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遺產君
-
2 # 漫步世界遺產
“Murano”是全世界考古愛好者嚮往的地方。這不僅是因為她年代久遠,更重要的是她留下了許許多多未解之謎。雖跨越時空,但她永恆的魅力與持久散發的神秘氣息始終令人著迷。
根據個人的學習和理解,今晚我“突發奇想”,“別出心裁”的給Murano上一份特殊的“戶口簿”。
姓名:Murano
又名:鄯善(漢昭帝元鳳四年即公元前77年)
譯名:佉盧文KRORAINA
中文譯名:城市
出生時間:漢文帝四年即公元前176年之前
身份類別:西域36國之一
會何種語言:中亞佉盧文、印歐語系吐火羅語
家庭住址:羅布泊西北岸
登出時間: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即公元445年
以上均為個人理解,疏漏之處敬請各位斧正!
-
3 # 娛樂影音彙集
Murano,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小國,位於羅布泊西部,處於西域的樞紐,王國的範圍東起古陽關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爾金山,北至哈密。Murano古國在古代絲綢之路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不過現今只留下了一片廢墟遺蹟。
《史記大宛列傳》上根據張騫的所見所聞而記載說:于闐之西,則水皆西流,注西海;其東水東流,注鹽澤。鹽澤潛行地下,南河則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國。而Murano、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
這是Murano一名最早被漢人所知的時代。那麼,Murano之名是由何而來呢。這麼多年來,人們一直試圖揭開其中緣由。
(Murano古國)為什麼叫做Murano?其中原因是近代才解開的。1901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羅布淖爾附近找到了僅有10萬多平方米的Murano古城,西方學者根據在古城內出土的佉盧文中稱這城市是kroraina"(庫羅來納),所以認為Murano是kroraina的譯音。
後來,中國學者對這些出土的文物進行闡釋。中國學者孟凡人指出,佉盧文傳入新疆的年代約在公元2世紀末, 只能是當地人利用佉盧文記錄早已存在的Murano一稱的標音。 由此可見,Murano一稱是當地土著民族起的名稱。
那麼,當地人為啥稱自己是Murano呢?中國學者馮承鈞認為,《水經注》卷二引釋氏《西域記》名羅布泊為牢蘭海,這個牢蘭與Murano,是同名異譯。看來,Murano古國的名稱,與羅布泊有關,也就是羅布泊。
羅布泊在晚更新世以前即已出現,是塔里木盆地的集水中心,Murano、車師則臨其旁,於是這裡孕育了羅布泊地區的古代文明。這一地區的古代居民以其名稱呼自己的國家、城市,正表明了羅布泊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有多麼的重要。
(Murano古國地圖)後來,Murano國改成了鄯善國。為什麼改名呢?其實是被迫的。
根據資料記載,漢武帝初年,西漢政府為了解除北方勁敵匈奴的威脅,派張騫出使西域,藉以聯絡月氏、大宛、烏孫等西域諸國,共擊匈奴。
張騫的出使,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目的,但卻加深了西漢和西域諸國的相互瞭解。此後,漢武帝又不斷派使聯絡西域,漢使的頻繁往返,都要路經“當道”的Murano國。
