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23273373227

    養蜂場地選擇

    第一,蜂場場地選擇要求,附近要有一定數量的蜜源植物,既能繁殖蜂群,又能生產蜂蜜。同時調查當地周圍養蜂業的發展情況,如果東邊附近地點的蜂群已發展到飽和狀態,那就應選擇靠西邊一點的地點作為場地。

    第二,選擇放置蜂群的地點。蜂群應放在背風、向陽、安靜的地方,離車道和人行道要有一定的距離。

    第三,蜜蜂飛出採集的路程一般為2公里,但是離蜜源越近,採集和授粉的效率就越高。所以場地儘可能選在離蜜源較近的地點。

    第四,選擇場地注意事項:

    ①不可選擇潮溼的低窪地。因為這種地點容易發生蜂病,孽生蟲害,妨礙蜜蜂繁殖,加上管理也不方便。

    ②場地應該相對平坦,不可選在坡頂或高地,否則,蜜蜂採集回巢時要向上飛,反而降低採集花粉的效果。另外,坡面、高地風大,也不利於管理和越冬。

    蜂箱的排列

    蜂場決定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蜂群排列在一個合適的位置上。其排列的方法與場地的大小和環境有關,原則上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㈠在蜂群沒有運到以前就應將位置預先定好,如果蜂群運到後放箱的位置還有沒有決定時,絕不可開箱門,因為蜜蜂一出來,就開始認識它周圍的環境和蜂箱位置,以後箱位變動,會造成部分出去的蜜蜂不能順利回箱。

    ㈡如果場地寬敞,各箱的距離可以稍為疏散,使蜜蜂易於辨認:如果場地有限,也可較密排列,但各箱必須間隔一定距離,並留出行人道方便管理,也使蜜蜂不致無法辨認自己巢箱而引起混亂。

    ㈢各箱所處位置要明顯,如有分蜂、盜竊、逃亡等事發生,一望而知,便於管理。

    ㈣箱門以朝南、向陽為好,其次是朝東南,再次是朝東,西北風侵入則不宜。

    ㈤箱底用磚、木架或石塊墊起,以離地4--8寸為宜。

    ㈥箱底左右保持水平,箱內巢脾平行垂直;但前後要稍微傾斜,即後面比前面高0.5--1寸,使雨水不致從箱門口流入,同時蜜蜂易於把箱內的贓物搬出,保持箱內清潔。

    ㈦箱門必須寬敞,不可面對牆壁或籬笆,使蜜蜂進出無阻。箱前如有雜草或穢臭的垃圾、糞便等,要及時清除。

    ㈧箱門開啟後,從門口觀察,如發現死蜂,可用鐵絲或細竹枝鉤出,以免阻攔通路。隔一、二小時後,再開箱檢查蜂王是否安全。

    掌握蜂群情況

    ㈠檢查蜂群。檢查蜂群是掌握蜂群情況的主要方法,檢查瞭解內容包括:蜂箱裡共有幾個巢脾?幾個巢礎框?新加入的巢礎框有無造成巢脾?蜂王是否存在?產卵情況怎樣?是否有充足的工蜂?是否有充足的蜂子?卵、幼蟲、封蓋子脾各有幾框?預計未來群勢發展程度怎樣?是否有充足的蜂蜜和花粉?有無蜂熱?有無臺基和王臺?預算何時出房?

    ㈡在沒有檢查以前,首先要考慮到:

    1、事先預定應瞭解那些情況?

    2、時間和天氣是否適宜?檢查時間(除夏天可以在早晨外)以每天上午十時到下午三時為宜,氣溫宜在20℃以上。注意:冬天和早春、晚秋的早晨、傍晚不可檢查。

    3、準備好各種必需用具,起刮刀、面罩、噴煙器等。

    ㈢檢查步驟:

    1、戴好面罩,束緊褲腳或塞入襪子裡。(以免蜜蜂鑽進庫內)。

    2、看巢脾框時,手拿巢脾框,並始終保持在巢的正上方,防止蜂王和幼蜂受驚跌落時不致跌在箱外。

    3、看過的巢脾框放回蜂箱時,可放在原來放隔板的老位置上,第二個巢脾框提出時的做法與提第一個巢脾框相同,放回箱時,應放在原來放隔板處,並貼靠在第一個巢脾框旁邊,以此類推,最後才放加隔板。

    4、檢查蜂群次數不能太多,即使在忙碌的季節,沒有特別的原因,也就一個星期檢查一次就夠了。因為經常檢查會影響蜂群造脾、產卵等工作,也會增加蜜蜂的消耗。

    ㈣箱外觀察掌握蜂群情況

    1、觀察有無蜂王。從箱外看,蜜蜂進出忙碌,若是飛回來的蜜蜂帶回花粉特別多,這是蜂王產卵徵象;若是蜜蜂帶回的花粉特別少,那時蜂王產卵成績特別差或是失去蜂王,應立即開箱檢查。

    2、辨別蜂群強弱。蜂箱門口熙熙攘攘,隨時有很多蜜蜂同時進出,晚上外出採集蜜蜂回箱時,箱門口擁擠著許多蜜蜂,甚至從箱門外的箱身上或箱門板上整片掛滿蜜蜂,證明蜂群很強盛,反之則表示蜂群並不強盛,

