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心管家
-
2 # 河洛炎黃
知識和文化造成的。
大部分人都不是抑鬱症、自閉症,這麼說是因為壓力和焦慮,自嘲而已。
有幾個抑鬱症、自閉症會說自己是這樣的?
不過這也反映了當前社會大部分人的生活壓力、生存壓力、生活狀態等等。
在當前的社會,節奏太快、房租、交通、結婚、教育等等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心理亞健康是真實存在的普遍現象,每個人需要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和明白人生的真諦。
-
3 # 潮控範
因為有些人分不清楚其中的區別,或者有人潛意識在把它們當成藉口以此來逃避自己的無能。
雖然不否認有人是做了網上的測試,然後根據結果自我【診斷】有了心理疾病。但是,難道就沒幾個人注意,一般這種自我測試的心理疾病量表都會寫上這麼一句話:
注意:量表結果僅供參考,不能代替醫生面診!
說抑鬱症我也不奇怪,說自閉症我就很奇怪了。按理說,自閉症在小孩子中比較多見,當然也不是說成年人不會有。但是無緣無故的說自己有自閉症,我覺得不是很理解了。
在《成人會不會得自閉症?》一文中也指出:
雖然現在70%的成人抱怨道,不願意接觸新的環境新的事情,也不願意參與任何人際交往,時間久了會出現表達困難,有時候還會出現一些重複性的刻板行為,脾氣變得暴躁,但是這些都不是自閉症的範疇。因為成年人的這些表現,都是有社會因素的,是一種心理亞健康,需要的壓力疏導和心理調節。還有,精神疾病不是那麼好輕易自我【診斷】的。就拿我自己說,最開始我被診斷出是抑鬱症,過了幾年也被懷疑過是躁鬱症啊,人格分裂障礙啊等等。再拿我以前認識的一個抑鬱症患者來說,這個人也是開始被診斷出是抑鬱症,而後不斷被花式懷疑是其他症狀。因為很多精神疾病的症狀非常相似,所以醫生在做診斷的時候可能開始的時候覺得是一回事,後來就會不斷懷疑,覺得是其他症狀。
如果覺得自己心理有病,去找專業人士,別再這裡瞎懷疑;如果是因為這兩種病被定義的【天才症狀】,奉勸你們直接打消這個念頭。畢竟如果不是先成名,哪來的XX疾病屬於天才病的情況?
-
4 # 愛在心理健康的萍姐
現在有些人說自己得了抑鬱症或者自閉症,
這些要有一定的根據,抑鬱症最明顯的症狀為三低:
心境低落,興趣和愉快感低落,精力減退或者疲乏感,有其中兩項,個人感到非常痛苦或工作學習等受到影響,且持續2周以上。
這種情況一定要到醫院檢查治療。
有些人自己在網路上自測,並把自己對號入座,這是不科學的。醫生的檢查順序是:
先用量表測試,然後還要訪談,訪談主要是看看來訪者是不是因為生理因素引起的?是不是正常人的抑鬱?還是病理性抑鬱?都需要進行科學鑑別。
一般的抑鬱量表測試都不一定是真的抑鬱症。
有些人因為家庭瑣事或者工作學習壓力大,心情煩躁是有過一小段時間的不爽,是可以理解的,但並沒有影響到不去上班,不去學校,不想出門見人那一步,平時該睡覺就睡覺,該去哪還去哪等,正常人做的事情,他們還在做,那不是抑鬱症。
自閉症也許更不會了,自閉症是對別人的事情沒有任何反應,是出生就開始的,一種神經缺陷或者被破壞的神經引起的。
一般的正常人不會無緣無故變成自閉症患者。
-
5 # 三寶美媽讀心理
為什麼有些人會說自己有抑鬱症和自閉症等心理疾病呢?
