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世博,圓一個安全建築夢 ——記上海市第四建築有限公司保衛科高階保衛師葉富榮 吳柯茜/文 被譽為“東方之冠”的中國館是上海世博會最大的展館之一,這顆鑲嵌在浦江東岸的璀璨明珠將向世人充分展示中華智慧,展示中國在經濟、科技、文化領域中的理念和成就。歷屆世博會上東道國的國家館因其地位特殊,從來都是備受睹目的焦點,中國館尤是如此。 萬丈高樓平地起,是成千上萬的建設者用他們的一雙雙手將中國館從紙上的奇思妙想、精彩設計變成了屹立於蒼天厚土之間氣勢恢宏、華美壯麗的建築景觀。而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手帶紅袖標,出沒在現場工地的每個角落,他們不是奮戰在施工第一線的建築工人,崗位卻在建設一線;他們不是世博消防安保部門的工作者,乾的卻是保障消防安全的活;他們在消防部門的指導幫助下,擔負著現場工地巡查和排除安全隱患,確保中國館平安建設的重任。他們是中國館裡一群樸實無華的安全員。上海市第四建築有限公司保衛科高階保衛師,被世博消防安保中國館現場工作組稱為“老法師”的葉富榮正是其中一員。 大消防格局:一個和N個的合力 2009年的4月,冬春之際的上海乍暖還寒,彼時,高達69米的中國館已完成土建,進入到內部機電裝置安裝和外立面施工階段。高空作業、用火用電、交叉施工、可燃材料等明顯增多,往往是上面進行著動火作業,下面也有動火,而由此產生的火花四處飛濺散落,防火壓力陡然倍增。可是,由於現場施工人員成份複雜,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都有多個施工隊伍在同時進行施工中,因此產生了消防責任不清、情況不明,有問題就相互推諉的現象。面對嚴峻的防火形勢,向來重視消防安全的中國館承建單位上海市第四建築有限公司領導決定加強這方面的工作,派專人到中國館蹲點全面負責消防安保工作。於是,公司保衛科的高階保衛師葉富榮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走馬上任了。 初來乍到,還沒等葉工完全熟悉環境,瞭解情況,大大小小的安全問題就找上了門,直接堆到他面前。一樁樁一件件,都需要解決,卻又不是那麼容易解決得了。他急了,每天跑上跑下,找領導彙報情況,尋求解決方案,一天下來不知道出了多少身汗。一段時間之後,他發覺這樣子是行不通的,工作關係理不順,大家都很累,問題卻解決不了。沒有一個快速高效的協調機制,即便拿出了方案,下面的施工單位不執行,那也只能是些無用功。他深知,消防安全工作僅僅靠一個人是不可能完成的,需要所有人員共同參與其中,發揮所有人的力量。於是,他改變了工作方向,轉而去找消防安保指揮部、找各分包單位負責人、找工頭,甚至於工人,積極深入地瞭解各種情況,將之前被動的工作方式化為主動爭取。 有些施工單位不理解不重視消防安全管理,沒關係,他去找這些單位的負責人談,談消防安全重要性,談消防局負責世博消防安保工作的困難和目的等等,一次談不攏,那就再去,一而再,再而三,總之就是要建立起相互之間良好的溝通,樹立起必要的消防安全意識,畢竟大家的認知取得一致了才能上行下效,使以後的工作能夠更加順暢的開展。在世博消防安保指揮部駐中國館現場工作組進場工作後,葉工也主動與工作組同志交流,協調各方面工作,分享彼此在消防工作上的經驗。葉工深有感觸地說:“在中國館裡參與施工的單位有幾十家,如果沒有良好的溝通聯絡制度,對各方涉及的消防安全問題不能進行及時的協調溝通,那就談不上大家協同合作,配合消防部門開展相關工作,更談不上要共同維護中國館的消防安全環境了。” 