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景城

    “孝”的本意是指尊長,所以字的樣子如同攙扶老人行走的形狀。後又是指盡心盡力的奉養父母,又指晚輩在長輩去世後要遵守孝道的禮俗。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是排在前面的,所以才說百善孝為先。後來人們對孝立了很多很多的規矩,除了贍養老人,還有就是對長輩恭敬,傳宗接代。

    其實個人認為,孝的本意,是尊敬長輩、贍養尊長。至於後面出現的什麼凡事不能忤逆長輩、凡事以長輩的想法為唯一想法,其實是不妥的。

    漢朝的時候推行“以孝治國”,以至於出現了愚忠愚孝的例子。其實換句話說,我們可以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科學在不斷的進步,在養育小孩子的時候,老一輩跟自己總有一件的出入。若按照要以長輩思想為尊的想法來看,我們是不是就一定要按照長輩思想來呢?其實不是,我們應該按照科學的思想來,那這算不算不孝呢?

    我覺得怎麼叫孝呢?其實就是一種自我尊重,就是你希望得到子孫怎麼樣的對待,就應該怎麼樣去對待老人。

    那什麼要傳宗接代是孝的首位,我更加是不贊同的,因為生兒育女的本質不應該是滿足長輩,而是應該是抱著對一個生命負責、願意承擔一個生命的責任的想法去做的。

    這就是我認為的孝。

  • 2 # 有禮珍好

    養育之恩,高於一切。不管父母生養我們出於什麼目的,養兒防老也好,傳宗接代也好,意外懷孕也罷,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不論你現在有多大權有多大勢,要是沒有父母的生養,地球上沒有你這個人,你現在的一切從何談起?所以說,養育之恩,高於一切。孝道,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 3 # 易彥銘

    孝是漢語常用字 ,此字最早見於商代 ,其古字形像一個孩子攙扶老人,本義為盡心盡力地奉養父母,引申轉指晚輩在尊長去世後要在一定時期內遵守的禮俗,又引申指孝服。

    說文解字【卷八上】【老部】呼教切(xiào)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 說文解字注【卷八上】【老部】善事父母者。注:《禮記》:孝者,畜也。順於道,不逆於倫,是之謂畜。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注:說會意之恉。呼教切。二部。 廣韻註解呼敎切,去效曉 ‖孝聲幽1部

    孝,孝順。《爾雅》曰:“善父母為孝。”《孝經左契》曰:“元氣混沌,孝在其中,天子孝,龍負圖;庶人孝,林澤茂。”又姓,《風俗通》雲:“齊孝公之後。”呼敎切。

    康熙字典【寅集上】【子部】 孝·康熙筆畫:7 ·部外筆畫:4《唐韻》呼敎切。《集韻》《韻會》《正韻》許敎切,竝嘐去聲。《說文》: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孝經》: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書·堯典》:克諧以孝。《禮·祭統》:孝者,畜也。順於道,不逆於倫之謂畜。又《祭義》:曾子曰:居處不莊非孝,事君不忠非孝涖官不敬非孝,朋友不信非孝,戰陳無勇非孝。五者不遂烖,及於親,敢不敬乎。又《諡(諡)法》:五宗安之,慈惠愛親,秉德不回,協時肇享,大慮行節,竝(並)曰孝。又姓。《風俗通》:秦孝公後。又葉許救切,音臭。《詩·周頌》:於乎皇考,永世克孝。葉上疚造。又葉許六切,音旭。《詩·大雅》:匪棘其欲,遹追來孝。葉上淢,淢音侐。

  • 4 # 秦嶺布衣

    孝是動詞,最早和老、考是相同的意思。

    造字之初的原義是指:兒孫攙扶老人,服從和奉養父母、長輩。文言版《説文解字》對孝的解釋是:孝,善事父母者。

    百善孝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代除了科舉制度外,曾經還有另一個當官入仕途的選擇,就是舉孝廉,大家選出最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人為官。孝是對父母感恩的一種表達,中華傳統文化儒家把孝的地位看的非常重的另一個原因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古代的知識和智慧、人生經驗、生命經歷都是靠老人傳播的,尊重孝順老人也是對知識和經驗的尊重和保護,這也是孝的現實意義。

    孝在古代傳統中有許多耳熟能詳的細則,比如不可色難,大概就是不給老人難看的臉色,要和顏悅色。要孝先要順,要順著老人,不可頂撞背逆老人的意思。老人去世要披麻戴孝,墳前結廬守孝三年,不食葷不飲酒不近色等等。