那是因為當他們這樣說自己的時候,就為自己找了一個很好的不用努力的藉口。
作為一個經常接觸抑鬱症等心理問題的心理諮詢師,我來解釋一下為什麼吧。
我曾經的一個諮客,嚴重抑鬱,在藥物無效的情況下選擇了心理諮詢,在我們做了四次諮詢之後,我問她:”你到底透過抑鬱獲得了那些好處呢?“
她沒有回答,只是強調自己特別想改變自己現在的狀態,自己就是做不到。
其實並非她做不到,而是做到了,一旦她情況好轉,她丈夫就會回到之前對她冷淡的態度,為了得到丈夫的愛,她就只能一直抑鬱下去。這就是她從抑鬱中獲得的好處。
抑鬱症確實是一個讓人非常難受的疾病,但是很多人之所以走不出來,其實就是因為帶著著頂大帽子的事還,他們會有很多的便利。比如之前對他們冷漠的人開始變得熱情,之前需要做的事情,現在有人代替自己做了。他們會覺得抑鬱其實蠻好的,起碼之前他們一直都無法滿足的需求,現在都被滿足了,但是他們忽略了抑鬱症對自己的危害。
很有一些人發現這個現象之後,他們會有事沒事的說自己有抑鬱症,自己自閉等。
我的一個朋友,屬於慢熱型的人,所以她在社交場合總是公開宣稱自己有自閉症,因為這個宣稱很多人對於她反應的冷淡和格格不入就能接受了,而她也很享受這種和別人隔離,觀察別人的空間。
所以很多人為了某些便利,就開始宣稱自己有某些心理疾病了,他們不過是拿這個當做藉口,讓自己方便行事而已。
-
6 # 心理學說
為什麼現在有些人都說自己有抑鬱症、自閉症等心理疾病?
最簡單的回答就是:壓力、壓力、現實生活的各種壓力。這些壓力造成我們的各種內容衝突,導致我們的各種扭曲認知!因此造成各種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
各種心理障礙已經困擾著中國這一代的年輕人: 看電影只能去電影院,不然就只能快進;玩社交網路一分鐘要重新整理十幾次,每次重新整理看不到別人回覆自己就渾身難受;評論要搶沙發,創業要一夜暴富等等……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生活和工作的節奏顯著加快,我們這一代人的心理疾病比以往更容易出現,越來越多的人卻正在飽受焦慮、抑鬱、自閉等心理疾病的困擾。有資料顯示,96%的年輕人都有焦慮的事情,而其中54%的人每天都在焦慮!而據相關調查我們國家有超過5000萬的抑鬱症患者,而且全球每25個人就有一個人患有抑鬱症,這些人當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出現過自殺的念頭,甚至有些人已經多次嘗試了自殺、自殘的行為,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證實,在世界範圍內抑鬱症是導致疾病和傷殘的最主要原因。還有自閉症,恐懼症也越來越普遍。
人生的壓力不可避免在實際生活中,對壓力這個詞,不同的人看法也是不一致的。醫生可能從生理機能的角度解釋,而心理學家可能從行為和心理轉變的角度解釋,管理學家可能從機制競爭的角度來解釋,而普通的非專業人員可能會從日常生活的角度來理解,如工作壓力、家庭壓力、精神壓力等。不管怎樣解釋,對於每個人,壓力都是客觀存在的。
從目前來看,壓力的概念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是指一些使人感到緊張的事件或環境。比如你是一家公司的銷售經理,在你所負責的產品當中,有一個出現了質量問題,這是一個緊急情況,必須需要立即解決,否則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這是一種工作壓力。
第二,是指一種主觀的反應。從這個意義上講,壓力是一種心態,它是人體內部出現的解釋性的、情感性的、防禦性的反應過程。例如,某一天,你起床晚了導致上班遲到,而在上班的途中又倒黴地遇到了大堵車。此時的你一定會認為自己是非常不順,並且還會擔心,由於遲到老闆不會給你好臉色,甚至還會把你炒魷魚。這是一種心理壓力。
第三,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和行為上的反應。這種反應是每個有壓力的人都很容易體會到的。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人們在有壓力的情況下,我們的大腦會分泌出腎上腺素等激素,透過血管流淌到身體的各個部分,於是就引起了生理反應。這個時候,我們常常會出現以下的表現:
心跳開始加快;呼吸開始急促;視覺變得敏銳起來;肌肉緊張並準備行動;思維敏銳;開始出汗;殷雙手顫抖。那麼,壓力從何而來,我們又面臨著哪些方面的壓力呢?