理順了關係後就是具體工作的落實。四建公司負責中國館消防安全工作的只有四人,難道偌大的中國館裡只能依靠這四人之力來完成防火監督任務?葉工擺擺手,他開玩笑說“我們依靠的是‘群眾’的力量。”據瞭解,除了四建公司幾名安全員,分包單位也有各自專門的安全員,同時四建公司還專門聘請了一支二三十人組成的防火監護隊,在工程最繁重時期,這支防火監護隊的人數甚至達到了64名。如此一來,葉工的“群眾”隊伍迅速壯大,而且這還是一個專職消防安全的隊伍。中國館裡隨時隨地都能看到帶著紅袖標的“防火安全員”,在有動火作業的區域更是少不了安全員的身影。施工隊加班加點,他們也加班加點,除此之外還要日夜巡查,以確保館內消防安全。在世博現場工作組的指導幫助下,中國館的消防工作從上至下,總包、分包、施工隊、工頭,一層一層往下抓,逐級落實,一旦出現消防問題,就按照這樣的思路處置,慢慢形成了一個“大消防”的管理格局。在這個格局裡的,每位安全員都是防火尖兵,消防安全意識根植於他們心中,在工作當中他們相互依賴,相互依託,為中國館的消防安全發揮著自己的作用。葉工認為自己的工作就如同潤滑劑,在“大消防”格局裡發揮著承上啟下的功用,既要調動他人的積極能動性,又要確保每一個環節的正常運轉。 參與施工的各單位負責人對消防安全達成了基本共識,那麼,那些在中國館建設一線的工人呢?他們對消防安全的態度是怎樣的?一旦出了問題,葉工和他的管理隊伍又是怎樣處理的? “禁菸運動”:罰你沒商量 在上海世博許多工地,我們常常能看到建設方專門為工人闢出的吸菸點、休息處,雖是彈丸之地卻彰顯出絲絲溫情,體現出人性化的關懷。但是,在中國館裡,我們卻沒有發現這樣的地方。面對我們的疑問,葉工坦然解惑。有些工人安全意識不強,有可能會在工地上工作間隙吸菸;哪怕設有吸菸點,也有可能被工人在不經意間帶出,菸頭就會被隨手丟棄。由於中國館的特殊性,在每個建設階段都不時會有領導來參觀指導工作,特別是進入2009年之後,中國館的建設漸漸躍出畫紙,真實地矗立在人們的視線中,不斷迎接著萬眾的審視和檢驗。 有一次,上級領導到中國館檢查,沒發現什麼大問題,卻在工地上撿到了3個被隨意丟棄的菸頭。第二天,四建公司領導為此專門召開了會議。中國館工地的消防安全問題再次受到重視,會議最終決定工地內全面禁菸,如果工人休息時要吸菸,只能到館外。這是不是小題大作了?葉工誠懇地說:“菸頭雖小,卻是個火源,亂丟就可能有危險,它說明工人的防火意識差,平時不注意,到了事後再後悔就晚了。消防安全應該從小事著手,從平時的細節抓起。”四建公司做出這樣的決定是本著對中國館消防安全管理負責任的態度,這不僅是從企業自身需要考慮,還充分考慮到社會效應,在世博會這樣特殊的背景下,中國館的安全形象同樣重要。 禁菸,說起來簡單,實際執行時困難重重。剛開始的時候,葉工和安全員們到工地檢查總能在地上發現菸頭。有些工人是“老煙槍”,煙癮犯起來哪管什麼規定不規定;有些人覺得抽個煙還要從館內走到館外麻煩也不方便,你不讓他抽,那他由明面轉入地下,背地裡偷著抽。雖然說抓到就要被處罰,可許多工人依然沒放在心上,照樣我行我素。如何處罰才能讓工人們記住教訓?葉工與世博消防現場工作組多次商量溝通之後,想出了個點子。沒多久,這個點子就派上了用場。 工地裡有個分包單位的施工點被安全員連續發現吸菸現象嚴重。有天,兩名正在吸菸的工人被巡查的葉工逮了個正著。葉工並沒有馬上處罰這兩人,而是先找到了消防現場工作組,說明情況之後,由工作組出面通知分包單位的負責人,強調指出此事要作嚴肅處理,要處罰的物件不僅是工人,還有分包負責人,連承建的四建公司一併在內。這之後,葉工又找這位負責人談話。