    3、若箱門前發現死蜂,而蜂屍不多,且大部分是老年蜂(尾部黑色環節特別明顯),這是蜜蜂工作歸來過度疲乏、或是受暴風雨打擊、或是滴到箱簷上的水等原因造成不能歸巢而死。如果這些死蜂發生在冬季(此時蜜蜂不外出工作),且腹部膨脹,就有患痢疾的可能;又如死屍極多,又是正當蜜源缺乏之時,這就可能是蜜蜂前來盜蜜,並經過一場惡鬥,從而造成蜜蜂大量死亡;再如有許多垂死蜜蜂在地上到處爬行,這就有患病的可疑,要立刻檢查病源究竟發生在哪一群。假使發現死屍或幼蟲或蛹,則在通常情況下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餓死或凍死,常在早春蜂群繁殖後,蜜源稀少,或久雨不晴,天氣轉冷時發生,死蜂沒有臭味;另一個原因是染患了幼蟲腐臭病,死蜂有爛肉臭味,箱門口尤其顯著。

    蜜蜂遷移或轉地

    (一)蜂場遷移。將整個蜂場幾十群、幾百群蜜蜂遷移到離開原場地不到五里的地方,最好選擇越冬時遷移,此時蜜蜂幾個月不用工作,等到春天蜜蜂出來時,舊的印象已模糊不清了,而新的場址也就容易認識、接受。(二)蜂群遷移到新址後,當晚就要啟開箱門,同時在箱蓋上放些青草或嫩枝(從箱前壁披下),再用一塊木板遮箱門,使蜜蜂只能曲折走,不能直接飛出來,這樣,出來的蜜蜂便會覺察有反常的變動,多數蜜蜂能在新環境中認識新的場址,對少數飛回原址的蜜蜂,可用空箱(內放一巢脾)收容,晚間併入新址。

    (三)轉地放蜂。目的是為了採集更多的蜂蜜才遷移的,叫做轉地放蜂。蜂群每年收穫二次蜂蜜是很正常的,收穫三次四次亦不為奇;然而終年能有三、四次主要蜜源植物開花的地方終究很少,因此需要轉地放蜂。採用蜜蜂給農作物和果樹授粉時,也要轉運蜂群。但應注意轉運的時間,以植物開始開花之時運到為原則。

    蜂群的合併

    注意事項:蜜蜂各自為群,除了少數雄蜂和幼蜂外,是不能隨便合併的,否則會引起鬥殺,必須掌握科學的合併蜂群方法:

    1、直接合並法。在蜜源充足時期,蜜蜂大量出巢或蜜蜂停止活動以後,把要合併的蜂群挪到有王群的風箱旁邊,兩群蜂距離一框左右空間,各留巢門自由出入,觀察兩天後,如果相互不咬,就可以合併。但在合併前要把被合併的蜂群蜂王拿走,使其成為無王蜂群,還要清除王臺,免得新王被殺。

    2、報紙合併法。先除去合併蜂群的蜂王,次日用一張報紙,並用針刺幾十個孔,啟開有王群的箱蓋,把報紙覆蓋上;在把無蜂王的蜂群箱底除去,把箱身壓在報紙上,此時上下兩群蜜蜂逐漸咬破報紙,慢慢地兩群蜂可以來往,氣味也就混合了,二天以後可將破報紙拿掉。

    誘王方法

    普通蜂王到了第二年以後,產卵就漸漸減少,為此蜂群每年至少要除去三分之一的老王,給蜂群介紹新王,這種方法稱為換王。在喪失蜂王的蜂群裡或用人工分蜂分出的蜂群裡,需要介紹蜂王,這種方法稱為誘王或導王。新蜂王的來源,可從外地取得或購得,也可在自己的蜂群裡用自然或人工的方法養育產生。

    誘入蜂王和合並蜂群一樣,方法要適當,否則工蜂不肯接受,蜂王就有被咬死、刺死的危險。誘王方法有如下幾種:

    ⑴噴煙法。要在噴煙前6小時除去老蜂王。誘王之前,先向箱門內噴煙三、四下,致使蜂群嗅覺模糊,隨後就將要誘入的蜂王放到箱門口,讓它自己進去。

    ⑵飢餓法。誘王前除去老蜂王,同時把要誘入的蜂王放到誘入器中飢餓3--6小時,誘入時開箱取出有蜂蜜的巢脾一框,隨後在新蜂王背上翅上塗遍蜂蜜,再將蜂王輕輕放在巢脾上,然後將巢脾放回箱中,同時應蓋好箱蓋。此時蜂王飢餓已久,到蜜房後立刻找蜜充飢,舉止自然(不致驚惶失措地奔逃),工蜂本來就有喪失蜂王的感覺,又見新蜂王態度自然,而且蜂王背上翅上均有蜜,更能引起工蜂喜悅地來嘗蜜了,由於這種自然接觸,氣味在很短時間內就混合起來。

