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生聊歷史

    趙雲從一開始就追隨劉備,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在此期間還兩次救了幼主,一次在長坂坡,劉備被曹操追殺,追到長坂坡的時候,急於逃命的劉備丟下了妻兒。趙雲直奔曹操軍隊方向,七進七出救下幼主劉禪。還有一次,孫權乘劉備西征益州,便派大批舟船接回孫夫人和劉禪,最後趙雲帶兵在長江成功奪回了劉禪。趙雲幾次三番的救回了劉禪,可以說是劉禪的救命恩人,滴水之恩應當湧泉相報,可是劉禪把這段恩情忘的一乾二淨,跟他爸劉備一樣不信任趙雲。趙雲對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劉備得到西川之後,趙雲就沒有得到過重用。定軍山之戰,趙雲連前線都沒有上,一出祁山,街亭失守導致全線大敗,諸葛亮戰後上表檢討,自貶三級,趙雲也稀裡糊塗的跟著貶了級,直到去世,也沒有封侯。趙雲得不到重用很大的原因是他出身布衣,並不是什麼名門貴族。劉備早期是無人可用,也就顧不上那麼多了。隨著諸葛亮的到來,劉備就嚴格堅守門閥制度(註釋:門閥制度就是按門第高低選拔和任用官吏), 這下趙雲這個出身布衣的就倒黴了,諸葛亮是任人唯親的,比如馬謖、楊儀就是個例子,難怪蜀漢後期會無大將可用。曹操對門閥制度最不感冒,把袁紹的四世三公稱為冢中枯骨,其手下的戰將也多是草莽豪強或降將,如曹氏、夏侯氏外,典韋、許褚,徐晃、張遼、文聘等等!劉禪登基的時候趙雲已經去世了,登基時也沒有追封他,而是在過了32年之後才追封為順平侯。有人說劉禪不知恩圖報,確實是扶不起的阿斗,劉禪膽小,沒有主見,幾乎什麼都聽諸葛亮的。當時諸葛亮掌握了朝中大權,為了大局著想,諸葛亮認為當時追封趙 雲會引起當地豪強的反感,因此追封之事也放了下來。歷來讀史之人有“漢家待功臣薄”的感慨。

  • 2 # 歷史時燒錄

    歷史上的趙雲是一個十分“尷尬”的人物,曾有一個武將排行榜,“一呂二趙三典韋”,趙雲被排在了第二位,僅僅在“三英戰呂布”的呂布之後,這麼厲害的一個武將,但是卻很少有帶兵打仗的機會,這是為什麼呢?而且趙雲曾有兩次對劉禪的救命之恩,劉禪又為何不知恩圖報呢?

    完美武將趙雲

    “吾乃常山趙子龍”,這簡簡單單的七個字,似乎有著不一樣的魔力,他的出現會讓人“心安”、“愉快”、甚至“舒服”,他代表著英勇、睿智、成熟、穩重、無畏,常山趙子龍追隨劉備三十年,參加大小戰役數十場,其中幾乎全部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務,而在劉備被曹操打敗逃命的過程中,趙雲更是七進七出長坂坡,捨身救阿斗,對劉備一家子都有大恩,趙雲是三國中第二個完美人物,諸葛亮是第一個,由此可見人們對武將趙雲的喜愛,以及一種精神上的“寄託”。

    保安隊長趙雲

    趙雲雖然為三國中第二個完美人物,也很被劉備諸葛亮器重,但是縱觀其一生卻發現趙雲很少的被真正的重用,更多的是充當保安隊長的角色。沒事帶著數十人執行特殊任務,即便是在大型的戰鬥中也只是充當個小將軍,衝個鋒斷個後,打打醬油,而很少有獨當一面,帶兵打仗的時候,因此趙雲的角色更像是一個保安隊長,而不是武將能力排行第二的將帥。

    趙雲為何不得重用

    趙雲如此厲害,為何僅僅成為了一個保安隊長,這麼大材小用呢?有人說趙雲出生低,不是名門望族,也有人說趙雲為人耿直得罪了人,還有人說趙雲在蜀漢集團的政治鬥爭中失敗了,但是我認為這些不是原因,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趙雲卻實不是獨當一面的將才,如果不是這樣趙雲沒有理由不被重用。

    首先說趙雲出身低,那麼我想問問蜀漢集團誰的出身高呢?是關羽是張飛還是諸葛亮,甚至劉備本身都是落寞的。說趙雲為人耿直得罪了人,張飛打罵軍士,關羽為人傲慢,哪一個都比他得罪的多,而趙雲最後被追封為平順侯,說的就是其為人謙和低調。還有的說趙雲蜀漢集團鬥爭失敗,那麼我想問,這個鬥爭是誰和誰鬥爭呢?即便是有鬥爭,趙雲深受劉備和諸葛亮的器重,又和關張兄弟二人交好,真不知道誰能讓他失敗。

