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願君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2 # 尹禾
“齊桓晉文”是春秋時期公認的前兩位霸主,而其餘三霸則稍有爭議,不過無論怎麼排,這頭兩位霸主都恰是一人最為悽慘,一人最得善終。
春秋五霸,一般是指春秋時期參與爭霸的最具代表性的五人,各類史家、學者的觀點不同,其中最被普遍認可的有兩種:
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 一 一 《史記索隱》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一 一《荀子·王霸》這七人中,一人慘淡收場,一人安然逝去,一人暴病而亡,一人三良殉葬,兩人負傷身亡,一人不壽而終。嚴格來說,這七位霸主全部都是病死的,不能算是壽終正寢,但是七人病逝前後的遭遇各不相同,晉文公最安詳,齊桓公最悽慘。我們一一分解:
自食惡果的齊桓公齊桓公,姓姜名小白,是一種自然發酵並蒸餾的高粱酒……咳咳,不好意思跑錯片場了。
齊桓公是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在齊襄公與齊君公孫無知相繼死於內亂後,齊國內沒有公子繼位,於是就有大臣分別請回逃亡在外的公子糾和小白,公子小白最終在奪位之爭中勝出,承襲王位,即為齊桓公。
隨後他聽從鮑叔牙的建議,召回曾經輔佐公子糾的管仲,不僅不記恨管仲曾經想要射死自己的行為,反而拜他為相,委以重任。從此君臣同心,勵精圖治,對內選賢任能、整頓朝政、推行改革,對外九合諸侯、尊王攘夷,成為春秋時期第一位諸侯盟主,霸業遂成。
齊桓公的偉大之處在於他開創了諸侯稱霸的先河,“尊王攘夷”也為後世梟雄“挾天子以令諸侯”提供了靈感。可悲的是,齊桓公一生大起大落,前半生無比風光,晚年卻親近小人,遠離賢臣,為人詬病。
齊桓公晚年重用易牙、豎刁和開方,這三個人為了討好齊桓公,一位將自己三歲的兒子烹飪給齊桓公吃;一位為了時刻服侍齊桓公,廢了自己的子孫根;一位為了討好齊桓公,十五年不曾回家探望,齊桓公因此十分寵愛他們。管仲曾經勸諫齊桓公說:這三個人,一個連自己的孩子都能毒食,一個連自己的身體都不愛惜,一個連自己的父母親朋都能捨棄,他們對待其他人一定也會心狠手辣,“不合人情,難以親愛”。
齊桓公雖十分不樂意,但是還是聽從了管仲的建議。但是當管仲病逝以後,齊桓公馬上將三人接回來,寵信有佳。
及至齊桓公臥病在床,身邊已經沒有賢能之臣,只有他曾經寵愛的三位佞臣。而這三個人果然不負管仲“厚望”,開始禍亂朝綱,爭相擁立下一代君王,而無人顧及病重的齊桓王,還嚴禁外人探望。
最終齊桓公欲飲食而不得,病餓交加,溘然長逝。至此還未結束,桓公屍體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屍蟲都從窗子裡爬了出來。直到新立的齊君無虧繼位,才把桓公收殮。
一代雄主,叱吒風雲,卻因晚年親近奸佞,落得個病無人顧、水米不進、暴屍腐爛的悲慘地步,絕對是春秋五霸中下場最悲慘的一個。
善始善終的晉文公晉文公是春秋時期第二位霸主,早年顛沛流離,遭遇於齊桓公相近,晉文公的父親晉獻公有寵妃驪姬,驪姬想讓自己的兒子繼位,於是就魅惑晉獻公,將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都派出晉國,並且先後對三人加以迫害,太子申自盡,重耳和夷吾開始了逃亡生涯。
後來晉獻公去世,驪姬扶植自己年幼的兒子繼位,但是不被大臣認可,子母先後被刺殺和鞭殺。大臣們便打算迎回重耳或者夷吾繼位。但是重耳以曾經違抗父命,臨終又不能盡孝為由,決絕了回國的請求。
這位很有性格的重耳公子,就是我們主人公,後來的晉文公。他人之事且不表,我們還是說說重耳多彩的逃亡生涯:
重耳最先逃到翟國,翟人將劫掠來的一名狄族公主季隗獻給重耳,二人便在一起生活了十二年。後來晉國有人追殺重耳,重耳要逃往齊國,就對季隗說:“等我二十五年,如果不回來你就改嫁”,季隗笑了笑說:“二十五年後,我可能都老死了,還嫁什麼人”。意思就是會一直等著重耳,言語之中飽含著深情款款。這段“不復成嫁,請待子”的歷史典故也在後世傳為佳話。