說到這個談話內容,葉工戲稱自己是“狐假虎威”了一把,藉著消防工作組的餘威,“嚇唬”人家負責人。他警告這個老闆,消防工作組老是罰施工的工人達不到效果,那麼只能連上級主管單位一起處罰,這次消防部門是鐵了心要好好整治工地違規吸菸行為,沒有情面可講,找人疏通關係這條路行不通,只會越找人越罰你。事情真要象工作組那樣處理就鬧大了,消防要罰你多少,我們不管,問題出在你這裡,那就由你一併買單,但是四建公司因這麼件小事受處罰,受損的名譽怎麼賠?賠得起嗎?這下子該負責人急了,央著葉工幫忙出主意。葉工一看“嚇唬”的效果達到了,事情就好解決了。為什麼這樣說呢?總包單位與分包單位簽定有建設施工合同,不能因為消防 部門要處罰總包單位,回頭總包就能直接把分包單位開除,但是任何一個分包單位都會想要與總包單位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假若分包單位損害了總包單位的聲譽,試問哪家總包單位還願意與之合作?再者,對於那些違規的工人,施工單位多的是處罰方式,最嚴重的莫過於將其直接開除,這恰恰是工人最不願意接受的結果。 最後,該負責人主動到消防部門那裡接受訓誡,該罰的還是認罰,兩個吸菸的人每人罰500元,原定要處罰的四建公司,因分包單位主動提出接受處罰,因此處罰物件去除四建公司,5000元罰款由分包單位承擔。此外,分包單位回去後召集所有班組成員開會,重申禁菸規定,明確處罰事項,如若再犯,必將嚴懲。這件事在中國館內產生了巨大影響,從此之後不僅僅是被罰單位的百多位員工無人敢在館內吸菸,所有參與施工的建設單位工人同樣不敢再犯“禁菸令”。 談不上是壯舉,也算不上轟轟烈烈,但是,上海世博會中國館裡的這場“禁菸運動”卻向世人充分展示了消防工作者們守護中國館消防安全的決心和信心。 溫情一刻:燒得一手好菜的“大廚” 當時間邁入2010年,隨著世博會場館建設臨近尾聲,進入裝修布展階段,中國館裡也悄然發生了變化。轟鳴的機器聲少了,參與建設的工人也少了,專門負責防火安全的防火監護隊的人數也在減少。防火監護隊成員的減少是否會對館內的消防安全工作產生影響?葉工笑著擺擺手告訴我們,防火監護隊人數的減少只是相對而言的。在工程最繁忙的時候,館內參與施工的單位多達40多家,參與建設的建築工人有五六千人之多,如此龐大的規模沒有相應數量的安全員是不行的,因此,防火監護隊人數一度增加至64人,確保了消防安全工作地有序開展。如今,館內建設基本完成,監護隊的人數也就維持在十幾人左右,而四建公司、分包單位、施工隊等各級單位的防火安全員人數未變,所以現有消防工作並沒有受到影響。除此以外,每週一三五例會制度仍然照常進行,仍然會針對發現的安全隱患問題進行評定、確認,會後大家再一起到現場實地檢查,確認已有的隱患是否得到了有效整改。在“大消防”格局的管理體制下,各級管理人員都能及時有效地處理各種問題,真正需要葉工親自過問的情況已經不多。 看著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持續漸進,壓在葉工心中多時的大石頭終於可以慢慢放下了。他甚至開玩笑說自己終於有時間可以回家當女兒的“大廚”了。原來,葉工還能燒一手好菜,平日裡只要休息在家,他搖身一變就是家裡的“大廚”兼“總管”。女兒素來喜歡吃他燒的菜,只要看到他有空,總會纏著他下廚。自從進入中國館工作,他在家的時間急劇銳減,現場工地有什麼問題他都要到場,安全巡視、員工安全培訓、領導視察等等一樣不落,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因為住所離世博園區工地太遠,他每天早上六七點鐘就要出門,工作忙時晚上十一二點到家是常事,甚至於幾天不能跟女兒打上照面,往往都是女兒的睡夢中進出家門,休息日工作也成了習慣。