的認可。光緒只得到了康梁少部分維新派的認可,榮祿為首的貴族、張之洞為首的地方實力派、還有軍方、保守派都不認可。

    慈禧信任並重用的李鴻章

    慈禧太后去世後,清政府就再也找不到一個有公信力的領袖了。宣統只是一個娃娃、隆裕太后長在深宮,對於國家大事、國際政治一竅不通,更沒有任何拿得出來的功勞;攝政的醇親王明顯只依賴宗室子弟,把袁世凱以及漢族地方實力派排擠到一邊,還要搞皇族內閣,喪盡了保皇黨的人心。黃花崗起義的時候,漢族督撫張鳴岐和軍方的李準還能大力鎮壓;到了武昌起義的時候,漢族實力派已經和朝廷離心離德,瑞澄、端方等宗室子弟束手無策、北洋軍袖手旁觀,隨即滿清統治土崩瓦解。

    所以,也只有慈禧太后,才是清末50年間無可爭議的領袖。

    我並不是“慈溪吹”,慈禧是傳統的宮廷鬥爭主角,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在清末亂局中永遠只是“敷衍”、只知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會“得過且過”、只會“拆動遷補西牆”,不知道世界大勢、不懂得變革,是一個骨子裡的保守派,沒有魄力和勇氣,不是一個進取型的領袖——中國則這種人的帶領下只能一天天衰落下去、死去,而保守的領袖面對這種情況毫無辦法。

    中國急需一個開拓型的領袖,需要那種不惜砸爛舊時代也要開創一個新時代的那種領袖,需要那種極具進取心的領袖——但是當時的中國沒有這種人。李鴻章這樣的也是“裱糊匠”,全國上下,民智未開,很難產生這樣的領袖。

    甚至後來的革命黨人,也只是砸毀了舊世界,但是並沒有建立新世界——導致了中國十幾年的軍閥混戰、邊疆被侵佔——真正產生這種開創性領袖的時代,那得等到五四運動以後、大革命時代(北伐戰爭)了。

  • 3 # 良人執戟2

    關於權利問題,稍微回顧一下歷史。

    朱元璋獲得政權後,首先廢除自秦至元的宰相制,簡單說就是皇帝集權。清代襲明制,不設丞相,初改為南書房行走,併成為釋出政令之所,這些所謂行走之人,實際僅為秘書。雍正後改為軍機處,軍機大臣必須是皇帝最信任、最忠實的文武大臣擔任,成員少則三人,多則六人,為首稱領班,或"首樞"。每天見皇上,商討軍務,由皇帝拍板落槌,軍機處以"奉諭旨"名義向各部門釋出指令或者"廷寄"給各地督撫。各地奏摺也直寄軍機處轉皇帝審批。

    1861年"洪揚"之亂已經整整十年了,咸豐帝手下的八旗兵早己不堪重用,在戰場搏殺的基本上是曾國藩的湘軍和李鴻章的淮軍,在這關節上,集"酒、色、毒、春藥"於一身的咸豐皇帝性命危在旦夕,聯想到北京城中軍機處的權利將坐大,國內的"洪揚之亂"雖稍有遏制,但石達開遠遁貴州擬竄四川,李秀成、陳玉成等新秀仍有反撲實力,咸豐帝只好沿用臨危託孤的老一套辦法,遺命: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協辦大學士尚書粛順等八人"贊襄軍務八大臣",而且強調"獨攬朝政"。

    咸豐皇帝的願望就是用八大臣互相牽制,八大臣聯合辦公防止軍機處的專橫。

    因為此時的同治帝才五歲,母以子貴,咸豐(影視劇中的咸豐帝)

    此舉不排除節制慈禧的目的。

    27歲的慈禧早就成熟透頂如72歲心智,她深知孤兒寡母的弱小,權利對她而言意味著生命的自保和皇權的不旁落。

    她首先拉攏皇太后到一邊悄悄說:"讓那八個壞得很的糟老頭子管住俺姐倆,沒門"!皇太后除了哭毫無辦法,聞言道:"妹妹,妳拿個辦法,依妳就是"!慈禧心中一鬆,立即說道:"對付他(咸豐)家的那些糟老頭,只有小叔子奕訢可用"。

    奕訢與兩宮太后聯合發難,一鐵鏈鎖住尚在"大吼大叫"的粛順等人,並以"擅政"為罪名殺的殺,關的關。咸豐屍骨未寒,一紙遺命如同廢紙,史稱"辛酉政變"。

    十一月乙酉朔,穆宗侍奉兩太后至養心殿,垂簾聽政。而奕訢(六鬼子)為議政王。(慈禧太后)

    1873年,17歲的同治帝正式歸政。

    1875年,19歲的同治駕崩。

    由於繼位的光緒僅幾歲,兩宮重新二次垂簾聽政。

    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

    看到日益”耍漲"的六鬼子,慈禧不淡定了,1884年,乾脆罷了六鬼子奕訢的職務,慈禧成了大清繼雍正皇帝以後又一個口稱:"願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的獨裁者。

    事實證明,以後的天下的確只奉一人即慈禧。雖然有唯唯諾諾的外侄兒光緒為帝,實際上猶如廢帝,慈禧大權獨掌。

    唯一大清政權的一絲閃光點出現在宣統三年(1911年)四月,朝廷宣佈新政,將軍機處與內閣合併,成立責任內閣,作為最高國務機關,以原領班軍機慶親王奕劻為總理大臣,那桐、徐世昌為協理大臣,下設十部,有十三個內閣大臣,満蒙仍佔九人,皇族五人,雖然只是歷史上的"曇花一現",卻還是應該記上一筆,因為它是歷史上第一個"責任內閣。