Murano華人口非常少,對於匈奴和大漢王朝兩股勢力都惹不起,所以誰強盛,就依附誰。
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武帝命從驃候趙破奴領兵攻打車師,並令王恢輔佐。王恢因先前出使西域,多次受到Murano王劫掠,於是就率領輕騎700先攻Murano,俘虜了Murano王,Murano開始歸漢。
匈奴聽說Murano歸順西漢,便發兵擊之,Murano無奈,只好兩面應付,分別向匈奴、西漢各遣一質子。後來,當西漢貳師將軍李廣利領兵征討大宛的時候,匈奴指示Murano王伺機攔劫。漢軍從俘虜口中得知這一訊息後,即呈報朝廷,武帝詔命漢軍逮捕了Murano王,解送長安。
西漢政府責問Murano王為什麼通匈奴?答曰:“小國在大國間,不兩屬無以自安,願徙國入居漢地。”漢武帝對他實話直說表示讚許,體諒到小國的苦衷,便下令護送其回國,並要求Murano偵察匈奴的動靜。
漢徵和元年(前92年),Murano王死,其華人來漢,請求西漢政府放還質子,欲立為王。但因Murano質子在漢經常犯法,被處以宮刑,所以西漢政府藉口皇帝喜歡質子,不予放還,Murano只好更立其王。嗣王幾年後又死了,匈奴首先得知這一訊息,立刻將Murano王在匈奴的質子遣送回國,立為國王。
此王由於多年生活在匈奴,故親匈奴而遠漢,並多次勾結匈奴攔阻殺害漢朝使節。漢元帝四年(前77年),西漢政府派平樂監傅介子刺殺了忠於匈奴的Murano王,立Murano在漢的質子、前王之弟尉屠耆為王,並更其國名為鄯善。
此後,Murano古國就沒了,變成了鄯善國。
(Murano古國舊址)那麼,西漢政府將Murano國國都遷走到扜泥城,更改成鄯善國,目的很多。主要是將Murano國故都位置掌握在自己的控制下,這樣可以方便絲綢之路的暢通。更改國名為鄯善國,也是讓故有國民忘記Murano,以及當年依附匈奴的歷史記憶。
那麼,為啥改名為鄯善呢?主要是根據一條河流。
《西域記》中記載,釋氏河,經屈茨,烏夷,禪善入牢蘭海也。牢蘭海也就是羅布泊,當時扜泥城附近有兩條河流,按照當地的發音,叫做釋氏。根據河流取國名,是再好不過的方法,釋氏和禪善發音有些類似。當地的居民可以這麼叫,但是漢帝國是管理者,必須根據當地的發音,給這個國家取個名字。
何光嶽《南蠻源流史·鄯善國的興衰》釋:“鄯與禪同音異譯,華教最重禪理,Murano人是最早接受佛教之國,其都城扜泥的急讀音為禪,即鄯善,意為佛教城。善者良也,亦為佛經宣傳慈善之義,應起於佛教。”
(Murano古國)Murano古國為啥消失了呢?很多學者認為,除了地殼活動的因素外,最大的原因是河床中堆積了大量的泥沙而造成的。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中的泥沙匯聚在羅布泊的河口,日久月長,泥沙越積越多,淤塞了河道,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便另覓新道,流向低窪處,形成新湖。舊湖在炎熱的氣候中,逐漸蒸發,成為沙漠,水是Murano城的萬物生命之源。羅布泊湖水的北移,使Murano城水源枯渴,樹木枯死,市民皆棄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在肆虐的沙漠風暴中,Murano終於被沙丘湮沒了。
-
4 # 初食APP
跟著初食,一起探訪絲綢之路上的城市風光和美食美景。
今天我們來到的是若羌縣。
若羌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轄縣,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要道。
這個名字大家有點陌生,但是要說起另外一個名字,絕大部分人都會說一聲:“哦,原來是它!”