這樣的忙忙碌碌讓他與家人一起吃頓飯都成了奢望。 2009年9月,孩子考上了高中,學校在靜安區,而葉工的家卻是長寧區程家橋一帶,孩子每天的求學路也是早出晚歸。好幾次深夜才回到家的葉工還能看到女兒在寫作業,他看眼裡,疼在心裡。作為父親,他對女兒寄予殷切希望,可是他同樣心疼女兒求學的辛苦。為了讓孩子少受點累,今年年初葉工舉家遷往靜安區,方便了孩子就近上學。現在,他終於稍有空閒了,女兒難得看到他在家,不時就會對他說:“爸爸,好長時間沒看到你燒菜了,我想念你的手藝了。”又或者是跟他提前“預約”:“爸爸,你什麼時候會在家?雙休日在不在?在家的話下廚好不好?”可愛的女兒常常讓他開懷,也讓他覺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採訪中,葉工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他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勞動者,中國館的消防安全工作不是他一個人就能完成的,是所有參與者共同努力的結果。誠然,“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盛開春滿園”,無論是在中國館,在演藝中心,在世博園區許多場館裡,都有一群平凡而普通的防火安全員,他們日夜巡視在建設一線。與其他許許多多的工程建設者一樣,他們為自己能參與到世博建設中而感到榮幸,也努力為世博場館建設的消防安全默默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光和熱。
守望世博,圓一個安全建築夢 ——記上海市第四建築有限公司保衛科高階保衛師葉富榮 吳柯茜/文 被譽為“東方之冠”的中國館是上海世博會最大的展館之一,這顆鑲嵌在浦江東岸的璀璨明珠將向世人充分展示中華智慧,展示中國在經濟、科技、文化領域中的理念和成就。歷屆世博會上東道國的國家館因其地位特殊,從來都是備受睹目的焦點,中國館尤是如此。 萬丈高樓平地起,是成千上萬的建設者用他們的一雙雙手將中國館從紙上的奇思妙想、精彩設計變成了屹立於蒼天厚土之間氣勢恢宏、華美壯麗的建築景觀。而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手帶紅袖標,出沒在現場工地的每個角落,他們不是奮戰在施工第一線的建築工人,崗位卻在建設一線;他們不是世博消防安保部門的工作者,乾的卻是保障消防安全的活;他們在消防部門的指導幫助下,擔負著現場工地巡查和排除安全隱患,確保中國館平安建設的重任。他們是中國館裡一群樸實無華的安全員。上海市第四建築有限公司保衛科高階保衛師,被世博消防安保中國館現場工作組稱為“老法師”的葉富榮正是其中一員。 大消防格局:一個和N個的合力 2009年的4月,冬春之際的上海乍暖還寒,彼時,高達69米的中國館已完成土建,進入到內部機電裝置安裝和外立面施工階段。高空作業、用火用電、交叉施工、可燃材料等明顯增多,往往是上面進行著動火作業,下面也有動火,而由此產生的火花四處飛濺散落,防火壓力陡然倍增。可是,由於現場施工人員成份複雜,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都有多個施工隊伍在同時進行施工中,因此產生了消防責任不清、情況不明,有問題就相互推諉的現象。面對嚴峻的防火形勢,向來重視消防安全的中國館承建單位上海市第四建築有限公司領導決定加強這方面的工作,派專人到中國館蹲點全面負責消防安保工作。