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把門關上
-
2 # 媽媽興
《唐詩三百首》的第一首詩,你知道是哪一首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唐詩三百首》早已陪伴著我們從年幼走到現在,甚至會陪伴我們走完一生。對於《唐詩三百首》的第一首詩,你還記得是哪一首嗎? 《感遇十二首·其一》是唐代詩人張九齡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它也是目前最經典,銷量最大,蘅塘退士選本《唐詩三百首》中的第一首詩。這首詩主要描寫了兩種自古以來就是清雅高潔代表的春蘭和秋桂,也表達了詩人如同春蘭秋桂般堅貞清高的品格,抒發了自己遭受排擠的憂思。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詩一開始,張九齡便以對偶句,突出了兩種清雅高潔的植物:春蘭和秋桂。“葳蕤”有著枝葉茂盛而紛披的意思,用在這裡則凸顯了蘭草迎春勃發的現象,具有無限的生機。而“皎潔”兩字更是點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徵,桂本身看去,就有一種皎明潔淨的感覺。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這兩句表達了在詩人的眼裡,真正的賢人志士只有在政治開明的時代才能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這也如同春蘭秋桂,以及這類草木中的君子,只要逢時便會欣欣向榮,一派生機盎然。張九齡寫此詩時,正處於遭受排擠,被貶荊州長史時期,結合這兩句詩,可見詩人流露了對重新“逢時”的渴望。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詩的後四句,詩人則透過春蘭秋桂芳香襲人的本性,委婉地表達了自己行芳明志不是為了求人賞識而博取高名,而是和春蘭秋桂一樣,自有山林隱士高人來喜愛。可以說是將詩人不肯廉價贏得美名的清高志趣,表現的淋漓盡致。 張九齡作為開元盛世的一代名相,以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深受當時人們的敬仰,王維和杜甫均有稱讚他的詩句。 張九齡的五言古詩主要以樸素簡潔的語言,寄託蘊含深厚的人生哲理為主,它掃除了唐初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被世人譽為“嶺南第一人”。或許也正是如此,他的這首以蘭、桂自況,借蘭桂之芳香比喻自己堅貞清高品格的詩,才會被列入《唐詩三百首》中的第一首詩吧!
-
3 # 景城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惟所遇,迴圈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我最喜歡的是這首張九齡作的《感遇·江南有丹橘》。
這首詩是讚頌橘樹經冬翠綠,本可以值得送到遠方去呈獻給尊貴的客人,但是無奈關山重疊,道路不通。但是並不能說明橘樹就比不得桃李值得頌揚。
整首詩實際上是刻畫的主人公自己,也是當時千萬正直的知識分子的寫照,借橘樹表現了自己遭貶依然愛國忠君。
我喜歡這首詩是因為最後一句,“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從畢業到現在,因為事業坎坷,自信屢次受挫,我們眼所能見的這個社會,依然有一些傳統思想認為有一些職業天生比較高貴,或者是某些人出生也就不同。
我想說的是,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長處,並不必時時去攀比他人。說不定你羨慕的那個人,他也正羨慕著你。
-
4 # 機會方來
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 ,可見唐詩的影響之大,魅力之遠!
唐詩耳熟能詳的太多,喜歡的也多,非要說最喜歡的,我覺得是登鸛雀樓 ,五絕雖簡,但寓意深刻!
登鸛鵲樓
唐代: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首唐詩,小學課本里就有,記憶太深刻,寓意也深遠,而且生活中也會經常用這首詩來表達。短短几句,朗朗上口,我敢說只要上過學的,都不會忘掉這首唐詩的!
這首唐詩五絕,表達了人在登高遠眺中表現出來的寬闊胸襟和抱負,同時也反映了當時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遠寫山景,近寫黃河,詩人用簡單樸素的語言,概括出了萬里山河,以一種無止境探求的願望,要看得更遠,看的更廣.登樓雖簡單,但其含意深遠,耐人探索。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兩句詩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簡單樸素的哲理,留給後人是多麼耐人尋味的思索,從而也把詩歌推向了更高的境界,更廣的視野,也成為唐詩中千古傳誦的名句,成為一首千古絕唱!
-
5 # 傲虎樓主
唐詩三百首,我最喜歡李白的詩。李白的詩當數《蜀道難》。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李白的詩大氣磅礴,一氣呵成,讀起來暢快淋漓,之所以推薦這首詩,就是因為這正是李白實現人生理想之時創作的一首詩。雖然是一首送別詩,但是從文辭來看,前後相連,引古用今,信手拈來,令人眼前不禁感到四川的雄偉險秀,想而生畏。
縱觀李白的一生,可以想象李白是退後一步是凡人,向前一步是神仙,他既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又有脫俗灑脫之意。在唐玄宗身邊時,李白做得詩意境深遠、詞藻華麗,可堪稱錦繡文章。但是這些錦繡文章表達與李白剛入長安時,即將所要施展心中抱負,心中充滿了對人生的希望,詩中所表達的情感積極向上。後期李白因為仕宦不如意,遊山玩水,雖然生性灑脫,但是始終擺脫不了心中的夢想,始終想回到唐玄宗心中,能夠當一個宰相。在安史之亂中,李白的這種性格表現的尤為突出,在李白失敗後,蒙赦之後,所做之詩亦有些惆悵和不公之意。
李白作為一個詩人,他是天才型的世人,所做之詩猶如渾然天成。雖然每個人體會的意境可能不一樣,但是李白就是李白,誰也替代不了他的才氣和傲狂。
-
6 # 九月菊LLz
我最喜歡王維的五律《山居秋暝》。 先重溫一下這首詩:
山居秋暝
王維(唐)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讀著這首詩,感覺清新淡雅,純樸自然,整齊工整,有極強的畫面感。我們彷彿看到,在一個清爽、靜謐、山雨初霽的秋夜,明月初升,氣爽山高。如水的月光灑落於松林之間,影影綽綽,斑駁流離。泉水潺潺,在青石上跳躍流動,這一切與開頭的“空山”相映襯,幽靜美麗。竹林深處,浣紗嘻戲的農家女,結伴而行,歸程朗朗。蓮葉輕搖,魚翔淺底,輕舟盪漾。好一副美麗的山水畫。置身在這美好的情境之中,無論文人墨客,王孫布衣,怎能不流連忘返,心曠神怡?
