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生百態看世界
-
2 # 你的小Monkey
窺私慾!很簡單,就是大眾身上魯迅先生曾說過的“看客”心理,但是比這種心理更高階~窺私慾。簡單來說普通人都渴望知道明星們那些不為人知的事情,微博熱搜每天掛在上面的不是那個明星官宣了,就是那個明星胖了、瘦了、出現在機場了。
《女人30+》緊緊抓住了觀眾的窺私慾。首先本身年齡對於大多數的女性來說就是不想提及的問題,更何況是光鮮亮麗的女明星呢,況且很多明星談及的還是自己的內心世界!其次,引發觀眾共鳴。別說30+的女性,我才20我就很喜歡看,因為現在“女權”的界限很模糊,我們渴望獨立,我們也需要情感上的滿足,有時候可能會不平衡,這一檔節目的出現就是為了給大多數糾結的女性一個答案,不管是不婚的陳喬恩,還是已婚的馬麗,她們都是獨立智慧的女性,我們羨慕並渴望成為她們,從她們的狀態中或許能找到自己生活的平衡。最後,嘉賓的選擇太典型了吧!每個女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榜樣和方向,我真的很喜歡這檔節目,之前在soul上和小夥伴們討論的時候,發現節目中的很多點特別戳人,20歲的人被30歲的點感動了~這個節目真的很成功了!
-
3 # 蒲葉十三
我是張柏芝,今年38歲。我不是一個成功的人,但是一個負責任的人。”
“我是馬麗,今年37歲。以前是一個特別自卑的人,因為總是活成別人希望的樣子。”
“我是秦嵐,今年38歲。人生這十年,難道是,被加上了助跑器嗎?”
在時至今日娛樂圈“人設”風行的當下,這些活在鏡頭下的女星們,面對鏡頭,“掏心掏肺”地自我剖白,似乎顯得尤為珍貴。更何況,這幾乎是她們第一次直面鏡頭,坦承自己的年齡,以及背後的困惑與問題。
這些自白,便是出自一檔由騰訊影片、火鍋影片、新世相聯合出品的短影片綜藝女性紀實類訪談節目《女人30+》。截至6月8日,節目上線共21天,播出6期,欄目總播放量已達1億5880萬。對於一檔一期只有8分鐘左右的微綜藝來說,這樣的成績可謂亮眼。
“年齡焦慮”,已經是裹挾在社會洪流中的每個人無法逃避的問題。無論男女,對於這個日曆上一天天增加的數字,似乎都無法放鬆。對於女性而言更是如此。
“30歲了怎麼還不找物件?”“有物件了怎麼還不結婚?”“事業和家庭究竟怎麼選?”“生孩子真的那麼重要嗎?”一個個看似羽毛般輕飄瑣碎,卻無時不刻抓撓人心的問題,是許多女生肩頭“不能承受之輕”。
看起來,《女人30+》敏感地抓住了當下社會的話題點。而這檔綜藝的策劃方,便是擅長於話題營銷、對使用者輸送情緒價值的新世相。作為進軍影視領域的“新兵”,新世相選擇了《女人30+》作為短影片綜藝的開端,似乎新媒體公司和影視專案並不在同一個賽道,但其實,對於一個使用者超兩千萬,70%都為女性的公司來說,有底氣製作這樣一檔節目,並不奇怪。
女性話題綜藝,已成為近幾年綜藝節目領域的寵兒。大量探討女性話題的綜藝層出不窮。而作為一家新媒體起家的新世相,與傳統制作公司相比,會在影視內容上具有哪些優勢和不足?又會在性別議題的節目製作上,有怎樣可供業內借鑑的方法論?