    趙雲勇,這是毋庸置疑的,趙雲七進七出長坂坡,捨身救阿斗,趙雲用行為證明了他的英勇,但是這只是個人的勇,而不是整體的勇。趙雲帶領幾百人,或者幾千人打個小戰役沒有什麼問題,甚至還能出色的完成任務,但是若讓其指揮千軍萬馬則顯著有些吃力,這就是趙雲不被重用的原因。劉備諸葛亮常年和其待在一起,深知他的這個特點,因此這樣,而三國演義中為了完美塑造趙雲這個英雄形象,自然不會主動的提及這些,所以趙雲之所以不被重用,就在於其確實不是帥才。

    劉禪為何冷落自己的救命恩人趙雲

    這個和劉禪的一大特點有關,那就是不問政事,也不敢多問,朝中大小事物均由自己的相父全權打理,如何任用趙雲屬於朝廷中的人事安排,劉禪不問政事,自然也不會管這個。而且趙雲雖然兩次救劉禪,但是卻都是在劉禪的小時候,趙雲七進七出長坂坡,捨身救的阿斗的時候阿斗還僅僅是一個嬰兒,自然對這個救命之恩沒什麼大的感覺。還有一點就是在阿斗登基的時候趙雲已經離世了,劉禪看都看不到這個人,時間久了很有可能便將其給淡忘了,因此給人一個劉禪冷落救命恩人的印象,但是真實的情況是劉禪都快把趙雲給忘了。

    趙雲是三國演義中第二大完美的人物,也是一個所有人都喜歡的人物,但是趙雲卻沒有人們期望的那麼高的能力,而且三國演義畢竟是一部小說,為了突出趙雲的形象,對其很大的一部分都有誇大,比如趙雲七進七出長坂坡,捨身救阿斗,歷史上並不是這樣,趙雲是護送阿斗了,但是卻沒有七進七出那麼激烈,只是走小路幫助阿斗逃脫了曹操的追兵而已。其實這些都不重要,我們只有記住我們心目中的趙雲的形象就可以了。

  • 3 # 哥哥123

    誰敢重用趙雲,趙雲一生忠於漢室王朝,當年跟隨公孫瓚,劉備挖牆腳都沒用,後來公孫瓚背離朝廷,趙雲離開,一走六年,哪怕在正史中趙雲這六年也是空白期,無人知道這六年趙雲身在何方。直到劉備打起匡扶漢室江山,被坐實漢室宗親的身份後,趙雲才重新進入人們的視線中,這個時候趙雲直接投奔劉備,趙雲忠於漢室,忠於百姓,這一點劉備比誰都清楚,他也知道,只要劉備敢背離漢朝,趙雲第一個會選擇離開,既然這樣劉備就害怕了,他以自己的無恥去衡量趙雲和他一樣無恥,怕給他兵權,到時候和當年的自己一樣,騙袁紹兵馬逃跑。從劉備在關羽死後建立蜀漢政權,打著為關羽報仇的旗幟發兵東吳可以看出,其實趙雲對劉備已經心存不滿,當時整個朝中只有趙雲一人站出來解決反對,讓劉備以漢室江山為重,以天下百姓為重,不要攻打東吳,諸葛亮明知現在不是攻打東吳的時候,可他再邊上一句話也不說,趙雲這種性格,劉備那種小人會喜歡他重用他嗎?再加上趙雲出身布衣,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更加不會被劉備重用

  • 4 # 狼的影子716

    趙雲不受重用是他個人的原因,談不上什麼冷落不冷落的,趙雲跟隨劉備於微末時期,“為先主主騎”,而實際上當時窮困潦倒的劉備並沒有什麼騎兵部隊,所謂的“主騎”不過就是劉備的保鏢頭而已,他這個地位一直持續到劉備奪取益州以後,被後世廣為流傳的“長坂坡單騎救主”的橋段,其實遠沒有《三國演義》描繪的那樣膾炙人口,作為保鏢頭的趙雲,不過是忠實的履行了自己的職責,不能說成是對劉禪有什麼“恩”,他的任務本來就是負責保護劉備的家眷,雖然成功的保護劉禪和甘夫人的安全,但是遺失了劉備的兩個女兒,說明這個任務他完成的並不圓滿。但是趙雲當時在劉備集團的地位並不低,長坂坡之後被晉升為牙門將軍(牙門就是軍營中主將居住的內營營門),雖然還是一個保鏢頭,但是好歹進入了將軍的行列,要知道此時諸葛亮都沒有職務,整個劉備集團只有劉備是左將軍,宜城亭候,關羽偏將軍,漢壽亭候,張飛,中郎將。赤壁之戰後,劉備晉荊州牧,關羽晉升蕩寇將軍,張飛晉升徵虜將軍,趙雲晉升偏將軍,權領桂陽太守,後來劉備入川,又“以雲嚴整”,讓他擔任“留營司馬(相當於辦公室主任)”,掌內事。可以說劉備對趙雲是非常信任的,而且地位也是很高的,要知道此時黃忠還不過是一個代理中郎將(權中郎將),諸葛亮和龐統也不過是中郎將而已,魏延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低階軍官。