於是,公司保衛科的高階保衛師葉富榮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走馬上任了。 初來乍到,還沒等葉工完全熟悉環境,瞭解情況,大大小小的安全問題就找上了門,直接堆到他面前。一樁樁一件件,都需要解決,卻又不是那麼容易解決得了。他急了,每天跑上跑下,找領導彙報情況,尋求解決方案,一天下來不知道出了多少身汗。一段時間之後,他發覺這樣子是行不通的,工作關係理不順,大家都很累,問題卻解決不了。沒有一個快速高效的協調機制,即便拿出了方案,下面的施工單位不執行,那也只能是些無用功。他深知,消防安全工作僅僅靠一個人是不可能完成的,需要所有人員共同參與其中,發揮所有人的力量。於是,他改變了工作方向,轉而去找消防安保指揮部、找各分包單位負責人、找工頭,甚至於工人,積極深入地瞭解各種情況,將之前被動的工作方式化為主動爭取。 有些施工單位不理解不重視消防安全管理,沒關係,他去找這些單位的負責人談,談消防安全重要性,談消防局負責世博消防安保工作的困難和目的等等,一次談不攏,那就再去,一而再,再而三,總之就是要建立起相互之間良好的溝通,樹立起必要的消防安全意識,畢竟大家的認知取得一致了才能上行下效,使以後的工作能夠更加順暢的開展。在世博消防安保指揮部駐中國館現場工作組進場工作後,葉工也主動與工作組同志交流,協調各方面工作,分享彼此在消防工作上的經驗。葉工深有感觸地說:“在中國館裡參與施工的單位有幾十家,如果沒有良好的溝通聯絡制度,對各方涉及的消防安全問題不能進行及時的協調溝通,那就談不上大家協同合作,配合消防部門開展相關工作,更談不上要共同維護中國館的消防安全環境了。” 理順了關係後就是具體工作的落實。四建公司負責中國館消防安全工作的只有四人,難道偌大的中國館裡只能依靠這四人之力來完成防火監督任務?葉工擺擺手,他開玩笑說“我們依靠的是‘群眾’的力量。”據瞭解,除了四建公司幾名安全員,分包單位也有各自專門的安全員,同時四建公司還專門聘請了一支二三十人組成的防火監護隊,在工程最繁重時期,這支防火監護隊的人數甚至達到了64名。如此一來,葉工的“群眾”隊伍迅速壯大,而且這還是一個專職消防安全的隊伍。中國館裡隨時隨地都能看到帶著紅袖標的“防火安全員”,在有動火作業的區域更是少不了安全員的身影。施工隊加班加點,他們也加班加點,除此之外還要日夜巡查,以確保館內消防安全。在世博現場工作組的指導幫助下,中國館的消防工作從上至下,總包、分包、施工隊、工頭,一層一層往下抓,逐級落實,一旦出現消防問題,就按照這樣的思路處置,慢慢形成了一個“大消防”的管理格局。在這個格局裡的,每位安全員都是防火尖兵,消防安全意識根植於他們心中,在工作當中他們相互依賴,相互依託,為中國館的消防安全發揮著自己的作用。葉工認為自己的工作就如同潤滑劑,在“大消防”格局裡發揮著承上啟下的功用,既要調動他人的積極能動性,又要確保每一個環節的正常運轉。 參與施工的各單位負責人對消防安全達成了基本共識,那麼,那些在中國館建設一線的工人呢?他們對消防安全的態度是怎樣的?一旦出了問題,葉工和他的管理隊伍又是怎樣處理的? “禁菸運動”:罰你沒商量 在上海世博許多工地,我們常常能看到建設方專門為工人闢出的吸菸點、休息處,雖是彈丸之地卻彰顯出絲絲溫情,體現出人性化的關懷。但是,在中國館裡,我們卻沒有發現這樣的地方。面對我們的疑問,葉工坦然解惑。有些工人安全意識不強,有可能會在工地上工作間隙吸菸;哪怕設有吸菸點,也有可能被工人在不經意間帶出,菸頭就會被隨手丟棄。