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世外桃源ok

    呂布高順死後陷陣營到哪裡去了?呂布高順死後沒有了首領,成了曹軍俘虜,但歷史上沒有記載陷陣營去了哪裡?這支部隊大概取消了番號,重新整編,把這些兵分散按排到曹軍其它各部隊,這樣便於管理!

  • 2 # 尹禾

    謝邀,“陷陣營”是三國前期一支神奇的部隊,呂布早期大殺四方也多依仗這支部隊。然而正史對此部隊幾乎沒有任何記載,僅是裴松之的《漢末英雄記》中有隻言片語,我們才能一窺“陷陣營”的輪廓。因此,對於這支騎兵的去向,我們只能透過一點點線索去推斷:最大的可能是,此部隊歸順曹操,聽命於張遼賬下。

    論據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呂布敗亡,乃是下屬反水,不是戰敗

    曹操兵臨下邳,兩軍並未發生大規模戰爭,曹軍採用的是圍城戰略,斷水圍困下邳三個多月。在此期間呂布賬下人心惶惶,上下離心,其部下侯成、宋憲、魏續反叛,縛了陳宮投降,呂布見大勢已去,遂投降。

    因此排除了全軍戰死的可能。

    第二,陷陣精兵,武力非凡,不能隨意遣散

    若問21世紀什麼最貴?葛優老師講過:人才!那麼戰亂時期什麼最貴?人才和人力!曹魏之所以兵多將廣,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曹操較好的解決了土地、流民和賦稅的問題,屯田制保障了民力和軍備,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社會治安的穩定。“陷陣營”相當於當時的特種部隊,單兵戰鬥力極強,這樣一個數量的社會不穩定因素,曹操不可能放任他們在自己的轄區四散而去。

    因此排除了解散的可能。

    第三,三國多義士,但是七百人殉葬,不可能寂寂無聞

    有人說“陷陣營”的首領高順仁義無雙,700勇士很可能隨之殉葬。沒錯,三國時期義士確實很多高順、祖茂、臧洪等等,然而若說700義士同事殉葬,那場面可就大了,漢初“田橫五百壯士”乃是千古佳話,傳頌至今。要是“高順七百勇士”全部殉葬,那足以名流千古,不可能寂寂無聞。另外曹操早期確實有過屠城的先例,然而是為報父仇,而攻下呂布之後,既然已經接受了張遼等降將,自然就不會屠城戮降。

    因此排除了殉葬或被殺的可能。

    第四,張遼後期戰略戰術皆類似呂布,逍遙津八百破十萬

    張遼作為呂布舊將,後期在曹營中發展勢頭很猛,而且其作戰作風依舊保留有呂布重灌破陣的作風,擅長步兵和陣地戰,這也正是陷陣營的特長。另外,逍遙津張遼破孫權部隊,採用的是奇襲戰術,但是卻用了八百步兵,未用騎兵,可見此八百人非同一般,從數量和質量上都與“陷陣營”吻合。

    據裴松之《漢末英雄記》記載,後期高順時常給呂布提建議,時間久了呂布不愛聽,一氣之下將“陷陣營”劃歸魏續,盡在出戰時由高順統領,所以“陷陣營”極大可能是跟隨魏續歸順了曹操。

    因此,“陷陣營”最大的可能是歸順曹操,並且劃歸張遼賬下。

  • 3 # 拓跋飛翼

    首先給大家介紹下呂布的特種部隊“陷陣營”。

    “陷陣營”

    在三國初期,有三支比較強悍的部隊(用現在的話說應該是特種部隊),分別是馬超的“西涼鐵騎”,曹操的“虎豹騎”,還有就是呂布的“陷陣營”。不過這三支隊伍側重不同,馬超的“ 西涼鐵騎”屬於輕騎兵,曹操的“虎豹騎”屬於重灌騎兵,而呂布的“陷陣營”則是重甲步兵。由高順訓練並統領,有七百人,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史書記載“陷陣營”戰鬥力很強。濮陽戰役擊敗曹操;在徐州擊敗了劉備手下的關羽和張飛,並將前來支援的夏侯惇殺的大敗。可見戰鬥力不一般。

    呂布被誘殺,“陷陣營”去往何處?