“年齡議題”打中使用者痛點,
話題明星引發高關注度
-
4 # 信紫不姓張
我先和大家分享«女人30+»其中一期節目,這次的嘉賓是38歲的演員秦嵐。當聊到明星的身材時,秦嵐說:“真正上鏡的演員,私底下看瘦得都跟鬼一樣,都不好看。”上鏡會顯胖,甚至變壯,怪不得女明星都吃那麼少。說自己怕皺紋:“一個鏡頭懟到你臉上的時候,你就是必須要 360 度完美。”“誰願意看你快 40 歲的女人,去跟個小鮮肉談戀愛?”這些表露出她對衰老的擔心。為什麼女明星對自己要嚴格要求,因為怕老,老了,你可能就被這個市場淘汰了,老了,你就只能演媽媽,奶奶的角色了。
秦嵐最近一個爆火的角色是大家的白月光——富察容音,大家驚歎於秦嵐這麼多年都沒變,又一個不老女神啊,真是羨慕死了。可是宛若少女的背後是秦嵐每天都去健身房,做正常的維護,比如一些鐳射,還有嚴格的飲食管理,稍微胖一點,可能連禮服都穿不下了。為了保持年輕,不長皺紋,你只能努力的延緩衰老。就算是普通女孩都會拼命的保養自己,生怕年老色衰,何況是女明星,隨便一搜,就能搜到哪個明星又整容了,哪哪又動了刀子。女明星老了,就得乖乖的退回角落,這就是客觀的現實。
在年齡問題上,女生永遠比男生要來得敏感。當週圍的朋友相繼結婚,開始家庭生活,單身女性就會感到自己被周圍人所孤立,湧現出孤獨感。不要說過了30歲,女生過了25歲仍然單身的,都會被貼上“大齡剩女”的標籤。過了30歲的女性也不好意思說自己年輕了,而且在很多人眼裡,30歲的女性就應該把重心放在家庭上,放在丈夫孩子上。歲月是把殺豬刀,有時候你只能任它宰割。
很明顯,女性話題微綜要想突出重圍,要從關愛女性的角度入手。
1.鼓勵女性更加積極地工作或者更加積極地關心自己。
2.在微綜裡為她們創造更加寬鬆的環境,給予更多的選擇權。
3.直面年齡、催婚、生育等等敏感話題,為女性樹立獨立生活的榜樣。
-
5 # 妁正
【女人30+】是一檔聚焦女性年齡主題的紀實訪談節目。邀請30歲左右及以上的有代表性有影響力的女性名人,紀錄她的一天,深入詢問她在這個年紀面對的人生大問題、大境界和小幸福。不管是怡然自得從容自信,還是焦頭爛額迷茫無措,鏡頭都將捕捉嘉賓在這個年齡階段最真切的狀態、最細微的感受、最常見的心 結,記錄她關於衰老、中年危機、事業契機、婚姻關係、生育等問題最真實的價值觀與態度,呈現女性面對一種普遍焦慮和社會壓力時的應對方式、經歷人生高低起伏之後沉澱出的個性思考,分享嘉賓在紛繁世界中的處世之道。透過呈現她們當下的狀態與多元的價值觀,展現女性力量,讓大眾看到女性在這個階段多種可能,多種選擇。
回覆列表
這段時間,很多人在追一部叫做《女人 30+》的短影片微綜藝。
1.小切口撬動大話題
微綜藝裡的「真實」大明星
內容上,《女人 30+ 》最大亮點在於「短」、「小」、「金」、「悍」。
首先,最直觀的體驗,在於它的「短」。
《女人 30+ 》每集不足 10 分鐘,每個明星分上下兩集,一個人 20 分鐘不到,加之以 QA 的形式展開,這就讓每一集之間不存在蓄意懸念的割裂感(哪怕是同一個嘉賓的上下兩集)真正給人「開播即看,看完即走」的親民感。
單集長度控制在10 分鐘以內,這種極短的單集設定很新鮮,產品設定完全不同於常規綜藝節目每集動輒超過一兩個小時的傳統邏輯。
10 分鐘能幹嗎呢?地鐵大概可以坐 3 站;等一班公交車;午休 1 小時就是 6 個 10 分鐘;工作間隙喝杯咖啡…
就是這種 10 分鐘不到的碎片時間,卻足以看完一集《女人 30+ 》,方便,省事,毫無壓力。新世相和騰訊影片這般設計,就是要乘著短影片的東風,打好微綜藝這張「潛紅利牌」。
「小」是《女人 30+ 》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標籤。
除了體量小,這檔節目的話題切口也足夠小,只關注在「女性年齡話題」這一個點上。雖然話題切口很小,觸及的社會議題卻不小。
所有嘉賓幾乎都被問到了「衰老」、「伴侶」、「孩子」這仨問題。看過紀錄片之後就會發現,藉由客觀鏡頭下嘉賓們的真實敘述,現代女性隨著年齡增長而必然會面臨的各類公眾大問題,被新世相呈現了出來。
滑動檢視更多
再來說說「金」這個特點。對的,「金句」的「金」。
看《女人 30+ 》的感覺,會非常過癮,為什麼呢?色調明快,剪輯順暢,關鍵是沒有一句廢話。新世相設問犀利,各位女嘉賓的回答是字字璣珠,句句多金。
張柏芝發現當年在戲裡依靠的那棵樹,早已倒在多年前的一場颱風裡,微微哽咽地感慨道:“我現在有點想哭,不是因為樹或者房子,是覺得好懷念以前,真的 19 歲的那個時刻。曾經我們在一個完美的時刻。”這種話跟臺詞有天然差別,它很接地氣,很真。這種對美好青春的真切懷念,每個人心裡都有吧。
看陳喬恩的那兩集,金句感更是強烈,她在 diss 世人用「剩女」歸攏大齡單身女性時的一句話,簡直炸裂:什麼叫剩女?不是剩下的「剩」,而是強盛的 「盛」,盛開的「盛」。