由於中國館的特殊性,在每個建設階段都不時會有領導來參觀指導工作,特別是進入2009年之後,中國館的建設漸漸躍出畫紙,真實地矗立在人們的視線中,不斷迎接著萬眾的審視和檢驗。 有一次,上級領導到中國館檢查,沒發現什麼大問題,卻在工地上撿到了3個被隨意丟棄的菸頭。第二天,四建公司領導為此專門召開了會議。中國館工地的消防安全問題再次受到重視,會議最終決定工地內全面禁菸,如果工人休息時要吸菸,只能到館外。這是不是小題大作了?葉工誠懇地說:“菸頭雖小,卻是個火源,亂丟就可能有危險,它說明工人的防火意識差,平時不注意,到了事後再後悔就晚了。消防安全應該從小事著手,從平時的細節抓起。”四建公司做出這樣的決定是本著對中國館消防安全管理負責任的態度,這不僅是從企業自身需要考慮,還充分考慮到社會效應,在世博會這樣特殊的背景下,中國館的安全形象同樣重要。 禁菸,說起來簡單,實際執行時困難重重。剛開始的時候,葉工和安全員們到工地檢查總能在地上發現菸頭。有些工人是“老煙槍”,煙癮犯起來哪管什麼規定不規定;有些人覺得抽個煙還要從館內走到館外麻煩也不方便,你不讓他抽,那他由明面轉入地下,背地裡偷著抽。雖然說抓到就要被處罰,可許多工人依然沒放在心上,照樣我行我素。如何處罰才能讓工人們記住教訓?葉工與世博消防現場工作組多次商量溝通之後,想出了個點子。沒多久,這個點子就派上了用場。 工地裡有個分包單位的施工點被安全員連續發現吸菸現象嚴重。有天,兩名正在吸菸的工人被巡查的葉工逮了個正著。葉工並沒有馬上處罰這兩人,而是先找到了消防現場工作組,說明情況之後,由工作組出面通知分包單位的負責人,強調指出此事要作嚴肅處理,要處罰的物件不僅是工人,還有分包負責人,連承建的四建公司一併在內。這之後,葉工又找這位負責人談話。說到這個談話內容,葉工戲稱自己是“狐假虎威”了一把,藉著消防工作組的餘威,“嚇唬”人家負責人。他警告這個老闆,消防工作組老是罰施工的工人達不到效果,那麼只能連上級主管單位一起處罰,這次消防部門是鐵了心要好好整治工地違規吸菸行為,沒有情面可講,找人疏通關係這條路行不通,只會越找人越罰你。事情真要象工作組那樣處理就鬧大了,消防要罰你多少,我們不管,問題出在你這裡,那就由你一併買單,但是四建公司因這麼件小事受處罰,受損的名譽怎麼賠?賠得起嗎?這下子該負責人急了,央著葉工幫忙出主意。葉工一看“嚇唬”的效果達到了,事情就好解決了。為什麼這樣說呢?總包單位與分包單位簽定有建設施工合同,不能因為消防 部門要處罰總包單位,回頭總包就能直接把分包單位開除,但是任何一個分包單位都會想要與總包單位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假若分包單位損害了總包單位的聲譽,試問哪家總包單位還願意與之合作?再者,對於那些違規的工人,施工單位多的是處罰方式,最嚴重的莫過於將其直接開除,這恰恰是工人最不願意接受的結果。 最後,該負責人主動到消防部門那裡接受訓誡,該罰的還是認罰,兩個吸菸的人每人罰500元,原定要處罰的四建公司,因分包單位主動提出接受處罰,因此處罰物件去除四建公司,5000元罰款由分包單位承擔。此外,分包單位回去後召集所有班組成員開會,重申禁菸規定,明確處罰事項,如若再犯,必將嚴懲。這件事在中國館內產生了巨大影響,從此之後不僅僅是被罰單位的百多位員工無人敢在館內吸菸,所有參與施工的建設單位工人同樣不敢再犯“禁菸令”。 談不上是壯舉,也算不上轟轟烈烈,但是,上海世博會中國館裡的這場“禁菸運動”卻向世人充分展示了消防工作者們守護中國館消防安全的決心和信心。 溫情一刻:燒得一手好菜的“大廚” 當時間邁入2010年,隨著世博會場館建設臨近尾聲,進入裝修布展階段,中國館裡也悄然發生了變化。