隨後重耳逃往衛國,不受重視,於是又逃往齊國,齊桓公熱情招待了他,還將宗女齊姜嫁給他。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偉大的女人,而重耳背後有兩位,季隗忠貞不渝,齊姜深明大義。重耳在齊國生活十分安逸,於是就不想再回晉國,追隨重耳的人們都勸他回晉國,但是重耳不想回去。齊姜聽說這件事,也來勸說重耳。重耳說:“人生來就是為了尋求安逸享樂的,管其他的事幹嘛,我不走,死也要死在齊國。”齊姜說:“您是一國的公子,走投無路才來到這裡,您的這些隨從把您當作他們的生命。您不趕快回國,報答勞苦的臣子,卻貪戀女色,我為你感到羞恥。況且,現在你再不去追求,何時才能成功呢?“她就和趙衰等人用計灌醉了重耳,用車載著他離開了齊國。“醉遣重耳”的典故也為後世所傳誦。
離開齊國後,重耳先後到了曹國、宋國、鄭國和楚國,都不能幫助重耳復國,最後重耳來到秦國,此時秦國與晉國關係並不融洽,因此秦穆公十分看好重耳,想要幫助他復國,並且將五個女子嫁給重耳,包括自己的女兒懷嬴。這種政治聯姻,也逐漸成為兩國交好的紐帶,“秦晉之好”正是來源於此。
重耳在秦國期間,在位14年的夷吾薨世,晉懷公繼位。秦國看準時機,又有晉國老臣內應,順利幫助晉文公奪得王位。
至此,重耳歷經二十年,途徑八國的艱苦旅行終於結束,晉國也迎來他們的第一位名主。自此晉文公內修吏治,外行征伐,“尊王攘夷”,號令諸侯,成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
並且晉文公在位八年,能夠勵精圖治,從一而終,其繼承人更是繼承了他的意志,將晉國推向高潮。文公70而終,雖然也是病逝,但當時晉國地位穩固,政治清明,接班人頗有賢能,他走的毫無牽掛,以其功績,完全可以笑對列祖列宗,算是善始善終的典型。
一鳴驚人的楚莊王楚莊王也可以毫無爭議的佔據“春秋五霸”之一席,楚莊王沒有齊桓公和晉文公那麼悲慘的少年經歷,不需要逃亡國外,而是在二十歲時順利繼位。但是他也有他的煩惱,楚國當時朝局十分混亂,國內矛盾重重。
年輕的楚莊王,竟然懂得韜光養晦。在複雜的形勢下,他採取了以靜觀動、以感辯奸的對策,表現出沉湎於聲色犬馬、不問政事的狀況。暗地裡卻對楚國的政局和各類人物進行了解。
三年後的某一天,右司馬伍舉來到君王座駕旁,對楚莊王講了一段微妙的謎語,說:“有一隻鳥停駐在南方的阜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飛翔,也不鳴叫,沉默無聲,這是什麼鳥呢?” 楚莊王說:“三年不展翅,是為了生長羽翼;不飛翔、不鳴叫,是為了觀察民眾的態度。雖然還沒飛,一飛必將沖天;雖然還沒鳴,一鳴必會驚人。你放心,我知道了。”
又經過半年,楚莊王就親自聽取朝政,被廢除的有十項政令,被啟用的有九項政令,誅殺大奸臣五人,提拔隱士六人,因而國家能被大力整治。
此後楚莊王重用了伍舉、蘇從等忠直之臣,攻滅了前來進犯的庸國,使楚國的勢力向西北擴充套件,任用孫叔敖為令尹,重視社會生產,發展經濟,充實國力。隨後展開與晉國之間的霸主之爭,最終勝出。不久,楚莊王滅掉了蕭國,又連續三年攻伐宋國,迫使宋國向楚求和。楚莊王飲馬黃河,問鼎中原,實現了自己稱霸的願望。
後世對楚莊王的評價頗高,“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典故對後世影響也十分深遠。但是史載楚莊王是暴病而亡,在形式上不算善終,但是也沒有遭受過多的痛苦。
自斷基業的秦穆公相比於上面三位,秦穆公可以算是順風順水。自繼位後便開始任賢用能,大展宏圖,只不過同一時期的諸侯霸主太過強大,秦晉在晉文公去世後聯盟瓦解,開始相互抗爭。
而秦穆公的主要功績在於調整策略,向西發展,開闢國土千餘里,稱霸西榮,為後來秦國的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而後世對秦穆公時大規模殉葬頗有微言,包括奄息、仲行、針虎三位良才在內的177人為秦穆公殉葬,被詬病為枉死良臣,自斷基業。但是也有史學家提出“士為知己者死”的論點,認為這些人全都是自願追隨秦穆公,而並非他臨終的旨意。
一意孤行的宋襄公宋襄公可以說算是最具喜劇色彩的一位君王,幹出了許多“鐵臂阿童木、金剛葫蘆娃、哪吒三太子”的事情。
齊桓公去世的時候,被豎刁等人亂政。宋襄公趁機率領衛國、曹國和邾國等四華人馬打到齊國,齊人裡應外合,擁立齊孝公,宋襄公因此聲名鵲起。