《女人 30+ 》裡每一個嘉賓,都很會抖金句。品叔自然明白,這一定是剪輯之後的最佳效果,但不能否認的是,她們每一個人都很有自己的態度。《女人 30+ 》跟拍了嘉賓一整天的生活,在這種日常化的情境裡,鏡頭捕捉到的她們與戲裡的她們有著很大的差異。
這些金句就是能給觀眾帶來上述感受的催化劑,當沉浸在影片裡,在嘉賓們表述的催化之下,觀眾會有一種感同身受的力量。
《女人 30+ 》的「悍」源於它的「真實感」,這是它最區別於傳統女性節目的點。
節目雖然很短小,但每一集的「內容密度」卻足夠大,各方面的內容力也都很強悍。最明顯的是它的節奏感很好,資訊密集但並沒有大肆堆疊到讓人喘不過氣。
秦嵐那兩集尤其明顯,一共也就十六七分鐘左右時長,節目組跟著她做了很多事情,收拾家、出行、跟小夥伴火鍋、化妝、跟閨蜜煲湯、給家人電話、回憶家庭往事,甚至還穿插了許多演出時的畫面。這麼多事情塞進去之後,就資訊量來說,已經不亞於傳統紀錄片一個多小時的量了。
這對於創作者以及嘉賓們的要求非常高。創作者必須得摒棄傳統紀錄片漫長鋪墊、循循善誘等做法,必須要力求精湛。而嘉賓則必須很快進入狀態,別繞來繞去不交真底,真誠很重要。而當創作者與嘉賓都朝著這種精湛、細膩、真誠的表達努力,給到觀眾的,自然就有了「天然去雕飾」的視聽體驗和情感共鳴了。
另外,《女人 30+ 》既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滿足使用者的視聽心理,又能夠快速地讓使用者充分理解其所傳達的情感核心。每集都是一個完整的情感資訊體系。嘉賓們面臨與公眾一樣會遭遇的跟年齡有關的刁難、質疑以及困難,但她們不賣慘,勇敢地說出自己想要成為的女性,讓公眾和她們一樣擁有更大挑選自己生活的資本。
原本品叔還擔心,單集 10 分鐘都不到,嘉賓又是一群能裝會演擅長來事的演員,這節目大機率會很水。結果被彪悍地打了臉。
2.原生根脈深度連結使用者
「新氏」微綜藝的破壁之道
截至 6 月 18 日,節目上線共 31 天,欄目總播放量已上億。對於一檔一期只有八分鐘的短影片綜藝來說,成績亮眼。又一次,新世相破壁成功。
面對難度不小的「綜藝+紀實訪談」這種高階內容,新世相做對了什麼?
品叔認為,龐大且鮮活的「使用者體量」,話題能力極強的「原生根脈」,新世相在新媒體時期累積的這兩大平臺資產共同疊加,成為了驅動這次成功破壁的強大雙引擎。
「使用者體量」不僅僅是一個大資料,它是一大群有著各種共性標籤的鮮活人群,使用者的反饋、互動,一直是新世相選題的重要來源,以及參考。事實上,在策劃《女人 30+ 》這個專案之初,新世相團隊有圍繞使用者進行過周密的社會調查,而大量使用者調研發現:年齡,是大部分人都會焦慮的問題,不分男女。
據新世相公佈的資料顯示,在新世相接近 2000 萬的使用者中,有超過 70% 的女性使用者,且大多來自於一、二線城市。這也和《女人 30+ 》的使用者畫像基本吻合。另外,據近期騰訊公佈的資料顯示,這檔節目的主要使用者都為女性,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年齡段在 24-34 歲的高知女性。
以上兩組資料互為印證,說明前期社調的加持,極大賦能新世相對於話題受眾把握的精準程度。內容茫茫如海,源於真實互動的使用者反饋大資料,就是大海里的那根定海神針,有它基本就穩了。
「原生根脈」其實就是自媒體、媒體的內容基因,是一貫的長期的對外輸出而留給使用者的一個內容印象。強話題,強互動,強情感,是新世相給到品叔的內容印象,到了《女人 30+ 》,雖然表現形式從圖文變成了更為立體高階的短影片,但新世相的這個基因,每一集它一直在。
實際上,《女人 30+ 》與新世相過往用心經營的原生內容一脈相承。在 2018 年,新世相排名前 30 的文章反饋資料中,大概有 40% 以上都跟年齡話題相關,而排名前十的文章資料,跟年齡強相關的內容,佔到了 50% 以上。
基於「使用者體量+原生根脈」與使用者直接而深度連結,共同打造鮮活內容池,這個是新世相相比於平臺、製作方最大的不同。常年與使用者保持著密切的聯絡與互動,一直以來是新世相的堅守。
基於這一點,《女人 30+ 》中的幾位明星只是一個話題放大器,在節目中,每個明星只是作為有某一方面態度觀點或是狀態的女性代表所出現,並不只是明星個人表達。
《女人 30+ 》上線之後,新世相作為策劃者和採訪者,還將影片中的關鍵看點拆解成為資訊量更為豐富的圖文內容,再度與讀者產生新的情感連結。每期內容上線又會產生大量的話題互動,這等於再次豐富了內容庫。
不得不說,這套生態,真的是被盤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