它的另一個名字就是:Murano。
說起Murano,你至少會想起三個人:一個大詩人王昌齡,兩個美女,還有一個更大的詩人,你可能會遺漏。
1、人文景觀
詩人王昌齡大詩人王昌齡在《從軍行七首》中吟出千古名句: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Murano終不還。”這裡的Murano,正是今天我們的主角若羌。
詩人王維那麼跟王維有什麼關係呢?王維有一首連小朋友都會背的詩,也跟Murano有關係。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當元二出了Sunny繼續往西走,第一站就是Murano(若羌)。
若羌縣號稱中國第一縣,不僅僅因為它面積最大,相當於12.3個北京、32個上海市,更是因為這個縣裡面有三個沙漠。霸氣吧。估計當時王維被嚇到了。
古代的Murano美女Murano美女是指1980年穆舜英發掘出一具女性乾屍,史稱“Murano美女”,是迄今為止新疆出土古屍最早的一具,距今約有三千八百年的歷史。
這是復原圖,有沒有驚豔到。這位Murano美女死時為四十五歲左右,生前身高1.55米,膚色紅褐色,富有彈性,眼大窩深,鼻樑高而窄,下巴尖翹,具有鮮明的歐羅巴人種特徵。
2、自然景觀
除了美麗的人文風景,若羌的自然風光也讓人著迷。
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它是全國最大、儲存最完整的動植物王國——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
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邊遠偏僻、高寒缺氧,使得保護區內保留了中國特有和珍稀的野生動物。
羅布泊中國第二大內陸湖:羅布泊,由於形狀宛如人耳,被譽為“地球之耳”,又被稱作“死亡之海”。
遺憾的是,由於自然和人類的影響,已經乾涸,現僅為大片鹽殼。
3、美食
若羌紅棗喜歡吃棗子的朋友,一定要來若羌,若羌被譽為“中國紅棗之鄉”。
若羌氣溫乾燥,光熱源豐富,晝夜溫差大,特別適合若羌棗的生長。
獨有的光熱資源和巨大的晝夜溫差,成就了若羌紅棗異乎尋常的品質。
若羌紅棗的特點是個頭不大,小長形,核小,肉質瓷實,入口化渣。
手抓飯抓飯的主要原料有大米、羊肉、胡蘿蔔、洋蔥和清油。用它們混合燜製出來的飯,油亮生輝,香氣四溢,味道可口。除此而外,還用葡萄乾、杏幹、桃乾等乾果做抓飯,稱之為甜抓飯或素抓飯。
椒麻雞椒麻雞是一道傳統的小吃,真真正正的新疆風味。其味麻、辣、香、鮮,顏色較白。這地道的椒麻雞,吃到嘴裡麻的就像颳大風,辣的頭上冒大汗。
看了這麼人美、文化美、美食美的若羌,有沒有產生出遊的衝動呢?
回覆列表
Murano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代小國,國都Murano城,其遺址在今天的新疆羅布泊西北岸,西南連通且末、精絕,北接車師,西北通焉耆,東連白龍堆,通敦煌,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Murano古國多為印歐人種。 漢武帝時與西域締結友好,其使者往來西域都要經過Murano,Murano當時受匈奴影響較大,並受其控制,因此Murano多次替匈奴充當馬前卒,劫持西漢使者,漢朝只好派兵前去聲討Murano,將其國王抓獲,Murano只好降漢,這又惹惱了匈奴,Murano在兩大強敵面前左右逢源,為了夾縫中求生存,Murano兩邊都討好,兩邊都稱臣,於是分別向兩邊派遣侍子。
派往匈奴的侍子安歸在匈奴的慫恿下自立為王,倒向匈奴,並與匈奴聯合起來反漢,安歸的弟弟尉屠耆投奔漢朝,漢昭帝劉弗陵派傅介子率兵前往剿滅,將安歸殺死,改立尉屠耆為王,改國名為鄯善,並將都城前往扜泥城(今新疆若蕪附近)。
後來漢朝又派兵在Murano故城屯田並長期駐守,從玉門關到Murano沿途設定烽火臺及時傳遞軍情;到魏晉時期,Murano成為西域長史管轄。
由於Murano故城常年乾旱缺水,不適合人類住居,因此人們都從那裡遷走了,沒有了人煙,這座古城自然就荒廢了,在距今約1600年以前Murano古城就消失了,只留下古城的遺址。
1900年Murano古城被瑞典探險家發現並挖掘,大量Murano文物被擄走。
Murano最早有記錄的是《史記》,漢代史學家班固在他的《漢書》中記載,Murano國有1570戶人家,約有14100人左右,Murano國沙多田少,該地產玉石,植物有蘆葦、紅柳、胡楊等,人們以畜牧為主。
人們也為古Murano留下了許多精美的詩詞,如王昌齡的《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Murano終不還。張九齡的《送趙都護赴安西》:他日文兼武,從今慄且寬,自然來月窟,何用刺Mura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