    呂布被曹操殺死後,“陷陣營”統帥高順,沒有投降曹操。和呂布謀士陳宮一起赴死。他手下的這支“陷陣營”就在史書中消失了,沒有明確記載。不過可以推測一下。

    據史料記載,呂布很信任高順。但據《三國志》記載:順每諫曰:“將軍舉動,不肯祥思,忽有失得,動輒言誤。誤事豈可數乎?”。呂布很不喜歡聽,於是平時訓練由魏續管理,戰時交於高順。也就說在沒有任務的時候,“陷陣營”是由魏續管理的。

    在曹操攻打呂布的下邳城時,用水淹,兩軍沒有太大的戰事,也就是說作為精銳的“陷陣營”沒有出擊,更沒有被消滅。下邳陷落後,呂布手下紛紛投誠,其中就有魏續。呂布和高順都被處死,這支部隊應該和魏續一起投誠了。

    所以,我覺得“陷陣營”最終投降了曹操,當然,這個名字是不會再用了。當然,史書中沒有明確的記載他們的下落,這只是一種推測。

  • 4 # 林武師de文散打

    三國時代各路稍成點氣候的軍閥,除網羅謀臣武將外,都有自己的精銳部隊,只不過規模/影響大小不同罷了。據統計比較有名的就有曹魏集團的虎衛軍/虎豹騎及大戟士(張郃);劉蜀集團的白毦兵/無當飛軍及馬超西涼鐵騎;呂布集團的陷陣營(高順)、公孫瓚的白馬義從、陶謙的丹陽兵、董卓的飛熊軍等。

    東吳甘寧“百騎鬧魏營”那百名敢死勇士也算一支奇襲奏功的特種部隊了吧,只不過是臨時組合。

    《三國演義》讓很多人名垂千古,可也不知不覺的埋沒過一些英才。比方這些精銳部隊中的兩支,白毦兵的統領陳到和陷陣營統領高順。

    毦(ěr),是髦牛尾編織的飾物,古代一般用在武士盔甲和武器上做裝飾。白毦兵,就是用白色旄牛尾做裝飾的部隊——白毦就是這支部隊的LOGO。旄牛尾裝飾體現的是威武、尊貴,所以這是支待遇親貴的部隊。它的首領陳到的武勇其實是和趙雲齊名的,《三國志》裡就曾說“徵南(趙雲)厚重,徵西(陳到)忠克,統時選士,猛將之列”。陳到是追隨劉備身經百戰的將軍,劉備封他為亭侯、徵西將軍,並讓他協助李嚴鎮守白帝城。劉備徵吳失敗,陳到與傅彤斷後,傅彤戰死,陳到率數百白毦兵狙擊吳國追兵,由此可見陳到及白毦兵的非凡戰力。但陳到幾乎籍籍無名,也許是他常做劉備衛隊長緣故?

    另一隻一看名字就威猛有力了——陷陣營。這支部隊人員精悍,七百來人,但裝備精良,估計也是好馬好甲,快刀利矛,是由一撥裝扮時髦、勇猛無比的超級男生組成。它的統領高順是呂布陣營的主要將領。

    這高順若論個人武勇估計數不上一流,他曾經和夏侯惇打過,四五十合就抵擋不住,夏侯惇武力是比關、張、許、典弱一些的。三國史書和演義對高順著墨不多,但也看得出他是一個有頭腦、敢直言的將領。《英雄記》中記載,呂布威嚇琅邪相肖建,後者不得不屈從,派人寫信示好,並說要進貢五匹好馬。不料半路殺出個臧霸,滅了肖建,奪了貢品。怒火中燒的呂布就要去打臧霸。高順就勸他不應該為點點小財去爭鬥樹敵,呂布不聽,結果鎩羽而歸。

    他還多次勸諫呂布說,“那些破家亡國的君主,並不缺忠臣智者,是有了而不用啊。將軍您說話做事,總不肯考慮周全,一旦失敗,卻又推失誤——但失誤可以一而再嗎?”這話說的夠耿直不留情面了。好在呂布倒明白他的忠心,沒有怪他。但並不親近他,反而把他統率的陷陣營撥歸小舅子魏續掌管,遇有戰事才又交還高順。但高順也無怨言。

    《英雄記》說“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其實這才是陷陣營之所以攻無不破的根源:有一個這樣迥異於常、不貪不醉、風清月白的領導,律己嚴,有頭腦,作戰勇猛,誰不喜歡、不樂為他用啊!所以說陷陣營完全是高順個人魅力而聚合的一支雄兵,他在,這支部隊的精氣神就在!他亡,這支隊伍的靈魂就散了,就不復當初的精神了。

    所以說,高順不在了,陷陣營也就“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了。

    只是可惜高順好個人才,腦瓜子又不笨,卻所託非人、愚忠死忠,空害了自己。

  • 5 # 東方大狂俠

    高順是陷陣營的靈魂所在,他去了,陷陣營的心也散了。這樣的部隊人數不多,但驍勇善戰。以防萬一,他們一般的下場就是分散在曹營各部,主將已死,肯定滅了這番號。因為人家不願留著這番號讓高順舊部有聚合復仇反水的可能。