但是此時,宋襄公沒有考慮綜合國力和整體形勢,妄圖繼承齊桓公的霸業,結果被楚國教做人,自己也一度被楚國拘禁。
被放回來後,宋襄公繼續和楚國叫囂,先是討伐鄭國,楚國前來救援,兩軍戰於泓水。
楚軍開始渡泓水河,向宋軍衝殺過來。大臣目夷說:“楚兵多,我軍少,趁他們渡河之機消滅他們。” 宋襄公說,“我們號稱仁義之師,怎麼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楚軍過了河,開始在岸邊佈陣,目夷說:可以進攻了。宋襄公說:等他們列好陣的。等楚軍布好軍陣,楚兵一衝而上,大敗宋軍,宋襄公也被楚兵射傷了大腿。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的“宋襄之仁”,實乃是挖苦宋襄公分不清狀況,一意孤行。
宋襄公大腿受傷後不久就病逝了,死於羞恥和失敗,應該不算善終。
重傷去世的闔閭吳王闔閭也經歷過年少奪位,他刺殺吳王僚,奪取王位。隨後任用伍子胥和孫武,一舉攻入楚國國都,雖未成就霸業,但是也威震諸侯。
後來在與越國的征戰中,被越國大夫靈姑浮用戈展落腳趾,不久後重傷身亡,按照傷情來看,應該是後期遭受感染,不治而亡。
壯志未酬,重傷而亡,算不得善終。
撲朔迷離的勾踐大家對勾踐的瞭解,應該都是“臥薪嚐膽”,忍辱負重,最終復國,這是一個勵志的故事,但是總體來說勾踐也不是什麼好鳥,他為人殘暴,復國功臣范蠡曾經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
滅吳稱霸,勾踐以兵渡淮,會齊、宋、晉、魯等諸侯于徐州(今山東滕州南),遷都琅琊,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關於勾踐的去世,史書只記載不壽而終,應該是病死,勉強也算善終。
因此在春秋五霸中,多數人都是平常的病逝,不可說善也不可說慘;晉文公開闢先河,後世無憂,即使病死,應該也很安詳,最得善終;而齊桓公,前世風光,後世昏庸,最終落得個病餓而死,無人收拾的地步,絕對是悽慘的一個。
-
3 # 溫陵遊人
按《史記索隱》的說法,“春秋五霸”即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及楚莊王。
其中,晉文公及楚莊王為病死,秦穆公終老而死,應該都算善終。
宋襄公於公元前638年與楚兵展開泓水之戰。大敗受傷,次年傷重而死。
齊桓公最慘。齊桓公晚年昏庸,在管仲去世後,任用易牙、豎刁等小人,最終被控制,因飢餓和重病而死 。
回覆列表
齊桓公,春秋五霸之首。齊國在今山東北部,靠近渤海,盛產魚鹽,物產豐碩。任用管仲為相,推行改革,逐漸強大,成就春秋時期第一霸。齊桓公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後,任用易牙、豎刁小人,最終在內戰中餓死,曾經的五霸之首竟然下場很悲情……
晉文公重耳,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年少時,勤奮好學。登基之路坎坷曲折,努力上進,善於結交有才能的人,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基業,善終。
秦穆公,繆氏先祖,是各史籍中高度認可的春秋五霸之一。重用賢臣,勵精圖治,把疆域擴充套件到黃河西岸,為日後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殉葬的達一百七十七人,超級善終。他的福祉影響力最厲害,後代統一中國。
楚莊王,登基後,重賢臣,奮發圖強,楚國逐漸強大起來。同時,他為華夏文化的傳播,民主精神的形成發揮巨大的作用。後世給予較高的評價,一鳴驚人的成語,是來自對他的高度記述,善終。
越王勾踐,夏禹後裔。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進攻越國,越國打敗。勾踐從此,臥薪嚐膽,立志報仇。經過幾十年的努力,轉弱為強,滅了吳國,稱雄於東南。勾踐成為後代子孫的逆襲的榜樣,逆境出人才。他也是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