    趙雲跟蜀漢其他將領拉開距離,是在劉備奪取益州之後,黃忠“常先登陷陳,勇冠三軍”,封徵西將軍,魏延“數有戰功”封牙門將軍,法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張飛封侯,馬超為平西將軍,趙雲跟諸葛亮一起入川,克服犍為,陽江等郡縣,按理來說是攻城略地之功,卻沒有絲毫晉升,這就不能不讓人覺得奇怪了。一年之後的漢中戰役,趙雲也跟其他將領一樣,在漢中苦戰了三年,而且有空營退敵之功,但是劉備稱王的時候,黃忠封侯拜將,魏延成為獨當一面,軍政合一的方面大將,唯獨趙雲只得了一個栩軍將軍,還是一個保鏢頭。三國時期,劉備的識人,用人的能力是得到普遍公認的,以他跟趙雲近30年的相交,可以說對趙雲的瞭解是非常深刻的,肯定不存在看不出趙雲的能力,也不存在不給他機會的問題,從他對趙雲的一慣使用方面來看,劉備首先是肯定趙雲的忠誠,但是不看好他的能力。在蜀漢政權中,劉備最看中的是關羽張飛,法正,龐統,諸葛亮,最信任的則是趙雲,魏延,陳到。趙雲,魏延先後都是劉備早期的警衛隊長,後來都帶兵打仗,但是魏延卻後來居上,這不能不讓我認為是趙雲自己有問題。

    趙雲的問題,在於他自己見識的狹隘,導致他始終無法在思想意識上跨入高階將領應有的思維,比如說,劉備奪取益州的時候,要大賞將士,趙雲卻跳出來阻止,說應該把田宅分給貧困的老百姓,按我們現在的思想意識,趙雲是一個注重民生,關心百姓疾苦的好人,但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劉備只能認為趙雲是一個傻冒,因為一個政權的興衰,一個軍閥集團的生存,並不是依靠那些底層的老百姓,而是依靠門閥士族的支援,曹操,孫權都是如此,劉備前半生一直飄零無依,四處奔波,之所以能夠在荊州立足,就是因為透過諸葛亮得到了荊州在野士族的支援,得到了錢糧並且在這些士族控制的非“著籍”人口中徵兵,才得以擴充了軍隊,奪取益州之後,劉備需要讓跟隨自己入川的荊州士族得到回報,需要給投靠自己的益州士族一個重新進行財富洗牌的機會,趙雲根本就認識不到,這些門閥士族們才是蜀漢政權的根基,是統治的基石,反而喋喋不休的為老百姓謀福利,只能說明趙雲“不識大體”,所以,他在劉備的心目中的定位立刻就降低了,這也是趙雲在劉備生前雖然忠心耿耿卻始終得不到重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趙雲諫劉備伐吳的事情,

    趙雲認為“國賊是曹操”,劉備不應該不顧“國家的重大敵人”而去“為關羽報仇”,這個理由看似冠冕堂皇,大義凜然,實際上是趙雲看不透三國之間互相博弈,此消彼長的厲害關係,極度缺乏政治敏感性,雖然蜀漢政權打的是匡扶漢室的政治旗號,其實那不過是劉備用來掩蓋自己企圖割據稱雄的旗號而已,雖然在共同對付曹魏的問題上,雙方都有共同的聯盟需要,但是在對於荊州的歸屬問題上,雙方又是你死我活,志在必得。建安19年的時候雙方已經刀兵相見了,實際上已經撕破了臉皮,在沒有曹魏的軍事壓力的前提下,雙方已經沒有聯盟的基礎了,只有對於荊州的爭奪。蜀漢政權的骨幹力量是跟隨劉備入川的家族士族,如果失去了荊州,不僅僅是日後沒有向外發展的通道,在益州的這些荊州士族也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奪回荊州,是蜀漢政權中荊州士族的心願,是蜀漢政權未來發展的關鍵,所以,不管是從哪一個方面來說,奪回荊州都是勢在必行的,劉備沒有處理好的問題是沒有及時跟曹魏達成和解,使自己陷於兩面作戰,導致夷陵前線的兵力嚴重不足,不能擊破陸遜,而不是伐不伐吳的根本問題,趙雲連這個都看不透,說明他的政治敏感性非常低,除了忠誠以外,幾乎沒有什麼可取之處,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放在高等級的職務上,承擔重大的責任呢?而且劉備死後,趙雲幾乎是全面倒向諸葛亮,這也不能不讓劉禪對他產生看法,而且,趙雲一生不僅沒有得到劉備父子的看中,即使是諸葛亮也把他當做棋子在利用,在第一次北伐失敗後,把趙雲用來當成“嚴明法紀”的棋子了。從劉禪給趙雲的“順平候”諡號來看,劉備父子和蜀漢眾臣對於趙雲的評價是比較“中平”的,諡法“柔賢慈惠日之順,執事有班為之平”,也就是評價趙雲是一個賢惠慈祥,認真工作的好員工,比起張飛的諡號“恆候”(闢土服遠日恆),黃忠的“剛候”(強毅果敢日剛),馬超的“威候”(猛以剛果日威,強毅信正日威)就相差甚遠了。由此看來,趙雲的一生確實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功績,也沒有得到蜀漢朝廷的普遍認可,不過就是得到了一個比較“中平”的評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關於“夢境”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