這首詩結構完美,用詞準確生動,對仗工整,情景交融,讀來朗朗上口,極富音樂感,百吟不厭。全詩無生僻字,沒有故弄玄虛,矯揉造作。通俗易懂又極富哲理,藝術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詩言志,能寫出如此美妙的詩句,無疑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亦是詩人理想境界的環境烘托。
我喜歡《山居秋暝》這樣的詩。
-
7 # 樂趣問答
望廬山瀑布
一李白
日落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凝是銀河落九天。
這首詩須然有的誇張,但他寫得大自然山水風景,入神美化很有欣賞力。
-
8 # 石徑斜
杜甫一生憂國憂民,留下1500多首詩篇,風格沉鬱頓挫,讀來令人蕩氣迴腸,唏噓不止。然而,深深體察百姓疾苦的詩聖曾經於天寶5年初到長安時寫過一首詼諧幽默的古詩,形象地描寫了長安城中八個善飲的酒神。每每讀到此詩,不禁啞然失笑,為詩聖的絕妙文筆暗暗叫好,因而此詩也成為唐詩三百首中我最喜歡的唐詩之一,它的名字就是《飲中八仙歌》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飲中八仙歌》描寫的是當時在長安生活的善飲的八個人,他們豪放曠達,風流灑脫。經過詩聖的大手筆,他們在詩中的形象更加淋漓盡致,栩栩如生。
首先出現的是賀知章,有人說賀知章是唐朝詩人中最幸運的一個,長壽而且生逢盛世,待到安史之亂爆發,他已經以85歲高齡駕鶴西去。他喝醉酒後騎馬就像坐船那樣,在馬上東倒西歪,一旦跌落下馬掉進井榦脆就在井裡睡覺,把一個嗜酒如命的老詩人寫得滑稽又可笑。緊隨“八仙之首”身後的是玄宗皇帝的侄子汝陽王李璡,正因為他是皇親國戚,所以喝了三斗酒也敢去朝見天子,而且在上朝路上遇見拉酒的車竟然“酒不醉人人自醉”,連路都走不穩了,請求皇上把他的封地改到酒泉去。據說那裡的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自然可以與美酒日夜相伴了。
第三個描寫的是左相李適之,他喝起酒來猶如鯨魚吞納百川,而且奢侈到每天喝酒花費萬錢。然而好景不長,很快因為受李林甫的排擠而被罷相,但是,灑脫的李丞相對此並不在意,認為自己是在讓賢。接下來是翩翩美少年崔宗之,他舉起酒杯,眼望青天,睥睨一切。飲酒後,更是面如傅粉,風流俊美,矯健如玉樹臨風。還有矛盾的蘇晉,經常參禪拜佛的他,只要有酒,什麼佛祖佛規統統靠邊站。
下面隆重出場的是我們都熟悉的重量級人物,詩仙李白。李白那些充滿浪漫主義的偉大詩篇,篇篇都盪漾著酒香。詩仙飲酒百杯,身體,靈魂,美酒,詩篇四者融為了一體。身體和美酒隨著時間的流逝化為了縷縷仙氣飄走,放蕩不羈的靈魂和偉大的詩篇流傳至今,成為中華民族的經典瑰寶。詩仙本是狂人,他桀驁不馴的性格怎能拘泥於在帝王身邊一味歌功頌德?他醉眠於長安酒家,傲視君王,他敢自稱臣是酒中仙。他想要的生活是騎著白鹿遍訪青崖,手持綠玉杖遊遍大唐萬里河山。
與詩仙並稱的還有被玄宗皇帝御筆親封的大唐三絕之一書聖張旭。書聖三杯酒後,豪情迸發,絕妙的草書如行雲流水,筆走龍蛇,噴湧而出。此時的書聖,坦胸露頂,號呼奔走,靈魂早已脫離肉體,化為了自己書法中的點撇橫捺。雖然我們無緣再見書聖的痴狂,從他流傳下來的作品中看到了書聖的放縱不羈。歌中殿後的是布衣焦遂,他雖一介布衣,平時默默無言,飲酒後卻高談闊論,滔滔不絕且妙語連珠,令人刮目相看。
《飲中八仙歌》幽默諧謔,色彩明麗,八個人物猶如八顆熠熠生輝的珍珠,詩聖用他的生花妙筆把他們串在一串珍珠項鍊上,在浩瀚的唐詩中,閃現著別樣的光芒。
回覆列表
記得初中時偶然接觸了辛棄疾的《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讀後喜歡的不得了,同學之間互相傳誦。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不理解,那時的初中課本古詩詞少得可憐,會背的沒幾首。這事不知怎麼被班主任知道了,班主任是教語文的老師,然後他就調侃我們少年不識愁滋味,你們的煩惱也就是少年維特之煩惱。不知少年維特之煩惱是何意,然後又找來歌德的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讀。想起那時候,對知識的渴望,感慨頗多。
如今四十年過去了,人到中年,經歷了人生應該經歷的,真是想說愁,只能道天涼好個秋了。
如今的我,為了給自己打氣,更喜歡蘇東坡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