轟鳴的機器聲少了,參與建設的工人也少了,專門負責防火安全的防火監護隊的人數也在減少。防火監護隊成員的減少是否會對館內的消防安全工作產生影響?葉工笑著擺擺手告訴我們,防火監護隊人數的減少只是相對而言的。在工程最繁忙的時候,館內參與施工的單位多達40多家,參與建設的建築工人有五六千人之多,如此龐大的規模沒有相應數量的安全員是不行的,因此,防火監護隊人數一度增加至64人,確保了消防安全工作地有序開展。如今,館內建設基本完成,監護隊的人數也就維持在十幾人左右,而四建公司、分包單位、施工隊等各級單位的防火安全員人數未變,所以現有消防工作並沒有受到影響。除此以外,每週一三五例會制度仍然照常進行,仍然會針對發現的安全隱患問題進行評定、確認,會後大家再一起到現場實地檢查,確認已有的隱患是否得到了有效整改。在“大消防”格局的管理體制下,各級管理人員都能及時有效地處理各種問題,真正需要葉工親自過問的情況已經不多。 看著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持續漸進,壓在葉工心中多時的大石頭終於可以慢慢放下了。他甚至開玩笑說自己終於有時間可以回家當女兒的“大廚”了。原來,葉工還能燒一手好菜,平日裡只要休息在家,他搖身一變就是家裡的“大廚”兼“總管”。女兒素來喜歡吃他燒的菜,只要看到他有空,總會纏著他下廚。自從進入中國館工作,他在家的時間急劇銳減,現場工地有什麼問題他都要到場,安全巡視、員工安全培訓、領導視察等等一樣不落,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因為住所離世博園區工地太遠,他每天早上六七點鐘就要出門,工作忙時晚上十一二點到家是常事,甚至於幾天不能跟女兒打上照面,往往都是女兒的睡夢中進出家門,休息日工作也成了習慣。這樣的忙忙碌碌讓他與家人一起吃頓飯都成了奢望。 2009年9月,孩子考上了高中,學校在靜安區,而葉工的家卻是長寧區程家橋一帶,孩子每天的求學路也是早出晚歸。好幾次深夜才回到家的葉工還能看到女兒在寫作業,他看眼裡,疼在心裡。作為父親,他對女兒寄予殷切希望,可是他同樣心疼女兒求學的辛苦。為了讓孩子少受點累,今年年初葉工舉家遷往靜安區,方便了孩子就近上學。現在,他終於稍有空閒了,女兒難得看到他在家,不時就會對他說:“爸爸,好長時間沒看到你燒菜了,我想念你的手藝了。”又或者是跟他提前“預約”:“爸爸,你什麼時候會在家?雙休日在不在?在家的話下廚好不好?”可愛的女兒常常讓他開懷,也讓他覺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採訪中,葉工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他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勞動者,中國館的消防安全工作不是他一個人就能完成的,是所有參與者共同努力的結果。誠然,“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盛開春滿園”,無論是在中國館,在演藝中心,在世博園區許多場館裡,都有一群平凡而普通的防火安全員,他們日夜巡視在建設一線。與其他許許多多的工程建設者一樣,他們為自己能參與到世博建設中而感到榮幸,也努力為世博場館建設的消防安全默默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光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