  • 4 # 鬼影問道化真身

    晚清時期,慈禧太后一個婦道人家,之所以能手握大權,而且穩穩執掌國政幾十年。主要原因是:

    1,源自秦始皇的中央集權制度,歷經二千多年的打磨、雕琢,已經趨於完美。使得繼承並實施這一制度的清朝,國家運作十分穩健。

    首先中央集權的單一制國家最能有效防範分裂和動亂。

    其次是宋朝開創的文官制度,讓軍政徹底分離,這就最大限度的防止了軍事政變。這也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採用文官制度的原因。

    第三是明朝開創的內閣負責的行政運作體系,有效的保障了政府高效正常的運作。在這個行政運作體系下,政府各機構能夠自行運轉,即使中短期內沒有某重要首腦的加持,也不會有任何大問題。明朝嘉靖丶萬曆二帝不上朝,當今美國政府停擺,國家都能維持。根本原因就是源於內閣制,這一堪稱完美的行政運作體系。

    2,晚清的危局,源於國家應轉型,卻又找不到合適的替代方案,也沒有任何有影響力的人能給華人帶來一個可信可行的前景與希望。這一點對慈禧太后執政是極為有利的。因為沒有希望,找不到答案和方向,最好的選擇也就是維持現狀。既然只能維持現狀,有人要取代慈禧太后就會極為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洪秀全做不到,清朝的王公大臣也做不到,不是慈禧太后有多強,而是有心取代者也處於迷茫與彷徨之中。

    3,慈禧太后雖然沒有王者格局,沒有治國理政的卓越才能,但是在勾心鬥角丶駕馭他人方面確實手段高明,也可以說是千古罕見的人才。

    國家的完美體制可以忽略慈禧太后,治國理政能力的缺陷。時代的黑暗與落後,使得慈禧太后不會遇上劃時代的權力競爭對手。慈禧太后的帝王之術方面的才能,使得她能夠輕鬆擊敗體系內的潛在競爭者。

    這應該就是慈禧太后能夠長期執掌清朝的原因。

  • 5 # 羽書遲

    慈禧之所以可以掌控清朝近五十年,與多種因素相關:

    一、她為咸豐帝生下了唯一的兒子。咸豐帝死後,她有太后名號。這是她後來介入政治的根本。

    二、她雖然飽受指責,但必須承認她有很強的政治能力。她聯合恭親王發動政變,處死了咸豐帝指定的輔政八大臣。後又鎮壓太平天國起義,排擠恭親王等一系列政治動作,清除了潛在對手,穩固了自己的統治。

    三、皇帝年幼,慈安能力欠缺給了她掌控政治的多種便利,同治即位時年方六歲,等他親政時,慈禧已掌控朝政十餘年,慈安不太懂漢語漢文,沒有能力掌權,清朝圍繞慈禧執行。皇帝長大也無奈她何。後來同治死了,慈禧為了繼續掌權,立年僅四歲的光緒為帝,她又掌控朝政十餘年。等於透過多年掌權,清朝的政治格局都是慈禧佈下的,誰也無法動搖她的地位。

  • 6 # 關中熊叔

    有個大家都知道的抓猴子的故事,為什麼猴子會抓著“果子”不鬆手,冒著生命的危險也要把“果子”攥在手裡,這就是“果子”的魅力所在。

    在猴子眼裡,手裡攥著的那個東西就是食物,就是自己生存下去的根本,在慈禧眼裡,權力也是自己生存下去的根本。權力鬥爭從來都是你死我亡,比不得街邊小販討價還價。

    權力的誘惑

    人是一個社會性的動物,社會公認的準則體系下,權力代表著生存所需的一切。

    一個普通人在單位裡,沒有權力就意味著要幹更多的活,拿更少的報酬,不被別人“尊重”。尊重這個詞很奇怪,大多情況下就是“權力”的專屬用詞。

    慈禧在滿清這個巨大的組織架構裡,本來就沒有獲取更多“權力”的條件,可巧的是,她偏偏就獲得了,這個巨大的“果子”攥在手裡,是人都不會輕易放開。

    權力是把雙刃劍

    有個歷史故事,趙匡胤黃袍加身,當時不管是不是他在演戲,都給我們了一個啟示——權力不是一個人的事情。

    慈禧是怎麼獲得的權力,是因為有人願意幫她,有人認為幫助慈禧得到權力能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恰恰有能力幫助慈禧的這幫人在哪個準則下自己不可能成為權力的中心。

    權力就是這麼奇怪,權力的擁有者可以使用權力,但是權力又不是自己無中生有的自己冒出來,權力是別人賦予的,需要其他人的認可。

    當慈禧擁有權力之後,她就要為賦予她權力的人的負責,代表他們的利益,就算慈禧想放棄,其他人願意嗎?更何況,權力攥在手裡,那個肯輕易放棄。

    權力在實施的過程中,有受益者,就有受害者,在享受權力帶來的所有好處的同時,必然有另外一撥深受其害,放棄可能意味著被“報復”,自己成為權力的受害者。

    這個問題的提問者本身就是一個男權主義者

    這個問題本身的錯誤在於為什麼要強調慈禧是一個婦人,只要是人都會這樣,不是人也會這樣。

    我想他是想用婦人這個詞來吸引眼球,隱藏的含義就是:女人不應該追逐權力,這是男人的遊戲。

    這樣想是以為女性千萬年來被打壓,被壓制的結果,形成的慣性思維。人類剛剛建立社會制度之初,因為繁衍的天性,環境的制約,曾經一度人類社會是以母系形態存在的。從根子上說女性也有使用權力的能力。

    女人也可以擁有權力,這應該是文明社會的根本準則,而不應該被區別對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宇宙如何度過了138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