    個人理解孝只是東方農耕文明特有的現象,從整個動物界看來,好家只有人才有這種情感和舉動,這也許和人的社會性密不可分,對老人盡孝帶有反哺的本能。而西方在自由平等博愛的體系中,人人平等,加之如果醫療和社會養老體系健全,老人自享老年生活,對年輕人沒有那麼大的條條框框約束,也沒那麼大壓力。孝的表現力就弱化很多,只是情,沒有那麼多禮教。

    中國是禮儀之邦,孝的發源地,現在有些地方居然出臺相應硬性規定要求兒女孝敬老人,也是社會發展到如今的現實無奈之舉。

  • 5 # 內心輕盈123

    孝即孝順,首先自己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成年以後就要自己工作養活自己,多讀書、多學習,多思考,隨著父母年齡大了,多去看看父母,陪父母說說話,而不是一味的只給父母買東西,放下東西就走,每個人的生活、工作都不一樣,但是父母是根、是山,多去陪陪父母比什麼都重要,其實老人最需要的就是溫暖。

  • 6 # 南倡北道757

    可能說了不被人理解,那也無所謂,只能證明那些不理解的人還在膚淺中掙扎。

    我認為傳統語言裡的詞彙大多數都是名詞,只有緣字看似虛無縹緲,但卻又是真實存在,陪伴你終生的。

    還有我認為,在這個世界上無非就兩種人,一種是債權人,一種是債務人,而債務人竟佔了%90以上……

    這些年來,耳濡目染髮生在身邊一粒粒的案件,再加上古書那些故事,理論聯絡實際,使我有自己一番獨到見解,說了各位也不信。天地是主宰,並非什麼真主教主。世事有輪迴,既然大多都信。人活在這紅塵裡,都是上天根據你前世的作為安排好了的,緣深緣淺,我們都是前世遺留的產物,這點毋庸置疑,每個人來這個世上,都是帶著目的來的,不是還前世的債,就是取回自己的存物的,說白了人生就是一還一報。

    你有憶萬家私,也只是過眼而已,又有誰能真的帶走呢,縱使暫時帶走了,也會被考古挖掘出來。所以世上就沒有這是我的,那是他的這麼一說。錢在自己兜裡都不一定是自己的呢。

    你對他越好,證明你前世欠他的越多。孝順不孝順就是一句傳統的空話,目的是維持人類的安定。雖沒看過周易八卦什麼的書,但我能感受到裡面的道理。好像就似,你是爹,不見得先走的是你,你再有學問,不見得比那些不學無術的人過得好。玩真古玉不見得比玩假古玉名聲好,乾的多,受的苦也多,卻要對一天到晚什麼都不幹的人卑躬屈膝。這是為什麼呢,用任何算式也不會得到答案,唯有佛家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能夠解我之惑。天有春夏秋冬,月有陰晴月缺,自然規律,週而復始。

    出來混早晚要還,早還晚還也不是自己說了算的。老天最公平,你今生吃的虧,是你前世的多得,你今生佔得便宜,是你前世的積攢的德報。飯是吃一口少一口,日子是撕一頁薄一頁,人也是見一回少一回。上天讓你倆在世就見一萬次,見完了下輩子沒準就遇不見了,我討厭你,想一下子把這一萬次見完了,再也不見了,可能嗎。犯了罪被判刑,熬不過了說自殺得了,一了百了,可能嗎。那這世界不就真成了無政府主義了?前世造了孽,今生就得受苦受難遭宰割的。

    是親不是親,非親才是親。這句話是我十幾歲時,我爸練毛筆字時寫的。一家子好像是親人,但整天掐的你死我活。而外姓人卻處處幫你,關懷你,而且還不計報酬。你再恨你的子孫,他再如何不【孝】,你的財產還是歸他所有。你家就這麼一個獨苗,但最後你卻把家產贈與了外姓的保姆。這些都是事實。其實人生說白了就倆字【活該】……

    〔蝶戀花•孝字新解〕

    * * *

    孝字當先都說好,萬古淵源,倫理憑天造。種豆結瓜拼一笑,浪花豈在盆中跳。

    * * *

    入土何曾真一了,舊債沒完,來世依然討。縱有恩情都自導,新墳幾下扇幹了。

  • 7 # 靈機起名

    孝就是兒女怎樣對待父母。用孝經裡的一句話來回答你。孝經有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侍親,終於侍君,終於立身。用白話說就是。你的身體面板頭髮都是父母給的,不能損傷,這就是孝的開始。要成家立業,好好工作,行道德之事,做一個好人。留下好的名聲,讓父母臉上有光,這就是最高的孝道。孝道從孝敬父母開始,最終要為國家做貢獻,要建立功業。