1.工作壓力
顧名思義,工作壓力就是因工作不穩定或不順心給自己帶來的壓力。現在是一個知識大爆炸、競爭激勵的社會,每個人都承受著很大的工作的壓力。
工作壓力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前者指突發性的職場事件或政策變化所造成的個人工作經驗的改變,後者則與長期積累所導致的個人工作精力耗損有關,但同樣會造成各種職業性的精神疾病和職業壓力症候群,因個別工作人員的承受能力和適應方式不同而產生各種症狀的表現。工作壓力過大,容易導致嫉妒的恐懼,這就容易導致一些常見的職業性精神疾病,包括焦慮症(如恐慌症、畏懼症、強迫症等)、憂鬱症、適應障礙症、心身症,軀體化疾病、睡眠或飲食障礙等。
2.家庭壓力
家庭壓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家庭外引發的危機,如戰爭、自然遭害、經濟不景氣等環境因素;二是家庭內壓力。家庭內壓力的形式和原因多種多樣。家庭收入、支出,對子女的教育方式,對老人的贍養方式等等,都可能引起夫妻之間的衝突。由於父母與子女之間存在著觀念上的差異,也會引起家庭衝突,如子女的離家出走,子女與父母、婆婆與兒媳、丈夫與妻子等處於不和諧甚至敵對關係等。家庭壓力中最重要的是夫妻間的關係。
3.其他壓力
中學生有考試競爭的壓力,大學畢業生有就業擇業的壓力,另外還有來自社交、公共演講、交通、購房、疾病等人生中方方面面的壓力。壓力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人生中的壓力無可避免,如果不能很好地協調壓力,你就會被壓力所鉗制,從而陷入深深的憂慮和恐懼中。這是因為壓力會讓人們覺得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應對某種生活方式、某個人或者某件事,於是心理就產生了恐懼感。
畏懼壓力,說得簡單一些,就是對自己缺乏自信。這樣的人在面對困難的時候,就會因為壓力而產生恐懼。如果他們遇到更大壓力的時候,就會感覺像遇到魔鬼一樣渾身顫抖。但是,不同的壓力會根據不同的人產生出現不同的表現,儘管如此,我們仍然可以輕易地發現,並非所有的壓力都是壞事。所以,對於壓力,我們毋須有過多的恐懼。壓力研究鼻祖漢斯·賽葉醫生將壓力分成了有害的不良壓力和有益的良性壓力。不良壓力使人感到無助、灰心、失望,而且它還能引起身體和心理上的損害;良性壓力能夠給人以成功感或振奮感,使人愉快並能有效地幫助人們生活。
怎麼克服壓力
壓力所引起的抑鬱、憂慮、恐懼等負面情緒,會引起人體的負面生理反應,特別是腎上腺素的過量分泌,會使人體飽受毒性荷爾蒙的折磨,以至於導致早衰和工作低效化現象的發生。然而這種情況並不是不可改善的,目前有很多心理療法可以改善壓力情況,比如漸進式肌肉放鬆法,利導式思維自我減壓法,冥想等!
漸進式肌肉放鬆法在我的《向焦慮宣戰》專欄中有介紹,有興趣可以到我專欄看看,我介紹另外兩個比較簡單的自我減壓法。
1.利導式思維自我減壓法
利導式思維就是引導病人向美好的方向進行思考。比如,讓喜歡垂釣的病人回憶釣魚上鉤的那一刻情景。當他處於回憶狀態時,眼睛會露出久違了的光彩,臉上也會出現欣慰的笑容,實際上他的大腦正在分泌出大量的快樂荷爾蒙,他身體的免疫機制也正在逐漸恢復,於是病情得到抑制,身體開始向健康的狀態發展。
2.冥想式自我減壓法
冥想就是閉上眼睛靜思默想,可以把自己的意識放在身上的某個部位,同時把自己置身於宇宙或大自然中。這種方法可以使我們定下心來理清思緒,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時冥想也可以讓我們擺脫煩躁不安的情緒,因此它是一種緩解壓力的有效方法。心理學家認為,冥想在緩解壓力過程中可以起到如下關鍵性的作用:
訓練注意力;加強對思維過程的控制;提高處理情感的能力;幫助身體放鬆。冥想的主題其實就是意識。在冥想中,我們要任思想自由發展,不論這些思想好與壞、樂與悲,我們都讓它自由出入我們的頭腦,不阻止,不糾纏,以至於讓它們得出正常的判斷或聯想。
回覆列表
其實是有很大的誤區的。
抑鬱症,自閉症也有不同程度的。
抑鬱和自閉每個人都會遇到,隨時都會出現。如果沒有及時找到好辦法,去處理,那就會累計更多不良情緒,就會變成思維習慣。
只是很多人不瞭解什麼是抑鬱症和自閉症,有點跡象就下判斷,而不是去找原因和學習調整自己的方法,所以很多人自認為有這些問題。
再加上消極情緒比積極的情緒更便於接受和傳播,讓很多人受到誤導。
關注☞金代管家,讓自己心情永遠是太陽明媚!