    ⑶直放法。在蜜源盛期,乘工蜂忙碌和老年蜂(不易接受蜂王)外出採集時,提出巢脾並立刻將蜂王放在巢脾上,不要驚動其餘蜜蜂,然後把巢脾輕輕放回箱內一邊,隨即把箱蓋蓋上,蜂王不必飢餓,不必塗蜜也能成功。

    ⑷解圍法。將蜂王介紹到蜂群時,蜂王不為工蜂接受,並被許多工蜂包圍,且工蜂越來越多扭成一團,結果蜂王被悶死或被刺死、咬死,這種情形叫做圍王。當檢查蜂群時,蜂王畏光奔逃,工蜂有保護蜂王安全的本能,也有圍王現象,因聚集的工蜂越來越多,蜂王反而受害,結果也被悶死。遇到這種情形,若是開始才有幾個工蜂,可迅速把巢脾放回去,蓋上箱蓋,一、二天後再看;如果圍王的工蜂很多,可立刻向這堆蜂團噴煙,將它們驅散或者向蜂團噴灑蜂蜜糖水,然後把巢脾放回去;也可將這堆蜂團投入水裡,把蜂王救出後再介紹進去。

    早春蜂群管理

    蜜源最多的季節,一般在春末到夏季。早春時節,有零星野花開放,天氣逐漸轉暖,蜜蜂開始活動了。養蜂者對採蜜的準備工作,也應在早春著手。這時中心目標,就是迅速繁殖蜂群,使蜂群在主要蜜源開始前壯大,對於去冬留下的老蜂,也要做好保護工作,避免凍死餓死。管理方法如下:

    ㈠檢查蜂群、注意保溫、調整群勢。蜜蜂經過越冬,箱裡情況有無變動?蜂王有無、卵、幼蟲和工蜂多少?箱記憶體蜜充足與否?巢脾是否太多?箱內是否潮溼等等,都應特別留意。檢查蜂群應選擇暖和的晴天,在上午11時到下午3時這段時間進行,而且檢查時間越短越好。檢查時,框樑上的保溫物仍須掩蓋著,不可全部揭去,如果發現巢脾有多餘,應把多餘的巢脾抽出縮小蜂巢,空隙處填裝保溫物以增加箱內溫度。如果發現卵子密集,就不必去找蜂王;如果發現卵子稀疏或根本看見卵,則應一面找出蜂王,一面找出原因。萬一已經失王,可合併到他群;如果群勢太弱,只剩一、二框的,這種小群保溫效力太差很難繁殖,可用另一巢箱,箱內隔成三個室,每室開一個門,將弱群蜂分別移入各室,加強保溫,可使群勢逐漸強盛。

    早春群勢有八框的是很理想的蜂群,有五、六框蜂的以後繁殖速度也很快,只有三、四框蜂的,雖然沒有危險,但應特別注意保溫,為使這些蜂群能迅速繁殖強大,可從八框以上的強群裡各抽一框封蓋子脾,併到這些蜂群裡起到補助作用,這種抽脾補助或代哺蜂子方法,並不妨礙強群的發展。等到被補助的群勢也有理想的蜂數之後,又可以從這些蜂群裡抽脾補助其他弱勢蜂群。注意:抽脾補助應先照顧次強或次弱蜂群,不可先補助極弱的群,否則,整個蜂場的蜂群都會平均為弱群。

    早春檢查是一年中第一次且是最重要的檢查。為了便於總結前一年的越冬經驗,改進以後的管理方法,應把各箱情況記載到表格中。

    ㈡喂飼和獎勵繁殖。早春蜜源和粉源較少、氣溫較低,為了提早產卵,產生新蜂接替老蜂,爭取早春蜜源,喂飼是很重要的,此時喂飼目的有二:一是救濟蜜蜂,以免餓死;一是獎勵蜜蜂,使蜂群積極興奮,提早開展工作。如果存蜜缺乏,或連續下雨蜜蜂不能外出時,此時蜂王停止產卵、工蜂餓死,已產幼蟲也被拖出棄養,這時救濟喂飼更是迫不及待了。喂飼必須持續不斷,使箱內經常維持實用有餘的狀態。因為蜂王一經產卵,蜂蜜的消耗量就會增大。

    流蜜期前蜂群的管理

    ①擴大產卵圈。天氣日漸和暖,蜂群逐漸增大,箱內溫度增高,初少數蜂王外,一般都不常到旁邊的巢脾上產卵,為擴大蜂王產卵圈,使繁殖更加迅速,應在檢查蜂群情況的同時將箱裡巢脾框調整位置,旁邊如有空脾,可移到箱中央位置供蜂王產卵,並將中央已封蓋的子脾移到旁邊。必須注意,觀察移到旁邊的子脾是否有工蜂保溫,如果工蜂較少,還是不移為好,以免早晚天氣寒冷或者天氣轉變、蜂群縮到中央一團時,旁邊子脾內的蜂子被凍死。移到中央的空脾,也必須注意是不是有完整的工蜂房,如果有破洞或有不完整的巢房,就會影響蜂王產卵,無異縮小產卵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華電子秤如何設定標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