  • 8 # 影片君i

    孝就像一面鏡子。我們所做的一切也是對自己孩子最好的教育。

    孝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孝說起來容易。可有哪個子女做到了十全十美?但是還有不少的人做的不夠好。就像紅樓夢好了歌裡面唱到,痴心的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這句話我覺得的說的很對。父母把所有的愛毫無保留的給了我們。我們應該怎麼回報父母。

    父母對兒女的心情都是一樣的。讓父母不在為我們操心,讓父母不在為我們操勞,我們讓父母安心最重要。有了好心情才有好身體。父母有了好心情,好身體。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

  • 9 # 半個南山人

    孝,指的是子女對父母所應當盡到的職責和義務,包括尊敬、順從、贍養、送終、守制等內容。也可以說,孝,是全人類所共有的倫理行為,但是在中國孝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每個人必須有孝心、孝行,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古代也出了不少孝子,在民間廣為流傳。但如“二十四孝”中的“王祥臥冰”、“郭巨埋兒”等,則屬愚孝,應該批判,是不應該提倡的。

    從前,有一人,其父為了讓其成才,自幼對其嚴格要求,並經常打罰。

    此人對父親唯命是聽。每逢父親打他時,他毫無怨言,反而滿臉堆笑,以感謝父親對他的教誨。當然父親這是恨鐵不成鋼,這也是砍枝卻為樹成材。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人已至不惑之年,父親已垂垂老矣。但遇有作事不周,父親仍然打他。有一次,父親拿棍子打他,他一反常態,被打後不但不笑,卻大哭起來。父親納悶,問:“為什麼以往打你你笑,今為啥哭呀!”兒子說:“現在打兒不疼了,說明父親老了,故兒哭泣。”為了父親的身體衰老而難過,這就是實實在在的孝。

  • 10 # 石埡閒談

    “百善孝為先”,孝在中國傳統儒家文化倫理里居於至高無上的地位,儒家文化認為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從此產生,帝王以孝治天下,做人以孝為根本,而有關孝的理論和書籍多如牛毛。根據儒家“家國同構、君父同倫”理論,君為天下父,行孝道就是行忠君之道,正所謂“孝者,所以事君也”,所以中國曆朝統治階級為維護其統治利益也不遺餘力提倡“孝道”,並上升到國家制度層面,比如“舉孝廉”作為一種官員選撥制度延續數百年。“孝”作為一個官員的考核考評的“丁憂”機制也是貫穿在整個封建王朝時期(朝廷在職官員,如果父母去世,則無論此人任何官何職,從得知喪事的那一天起,必須辭官回到祖籍,為父母守制二十七個月,這叫丁憂,如果違背“丁憂”制度,官員將受到法律處罰)。更為極端的孝道高於法律制度的規定,比如父母違法,作為子女的如果不舉報也不併構成違法,舉報的恰恰要違法。而中國當代也明確把贍養老人、遺棄老人等行為納入刑法對兒女進行考核,這也是一種對傳統孝道文化的繼承。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精神也是源遠流長,所謂“幼吾幼,人之幼,老吾老,人之老”,孝敬父母是必需的,這是和諧人倫關係的基礎。但是古人有句話說“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寒門無孝子”,孝道講究的是心,而不是事,如果把給予父母的生活條件是否優越,作為判定是否孝順的標準,那窮人的家子弟就永遠沒有孝子了。但歷史事實恰恰相反,自古是寒門出孝子,反倒是哪些鼓吹孝道的統治階層,殺父殺母殺兄爭奪大位的不計其數。

        隨著文明的進步,我們也必需要對傳統孝道中有違人性的糟粕“孝道”進行唾棄,必需要辯證看待中國二十孝的故事,比如“殺子奉母”則嚴重違揹人性,而“臥冰求鯉”“恣蚊飽血”“嘗糞憂心”也屬於愚孝行為,以上種種置自身安全不顧的“孝”,作為父母怎麼捨得兒女如此“孝”呢。至於為了“孝”不顧是非曲直、善惡黑白而罔顧法律,損害整個社會的道德和國家民族利益就更不是孝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別克君越28豪華對比邁騰380尊貴該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