  • 6 # 南門太守

    陷陣營號稱漢末三國的“四大王牌”部隊之一,史書中雖然沒有這樣的稱呼,但對它的存在是給予肯定的,主要記載在《英雄記》一書中:

    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

    《英雄記》這部書,只看名字的話估計會認為是一部野史甚至傳奇小說,其實它是一部十分可信的史書,這與它的作者有關。

    《英雄記》的作者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他是曹操的狂熱粉絲,31歲加入曹魏陣營,41歲因病去逝,10年間所擔任的3個職務都直接服務於曹操本人,是曹操的“大秘”,因而得以與曹操以及曹魏陣營裡的其他著名人物朝夕相處,這為撰寫《英雄記》提供了一般史學家所不具備的特殊條件。

    王粲曾隨曹操出征6次之多,不僅與曹操“遊觀出入”、“多得驂乘”,而且親身經歷了合肥之戰、潼關之戰等重大戰役,親身體驗了戰爭的殘酷和艱辛,領略了曹操的軍事指揮藝術和個人風採,這些反映在他所寫的大量詩文中,也記錄在《英雄記》一書裡。

    王粲不僅家學源淵、閱歷豐富,還有一項特長,就是記憶力驚人,他曾經與人外出,見路邊有一通石碑,大家都看了一遍,有人知道他記性好,就想考考他,問他有沒有把剛看的碑文記下來,王粲說可以,於是默背了一遍,“不失一字”。

    《英雄記》最晚寫於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那時曹操還在世,這部書寫成60多年後陳壽才開始撰寫《三國志》,又過了160多年范曄才開始撰寫《後漢書》,上述兩書經常引用《英雄記》的記載。

    說這麼多,是想強調關於陷陣營的事是可信的,不是杜撰,也沒有誇張,呂布手下的確有這樣一支軍隊,想必這支軍隊初期也讓曹操吃過不少苦頭。

    根據《英雄記》的記述,陷陣營是高順一手訓練出來的,但後來改由別人來指揮,這個人可能是魏續:

    順每諫布言:“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從郝萌反後更疏順,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及當攻戰,故令順將續所領兵,順亦終無恨意。

    呂布與魏續的“外內之親”,從字面理解就是外親和內親,外親又稱女親、外姻、外族,是指女系血親相聯絡的親戚,包括與母親有關的親戚和與出嫁女兒相聯絡的親戚。

    內親指同姓的親戚、宗族,或稱族親、宗親,一般來說是同姓,呂布和魏續不是同姓,所以這個“外內之親”大概專指外親,也就是姻親,根據呂布、魏續的年齡和關係推斷,呂布的妻子很可能姓魏,是魏續的姐妹或族人。

    漢獻帝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圍攻下邳,呂布守了3個月,之後魏續、侯成、宋憲等人縛陳宮降曹,魏續算是“起義將領”,陷陣營是“起義部隊”。

    但是,從此之後包括《英雄記》在內的各種史書再沒有提到魏續,也沒有再提到陷陣營,推測起來,這支能征慣戰的部隊應該被曹操收編了。

    呂布的舊部中,唯一在日後大放異彩的將領是張遼,曹操殺了呂布、高順,收服了張遼,張遼從此成為魏軍的一線將領。

    張遼很能打,不是他個人武藝有多高,而是手下有一支能打的部隊,這支部隊應該就是曹操整編的呂布舊部,其中也包括陷陣營。

    有人會說:為了安全起見,曹操應該把呂布的舊部打亂,分散到各支部隊中才更合理呀?這其實是現在的視角,在當時的條件下,為了凝聚人心,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不將他們拆散才是上策。

    那時人們資訊溝通不暢,離開家鄉或戰友會感到孤獨、不安,在沒有安全感的情況下,再強行將其拆散,這些士兵就會大量逃亡,曹操早年經歷的龍亢兵變就是例子。

    曹操一般不拆散收編的部隊,他打敗青州的黃巾軍,就在他們中挑選一部人組建了青州軍,成為一個獨立的作戰單位,派于禁等人統領,只要派去的將領忠誠可靠,這支部隊就沒有問題。

    推測起來,呂布死後,陷陣營應該還存在,歸張遼指揮,所以在日後的三公山、鄴城、白狼山、逍遙津等重要戰場上可能都有陷陣營的身影,像白狼山之戰那種險惡環境,張遼等人以少打多,閃電出擊,斬烏桓人傳奇首領塌頓於馬下,正是陷陣營的拿手好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可憐的小白花長相如何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